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然生态、事物变化等现象的科学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认知意识。组织长周期的实验探究活动,更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加深学生的理解。然而,在当前的实验探究中,大多数教师对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缺乏合理组织和细节安排,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科学、认识科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发展现状、实施必要性以及具体策略三个方面,对小学科学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展开研究。
一、长周期实验活动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科学长周期实验活动的组织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实验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认知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在长周期的实验活动中,保持学生积极的实验兴趣,有助于保证实验活动的有效实施。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验活动的组织引导方面缺乏主体化思考,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出现“半途而废”“中途停止”的现象。第二,评价手段单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活动缺乏深入的了解,其布置观察活动过于随意,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评价机制,未能依据学生特点形成激励评价体系。第三,家庭作用发挥不明显。长周期实验活动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合作实施。但在其实验活动中,部分家长未能对这类活动予以高度重视,缺乏相互协作的意识,进而导致实验活动“虎头蛇尾”,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开展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必要性
其一,实施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是认知学习的重要目标,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对其科学理论和自然现象产生问题意识,结合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问题的形成原因,加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究意识。其二,实施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耐心、认真、细致、善问、求知等学习品质,这对学生今后的教育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其三,实施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渗透学科素养。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实证思想、科學概念、探索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内容,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求证概念、形成思想、加深理解,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
三、开展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策略
(一)创新探究主题,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保持学生积极的实验兴趣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行为活泼的成长阶段,呆板化、教条式的实验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动意识。对此,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主体入手,创新探究主题,优化实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保证实验活动的实施效果。如在“植物的生长”的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以运用提前告知的方法,将不同颜色的凤仙花籽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不同植株的凤仙花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进而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植物生长的主题理解。
(二)及时跟进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信心
相较于其他科学实验,长周期实验活动需要学生长期观察、耐心记录,保证实验活动的探究性和学习性。对此,教师在实验活动的实施和引导方面,应及时进行实验评价,适当激励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坚持全面性、深入性、具体性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进行主体评价,保证学生实验效果和主体发展。此外,教师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实验特点和学情目标展开个性化指导,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赞扬,保证长周期实验活动的探究效果。
(三)协调家校合作,加强学生课外延伸
家庭是学校教育延伸的“第二平台”,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不仅能提升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还能增强教育活动的延伸性,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效果。因此,在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观念培养和教育指导工作,使学生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在其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意义,进而配合学校做好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保证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类的实验探究活动,如“观察月相的变化”“种植辣椒”“喂养蚕宝宝”等趣味化的实验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探究主题的创新、跟进评价的实施、家校合作的协调,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积极兴趣,还能使学生在长期探索和实验观察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同时,积极协调家庭、学校之间的教育工作,将实验探索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既能提升实验探究的教学影响力,还能使学生的主体发展更具多样性和多元化,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文系2020年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科学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017)的阶段性成果】
一、长周期实验活动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科学长周期实验活动的组织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实验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认知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在长周期的实验活动中,保持学生积极的实验兴趣,有助于保证实验活动的有效实施。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验活动的组织引导方面缺乏主体化思考,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出现“半途而废”“中途停止”的现象。第二,评价手段单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活动缺乏深入的了解,其布置观察活动过于随意,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评价机制,未能依据学生特点形成激励评价体系。第三,家庭作用发挥不明显。长周期实验活动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合作实施。但在其实验活动中,部分家长未能对这类活动予以高度重视,缺乏相互协作的意识,进而导致实验活动“虎头蛇尾”,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开展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必要性
其一,实施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是认知学习的重要目标,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对其科学理论和自然现象产生问题意识,结合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问题的形成原因,加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究意识。其二,实施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耐心、认真、细致、善问、求知等学习品质,这对学生今后的教育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其三,实施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渗透学科素养。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实证思想、科學概念、探索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内容,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求证概念、形成思想、加深理解,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
三、开展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策略
(一)创新探究主题,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保持学生积极的实验兴趣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行为活泼的成长阶段,呆板化、教条式的实验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动意识。对此,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主体入手,创新探究主题,优化实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保证实验活动的实施效果。如在“植物的生长”的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以运用提前告知的方法,将不同颜色的凤仙花籽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不同植株的凤仙花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进而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植物生长的主题理解。
(二)及时跟进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信心
相较于其他科学实验,长周期实验活动需要学生长期观察、耐心记录,保证实验活动的探究性和学习性。对此,教师在实验活动的实施和引导方面,应及时进行实验评价,适当激励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坚持全面性、深入性、具体性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进行主体评价,保证学生实验效果和主体发展。此外,教师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实验特点和学情目标展开个性化指导,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赞扬,保证长周期实验活动的探究效果。
(三)协调家校合作,加强学生课外延伸
家庭是学校教育延伸的“第二平台”,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不仅能提升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还能增强教育活动的延伸性,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效果。因此,在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观念培养和教育指导工作,使学生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在其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意义,进而配合学校做好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保证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类的实验探究活动,如“观察月相的变化”“种植辣椒”“喂养蚕宝宝”等趣味化的实验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探究主题的创新、跟进评价的实施、家校合作的协调,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积极兴趣,还能使学生在长期探索和实验观察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同时,积极协调家庭、学校之间的教育工作,将实验探索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既能提升实验探究的教学影响力,还能使学生的主体发展更具多样性和多元化,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文系2020年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科学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0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