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关头,各个银行将如何管理村镇银行,将是村镇银行管理的关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村镇银行的管理还不是那么的完善,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研究还不是那么的充分,下面将由我来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管理模式;发展
中国银监会调整方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我国村镇银行在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了“三农”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一、 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村已经基本构筑了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为了更好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2006年、2007年银监局分别发布《关于调整方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放宽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推动了小额贷款试点,村镇银行开始出现并得到一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截止到2010年7月19日,全国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达225家(另开立支行63家),绝大多数的村镇银行还是拘泥于提供传统的银行产品和业务,仅仅开办了基本的存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和票据转贴现业务,对于农户教育、购置生活用品、房屋建设等消费类贷款的探索还较少,对电子银行、代理保险、代理发行、兑付、承销及买卖政府证券、金融信息咨询、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开发较少,缺少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业务在于机制,创新在于人才。村镇银行现有专业人才在总量上存在明显不足,具备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经验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在员工总数中所占比例太小;现有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对农村金融环境的了解,所具备的金融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 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
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说来,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农村地区金融情况迥异。村镇银行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和运营模式不能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模式,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的四种,分别是: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管理部式(以下简称:管理部式)、村镇银行控股(集团)公司式(以下简称:集团式)、分支机构管理式(以下简称:分支式)、股东共同管理式(以下简称:共管式)。那么这四种管理经营模式又有怎样的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进行分析。
管理部式,便于发起区域性,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不受地域限制。责任性更加的明确,管理更加的有针对性。那么它的不足就是需要较多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来从事管理部的有关工作,有可能影响到其他部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集团式,便于规模化,专业化,可以对村镇银行集约管理,产生规模效益。不足在于控股式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的整体性、政策的统一性,有可能制约村镇银行的灵活性。
分支式,由于采用分支式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独资,发起行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村镇银行作为分支机构管理,不必另外设立机构对村镇银行进行管理,便于发起行在村镇银行推行发起行的企业文化。不足在于由于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容易造成管理空白。
共营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优越性,做到监督、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不足在于由于股权分散,可能导致难以在村镇银行最大限度推行发起行的良好经营、管理、风险理念。
三、 村镇银行的建议
加强电子化系统建设,一是加快系统建设。 方案一是借鉴交通银行,由总行统一核算,分别统计,村镇银行使用发起行银行的核算系统。 同时村镇银行核算数据按部门单独进行统计,在发起行的统计数据中剔除村镇银行的数据。 方案二是由发起行对系统进行适度改造,形成可支持多个法人的系统构架。二是充分运用银行卡、网银等工具丰富村镇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 银行卡不仅应当尽量“多功能”,而且应当“让利”,如“零费用”、“活期功能定期收益”等; 应当大力发展网银,并且免费教会客户使用。 在有条件、有需要时,还应当向客户提供 POS 机和自助设备服务。 充分利用 APP 等移动通讯平台,设计一些简单易用的软件,提升社区服务、驻点营销管理效率。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下发展村镇银行,对于建立我国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资金供给,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拉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机制都不完善,竞争力弱。只有在了解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背景与现状的前提下,发现问题,利用合理的运营模式解决相应的问题与矛盾,才能使得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改革,2003(10):19-20。
[2] 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3] 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关键词:村镇银行;管理模式;发展
中国银监会调整方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我国村镇银行在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了“三农”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一、 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村已经基本构筑了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为了更好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2006年、2007年银监局分别发布《关于调整方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放宽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推动了小额贷款试点,村镇银行开始出现并得到一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截止到2010年7月19日,全国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达225家(另开立支行63家),绝大多数的村镇银行还是拘泥于提供传统的银行产品和业务,仅仅开办了基本的存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和票据转贴现业务,对于农户教育、购置生活用品、房屋建设等消费类贷款的探索还较少,对电子银行、代理保险、代理发行、兑付、承销及买卖政府证券、金融信息咨询、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开发较少,缺少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业务在于机制,创新在于人才。村镇银行现有专业人才在总量上存在明显不足,具备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经验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在员工总数中所占比例太小;现有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对农村金融环境的了解,所具备的金融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 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
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说来,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农村地区金融情况迥异。村镇银行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和运营模式不能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模式,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的四种,分别是: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管理部式(以下简称:管理部式)、村镇银行控股(集团)公司式(以下简称:集团式)、分支机构管理式(以下简称:分支式)、股东共同管理式(以下简称:共管式)。那么这四种管理经营模式又有怎样的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进行分析。
管理部式,便于发起区域性,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不受地域限制。责任性更加的明确,管理更加的有针对性。那么它的不足就是需要较多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来从事管理部的有关工作,有可能影响到其他部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集团式,便于规模化,专业化,可以对村镇银行集约管理,产生规模效益。不足在于控股式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的整体性、政策的统一性,有可能制约村镇银行的灵活性。
分支式,由于采用分支式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独资,发起行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村镇银行作为分支机构管理,不必另外设立机构对村镇银行进行管理,便于发起行在村镇银行推行发起行的企业文化。不足在于由于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容易造成管理空白。
共营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优越性,做到监督、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不足在于由于股权分散,可能导致难以在村镇银行最大限度推行发起行的良好经营、管理、风险理念。
三、 村镇银行的建议
加强电子化系统建设,一是加快系统建设。 方案一是借鉴交通银行,由总行统一核算,分别统计,村镇银行使用发起行银行的核算系统。 同时村镇银行核算数据按部门单独进行统计,在发起行的统计数据中剔除村镇银行的数据。 方案二是由发起行对系统进行适度改造,形成可支持多个法人的系统构架。二是充分运用银行卡、网银等工具丰富村镇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 银行卡不仅应当尽量“多功能”,而且应当“让利”,如“零费用”、“活期功能定期收益”等; 应当大力发展网银,并且免费教会客户使用。 在有条件、有需要时,还应当向客户提供 POS 机和自助设备服务。 充分利用 APP 等移动通讯平台,设计一些简单易用的软件,提升社区服务、驻点营销管理效率。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下发展村镇银行,对于建立我国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资金供给,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拉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机制都不完善,竞争力弱。只有在了解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背景与现状的前提下,发现问题,利用合理的运营模式解决相应的问题与矛盾,才能使得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改革,2003(10):19-20。
[2] 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3] 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