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无遗力 文章若天成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福义语言学文选》分为上下两册,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单独来看,每一篇文章都各有特色,新见迭出;统摄全书,朴学之风浓厚,思想见解深刻。
  立足本土语言事实,理论创建特色鲜明
  (一)充分利用中国境内丰富的语言资源,结合各层级语言事实,深入探求语言结构及运用规律,深刻诠释规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一部分的文章,选题之新颖,思路之清晰,安排之巧妙,例句之妥帖,论证之严密,结论之准确,无不让人赞叹,每一篇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好好领悟。
  正如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写给作者的信中所言:“你的文章我看过不少。你很用功,写文章条理清楚,也常常很有见地,如今年发表的《论定名结构充当分句》就很好。”后来,吕先生又在《语法问题探讨集》(1986)序言中对作者做出了高度评价:“福义同志的长处就在于能在一般人认为没什么可注意的地方发掘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且巧作安排,写成文章,令人信服。”
  (二)对语言事实长期全面深入的观察,再加上逻辑化系统化的抽象概括,作者创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其主体理论架构由小句中枢说、两个三角及句管控构成。如今,这些理论通过外译走向了全世界,让国外同行了解我们的研究动态,熟悉我们的理论成果,无疑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世界语言学理论宝库的丰富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作者把语言事实与理论创建辩证融合在一起,让理论这棵大树深深扎根于广袤而肥沃的汉语泥土之中,所以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作者曾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学术人生,那就是“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自己走路”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学者,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研究的独立自主性,具备独当一面的研究能力;“走自己的路”彰显的是研究的独特创新性,崇尚的是一种比较优势,在广泛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特长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学术领地,形成独特的研究风格。无疑,全书对此做出了最佳诠释。
  自强自立朴学求新,打造一流语言学科
  (一)综观历史与现实,提出“三互补”战略。作者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做到三方面的互补,即“一家之言和百花齐放的互补”“现代意识和朴学精神的互补”与“引进提高和自强自立的互补”。作者指出,“要想在建设一流学科中有所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自强自立、敢于锻造中国学派上狠下功夫”。毫无疑问,中国语言学若真能按照作者所指明的方向去发展,国内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的语言学者将更加团结协作,更有可能创建符合汉语事实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更有可能让汉语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应用成果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信息化时代。这样一来,我们将在国际语言学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进而拥有更多对等交流的机会。
  (二)务实求新的研究风格,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作者做学问,坚持“事实终判”,强调务实求新。因此,该书任何结论的得出,都来自于广泛深入的事实考察,任何观点的概括,都源于成系列成系统的丰富的语言事实。无论是论证材料的搜集、歸纳、整理,还是论证方法的筛选择取组合,都具有浓厚的务实之风。
  至于“求新”,作者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中国语言学者准确理解“求新”的本质内涵与根本途径具有重大意义。总的来说,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植根事实、自我出新;二是重视引进,据实立新。
  在国家倡建世界一流学科以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改革大潮中,作者这种务实求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促使语言学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发展成一门强健的学科,有利于中国语言学走向国际前沿,有利于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三)以学风建设带动学科建设。作者认为,“朴学之风”具体表现为“四必”,即“事实必竭力占有,证据必充足可靠,结论必令人信服,有错必坦诚改之”。作者身体力行,一直主张“为人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中国语言学能否做到上面所提到的五个“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学风是否纯正,取决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禁得起语言教学、信息处理、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实践检验。
  (四)跨界融合,构建大语学体系。作者既立足语法学,又走出语法学,将语法的研究与语用、修辞、文化等结合在一起。既立足语言学,又走出语言学,着力构建大语学研究体系。具体说来,不仅将语言学与国学融合,还将其与信息处理、哲学、艺术学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比如,作者指出,国学精魂应与现代意识辩证结合;汉语本体研究和计算机信息处理两方面的人才应该联合攻关,共建语言学界的“三峡工程”。又比如,作者从古圣先贤孔子那里提炼出“辞达而已”的语用学原则;再比如,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汉人绘画语言、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跨界考察,给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
  多角度辩证验察,构建中国风格学术话语体系
  (一)多角度验察,辩证法一以贯之。纵观全书,无论是微观研究还是宏观研究,无论是本体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无论是语言学内部的研究还是跨学科的研究,处处体现着这一思想。作者总是既能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又能兼顾事实多元格局周密考量;既能阐释语言的一般规律,又能注意到它的特殊规律所在;既注意语言静态层面的特点,又注意它动态发展的一面;既深入挖掘汉语的个性特点,又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甚至外语进行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它们的共性特征;既擅长全面广泛地搜集、整理、分析语言事实,又善于高屋建瓴地进行理论阐释与提升;既指出国外理论必不可少,又强调必须立足自主创新。正因为如此,全书每一个研究结论的得出都是那么客观科学,不偏不倚;既禁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又禁得起理论方法的验察。
  (二)深深扎根汉语泥土,创建有中国风格的学术话语体系。作者立足丰富的汉语事实,依照逻辑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深入发掘汉语各个层级的规律,准确提取各种语法现象的典型特征,并对其予以科学命名,创建了一整套精确研究汉语的学术话语体系。
  本书呈现了原创鲜明的中国语言学风格,奋进有为的中国语言学气派,引人入胜的中国语言学特色。毫无疑问,语言学界迫切需要这样的优秀之作。
其他文献
2016年,适逢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全国,随自上而下的文化推广之势,经由各类文化资金的注入,两位剧作家的作品得以多途径、多风格地搬上舞台。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以莎士比亚为主题,14部莎翁剧作由10位中国新生代导演以50分钟短剧的形式,带进了北京的小剧场。戏曲界,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乡音版”开启了全球巡演之旅,经典的昆曲版,实验的戏曲版及创新的话剧版也陆续于全国大型剧场和剧院公演。一系
期刊
导读一般指用浅显的语言文字简单介绍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给一般读者以阅读指导。显然,陈洪先生的《六大名著导读》却不止于此。此书专注于揭示小说浅俗表面下的厚重,用生动简洁的文字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写作手法进行文化寻根,真正做到了深入与浅出的统一。  《六大名著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本是南开大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的讲义,后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整理出版成书。能亲听名师教诲固是人间美事,
期刊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既是国家在新时期的战略发展规划,也是国民普遍的精神诉求。在国家重视、社会认同和民众参与下,“全民阅读”在今天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热潮。“全民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民阅读”推广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先生,与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联合主编的“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备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
期刊
只要是敏感的读者,就不难发现,最近若干年来,中国文坛出现过一批文体界定比较尴尬的体量不那么庞大的长篇小说。以长篇小说为唯一奖励对象的茅盾文学奖明确规定,只有那些字数达到13万字以上的作品方才有资格申报该奖项。这就意味着,13万字成为长篇小说的字数底线。只有满足了字数13万这个条件的作品,方才可以被看作长篇小说。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是,尽管茅奖关于作品字数有着明确的规定,但看一看那些实际上的获奖作品
期刊
一部名为《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下简称《人类简史》)的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科书,在2014年译成英文不到3年,迅速成了全球畅销书,如今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2016年,尤瓦尔·赫拉利(YuvalHarari)又出版了英文续著《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以下简称《未来简史》),继续以漫画式的写作风格,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掷地有声地讨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不平等问题。在全球中产阶级迫不及待进
期刊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的《德性与制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首先是由于它的问题意识强、抓得准。诚信问题从古至今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在今天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时,建设中国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的问题,尤其重要和迫切。这本书突破了以前人们往往把道德和法律割裂开来的局限,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德性与制度联系的层面,紧紧把德治与法治结
期刊
在中国现代学者中,宗白华是为数不多的曾对技术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思考的人。技术有着与人类一样古老的历史,“技”字与手有关,篆文为手握杆子,《说文解字》释为“巧也”,意为手借助工具巧妙用力。而英文技术“technic”之希腊字义也有“手”的“巧妙”运用之意。而通过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人的手的功能也得到延伸和扩大,最终不仅改变了外在的自然,同时也改变了内在的自然,而这正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对
期刊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整整75周年。70多年后的今天,除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审视、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经典文本和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讲话》仍然闪烁着重大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于今天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文化建设、振兴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民间立场与平民价值观  《讲话》产生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当
期刊
地方志全面集中地记载一个地方的信息,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文化典籍。秉承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并发展保留和提供更多的史实资料,使得方志在现代学术视野下保持生机活力,是值得编辑去尝试的工作。  地方志是我国重要的典籍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地方志全面记述一个地方自然风貌和社会人文的基本面貌,内容涵盖方方面面,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我国有2000多年的修志传统,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
期刊
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我有一个很下里巴人羞于启齿的个人评判作品标准:好看。细思起来,这个“好看”其实融合了个体的阅读审美,倒也有一定的道理。常年的阅读浸淫,如美食家对食物的品味,只需一箸,五味分明。当拿到王旭东先生邮寄的请“雅正”的《复调婚姻》,我内心闪过一丝怀疑,爱情婚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部作品不能少的最提味的“作料”,然公然以“婚姻”作为作品题目的,反倒不多。盖因人人都写,人人都经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