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后使用带锁髓内钉的临床处理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88例四肢长骨干骨折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对照组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治疗骨折,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入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都要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也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55%,各项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明显优于单侧外固定支架法的方法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愈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长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单侧外固定支架法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73-0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的88例在骨外科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4.3岁;交通事故伤53例,坠落伤12例,砸伤8例,打伤15例;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其中胫腓骨骨折43例,左侧23例,右侧20例,AO分型:A型21例、B型13例、C型9例;其中肱骨骨折21例,左侧14例,右侧7例,AO分型:A型12例、B型5例、C型4例;其中股骨骨折24例,左侧13例,右侧11例,AO分型:A型13例、B型6例、C型5例;受伤时间为2h~7d,平均2.8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类型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法[1]: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闭合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对其进行扩髓处理后静力交锁;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后对其进行有限扩髓与静力交锁。术后第1天开始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恢复训练,术后第3天使用拐杖进行下地训练。对于股骨骨折患者,闭合骨折患者采取牵引复位后,于C型臂透视下进行扩髓与髓内钉固定操作;开放性骨折患者在进行彻底清创后再对其进行复位与固定。术后第1天对患者的髋关节与膝关节进行活动训练,第2天使用拐杖进行负重训练。对于肱骨骨折患者,开放性骨折患者于清创后进行复位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透视下采取闭合复位与髓内钉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对患者进行肩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训练。需注意的是,对于长骨干骺端骨折患者,因置入髓内钉容易导致位置不佳,故在其锁钉的基础上加用Poller钉进行固定,以防止造成角畸形,并增加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对照组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术后两组均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术后对患肢进行锻炼,进行康复训练。
  1.3术后疗效观察
  疗效判定标准[2]:优:内固定牢固,无畸形,无关节粘连;良:内固定牢固,可能有膝关节或肘关节轻度粘连,活动度大于1200;一般:固定有松动,可能有旋转成角等畸形,肢体短缩2cm以内,可能有膝关节或肘关节粘连,活动度800-1200;较差:固定丢失,骨不连或严重畸形,膝关节或肘关节强直活动度小于800,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总有效率=优+良;手术后应记录对比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入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一旦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应及时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啦验,P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数据比较见表1
  由上表可知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具有临床意义。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分析 见表2
  3 讨论
  四肢长骨干骨折在骨外科中较为常见的骨折,近年来,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应用越来越多,带锁髓内钉的运用,即可降低骨膜脱落程度达到保护骨膜的作用,又可保证局部血运破坏减少,充分的血液供给,减短骨折愈合时间。固定在钉体和组织间的髓内钉[3],可提供均匀弹性压力分布,具有良好的抗压缩、抗旋转能力,其既可保持肢体长度,也可使断端间的稳定性增加,应力遮挡减小,骨折端的压力有效传导,使骨痂更好的生长,加快骨折愈合。本次调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9.5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明显优于单侧外固定支架法的方法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愈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泽荣,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132-133
  [2]贾丽芳,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18-19
  [3]王就彪,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lO(29):122-1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心脏超声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0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并选择同期的60位没有心肌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室间隔的厚度应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测量。结果:在室间隔的厚度以及左室后壁厚度比值方面,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明显的要比没有心肌疾病的患者高,同时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征以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结论:对于对肥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300例,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6例,发生率为5.3%,对16例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操作情况、患者的基础疾病、抗生素的应用、耐药菌的出现以及患者的年龄、体征指数、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82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组,采取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切除。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对照组中35例痊愈,6人复发,治疗率为85.37%;治疗组中40人痊愈,1人复发,治疗率为97.56%。治疗组的治疗率明显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甲强龙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96名,所有患儿均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48名加用甲强龙治疗,其余48名未采用激素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发热、神经受累和住院时间,以及其治愈有效率,对比得出加用甲强龙是否具有应用价值。结果:甲强龙组治疗的总成功率达95.83%,常规组治疗的总成
期刊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又被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对肾进行慢性的实质性的伤害,从而导致肾脏萎缩,而不能够维持其原来的功能,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在多种原发和继发的肾脏病变过程中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体内氮质及代谢产物和水盐代谢潴留、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代谢失调而致胃肠、神经、循环、血液等系统出现多种症状。临床治疗慢性肾衰,需要以高效、速效保护肾脏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进展。  关键字:慢性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对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以供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内科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0例,对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并且患者的病情状况全部得到了好转。结论:针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科的急救措施以及与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后,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最终证明这种治疗
期刊
摘要:分析2009-2012年丹寨县涂阳病例,初治涂阴病例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和二月末涂阳原因及耐药发生。方法:根据结核病控制策略实施方案,对可疑症状者筛查、涂片、治疗、督导管理。结果2009-2012年丹寨县疾控中心共收治涂阳病人232人,复治涂阳病人115人,初治涂阴病人394人,初治涂阳二月末未转阴23例,复治涂阳二月末未转阴4例,初治涂阴二月末涂阳病人1例,初治涂阳治愈率8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之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方法:我院2009年-2011年无张力腹股沟疝修复术后复发患者共有21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患者复发的因素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有10例患者复发因素为自身原因,7例患者复发因素为手术原因,4例患者复发因素为混合原因,对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无患者再复发。结论: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二次肝胆道结石手术在肝胆道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于2009年5月到2012年6月实施的40例肝胆道结石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基于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症变化进行了跟踪记录,进一步总结了二次肝胆道结石手术在治疗肝胆道结石中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肝胆道结石患者在经过二次肝胆道结石术后均有一定的临床病症变化,二次切除术后并发症为4例,但经过及时处理都病愈出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0 年1 月-2012年12 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156 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 403 例病例比较。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最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 而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其次为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两组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