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疾病。患有孤独症的幼儿通常听觉反应异常,较难理解别人的话,给教育康复带来较大的挑战;但他们的视觉优于听觉,而美术活动则是人们通过直观的感受去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不仅陶冶了孤独症幼儿的情操,也发展了幼儿的智力。本文以T中心亲子班20名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实践为例,发现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不仅有利于家长对于美术教育的观念转变、美术知识的掌握,更为孤独症幼儿教育康复提供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亲子美术课堂
亲子教育中“亲”主要指父母,“子”是指子女,亲子教育指的是以亲情关系为基础,在专业理念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游戏等形式使得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终使父母多方面开展幼儿教育内容、全面开发幼儿潜能的活动。
亲子美术教育是亲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新型的亲子互动教育模式。亲子美术课堂则是以亲子互动的形式共同学习,不断转变父母的美术教育观念,提升父母美术教育的根本方法与指导能力,从而帮助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开设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美。[1]
2.孤独症幼儿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技巧,欠缺目光接触,认知理解能力相对弱,美术课堂可以成为幼儿与他人交流的平台,通过此让孤独症幼儿认识客观世界,表达自己的主观世界。
3.父母们普遍觉得无法走进孤独症幼儿的世界,无法感知孩子的需要,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无法感受孩子的情绪情感;而美术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
结合本班幼儿生理年龄是2-4岁,心理年龄1-2.5岁之间,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小肌肉发展不稳定,需教师和父母较多指导才能进行相关活动,才有了亲子美术课堂的诞生,而亲子美术课堂的开展不仅是幼儿个人情感的自我展现,也能让父母从中获得育儿指导方式,同时为我们的教育康复提供新的方向。
三、亲子美术课堂实践
(一)根据孤独症幼儿在美术方面的特点,制定出亲子美术課堂的教学内容
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不断增高,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和图示期(5-7岁),这是幼儿绘画成长的必然规律。[2]孤独症幼儿多数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和智力发育迟缓,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的一般水平,他们的智力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这一特点便于我们最大限度地进行补偿缺陷。我们班的幼儿主要处于涂鸦期,可以结合幼儿园小班的绘画活动选择简单常见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手印画、棉签画、拓印画、粘贴画等。手工方面可以选择简单的泥工、手工和自然材料制作,如:用橡皮泥做汤圆,撕纸做衣服等。结合孤独症幼儿在美术方面的特点,制定贴近他们的学习内容,通过多种美术形式吸引幼儿参与,让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美术方面的兴趣。
(二)亲子美术课堂的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是亲子美术课堂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阶段主要做好三件事:1.日常观察,评估摸底:在幼儿初入班时投放多种常见的美术材料,初步观察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再结合评估整理出他们的小肌肉发展、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阶段,从而找准方向和主题。2.活动设计:根据方向和主题,确定内容和目标,活动设计要围绕主题和幼儿的能力,制定活动名称、具体的三维目标、活动的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3.针对每次课堂的内容,充分准备好活动材料和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导入活动:一般为3-5分钟,主要是营造气氛,调节幼儿的情绪,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常用的导入形式有游戏导入、对话导入、儿歌导入等。2.教学活动:一般为15-20分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做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作品,一边欣赏,一边鼓励幼儿和父母一起讨论作品所用到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并讲解流程图,接着分发材料,指导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如,父母帮忙画线条,幼儿进行涂画等,一起合作完成。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全体幼儿和父母,观察他们的合作方式和是否需要帮助等。3.结束活动:一般为3-5分钟,请幼儿和父母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乐趣。最后教师对于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小结,父母结合教师课堂美术活动方案,将其延伸到课堂外进行独立授课,从而达到亲子教育的目的。
四、亲子美术课堂实践中的几点启示
历经一年的亲子美术课堂实践,每名孤独症幼儿均有成长与进步,笔者主要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孤独症幼儿与普通幼儿一样,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欣赏美的权利。身为教师,应该和父母一起关注和保护好他们这份权利。
2.要重视幼儿自己的试验性活动,尊重儿童的意愿。[3]不要以成年人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创造,要学会欣赏幼儿创造的拙稚美。
3.随时满足孤独症幼儿玩泥、撕纸和画线的需求,可以指定好区域,但不要过多干预和制止。
4.记录幼儿在美术课堂上的点滴进步,喜好特性,为今后的美术课堂提供更加准确的方向。
5.进一步转变父母角色,父母在美术课堂上不仅是陪伴者、受教育者、助教,更要大胆尝试父母是教育者的角色,从而实现父母在家中独立授课。
五、结语
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孤独症幼儿完成其成长发展的需要,使得其和普通幼儿一样在美术活动中体验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亲子美术课堂的实践,我们会发现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把握好孤独症幼儿美术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走近孤独症幼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也为父母参与其他学科课堂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慧:《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第1页,第5页.
[2]《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课程实践优秀案例》-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编写组编,天津:天津出版社,2011.2,第154页.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重点项目“主题教学模式下孤独症幼儿美术教育康复课程建设”(GDJY-2019-T-a23)
关键词: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亲子美术课堂
亲子教育中“亲”主要指父母,“子”是指子女,亲子教育指的是以亲情关系为基础,在专业理念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游戏等形式使得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终使父母多方面开展幼儿教育内容、全面开发幼儿潜能的活动。
亲子美术教育是亲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新型的亲子互动教育模式。亲子美术课堂则是以亲子互动的形式共同学习,不断转变父母的美术教育观念,提升父母美术教育的根本方法与指导能力,从而帮助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开设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美。[1]
2.孤独症幼儿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技巧,欠缺目光接触,认知理解能力相对弱,美术课堂可以成为幼儿与他人交流的平台,通过此让孤独症幼儿认识客观世界,表达自己的主观世界。
3.父母们普遍觉得无法走进孤独症幼儿的世界,无法感知孩子的需要,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无法感受孩子的情绪情感;而美术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
结合本班幼儿生理年龄是2-4岁,心理年龄1-2.5岁之间,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小肌肉发展不稳定,需教师和父母较多指导才能进行相关活动,才有了亲子美术课堂的诞生,而亲子美术课堂的开展不仅是幼儿个人情感的自我展现,也能让父母从中获得育儿指导方式,同时为我们的教育康复提供新的方向。
三、亲子美术课堂实践
(一)根据孤独症幼儿在美术方面的特点,制定出亲子美术課堂的教学内容
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不断增高,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和图示期(5-7岁),这是幼儿绘画成长的必然规律。[2]孤独症幼儿多数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和智力发育迟缓,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的一般水平,他们的智力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这一特点便于我们最大限度地进行补偿缺陷。我们班的幼儿主要处于涂鸦期,可以结合幼儿园小班的绘画活动选择简单常见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手印画、棉签画、拓印画、粘贴画等。手工方面可以选择简单的泥工、手工和自然材料制作,如:用橡皮泥做汤圆,撕纸做衣服等。结合孤独症幼儿在美术方面的特点,制定贴近他们的学习内容,通过多种美术形式吸引幼儿参与,让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美术方面的兴趣。
(二)亲子美术课堂的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是亲子美术课堂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阶段主要做好三件事:1.日常观察,评估摸底:在幼儿初入班时投放多种常见的美术材料,初步观察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再结合评估整理出他们的小肌肉发展、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阶段,从而找准方向和主题。2.活动设计:根据方向和主题,确定内容和目标,活动设计要围绕主题和幼儿的能力,制定活动名称、具体的三维目标、活动的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3.针对每次课堂的内容,充分准备好活动材料和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导入活动:一般为3-5分钟,主要是营造气氛,调节幼儿的情绪,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常用的导入形式有游戏导入、对话导入、儿歌导入等。2.教学活动:一般为15-20分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做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作品,一边欣赏,一边鼓励幼儿和父母一起讨论作品所用到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并讲解流程图,接着分发材料,指导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如,父母帮忙画线条,幼儿进行涂画等,一起合作完成。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全体幼儿和父母,观察他们的合作方式和是否需要帮助等。3.结束活动:一般为3-5分钟,请幼儿和父母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乐趣。最后教师对于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小结,父母结合教师课堂美术活动方案,将其延伸到课堂外进行独立授课,从而达到亲子教育的目的。
四、亲子美术课堂实践中的几点启示
历经一年的亲子美术课堂实践,每名孤独症幼儿均有成长与进步,笔者主要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孤独症幼儿与普通幼儿一样,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欣赏美的权利。身为教师,应该和父母一起关注和保护好他们这份权利。
2.要重视幼儿自己的试验性活动,尊重儿童的意愿。[3]不要以成年人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创造,要学会欣赏幼儿创造的拙稚美。
3.随时满足孤独症幼儿玩泥、撕纸和画线的需求,可以指定好区域,但不要过多干预和制止。
4.记录幼儿在美术课堂上的点滴进步,喜好特性,为今后的美术课堂提供更加准确的方向。
5.进一步转变父母角色,父母在美术课堂上不仅是陪伴者、受教育者、助教,更要大胆尝试父母是教育者的角色,从而实现父母在家中独立授课。
五、结语
孤独症幼儿亲子美术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孤独症幼儿完成其成长发展的需要,使得其和普通幼儿一样在美术活动中体验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亲子美术课堂的实践,我们会发现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把握好孤独症幼儿美术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走近孤独症幼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也为父母参与其他学科课堂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慧:《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第1页,第5页.
[2]《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课程实践优秀案例》-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编写组编,天津:天津出版社,2011.2,第154页.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重点项目“主题教学模式下孤独症幼儿美术教育康复课程建设”(GDJY-2019-T-a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