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未来国与国的竞争尤以人才的竞争最为激烈。当今的世界是低素质的人过多,但高素质的人太少。不管哪一类高素质的人才,都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教育和培养,都必须从娃娃抓起,本文作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 键 词】 发展;眼光;价值观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必然存在的,未来国与国的竞争尤以人才的竞争最为激烈。当今的世界是:低素质的人才过多,但高素质的人太少。不管哪一类高素质的人才都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教育和培养,都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怎样做好青幼年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极为重视和关注的话题。本人在讲坛耕耘了几十个寒暑,集几十年的见闻,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孩子的方向要明确
一个国家也好,一所学校也好,一个家庭也罢,教育孩子的方向必须要明确。只有共同明确了方向,才会有一致的意向、统一的步调。否则,就会出现哪个在位当权就有一套新的教育大计,令教育改革变化无常的局面。为了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我觉得教育孩子的方向有两点应当坚持:
(一)要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人只要活着,困难和挫折是无法逃避的。如果没有勇气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毅力,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我有个案例: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去公园散步,走着走着,幼儿前面出现一个大约20厘米高左右的台阶,小孩抬头望向妈妈,年轻的妈妈鼓励孩子:“宝宝上来吧!”小孩见妈妈不拉自己,只是叫他自己上,于是只得试着举了几次脚,但都不敢上。妈妈还是不动手,只在旁边鼓励。坐在旁边的一位老奶奶看不过去了,大声指责这当妈的太残忍,应该拉孩子一把。幼儿见无人可求,又在妈妈的鼓励下,只有冒着跌倒的危险,拼命把后脚踏上了台阶,小孩子终于登上这么高的台阶,母子都非常开心。
很明显,老奶奶代表的是我们身边非常普遍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向:包办、代替,不愿让孩子经受困难和挫折。这种教育的结果大多是: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在学校学习不愿吃苦,不愿深入钻研问题,不会做的就等老师或同学的答案,这类孩子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都很难达到他自己的极限水平。而年轻妈妈代表的是另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向:自主、自理,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孩子敢于向困难和挫折挑战,将来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孩子都有可能发挥至自己的极限水平,而我们的后代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
(二)要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荣辱观
我国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景区也增加了一道“亮丽”的中文警示牌,大意是: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涂乱画、禁止乱丢果皮杂物等。作为中国人,我相信你看见了也不会认为是件光荣的事。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和有教育任务的人们,应让一代一代的后人懂得:做一个怎样的人光荣,做一个怎样的人可耻。人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成年之前形成的,所以,成年以前的教育特别重要。孩子七岁以前为学龄前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基础,“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指这个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者为家庭成员和幼儿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准父母必读、幼儿教材、社区墙报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深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及宣传。让孩子从小懂得: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做好孩子最光荣。孩子进到小学、中学以后,更应通过思想品德教材系统抓好荣辱观的教育和考核,让孩子全面懂得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才受欢迎,只有做受欢迎的人才是光荣的。只要人人都抱着树社会正气,纠社会歪风的心,良好的社会风气才会形成。
二、教育孩子的方法要切合实际
(一)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
世上做任何事情都应先定出明确的目标,育人也不例外。有了明确的目标,孩子才有向目标冲刺的动力,才会主动学习。没有目标的人大多得过且过,成绩好坏无关痛痒,老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古人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因古代的读书人要想改变命运成为人上人,唯有勤奋学习考取功名一途。可见,成为人上人是他们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就不惜头悬梁锥刺股了。
今天的中国,人们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家庭富裕的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在城镇,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的比比皆是。我从一届一届的学生谈话中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不知道辛苦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所以,为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解决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非常紧迫。有两个往届毕业的梁姓学生,他们是兄弟俩,其舅舅是文化大革命前考取国家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某国家机关工作,家人一直要求兄弟俩以舅舅为榜样,能考取重点大学,老师们也按家长的意愿一直在鞭策和鼓励他们。兄弟俩由于目标自小就已明确,自觉学习的劲头非常足,功夫不负有心人,兄弟俩均应届考上重点大学,现在均已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一个往届的徐姓学生,在她还年幼的时候看到外公遭受疾病折磨得非常痛苦,她当时就立志:长大后要做一个医生,为人类战胜疾病作出自己的贡献。经过不懈地努力,应届考入我省的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学的附属医院做医生,实现了当日的志向……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自觉性好的学生,有没有人在身边督促都会一样自觉学习,有没有人在身边监考都一样不会作弊,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氛围。
(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
成功是多元的,并且没有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也就是成功的。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之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后来改学油画,老师的评语更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父母接受老师的建议,让其学化学,结果成为化学方面的高材生。这个事例说明: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专长,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去学他(她)不喜爱的东西,搞不擅长的项目,那结果就是徒劳,甚至是埋没人才。我觉得,孩子在受教育的早期,作为家长和老师应细心观察,寻找出每个孩子的特长,并且要创造条件发挥其特长,使孩子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不断发展,长大后成为有自己专长的杰出人才。
三、教育孩子的力量要互相配合
有教育经验的人都懂得,单靠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很难教出优秀的学生的,就算加上家长的配合,如果社会的各种力量不配合,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举两个例子:街上的机室网吧,门口都有一块牌子,“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机室网吧”,但实际上很多网吧老板置之不理,任由未成年的青少年的入场;有位在校大学生,因主动做好事把一位倒地受伤的老太太送去医院救治,被伤者家人认定为肇事者,法院也判救人的大学生要负全部医疗费用。两件事例说明,社会上的有些部门或有不少人对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和努力促使社会风气的好转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常记唐代名相魏征的一句话:“居安思危。”如果主宰国家的人能时常做到居安思危,政权就有望长治久安;管理教育的人能时常做到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教育定能突飞猛进;家长能时常懂得居安思危,就有可能避免“官二代”或“富二代”这种现象;教育者能教育孩子做到居安思危,发愤图强,勤奋学习,国家就有希望强盛,家族就会一代更胜一代。所以,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我相信,只要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有各级管理部门的呵护,家长和学校的配合,定能形成一个以勤奋学习为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你、我、他不一定能实现中国雄于地球的目标,但只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努力,一个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刁戈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7).
[2] 朱颖. 抓好独生子女良好品德的培养[J]. 安徽教育,1996(10).
[3] 陈昕茹. 抓好养成教育 成就孩子一生[J]. 教育与管理,2011(9).
【关 键 词】 发展;眼光;价值观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必然存在的,未来国与国的竞争尤以人才的竞争最为激烈。当今的世界是:低素质的人才过多,但高素质的人太少。不管哪一类高素质的人才都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教育和培养,都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怎样做好青幼年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极为重视和关注的话题。本人在讲坛耕耘了几十个寒暑,集几十年的见闻,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孩子的方向要明确
一个国家也好,一所学校也好,一个家庭也罢,教育孩子的方向必须要明确。只有共同明确了方向,才会有一致的意向、统一的步调。否则,就会出现哪个在位当权就有一套新的教育大计,令教育改革变化无常的局面。为了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我觉得教育孩子的方向有两点应当坚持:
(一)要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人只要活着,困难和挫折是无法逃避的。如果没有勇气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毅力,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我有个案例: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去公园散步,走着走着,幼儿前面出现一个大约20厘米高左右的台阶,小孩抬头望向妈妈,年轻的妈妈鼓励孩子:“宝宝上来吧!”小孩见妈妈不拉自己,只是叫他自己上,于是只得试着举了几次脚,但都不敢上。妈妈还是不动手,只在旁边鼓励。坐在旁边的一位老奶奶看不过去了,大声指责这当妈的太残忍,应该拉孩子一把。幼儿见无人可求,又在妈妈的鼓励下,只有冒着跌倒的危险,拼命把后脚踏上了台阶,小孩子终于登上这么高的台阶,母子都非常开心。
很明显,老奶奶代表的是我们身边非常普遍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向:包办、代替,不愿让孩子经受困难和挫折。这种教育的结果大多是: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在学校学习不愿吃苦,不愿深入钻研问题,不会做的就等老师或同学的答案,这类孩子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都很难达到他自己的极限水平。而年轻妈妈代表的是另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向:自主、自理,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孩子敢于向困难和挫折挑战,将来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事业上,孩子都有可能发挥至自己的极限水平,而我们的后代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
(二)要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荣辱观
我国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景区也增加了一道“亮丽”的中文警示牌,大意是: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涂乱画、禁止乱丢果皮杂物等。作为中国人,我相信你看见了也不会认为是件光荣的事。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和有教育任务的人们,应让一代一代的后人懂得:做一个怎样的人光荣,做一个怎样的人可耻。人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成年之前形成的,所以,成年以前的教育特别重要。孩子七岁以前为学龄前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基础,“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指这个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者为家庭成员和幼儿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准父母必读、幼儿教材、社区墙报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深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及宣传。让孩子从小懂得: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做好孩子最光荣。孩子进到小学、中学以后,更应通过思想品德教材系统抓好荣辱观的教育和考核,让孩子全面懂得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才受欢迎,只有做受欢迎的人才是光荣的。只要人人都抱着树社会正气,纠社会歪风的心,良好的社会风气才会形成。
二、教育孩子的方法要切合实际
(一)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
世上做任何事情都应先定出明确的目标,育人也不例外。有了明确的目标,孩子才有向目标冲刺的动力,才会主动学习。没有目标的人大多得过且过,成绩好坏无关痛痒,老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古人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因古代的读书人要想改变命运成为人上人,唯有勤奋学习考取功名一途。可见,成为人上人是他们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就不惜头悬梁锥刺股了。
今天的中国,人们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家庭富裕的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在城镇,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的比比皆是。我从一届一届的学生谈话中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不知道辛苦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所以,为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解决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非常紧迫。有两个往届毕业的梁姓学生,他们是兄弟俩,其舅舅是文化大革命前考取国家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某国家机关工作,家人一直要求兄弟俩以舅舅为榜样,能考取重点大学,老师们也按家长的意愿一直在鞭策和鼓励他们。兄弟俩由于目标自小就已明确,自觉学习的劲头非常足,功夫不负有心人,兄弟俩均应届考上重点大学,现在均已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一个往届的徐姓学生,在她还年幼的时候看到外公遭受疾病折磨得非常痛苦,她当时就立志:长大后要做一个医生,为人类战胜疾病作出自己的贡献。经过不懈地努力,应届考入我省的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学的附属医院做医生,实现了当日的志向……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自觉性好的学生,有没有人在身边督促都会一样自觉学习,有没有人在身边监考都一样不会作弊,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氛围。
(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
成功是多元的,并且没有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也就是成功的。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之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后来改学油画,老师的评语更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父母接受老师的建议,让其学化学,结果成为化学方面的高材生。这个事例说明: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专长,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去学他(她)不喜爱的东西,搞不擅长的项目,那结果就是徒劳,甚至是埋没人才。我觉得,孩子在受教育的早期,作为家长和老师应细心观察,寻找出每个孩子的特长,并且要创造条件发挥其特长,使孩子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不断发展,长大后成为有自己专长的杰出人才。
三、教育孩子的力量要互相配合
有教育经验的人都懂得,单靠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很难教出优秀的学生的,就算加上家长的配合,如果社会的各种力量不配合,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举两个例子:街上的机室网吧,门口都有一块牌子,“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机室网吧”,但实际上很多网吧老板置之不理,任由未成年的青少年的入场;有位在校大学生,因主动做好事把一位倒地受伤的老太太送去医院救治,被伤者家人认定为肇事者,法院也判救人的大学生要负全部医疗费用。两件事例说明,社会上的有些部门或有不少人对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和努力促使社会风气的好转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常记唐代名相魏征的一句话:“居安思危。”如果主宰国家的人能时常做到居安思危,政权就有望长治久安;管理教育的人能时常做到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教育定能突飞猛进;家长能时常懂得居安思危,就有可能避免“官二代”或“富二代”这种现象;教育者能教育孩子做到居安思危,发愤图强,勤奋学习,国家就有希望强盛,家族就会一代更胜一代。所以,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我相信,只要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有各级管理部门的呵护,家长和学校的配合,定能形成一个以勤奋学习为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你、我、他不一定能实现中国雄于地球的目标,但只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努力,一个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刁戈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7).
[2] 朱颖. 抓好独生子女良好品德的培养[J]. 安徽教育,1996(10).
[3] 陈昕茹. 抓好养成教育 成就孩子一生[J]. 教育与管理,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