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高职高专学生《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展,以及教学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理化学;趣味教学
1999年底,教育部召开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要培养其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技能,就必须寓娱乐于教学,寓理论于实践,寓知识于应用。
19世纪末,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主张。周学熙认为,兴学为“振兴工商之基”,“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强调教学做合一,“既习其理,又习其器”。张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模式。“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课程整合模式,是实践教学和高职教育的最佳模式。叶信治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从美国大学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想学什么而非教师想教什么的基础上”,“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因此,“判断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简单地看知识传递得好不好”。
传统的物理化学理论以化学热力学为主。“目前的经典化学热力学体系,大抵脱胎于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布斯在1876~1878年间于康涅狄格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非均相物体的平衡》一文”,这一经典之作,“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但是吉布斯“一直坚持纯数学推导式的写作风格”,“导致其化学热力学理论在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仍然少有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由此沿袭而来的物理化学理论,目前依然抽象难懂,但是物理化学在整个化工专业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以及指导性地位。韩建国指出,“物理化学是两门大的独立学科——物理和化学相交叉产生的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系统而完备的边缘l生交叉学科,在跨学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化学教育家印永嘉教授曾精辟的指出“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灵魂”。因此,对于化工专业学生来说,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理论课非学不可;但是对于化工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要想有效的传播物理化学知识,那么物理化学的教学方式就非改不可。
物理学家劳厄曾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剩下来的东西。”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理论化学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的本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漁”。
人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人脑能够记住的是所读到内容的10%,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所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自己讲述的70%,自己做到的90%。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只有教师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为主,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传统的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在实训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所以,传统的物理化学可以称为“物理的化学”。然而时代是发展的,也是不断进步的。根据徐光宪的观点,“化学的定位是与时俱进的”。一方面物理化学“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具体应用是非常丰富且鲜活生动的”。另一方面,法国已经将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称为物理-化学”。因此,在我们的物理化学课上探索的是应用物理学知识和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我们的物理化学是“物理和化学”。这就实现了从“物理的化学”到“物理和化学”的颠覆性跨越。
项目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院校<物理化学>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手段应用研究》,编号NZJGH2017102
作者简介:
闫碧莹(1981.10-),女,汉族,河北人,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理化学;趣味教学
1999年底,教育部召开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要培养其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技能,就必须寓娱乐于教学,寓理论于实践,寓知识于应用。
19世纪末,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主张。周学熙认为,兴学为“振兴工商之基”,“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强调教学做合一,“既习其理,又习其器”。张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模式。“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课程整合模式,是实践教学和高职教育的最佳模式。叶信治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从美国大学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想学什么而非教师想教什么的基础上”,“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因此,“判断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简单地看知识传递得好不好”。
传统的物理化学理论以化学热力学为主。“目前的经典化学热力学体系,大抵脱胎于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布斯在1876~1878年间于康涅狄格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非均相物体的平衡》一文”,这一经典之作,“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但是吉布斯“一直坚持纯数学推导式的写作风格”,“导致其化学热力学理论在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仍然少有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由此沿袭而来的物理化学理论,目前依然抽象难懂,但是物理化学在整个化工专业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以及指导性地位。韩建国指出,“物理化学是两门大的独立学科——物理和化学相交叉产生的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系统而完备的边缘l生交叉学科,在跨学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化学教育家印永嘉教授曾精辟的指出“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灵魂”。因此,对于化工专业学生来说,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理论课非学不可;但是对于化工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要想有效的传播物理化学知识,那么物理化学的教学方式就非改不可。
物理学家劳厄曾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剩下来的东西。”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理论化学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的本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漁”。
人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人脑能够记住的是所读到内容的10%,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所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自己讲述的70%,自己做到的90%。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只有教师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为主,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传统的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在实训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所以,传统的物理化学可以称为“物理的化学”。然而时代是发展的,也是不断进步的。根据徐光宪的观点,“化学的定位是与时俱进的”。一方面物理化学“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具体应用是非常丰富且鲜活生动的”。另一方面,法国已经将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称为物理-化学”。因此,在我们的物理化学课上探索的是应用物理学知识和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我们的物理化学是“物理和化学”。这就实现了从“物理的化学”到“物理和化学”的颠覆性跨越。
项目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院校<物理化学>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手段应用研究》,编号NZJGH2017102
作者简介:
闫碧莹(1981.10-),女,汉族,河北人,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