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强烈敏感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老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不但为语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认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用的时间最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滴体会:
1、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规律。所以阅读教学应从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读能力开始。要着力抓好两个训练点:一是要提高学生自学生字和自读课文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联系课文语言环境主动自学生字,把识字与读书结合起来。二是切实加强朗读、默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确、连贯上下功夫。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感知当时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气氛,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义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要以情导读
老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氛围,以一颗童心走进课堂。陶行知的“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永正的“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老师不能再吝啬那一丝甜蜜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柔的抚摸。我们老师追求的不正是那种“春风化雨”般的境界吗?另外,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不再惟教案独尊,画地为牢,而要善于捕捉那些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闪光点,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3、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
以读为本的“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除了指导有感情朗读外,还要善于用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真正地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提高了语文素养。
如上《秋天的雨》时,我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听一位老师执教《小露珠》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去体会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的这种感觉,引导学生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等等。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情感得以尽情地释放,态度得以充盈地体现。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让孩子演一演……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4、要学会品读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的培养。
如《井》一课中,在描写井水清这一特点时,作者是这样写的“我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的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教学中,我采用了省词比较的方法,即把句中的“痴痴地”“一颗一颗的”“闪亮的”几个词去掉,再让学生与原句作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学生通过细细的品味揣摩,再加上老师的提示与点拨,进一步感受出正是“一颗一颗”“闪亮”这两个词把井水的清表现出来的,而“痴痴地”则表现出作者看的投入专注。去掉这些词,句子则显得空洞,不能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井水的清。用省词比较的方法品味词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
5、要重视略读、浏览
高年级学生要重视略读、浏览。略读、浏览是两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两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在倡导阅读能力主动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教给略读、浏览的方法,培养这两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时,课文的意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课文就像一个舞台,学生的语感在其中尽情地欢唱、舞蹈,老师不要给他们谱好词曲,让他们自己编,自己填,除非知识性的错误必须纠正之外。老师不要给他们唯一的标准,感觉是没有标准的,更没有唯一的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用“心”去听说读写,在听说读写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阅读能力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的基础,而语感的培养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从现代语文教学论角度看,这既可解决教学生会学的问题,也能解决如何教学生会学的问题。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加强语感训练是当务之急,尤其在阅读教学之中。
总之,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强烈敏感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老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不但为语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认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用的时间最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滴体会:
1、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规律。所以阅读教学应从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读能力开始。要着力抓好两个训练点:一是要提高学生自学生字和自读课文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联系课文语言环境主动自学生字,把识字与读书结合起来。二是切实加强朗读、默读训练,特别要在读得正确、连贯上下功夫。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感知当时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气氛,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义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要以情导读
老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氛围,以一颗童心走进课堂。陶行知的“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永正的“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老师不能再吝啬那一丝甜蜜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柔的抚摸。我们老师追求的不正是那种“春风化雨”般的境界吗?另外,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不再惟教案独尊,画地为牢,而要善于捕捉那些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闪光点,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3、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
以读为本的“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除了指导有感情朗读外,还要善于用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真正地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提高了语文素养。
如上《秋天的雨》时,我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听一位老师执教《小露珠》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去体会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的这种感觉,引导学生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等等。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情感得以尽情地释放,态度得以充盈地体现。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让孩子演一演……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4、要学会品读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的培养。
如《井》一课中,在描写井水清这一特点时,作者是这样写的“我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的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教学中,我采用了省词比较的方法,即把句中的“痴痴地”“一颗一颗的”“闪亮的”几个词去掉,再让学生与原句作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学生通过细细的品味揣摩,再加上老师的提示与点拨,进一步感受出正是“一颗一颗”“闪亮”这两个词把井水的清表现出来的,而“痴痴地”则表现出作者看的投入专注。去掉这些词,句子则显得空洞,不能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井水的清。用省词比较的方法品味词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
5、要重视略读、浏览
高年级学生要重视略读、浏览。略读、浏览是两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两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在倡导阅读能力主动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教给略读、浏览的方法,培养这两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时,课文的意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课文就像一个舞台,学生的语感在其中尽情地欢唱、舞蹈,老师不要给他们谱好词曲,让他们自己编,自己填,除非知识性的错误必须纠正之外。老师不要给他们唯一的标准,感觉是没有标准的,更没有唯一的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用“心”去听说读写,在听说读写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阅读能力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的基础,而语感的培养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从现代语文教学论角度看,这既可解决教学生会学的问题,也能解决如何教学生会学的问题。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加强语感训练是当务之急,尤其在阅读教学之中。
总之,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