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工加速老化的3个小麦品种种子为材料,测定20 ℃恒温条件下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浸泡液电导率,对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芽率有较大差异的小麦种子浸泡24 h后的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电导法可作为快速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小麦;电导率;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指数
  中图分类号: S512.10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78-02
  收稿日期:2014-04-04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5087]。
  作者简介:朱银(1984—),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研究。Tel:(025)84391665;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颜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评价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了4万多份种质资源,为了及时掌握库藏种质资源的健康状况,有必要对库藏种质的活力进行实时监测。目前,种子活力检测主要依靠发芽率、发芽势等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大、周期长等诸多不足,迫切需要寻找简易、快速、准确的种子活力检测新途径。电导法是一种简易、快速、客观的活力测试方法,Hibbard和Miller早在1928年就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玉米、豌豆和猫尾草种子的发芽能力与种子浸出液的电阻有关。Matthews和Bradonck在1968年证明豌豆、菜豆田间出苗率与电导率存在负相关。生活力与电导率的负相关早已得到了公认[1]。目前,国外一些种子检验部门经常使用电导法检验豌豆、菜豆、大豆、玉米等种子活力[2]。近年来,国内关于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多,电导率测定种子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豆、棉花、玉米、花生、谷子、林木等,而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的研究报道很少。本试验以种子活力生理测试指标为对照,与电导法测定的种子浸泡液电导率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明确小麦种子浸泡液电导率与种子活力的关系,找到利用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小麦种子为扬麦16、宁麦18、淮麦28,分别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其中扬麦16和宁麦18是红皮小麦,淮麦28是白皮小麦。
  1.2方法
  1.2.1人工老化处理试验前将种子水分平衡至15%,用锡箔袋真空包装后分别置于-4、25、35、45 ℃的种子老化箱中进行人工老化处理。每隔20 d定期取样进行种子电导率和活力测试。
  1.2.2电导率测定每个样品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随机选取50粒大小均匀、无损伤的净种子,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用滤纸吸干浮水,将种子置于洁净的150 mL烧杯中,加入 100 mL 去离子水,于20 ℃恒温条件下浸泡24 h,用梅特勒-托利多SG3电导率仪测定浸泡液的电导率。以去离子水为对照,每重复实际电导率=重复电导率读数-对照读数。
  1.2.3发芽率测定参照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发芽试验。取完成电导率测定结果后的种子依次置于发芽床为中性滤纸的发芽盒中,3次重复,每次重复50粒种子,发芽温度控制在20 ℃,每天记录发芽数,处理后8 d 计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发芽指数GI=∑(Gt/Dt)。
  式中:Gt为相应各日生成正常幼苗的种粒数,Dt为从置床之日算起的天数[3]。
  2结果与分析
  2.1人工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后,3个小麦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个小麦品种未进行老化处理(即老化0 d)时均是高活力种子,发芽率一致。由种子活力下降至相同活力水平所需的老化时间受种子遗传因子的影响,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下降的速率存在差异,淮麦28的活力下降速率高于扬麦16和宁麦18。种子活力下降是个渐进的过程,当种子老化到某个临界点后,种子活力快速下降,3个小麦品种发芽率下降至75%左右(淮麦28老化 140 d,宁麦18老化180 d,扬麦16老化200 d)后,发芽率快速下降(图2)
  。发芽指数先于发芽率下降,当种子老化140 d时,发芽率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发芽指数均出现明显下降,宁麦18和淮麦28甚至下降至原来的50%(图3)
  。种子活力的下降表现为发芽缓慢、滞后,部分种子活力丧失,只有当种子活力下降至一定程度才表现为发芽率大幅下降,表明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更能反映种子活力下降的真实情况。
  2.2种子浸泡时间对电导率的影响
  以未老化处理的小麦种子为例,每隔2 h分别测定3个小麦品种浸泡液的电导率。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各个小麦品种浸泡液的电导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升高
  速率逐渐缓慢[4]。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延长,种子内含物外渗量逐渐增多,电导率逐渐升高,而待种子充分吸胀后,内含物外渗的速率放缓趋于稳定,电导率基本平衡。林斌指出,一般种子浸泡24 h后,电导率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测定结果比较正确[5]。
  2.3不同温度老化处理后扬麦16种子活力与电导率
  对24 h浸泡液进行电导率测定。图4、图5显示了扬麦16在不同老化条件(-4、25、35、45 ℃)处理后的种子浸泡液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的相关性,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的线性关系不够明确,主要因为试验时间较短,种子活力下降的差异程度不够明显,45 ℃高温条件下种子活力丧失,而在25 ℃常温和-4 ℃低温条件下的种子活力都未发生明显下降。这导致电导率数据主要集中在2个区域,一个是在 33 μS/cm 以下,发芽率都在85%以上,另外聚集区域在 35 μS/cm 以上,发芽率、发芽指数都为0或接近0,活力已经丧失。徐本美等指出只有当发芽率有较大差异时,细胞膜受损透性改变,电导率和种子活力才呈负相关[1]。本试验结果与该结论一致,-4 ℃低温和25 ℃常温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未发生明显下降,45 ℃高温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降为0,电导率与种子活力的负相关性均不够明显,有时呈正相关。
  2.4小麦种子活力与电导率的相关性分析
  35 ℃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出现明显差异度,电导率与种子活力呈负相关(图6、图7)
  3讨论
  电导法可作为快速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时间短的特点。本试验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种子进行电导率测定,当发芽率有较大差异时,电导率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种子老化后,内部物质由有机结合态变为无机游离态,而种子表面结构和膜的破坏作为游离态离子外渗的有利通道,使老化种子电导率增加[6]。
  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尽管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但它对种子取样、处理、洗涤操作、用水质量等要求非常苛刻,稍有疏忽,结果就会出现偏差[5-6]。本试验中所用的小麦种子均从大小均匀一致、无破损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并对种子做平衡含水量处理,种子和烧杯均使用电导率≤2 μS/cm的去离子水清洗,从而减少试验误差。
  本试验对利用电导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进行了初步探索,由于试验时间较短,除35 ℃老化处理的种子外,其他种子活力下降的差异程度都不够明显,对试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试验结果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本美,顾增辉,任祝三. 测定种子活力方法的探讨——Ⅳ电导法[J]. 种子,1983(1):18-23.
  [2]王振宝,王树春,徐国良. 一种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电导率法[J]. 种子,1998(3):70.
  [3]刘子凡. 种子学实验指南[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8.
  [4]段永红,李小湘,李卫红. 利用电导法测定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2010(23):17-19.
  [5]林斌. 影响种子电导率因素的探讨[J]. 种子,1986(2):36-40.
  [6]智慧,陈洪斌. 电导法测定谷子种子活力的研究[J]. 种子,1993(6):44-46.任立凯,王龙,李强,等. 小麦EMS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连云港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80-82.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剖析,构建该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该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561-0
期刊
摘要:我国农业正面临规模化经营的转变,然而我国农地产权的“虚位化”,导致农地难以有效流转,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农地流转问题。以平罗县土地信用社流转中介制度为基础,验证其对农户的满意度问题。通过平罗县土地信用社流转的调研,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农地信用社制度由于土地流转期限合理、生产服务周到和村集体领导力强等导致土地信用社制度的满意度比村委会流转的满意度强,但总体满意度不高;契约的经济效果中,
期刊
摘要:通过水样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大连(DL WT)、南麂岛野生条斑紫菜(NJ WT)及江苏条斑紫菜栽培品系(SY、SL、ST),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条斑紫菜样品在温度处理前Fv/Fm差异不显著;温度处理后3 d,15、10 ℃处理样品Fv/Fm略高于5 ℃处理,且显著高于20 ℃处理。实际量子效率(ΔF/Fm′)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20 ℃处理SY、SL和
期刊
摘要:利用细菌16S rDNA 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虾夷马粪海胆不同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胆小肠与大肠样品分别得到14条与13条条带,其中,共有条带为10条,优势条带分别为7条与5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4条与3条;经后续条带比较分析和DGGE图谱割胶测序后发现,小肠与大肠样品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外界海水环境,其菌群构成存在差异与虾夷马粪海胆消化巨藻存在不同有关。  关键
期刊
摘要:通过对3个粳稻品种和3个籼稻品种进行水稻剪颖后再温汤杀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剪颖后再温汤杀雄的方法只适用于粳稻品种,不适用于籼稻品种;剪颖后杀雄温度43~45 ℃、杀雄时间3~5 min条件下,可以有效杀死粳稻的花药而对柱头没有影响。剪颖后温汤杀雄方法延长了粳稻杂交剪颖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杂交效率,对粳稻杂交技术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稻;杂交;剪颖;温汤杀雄;粳稻;温度  
期刊
摘要:镇糯19号是以武运粳21号与武香糯240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产量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没有生产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状,适宜沿江、苏南等周边地区作为高产、广适性糯稻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粳糯;新品种;选育;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 S511.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64-02  收稿日期:2
期刊
摘要:以无菌短葶飞蓬试管苗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NO3和 K2Cr2O7,研究Ag+和Cr6+对短葶飞蓬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gNO3和K2Cr2O7均能降低污染率;低浓度的AgNO3、K2Cr2O7对短葶飞蓬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较小,高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铬;银;短葶飞蓬;愈伤组织  中图分类号: Q94
期刊
摘要:以黑羽番鸭为素材,利用PCR-SSCP技术寻找该群体G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SNPs与体质量、屠宰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GH基因第1内含子上发现了A1251C、A1322G、T1378C、G1440A共4个SNP,形成了AA、AB、BB 3种基因型,群体纯合度为0.502 7,多态信息含量为0.373 6。在番鸭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BB型公鸭体质量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高值
期刊
摘要:在不同收获时期测定了水稻不同品种的茎秆倒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内5个水稻品种均在10月10日倒伏指数最小,10月10日前为最佳收获期,此时机械收割损失最小。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指标比较,茎基宽、茎壁厚是影响倒伏指数的重要因素,植株茎越粗,抗倒性越强;基部茎秆厚度增大,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收获时期;茎秆;倒伏指数  中图分类号: S51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通过RT-PCR技术克隆牦牛SLC25A6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DNAMAN、MAGA 6、SWISS-MODEL、ExPASy 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系统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的牦牛SLC25A6基因的编码区长897 bp,编码298个氨基酸;与普通牛、绵羊和人的相应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33%、98.22%、91.86%;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2.821 k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