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能使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能使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进而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使科学和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感体验 教学实效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的传授方式,硬塞硬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于是使充满语言之趣、文学之美、人性之光的语文教学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情境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的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在情境教学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情境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考试考知识。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谈“创新”与“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甚至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出现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而如今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甚至是扼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情境教学为众多理论所倡导
1.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因此,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主体教育理论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最大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培养,从而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缺少主体性,缺乏自主的精神、能动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有新思想、新见解,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的自由,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构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鲜明个体。
3.符合直观性教学的原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教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它能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并引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增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境教学最直接地体现了直观教学原理,它给教学带来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这样就缩短了认知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4.符合寓教于乐的原理。“乐学”思想是教育史的精髓。情境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它依据教学内容首先为学生创造了乐学之“境”,在这个“境”中,既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又有能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满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需要,促成了学生乐学。[2]
5.符合个性和谐发展的原理。“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文章的内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据此创设教学情境,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学生置身其间、感知课文内容,可以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使学生身心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方法研究
情境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会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感受到语文学科无穷无尽的趣味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才能产生求知若渴的强烈愿望,才能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操作来看,方法多种多样,如: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2.讲故事引入情境;3.猜谜语创设情境;4.运用实物、实验演示情境;5.借助图片、多媒体再现情境;6.播放音乐渲染情境;7.设置游戏感受情境;8.扮演角色体会情境;9.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四、情境教学的意义
采用情境教学是使教学最优化的一大途径,其意义有:
1.情境教学能使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能使教学冲破思想牢笼,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教学能使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思维具有了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逻辑性等品质,同时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成果,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境教学使科学和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情境教学使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总之,情境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正真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从而使语文课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Z],2011-07-09.
[2]宋惠芳.皮亚杰建构理论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04).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黄崴.主体性教育理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感体验 教学实效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的传授方式,硬塞硬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于是使充满语言之趣、文学之美、人性之光的语文教学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情境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的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在情境教学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情境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考试考知识。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谈“创新”与“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甚至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出现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而如今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甚至是扼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情境教学为众多理论所倡导
1.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因此,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主体教育理论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最大弊端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培养,从而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缺少主体性,缺乏自主的精神、能动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有新思想、新见解,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的自由,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构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鲜明个体。
3.符合直观性教学的原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教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它能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并引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增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境教学最直接地体现了直观教学原理,它给教学带来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这样就缩短了认知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4.符合寓教于乐的原理。“乐学”思想是教育史的精髓。情境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它依据教学内容首先为学生创造了乐学之“境”,在这个“境”中,既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又有能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满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需要,促成了学生乐学。[2]
5.符合个性和谐发展的原理。“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文章的内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据此创设教学情境,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学生置身其间、感知课文内容,可以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使学生身心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方法研究
情境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会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感受到语文学科无穷无尽的趣味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才能产生求知若渴的强烈愿望,才能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操作来看,方法多种多样,如: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2.讲故事引入情境;3.猜谜语创设情境;4.运用实物、实验演示情境;5.借助图片、多媒体再现情境;6.播放音乐渲染情境;7.设置游戏感受情境;8.扮演角色体会情境;9.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四、情境教学的意义
采用情境教学是使教学最优化的一大途径,其意义有:
1.情境教学能使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能使教学冲破思想牢笼,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教学能使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思维具有了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逻辑性等品质,同时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成果,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境教学使科学和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情境教学使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总之,情境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正真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从而使语文课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Z],2011-07-09.
[2]宋惠芳.皮亚杰建构理论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04).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黄崴.主体性教育理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