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的戏份,很难想象一个与信息科技脱轨的人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上生存,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尚未纳入升学考试的范畴,它在中小学阶段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何在极度有限的时间的将信息技术课的效能最大化是每位一线的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本文从笔者切身体会入手,以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随着思想的开放,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各种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罗列在教育类书籍的字里行间,批判的有,跟风的有,麻木的也有,各种思潮交混,让人不知所措。信息技术课到底怎么上才好?随着专家们不断迸发的思想火花,给一线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要求,每周平均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似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新指导纲要的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信息素养是学习型社会中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备的综合素质。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信息道德修养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
二、设计思路
综合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摸爬滚打了七、八年,辗转反侧了无数个夜晚之后,内心深处萌发了一些想法,罗列如下:
1、鉴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综合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把主动权交个学生。
2、教学情境的设计上,笔者认为要接地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信息技术知识面广泛,很多学生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把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引领。
4、任务设计不宜太复杂,信息技术课时少,时间有限,复杂的任务可分割成若干个小任务,而且还应考虑任务设计的层次,让处在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发挥的空间,如果练习难度偏高,平常操作水平偏低的同学就会因为畏难情绪而放弃,如果练习难度偏低,操作水平高的学生就会陷入长时间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分层设计练习任务能更方便对学生监控,素养高的学生可以体验小老师的优越感,素养偏低的学生也不会体会到被抛弃的失落感,从而使课堂达到动静结合,收放自如的效果。
5、以学为主的课堂,对学生的监管比较重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比较行之有效,各小组设置组长、发言人、计时员、观察员等等角色,分工明确,不至于扰乱气氛,一盘散沙,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方向。
6、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表扬很重要,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表扬,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7、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只局限于课堂,也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情,笔者认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都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多说“可以”,少说“不能”,要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能干什么,而不是在学生头脑中无数次地强化信息技术不能干什么。
三、案例介绍
以下笔者以《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例,分享一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一些做法,权当抛砖引玉。
1、教学设计(见表1)。
2、课后反思
我在六个班进行教学尝试,与以往演示——练习——评价的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首先本堂课我主导的时间很短,不到10分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学习任务,这正好迎合学生的口味,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其次学生对任务更感兴趣,在任务的设计我综合考虑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情景穿插在任务,与以往单纯的软件操作技能训练相比,学生感觉更亲切,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入戏”;再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各小组间的“火药味”更浓,小组内同学之间更懂得团结协作;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基于小组的班级常规评价表起了很大的重要,每当学生“收不拢”时,展示出评价表,马上就有了效果。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已经处在一个泛在学习[2]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获取信息,作为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应当只盯在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层面上,更看重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201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SPEIMvEisJ2Me8FGrLVwXbpEQwGLmOkL2m6-5hLSOiFtJ5_BklHk3dwnc8MnLxBFG1LfL6I-wjh33UaVBtD5.
[2]百度百科.2015.泛在学习.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EMauvx5pPNME4
RTnwdTpG7dIBl8NkaohEXcoKe7ZO5CFM9t3ElM7nugDqcxtqRalB_eMkfivIsQBjNNq5gwvq.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随着思想的开放,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各种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罗列在教育类书籍的字里行间,批判的有,跟风的有,麻木的也有,各种思潮交混,让人不知所措。信息技术课到底怎么上才好?随着专家们不断迸发的思想火花,给一线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要求,每周平均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似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新指导纲要的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信息素养是学习型社会中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备的综合素质。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信息道德修养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
二、设计思路
综合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摸爬滚打了七、八年,辗转反侧了无数个夜晚之后,内心深处萌发了一些想法,罗列如下:
1、鉴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综合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把主动权交个学生。
2、教学情境的设计上,笔者认为要接地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信息技术知识面广泛,很多学生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把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引领。
4、任务设计不宜太复杂,信息技术课时少,时间有限,复杂的任务可分割成若干个小任务,而且还应考虑任务设计的层次,让处在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发挥的空间,如果练习难度偏高,平常操作水平偏低的同学就会因为畏难情绪而放弃,如果练习难度偏低,操作水平高的学生就会陷入长时间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分层设计练习任务能更方便对学生监控,素养高的学生可以体验小老师的优越感,素养偏低的学生也不会体会到被抛弃的失落感,从而使课堂达到动静结合,收放自如的效果。
5、以学为主的课堂,对学生的监管比较重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比较行之有效,各小组设置组长、发言人、计时员、观察员等等角色,分工明确,不至于扰乱气氛,一盘散沙,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方向。
6、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表扬很重要,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表扬,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7、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只局限于课堂,也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情,笔者认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都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多说“可以”,少说“不能”,要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能干什么,而不是在学生头脑中无数次地强化信息技术不能干什么。
三、案例介绍
以下笔者以《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例,分享一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一些做法,权当抛砖引玉。
1、教学设计(见表1)。
2、课后反思
我在六个班进行教学尝试,与以往演示——练习——评价的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首先本堂课我主导的时间很短,不到10分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学习任务,这正好迎合学生的口味,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其次学生对任务更感兴趣,在任务的设计我综合考虑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情景穿插在任务,与以往单纯的软件操作技能训练相比,学生感觉更亲切,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入戏”;再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各小组间的“火药味”更浓,小组内同学之间更懂得团结协作;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基于小组的班级常规评价表起了很大的重要,每当学生“收不拢”时,展示出评价表,马上就有了效果。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已经处在一个泛在学习[2]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获取信息,作为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应当只盯在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层面上,更看重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201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SPEIMvEisJ2Me8FGrLVwXbpEQwGLmOkL2m6-5hLSOiFtJ5_BklHk3dwnc8MnLxBFG1LfL6I-wjh33UaVBtD5.
[2]百度百科.2015.泛在学习.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EMauvx5pPNME4
RTnwdTpG7dIBl8NkaohEXcoKe7ZO5CFM9t3ElM7nugDqcxtqRalB_eMkfivIsQBjNNq5gwvq.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