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对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在理论模型的指导下进行了问卷设计与调查。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高于在校生;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创业教育、家庭创业支持等环境因素,而毕业后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其所在单位类型、工作部门等因素更为密切;在意愿的强烈程度上,就业的毕业生有更强的创业意愿。根据理论分析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强化创业扶持政策的设计与宣传、对在校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等对策建议、拓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
关键词:大学教育 创业意愿 分析模型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47-04
我国政府重视大学生创业问题,投入大量资金,予以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出台了许多融资、开业、税收、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优惠政策。但是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与大学生总数的比例约占1.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创业过程是一个机会识别的过程,意愿和行动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关系。科学地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众多可能对创业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寻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支持中表示“毕业两年内的高校学生均可享有国家创业政策支持”,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在校大学生群体,而同样享有政策支持的近年毕业生却很少有人研究。该群体较在校大学生拥有工作经验,储备了一定的资金、人脉、项目等创业资源,其创业条件更好。因此笔者将对比研究在校大学生与近年毕业生(主要为毕业两年内大学生)两类人群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
1 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认为创业是不顾现有可控制的资源而寻求和利用机遇。祝敏丹(2012)认为创业意愿是最好的创业行为预测指标,是一种使创业者为追求特定目标而投入时间、精力及行动的心理状态。
Brayfield、rockett(1955)、Cialdini和Cacioppo(1981)通过计划行为模型(TPB模型)研究证实创业态度、主管规范、感知控制与创业行为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Audet(2000)用创业活动模型(SEE模型)对加拿大大学商科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是金钱、自由、机会识别和成熟度等,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负相关的是公司取向和现实震动等。Brockhaus(1980)研究指出创业意愿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有关。李俊(2008)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和体验占据课余时间多大比重进行调查发现,从事创业活动和体验的学生其创业意愿更高。祝敏丹(2012)认为创业意愿与创新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与创业意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Marry&MacMillan(1988)研究认为将创业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主要有成就事业的欲望、内控人格、风险承担能力、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个人价值观选择等。
刘群(2012)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叶榆枫(2012)认为学校是大学生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观和引导行为取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形成息息相关。李琼(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其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程度等相关。
整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笔者了提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学生,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包含基本信息和实践经历,环境因素包含政府政策支持、学校创业教育和家庭创业支持。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数据来自于2013年5月初至6月底期间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本文数据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其中在校大学生的数据是在南京五所高校(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近年毕业生以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群体为主,以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卷收集。在校大学生群体共发放220份,实际回收215份,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89.5%。近年毕业生群体共发放200份,实际回收189份,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84%。
本文设置两个大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同研究对象在具体的因子设置上略有不同。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包括专业、性别、户籍、学历、家族是否有人创业等基本情况和是否担任干部、是否参加创赛、是否参加创业活动等个人经历。环境因素包括政府创业政策满意度、学校创业教育满意度和家庭创业支持满意度。近年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户籍、学历、家族是否有人创业等基本情况,由于近年毕业生中工作大学生占主要群体,因此个人经历围绕工作展开,包括工作情况、工作单位、工作部门及工作职位。环境因素包括政府创业政策满意度和家庭创业支持满意度。
以创业意愿为因变量,将创业意愿分为较强、一般和没有三个水平;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本文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样本描述性统计、创业环境测评描述性统计和创业意愿描述性统计;然后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分析过程在SPSS20.0上完成。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样本统计分析
在校大学生样本的性别、户籍、专业、家庭创业情况分布较为均衡。在校大学生中的担任干部、参加创赛、参加创业活动样本比例分布不太均衡。其中有71.6%的担任干部群体,25.4%的参加创赛群体,20.8%的参加创业活动群体。在校大学生的学历样本分布较不均衡,以本科生居多,占76.1%,研究生和专科生样本较少。 近年毕业生性别、户籍、家族创业、工作年限所占比例都相当,各占50%左右。单位类型中私企/外企较多,占43.5%,其次为国企32.1%,事业单位/公务员较少为24.4%。工作部门以销售部门较多,41.1%,生产部门其次32.7%,行政部门、人力部门和财务部门共计26.2%。由于调查的局限性以及样本本身特质等,样本中的学历、职位和工作情况这三项数据分布不太均衡。其中学历以本科生居多,占78.6%,工作职位以基层员工为主,占80.4%。工作情况数据差距较大,有工作的近年毕业生占96%。因此后期的研究将集中在工作大学生群体。
3.2 创业环境测评统计分析
创业政策方面,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了解、一般、非常了解分别占45.7%,50.3%,4.1%;近年毕业生相应数据为57.1%、41.1%、1.8%。不论在校大学生或近年毕业生,他们对政策的了解都集中在一般水平,非常了解比例都很低。
创业教育方面,笔者将学校创业教育细分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比赛四个部分,其中创业比赛评分较高,创业讲座其次,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最低。这说明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实施较好,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有待加强。
家庭创业支持方面,笔者将学校家庭创业支持细分为精神支持、资金帮助和人脉帮助三个部分。在校大学生与毕业大学生评估结果基本走势一致,评测分值也相当,家庭的精神支持最高,资金帮助其次,人脉帮助最低。
3.3 创业意愿统计分析
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总比例为80.4%,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总比例是74.1%,两者创业意愿都很高,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比例略高。在创业意愿程度方面,两者略有差距。近年毕业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达到25.6%,在校大学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仅为10.2%。笔者分析,近年毕业生有社会经验,较在校大学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资源,因而其强烈意愿比例更高。
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的创业时间选择方面,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选择工作后再创业。近年毕业生选择现在进行创业的比例很少,仅占14.1%。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集中在工作两年以后,四年、七年以及更长时间,那能享有政府所提供的创业政策的人群很少。
4 回归分析
由于因变量数量较多,本次回归分析采用步进式-向前进入法,逐步剔除模型中不显著的因素,保留显著影响因素。
4.1 在校大学生回归分析
(1)模型检验。
本次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影响因素后的模型检验结果给出了最终模型和模型中只包含截距项(其他参数系数全为0)的似然比检验结果,此处卡方检验的值为0.000,远小于0.01,说明最终模型要优于只含截距项的模型,即最终模型显著成立。
(2)参数估计。
由表1可见,家庭创业支持(0=0.013)、专业(0=0.41)、家族创业情况(0=0.21)、参加创业活动(0=0.15)、学校创业教育(0=0.49)为强烈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家庭创业支持好的大学生强烈创业意愿更高,因为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其家庭依靠很为重要;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经管专业的学生创业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家族有创业情况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家族创业情况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观;在校园中参加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因其有创业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创业教育好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因学校是大学生几乎所有活动的平台,学校创业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省略了创业意愿(一般对比没有)的参数估计结果,在一般创业意愿的回归结果中,参加创业活动成了非显著变量,而参加创业大赛成了显著变量,创业大赛是偏理论性的创业活动,创业活动是偏实践性的创业活动,由此可见,有实践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有理论性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一般。其他则与强烈创业意愿变动不大。
4.2 近年毕业生回归分析
(1)模型检验。
本次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影响因素后的模型检验结果中卡方检验的值为0.000,远小于0.01,说明最终模型要优于只含截距项的模型,即最终模型显著成立。
(2)参数估计。
由表2可见,单位类型(1=0.000)、家族创业情况(0=0.44)、性别(0=0.01)、工作部门(0=0.002,1=0.000)为强烈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单位类型中私企或外企强烈创业意愿高,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强烈创业意愿较低。这是单位类型决定的工作环境导致,私企和外企工作环境较波动。而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也是大多令人满意。
工作部门中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强烈创业意愿高,行政部门、财务部门、人力部门强烈意愿较低。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工作性质决定,其所接触的是销售产品的上级供应商和下级经销商,久而久之会掌握一定的创业资源,因此其意愿较高。人力、行政和财务部门则与之相反,工作性质跟销售产品实物接触少。
家族有过创业情况的群体强烈意愿更高。男性强烈创业意愿高于女性。笔者认为家族有过创业情况的群体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因此创业意愿更高;男性较于女性社会压力更大,其成就事业的欲望更强,因此其意愿更高。
由于篇幅所限,因变量创业意愿(一般对照没有)的回归结果表省略。在因变量为一般创业意愿的回归结果中,性别成了非显著变量,说明男女生在一般创业意愿中并无显著差别,其他则与强烈创业意愿变动不大。
4.3 对比分析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包括:专业、家族创业情况、参加创业大赛、参加创业活动、学校创业教育、家庭创业支持这6个因素。近年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家族创业情况、单位类型、工作部门这4个因素。对比分析可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影响因素集中在环境因素。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缺乏资金、经验、项目等资源,个人创业方面的条件还不完善,其依靠创业环境因素更多,因此其受学校、家庭的影响较大。近年毕业生的创业影响因素集中在个人因素,因工作群体占据绝对多的比例,因此以个人工作经历为主,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笔者认为有近年毕业生利用工作经历积累了部分资金、经验和项目资源,其个人创业方面的条件较为完善,因此其依靠环境因素较小。在校大学生强烈创业意愿较之一般创业意愿倾向于参加实践性创业活动和受过家族创业情况熏陶的人群,而近年毕业生强烈创业意愿与一般创业意愿除性别外差异不大。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1)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低。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政策的了解度分别是55.3%和42.9%,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近年毕业生,对政府创业支持政策的了解度都集中在一般了解水平,仅有1%~4%的比例对政策非常了解。
(2)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不均衡。笔者根据资料收集将学校创业教育细分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比赛四个部分。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创业教育中举办创业比赛评分最高,创业讲座其次,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最低。这说明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实施较好,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有待加强。
(3)整体创业意愿较高,强烈创业意愿较低。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都很高,分别是74.6%和80.4%。但大多数集中在一般水平,强烈创业意愿较少,分别是10.1%和25.6%。近年毕业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更高。近年毕业生有工作经验,较在校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资源,因而其强烈意愿更高。
(4)大学生欲创业时间与政策不相吻合。在对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进行创业时间调查显示,仅有13%的在校大学生选择毕业直接创业;仅有14%的近年毕业生选择现在创业。将两者信息简单叠加,仅有27%的大学生尚能够享受国家创业政策的支持。这与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相吻合。
(5)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偏向环境因素,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偏向个人工作因素。两类大学生群体,因有无工作经历,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相差很大。因此在提高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要注重创业环境的培养,并可参考近年毕业生实践经历的影响因素运用到在校大学生中。
5.2 建议
(1)强化创业扶持政策的设计与宣传。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拓宽融资渠道、减少税收、创业资金补贴和创业项目指导这几个部分,政策内容设计较为全面和完整。但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度偏低,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仅仅是听说过的程度。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可借助学校平台,开展创业政策讲座或开展创业政策课程等方式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宣传。在政策的实施效果方面,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创业政策的评测结果显示目前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一般,政府应加大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2)对在校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集中在创业比赛等课外活动方面,而忽视了基础的创业技能培训。高校应对在校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可根据“评估市场需求-确定创业项目-选定经营场所-学习企业管理-制定利润计划-提高运财能力-着手开办企业”的创业活动主线展开。创业技能培训中可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和案例分析,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此外,还可配合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创业项目跟踪扶持系列服务。
(3)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分析显示拥有社会实践经历的近年毕业生其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因此笔者认为可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笔者提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合一的实践创业教育法,是以学校为链接,政府为推动力,企业为平台来实施实践创业教育的方法。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选择进入企业的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实习,让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接触真正的实体企业,感受真正的创业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大学生纯理论化的单纯想法,有助于其强烈创业意愿的形成。
(4)拓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定位毕业两年内,对于毕业两年后的大学生却没有任何的创业政策支持。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想在工作两年后,积累一定经验、资源后再进行创业,而彼时创业将不再享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应调整创业支持政策,拓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应不限毕业时间,鼓励所有大学生群体进行创业,均给予简化审批程序、创业项目指导等非资金支持。对于大学生机会型创业者①,国家可根据毕业时间和项目技术含量,给予不同的创业资金、减免税收等支持,鼓励大学生进行机会型创业。
参考文献
[1] Brayfield,A.&W.Crockett(1955),"Employee attitudes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Psychological Bulletin 52(5);415-422.
[2] Stevenson H.H.,Roberts M.J.,& Grousbeck H.I..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M].Irwin:Homewood,IL,1985.
[3] AudetJ.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J].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Babson KaufmannE ntrepreneurshio Research Conference,Boulder,CO,2002,June.
[4] 李永强,白漩,毛雨,等.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2):77-81.
[5] 李典芝,大学生创业问题初探[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6-69.
[6] 李琼.基于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132-134.
[7] 刘群,孟永.上海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0):66-69.
[8] 祝敏丹.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65-166.
[9] 李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 以上海1256名大学生为样本[J].现代大学教育,2008(6):23-26.
[10] 叶榆枫,程梅,于岚,等.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重庆一般本科的调查[J].科技咨询,2012(4):224-224.
注释
① 机会型创业者:指为了追求一个商业机会而从事创业的创业活动,不同于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生存型创业。
关键词:大学教育 创业意愿 分析模型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47-04
我国政府重视大学生创业问题,投入大量资金,予以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出台了许多融资、开业、税收、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优惠政策。但是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与大学生总数的比例约占1.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创业过程是一个机会识别的过程,意愿和行动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关系。科学地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众多可能对创业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寻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支持中表示“毕业两年内的高校学生均可享有国家创业政策支持”,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在校大学生群体,而同样享有政策支持的近年毕业生却很少有人研究。该群体较在校大学生拥有工作经验,储备了一定的资金、人脉、项目等创业资源,其创业条件更好。因此笔者将对比研究在校大学生与近年毕业生(主要为毕业两年内大学生)两类人群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
1 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认为创业是不顾现有可控制的资源而寻求和利用机遇。祝敏丹(2012)认为创业意愿是最好的创业行为预测指标,是一种使创业者为追求特定目标而投入时间、精力及行动的心理状态。
Brayfield、rockett(1955)、Cialdini和Cacioppo(1981)通过计划行为模型(TPB模型)研究证实创业态度、主管规范、感知控制与创业行为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Audet(2000)用创业活动模型(SEE模型)对加拿大大学商科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是金钱、自由、机会识别和成熟度等,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负相关的是公司取向和现实震动等。Brockhaus(1980)研究指出创业意愿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有关。李俊(2008)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和体验占据课余时间多大比重进行调查发现,从事创业活动和体验的学生其创业意愿更高。祝敏丹(2012)认为创业意愿与创新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与创业意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Marry&MacMillan(1988)研究认为将创业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主要有成就事业的欲望、内控人格、风险承担能力、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个人价值观选择等。
刘群(2012)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叶榆枫(2012)认为学校是大学生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观和引导行为取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形成息息相关。李琼(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其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程度等相关。
整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笔者了提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学生,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包含基本信息和实践经历,环境因素包含政府政策支持、学校创业教育和家庭创业支持。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数据来自于2013年5月初至6月底期间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本文数据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其中在校大学生的数据是在南京五所高校(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近年毕业生以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群体为主,以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卷收集。在校大学生群体共发放220份,实际回收215份,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89.5%。近年毕业生群体共发放200份,实际回收189份,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84%。
本文设置两个大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同研究对象在具体的因子设置上略有不同。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包括专业、性别、户籍、学历、家族是否有人创业等基本情况和是否担任干部、是否参加创赛、是否参加创业活动等个人经历。环境因素包括政府创业政策满意度、学校创业教育满意度和家庭创业支持满意度。近年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户籍、学历、家族是否有人创业等基本情况,由于近年毕业生中工作大学生占主要群体,因此个人经历围绕工作展开,包括工作情况、工作单位、工作部门及工作职位。环境因素包括政府创业政策满意度和家庭创业支持满意度。
以创业意愿为因变量,将创业意愿分为较强、一般和没有三个水平;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本文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样本描述性统计、创业环境测评描述性统计和创业意愿描述性统计;然后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分析过程在SPSS20.0上完成。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样本统计分析
在校大学生样本的性别、户籍、专业、家庭创业情况分布较为均衡。在校大学生中的担任干部、参加创赛、参加创业活动样本比例分布不太均衡。其中有71.6%的担任干部群体,25.4%的参加创赛群体,20.8%的参加创业活动群体。在校大学生的学历样本分布较不均衡,以本科生居多,占76.1%,研究生和专科生样本较少。 近年毕业生性别、户籍、家族创业、工作年限所占比例都相当,各占50%左右。单位类型中私企/外企较多,占43.5%,其次为国企32.1%,事业单位/公务员较少为24.4%。工作部门以销售部门较多,41.1%,生产部门其次32.7%,行政部门、人力部门和财务部门共计26.2%。由于调查的局限性以及样本本身特质等,样本中的学历、职位和工作情况这三项数据分布不太均衡。其中学历以本科生居多,占78.6%,工作职位以基层员工为主,占80.4%。工作情况数据差距较大,有工作的近年毕业生占96%。因此后期的研究将集中在工作大学生群体。
3.2 创业环境测评统计分析
创业政策方面,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了解、一般、非常了解分别占45.7%,50.3%,4.1%;近年毕业生相应数据为57.1%、41.1%、1.8%。不论在校大学生或近年毕业生,他们对政策的了解都集中在一般水平,非常了解比例都很低。
创业教育方面,笔者将学校创业教育细分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比赛四个部分,其中创业比赛评分较高,创业讲座其次,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最低。这说明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实施较好,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有待加强。
家庭创业支持方面,笔者将学校家庭创业支持细分为精神支持、资金帮助和人脉帮助三个部分。在校大学生与毕业大学生评估结果基本走势一致,评测分值也相当,家庭的精神支持最高,资金帮助其次,人脉帮助最低。
3.3 创业意愿统计分析
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总比例为80.4%,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总比例是74.1%,两者创业意愿都很高,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比例略高。在创业意愿程度方面,两者略有差距。近年毕业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达到25.6%,在校大学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仅为10.2%。笔者分析,近年毕业生有社会经验,较在校大学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资源,因而其强烈意愿比例更高。
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的创业时间选择方面,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选择工作后再创业。近年毕业生选择现在进行创业的比例很少,仅占14.1%。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集中在工作两年以后,四年、七年以及更长时间,那能享有政府所提供的创业政策的人群很少。
4 回归分析
由于因变量数量较多,本次回归分析采用步进式-向前进入法,逐步剔除模型中不显著的因素,保留显著影响因素。
4.1 在校大学生回归分析
(1)模型检验。
本次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影响因素后的模型检验结果给出了最终模型和模型中只包含截距项(其他参数系数全为0)的似然比检验结果,此处卡方检验的值为0.000,远小于0.01,说明最终模型要优于只含截距项的模型,即最终模型显著成立。
(2)参数估计。
由表1可见,家庭创业支持(0=0.013)、专业(0=0.41)、家族创业情况(0=0.21)、参加创业活动(0=0.15)、学校创业教育(0=0.49)为强烈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家庭创业支持好的大学生强烈创业意愿更高,因为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其家庭依靠很为重要;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经管专业的学生创业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家族有创业情况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家族创业情况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观;在校园中参加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因其有创业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创业教育好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因学校是大学生几乎所有活动的平台,学校创业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省略了创业意愿(一般对比没有)的参数估计结果,在一般创业意愿的回归结果中,参加创业活动成了非显著变量,而参加创业大赛成了显著变量,创业大赛是偏理论性的创业活动,创业活动是偏实践性的创业活动,由此可见,有实践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有理论性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一般。其他则与强烈创业意愿变动不大。
4.2 近年毕业生回归分析
(1)模型检验。
本次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影响因素后的模型检验结果中卡方检验的值为0.000,远小于0.01,说明最终模型要优于只含截距项的模型,即最终模型显著成立。
(2)参数估计。
由表2可见,单位类型(1=0.000)、家族创业情况(0=0.44)、性别(0=0.01)、工作部门(0=0.002,1=0.000)为强烈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单位类型中私企或外企强烈创业意愿高,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强烈创业意愿较低。这是单位类型决定的工作环境导致,私企和外企工作环境较波动。而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也是大多令人满意。
工作部门中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强烈创业意愿高,行政部门、财务部门、人力部门强烈意愿较低。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工作性质决定,其所接触的是销售产品的上级供应商和下级经销商,久而久之会掌握一定的创业资源,因此其意愿较高。人力、行政和财务部门则与之相反,工作性质跟销售产品实物接触少。
家族有过创业情况的群体强烈意愿更高。男性强烈创业意愿高于女性。笔者认为家族有过创业情况的群体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因此创业意愿更高;男性较于女性社会压力更大,其成就事业的欲望更强,因此其意愿更高。
由于篇幅所限,因变量创业意愿(一般对照没有)的回归结果表省略。在因变量为一般创业意愿的回归结果中,性别成了非显著变量,说明男女生在一般创业意愿中并无显著差别,其他则与强烈创业意愿变动不大。
4.3 对比分析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包括:专业、家族创业情况、参加创业大赛、参加创业活动、学校创业教育、家庭创业支持这6个因素。近年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家族创业情况、单位类型、工作部门这4个因素。对比分析可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影响因素集中在环境因素。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缺乏资金、经验、项目等资源,个人创业方面的条件还不完善,其依靠创业环境因素更多,因此其受学校、家庭的影响较大。近年毕业生的创业影响因素集中在个人因素,因工作群体占据绝对多的比例,因此以个人工作经历为主,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笔者认为有近年毕业生利用工作经历积累了部分资金、经验和项目资源,其个人创业方面的条件较为完善,因此其依靠环境因素较小。在校大学生强烈创业意愿较之一般创业意愿倾向于参加实践性创业活动和受过家族创业情况熏陶的人群,而近年毕业生强烈创业意愿与一般创业意愿除性别外差异不大。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1)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低。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政策的了解度分别是55.3%和42.9%,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近年毕业生,对政府创业支持政策的了解度都集中在一般了解水平,仅有1%~4%的比例对政策非常了解。
(2)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不均衡。笔者根据资料收集将学校创业教育细分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比赛四个部分。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创业教育中举办创业比赛评分最高,创业讲座其次,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最低。这说明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实施较好,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有待加强。
(3)整体创业意愿较高,强烈创业意愿较低。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都很高,分别是74.6%和80.4%。但大多数集中在一般水平,强烈创业意愿较少,分别是10.1%和25.6%。近年毕业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更高。近年毕业生有工作经验,较在校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资源,因而其强烈意愿更高。
(4)大学生欲创业时间与政策不相吻合。在对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进行创业时间调查显示,仅有13%的在校大学生选择毕业直接创业;仅有14%的近年毕业生选择现在创业。将两者信息简单叠加,仅有27%的大学生尚能够享受国家创业政策的支持。这与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相吻合。
(5)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偏向环境因素,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偏向个人工作因素。两类大学生群体,因有无工作经历,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相差很大。因此在提高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要注重创业环境的培养,并可参考近年毕业生实践经历的影响因素运用到在校大学生中。
5.2 建议
(1)强化创业扶持政策的设计与宣传。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拓宽融资渠道、减少税收、创业资金补贴和创业项目指导这几个部分,政策内容设计较为全面和完整。但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度偏低,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仅仅是听说过的程度。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可借助学校平台,开展创业政策讲座或开展创业政策课程等方式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宣传。在政策的实施效果方面,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创业政策的评测结果显示目前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一般,政府应加大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2)对在校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集中在创业比赛等课外活动方面,而忽视了基础的创业技能培训。高校应对在校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可根据“评估市场需求-确定创业项目-选定经营场所-学习企业管理-制定利润计划-提高运财能力-着手开办企业”的创业活动主线展开。创业技能培训中可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和案例分析,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此外,还可配合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创业项目跟踪扶持系列服务。
(3)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分析显示拥有社会实践经历的近年毕业生其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因此笔者认为可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笔者提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合一的实践创业教育法,是以学校为链接,政府为推动力,企业为平台来实施实践创业教育的方法。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选择进入企业的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实习,让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接触真正的实体企业,感受真正的创业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大学生纯理论化的单纯想法,有助于其强烈创业意愿的形成。
(4)拓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定位毕业两年内,对于毕业两年后的大学生却没有任何的创业政策支持。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想在工作两年后,积累一定经验、资源后再进行创业,而彼时创业将不再享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应调整创业支持政策,拓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应不限毕业时间,鼓励所有大学生群体进行创业,均给予简化审批程序、创业项目指导等非资金支持。对于大学生机会型创业者①,国家可根据毕业时间和项目技术含量,给予不同的创业资金、减免税收等支持,鼓励大学生进行机会型创业。
参考文献
[1] Brayfield,A.&W.Crockett(1955),"Employee attitudes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Psychological Bulletin 52(5);415-422.
[2] Stevenson H.H.,Roberts M.J.,& Grousbeck H.I..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M].Irwin:Homewood,IL,1985.
[3] AudetJ.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J].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Babson KaufmannE ntrepreneurshio Research Conference,Boulder,CO,2002,June.
[4] 李永强,白漩,毛雨,等.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2):77-81.
[5] 李典芝,大学生创业问题初探[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6-69.
[6] 李琼.基于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132-134.
[7] 刘群,孟永.上海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0):66-69.
[8] 祝敏丹.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65-166.
[9] 李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 以上海1256名大学生为样本[J].现代大学教育,2008(6):23-26.
[10] 叶榆枫,程梅,于岚,等.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重庆一般本科的调查[J].科技咨询,2012(4):224-224.
注释
① 机会型创业者:指为了追求一个商业机会而从事创业的创业活动,不同于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生存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