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的幻觉·浦顿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高企的房价,让很多人再次生出田园梦。在一个乡下地方,种上几亩田,有一个小屋,养上一群鸡鸭,几只牛羊,晚上有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月光,这些成为都市人的梦想。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很多人也这么想。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作家,仿佛一夜之间厌倦了都市生活。那时的美国,正处在经济大萧条后的缓慢恢复中,城市环境糟糕,生活压力也很大。好在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作家们跑到农村,很容易搞到一片土地,甚至专门有针对这个群体的杂志,教大家如何种田。
  专栏作家E·B·怀特就是逃到农村的作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在《纽约客》上班,为这份杂志写一个“且述且评”的专栏,太太则是这个杂志的编辑。他们在纽约拥有一套大房子,孩子也读了私立学校,一切看上去都很精英。但是某一天,怀特突然对都市生活厌倦了,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处理掉自己家里的东西,就带上一家老小去乡下了。
  怀特的农场在海边。最多的时候,他有几百只鸡,十几只羊,有一个大谷仓,还有数量不菲的蛤蜊。孩子在乡下学校念书,整个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一个教一二三年级,另一位则负责四五六高年级,但是孩子对此并不在意,他睡得更好,身体看上去也更健康。总之,怀特作为一个农民,是相当成功的。其他的作家则没有他这么幸运,要真正靠耕种来养活自己并不容易,还必须靠书写农村来生活。即使是怀特自己,也无法长久忍受这种生活,他只待了5年,就搬回大都市生活了。
  当时的美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时期。这种对乡村的向往,更像是一种怀旧。飞速发展的城市,呈现出热闹而混乱的景象,让敏感的人很不适应。更重要的是,城市化本身还不够充分,很多人仍然有农村生活的经验或记忆,农村在背后,但还并不遥远,因此也就容易被作为一个参照,来对混乱的城市进行批判。这种景象,很像当下的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其实都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他们多半在农村度过青少年时光,那是人最好的时光,因此,对农村的向往,更多是与自己的童年回忆密不可分。
  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一辈子都致力于对城市街道的拍摄,对他来说,城市中再平凡不过的十字路口,都有着神秘的魔力。这是纯粹都市人的感觉,即使是怀旧与伤感,也都与街道而不是土地有关。他甚至迷恋城市的各种声音,汽车驶过,女人哭泣,街头卖唱,商场的音乐……他必须生活在这样的声音中才能感到安心。
  真正的城市化,最终必然造就这样真正的都市人。当他们想起家乡的时候,心中的形象不再是青山与绿水,不再是田野,而是那嘈杂的街道;他念念不忘的,不再是祖母的厨艺,而是那些工业制品的味道。
其他文献
从1884 年咖啡初到中国至今,似乎很难说有多少是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喝咖啡的。咖啡在中国的流行,与咖啡本身好不好喝,还真是没什么关系。  如果看到现今中国街头遍布的咖啡馆,民国的文学大师可能会相当诧异:在他们的世界,虽有咖啡馆,但并没有什么喝咖啡的经验,也没有留下谈如何喝咖啡的美文,他们习惯的还是喝茶。即便极端如鲁迅——必须得去咖啡馆交际,却总要自备中国茶。似乎没有多少是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喝咖啡的——
期刊
二战时,一台名为“ENIAC”的神秘机器引起了IBM的注意。虽然在初次见面时,IBM的高层对这个占据几层楼空间的庞然大物,最大的疑问是“有没有空调散热”,但几周之后,这家公司就开始意识到: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  现在流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但有一家公司,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前, 就已经开始在运用这些技术,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对它来说,这些看似时髦的名词其实都只是早已存在的历史
期刊
中国女性大规模进入社交领域,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1905 年之前,整个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是科举考试,不管是状元、举人还是秀才,都没有女孩什么事。随着科举考试废除,民国又开始大力推行新式教育, 才让女性的成名成为了可能。  中国现代史上的名媛,有一个共同特点,家世都非常好。最苦的萧红,也是东北小地主家庭。更贫穷的家庭,女孩子是很难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的。除了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这些名媛大都有过出国经历,
期刊
传统的中国名媛,凭借自己的豪门家世、出众才情周旋在社交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在现代社会的社交界里,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另一个女性群体:女明星。她们的知名度、财富及影响力比传统意义上社交名媛已毫不逊色。不同的是,她们由一套独特的市场选拔机制批量制造出来,对这些没能出生在“豪门”的普通女孩来说,当上明星,过上光鲜亮丽、众星捧月的“名媛”式的生活,已不是个无法企及的梦想。  想成名,早入行  80 年代以
期刊
展示上个世纪美国支离破碎的60 年代  2015年,美国华盛顿,连续三年夺得艾美奖最佳剧集的热门美剧《广告狂人》捐出了部分剧中道具,包括人物造型手稿、复古服饰与配件、主人公所用物品等,成为了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最新藏品。图/东方IC  长达7 季、92 集的电视剧《广告狂人(Mad Men)》在2015 年正式剧终时,巨大的争论也随之展开了。支持者褒扬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视剧”,各路专家则纷纷
期刊
士阶层的成长,既为帝国提供了广阔的权力基础、深厚的权力资源,造成竞争日益激烈的仕进之路, 同时又形成冗员充斥的官僚体系,成为帝国驯化官僚体系之有利因素。  华夏帝制时代的“士”这一群体,不论其源流多么复杂,有一个背景是可以确认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封建世官世禄体系崩溃,知识、智慧和财富不再是世袭的特权,既有的社会格局被打破。  在贵族与平民的交融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帝国时代“士”
期刊
她们是社交舞台的焦点,她们是一个时代的优雅符号,她们高傲美丽,行走处香风习习,落座时嫣然百媚;她们家世显赫、才艺卓越,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而后又多经西方新式教育洗礼。  她们便是被称为“名媛”的群体,这些美在才情、名噪一时的女性大多出身于被称为“名媛学堂”的教会女校,正是这类女校为民国女性打开了接受公共教育的一扇门,让她们登上舞台, 成为时代的宠儿。  花开女校  近代以前的封建中国,倡导女性要遵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与名媛气质最不违和的城市,非巴黎莫属了。前两年有一本书叫《法国名媛的优雅圣经》,就是教女性如何得体地应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关系, 从各种场合的穿着到待人接物的礼数,从布置家居到邻里关系的处理,一句话,虽然你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照样可以像名媛一样生活。这本书的作者纳迪娜·德·罗思柴尔德是欧洲著名的罗思柴尔德家族的成员,本身也称得上是名媛了。不过,巴黎作为名媛之都,却与这本书没什么关系, 名
期刊
公元1896 年10 月,前往俄国参加沙皇加冕典礼的李鸿章尚未回国(典礼结束后顺便访问了欧美诸国),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突然披露了一条重要的消息:李鸿章同俄国人签订了一个秘密条约——《中俄密约》(以下简称《密约》),并公布了《密约》全文,共十二条。其关键内容是:中国允许俄国将西伯里亚铁路延伸至中国境内,“一由俄国海参崴埠续造至中国吉林晖春城,又向西北续至吉林省城止。一由俄国境某城之火车站续造
期刊
一般游人眼里,在美国像石头山公园这样不起眼的景点, 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是知道那儿有一位叱咤风云的“李将军”。  美国南北战争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便是外号叫“李将军” 的罗伯特·李。  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于美国的意义,在美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放在何时,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这是美国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美利坚联盟国”。最初发动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