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在物资和人员的运送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水路运输由于其通航能力强、成本较为低廉、装载性能好等优势,成为了国际贸易和大型物资运送的主要交通手段。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发挥水上交通运输的优势,海事部门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而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就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事故致因理论,就是通过对已发生的事故成因的探究,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同类型问题,从而提高某一领域的安全性。其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后续的责任认定,并从整体上优化目前水上交通安全形势。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应用探究
依据航行区域,水路运输可以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它们分别负责国际、国内沿海各城市和国内河流的运输,在区际交流、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上都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对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切实提高我国水运的安全性。本文将具体介绍事故致因理论,并通过分析导致水上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指出水运安全事故的本质,并提出针对性、具体化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各海事部门的实际管理提供借鉴。
1 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顾名思义,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ing Theory)就是通过大量总结分析事故发生成因,得出相应的事故模型和事故机理,从而对事故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工作避免相似事故打下良好基础。在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过程中,由于事故机理和模型的得出。都基于大量的数据,因此,具有规律性和借鉴意义,并且有利于事故成因的定性、定量分析。這样,应用事故致因理论来预测今后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有着较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在安全管理方法的改进上,也有重大意义。
随着人们对事故原因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事故发生规律认识的不断变化,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支也越来越多,至今已经发展为十几种。然而,由于这些理论并非产生于水上交通的实践中,并非专门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而服务,因此,它是否能准确反映水运事故发生的规律,是否能和海事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还待验证。
2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成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关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水上交通安全往往直接联系,但自然环境却通常并不是安全事故产生的主导因素,而是人为错误的诱导因素。在一些触损、触礁、自沉事故中,船员如果不能对自然气候和周遭环境作出准确判断,并依据判断提前准备,自然容易导致事故发生。而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生存和活动范围内,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是社会政治经济的总体系,因此,总体系中任意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船舶原因
船舶的各设备状况、水上性能、质量材料和船体结构、布局等,都属于船舶因素。其中船舶的设备状况,包括其操控设施、动力设备、通信和安全器械等,而其水上性能则主要包括吃水能力、惯性和稳定性等。从目前对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来看,船舶因素往往会导致船舶到沉没、倾覆和失控等问题。
2.3 人为原因
可以说,人为原因是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说其他因素都是诱导性原因的话,那么人为原因就可以算是决定性因素。船员的身体状况、专业知识储备、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事故的预测能力、对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和服从性等,都将影响其实际航海行为,从而影响事故的发生率。
2.4 企业因素
船舶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人员是否都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是否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能否有效地落实责任到人制度等。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将直接体现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中。
3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本质分析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各种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和做工的过程就构成了生产过程。为了能够实现最终的工作意图和目标,各种形式的能量按照特定方式输入生产设备,但在此过程中,危险因素也同时形成,安全事故也随之发生。而在水上交通中,电能和热能通过船舶、信号和航线等设施输入生产过程,最终转化为动能和机械能,来实现人、货的运输,而船舶作为核心设备,既是运输的关键和必要部分,其中又蕴含许多危险因素,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3.1 事故致因突变模型和连锁理论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个变量或因素,在特定情况下与其他变量相结合,引发事故。比如,船员对交通安全的不在意,与自然环境的恶劣相结合,就会导致船舶触礁沉没等事故的发生。而在实际航海过程中,由于风险因素较多,因此一个变量就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3.2 事故最终造成伤亡程度的大小
航海中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伤亡程度的大小,不仅与事故本身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船员和乘客的应对风险能力有关,如果能在事故发生后保持良好的秩序,依照合理的办法,尽快阻止事故进一步恶化、疏散人员,就能有效降低伤亡程度。
3.3 船舶因素
除上述两点之外,事故造成伤亡也与船舶状态有关,船舶是否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是否定期检修、是否具备良好性能,都会影响实际事故的危害程度。
4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
目前我国在水上交通安全方面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然而,不得不承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人员仍存在违规行为。而这种违规行为在本身就有极高危险隐患的水上环境中,就容易被凸显出来,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从部门角度来说,一些企业所拥有的船舶由于不能定期检修或设备较为落后,难以保持良好的航行状态;而从人员角度来看,一些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和安全意识不足,在航海过程中仍有一些违规行为,比如醉酒值班、通过自动舵来避让等等这些都具有极大的风险;除此之外,从船舶角度来看,其在安全设施的配备对乘客船员的安全教育上的缺乏,都会造成航行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增加。
5 预防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策略
要预防水上交通安全事故,首先,就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各种国内航海规定等。其次。交通主管部门则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海事船检部门则要做好船舶检查和船员资格证书发放工作,有效控制航海载体和人员这两个因素,最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6 结语
综上所述,航海过程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船舶原因、人为原因、企业因素等都会造成最终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事故发生的本质则是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为了能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性,在实际航海过程中就要遵守规定、提高安全意识、控制好每一个危险因素,避免造成人员和货物的损失,最终为我国水路运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文,李耐.海洋强国战略下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内涵的扩展[J].社会科学战线,2021(3):204-213.
[2]周卫峰.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水上消防,
2021(1):27-30.
[3]岳晨曦.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安全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
[4]刘磊.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隐患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0.
[5]汪炜.内河交通安全视角下农用船舶监管的法律思考[J].中国海事,2020(3):26-28.
[6]郝勇,童飞.水上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探讨[J].船海工程,
2006(2):83-86.
[7]郝勇.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应用探究
依据航行区域,水路运输可以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它们分别负责国际、国内沿海各城市和国内河流的运输,在区际交流、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上都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对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切实提高我国水运的安全性。本文将具体介绍事故致因理论,并通过分析导致水上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指出水运安全事故的本质,并提出针对性、具体化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各海事部门的实际管理提供借鉴。
1 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顾名思义,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ing Theory)就是通过大量总结分析事故发生成因,得出相应的事故模型和事故机理,从而对事故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工作避免相似事故打下良好基础。在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过程中,由于事故机理和模型的得出。都基于大量的数据,因此,具有规律性和借鉴意义,并且有利于事故成因的定性、定量分析。這样,应用事故致因理论来预测今后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有着较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在安全管理方法的改进上,也有重大意义。
随着人们对事故原因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事故发生规律认识的不断变化,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支也越来越多,至今已经发展为十几种。然而,由于这些理论并非产生于水上交通的实践中,并非专门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而服务,因此,它是否能准确反映水运事故发生的规律,是否能和海事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还待验证。
2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成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关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水上交通安全往往直接联系,但自然环境却通常并不是安全事故产生的主导因素,而是人为错误的诱导因素。在一些触损、触礁、自沉事故中,船员如果不能对自然气候和周遭环境作出准确判断,并依据判断提前准备,自然容易导致事故发生。而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生存和活动范围内,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是社会政治经济的总体系,因此,总体系中任意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船舶原因
船舶的各设备状况、水上性能、质量材料和船体结构、布局等,都属于船舶因素。其中船舶的设备状况,包括其操控设施、动力设备、通信和安全器械等,而其水上性能则主要包括吃水能力、惯性和稳定性等。从目前对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来看,船舶因素往往会导致船舶到沉没、倾覆和失控等问题。
2.3 人为原因
可以说,人为原因是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说其他因素都是诱导性原因的话,那么人为原因就可以算是决定性因素。船员的身体状况、专业知识储备、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事故的预测能力、对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和服从性等,都将影响其实际航海行为,从而影响事故的发生率。
2.4 企业因素
船舶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人员是否都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是否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能否有效地落实责任到人制度等。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将直接体现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中。
3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本质分析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各种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和做工的过程就构成了生产过程。为了能够实现最终的工作意图和目标,各种形式的能量按照特定方式输入生产设备,但在此过程中,危险因素也同时形成,安全事故也随之发生。而在水上交通中,电能和热能通过船舶、信号和航线等设施输入生产过程,最终转化为动能和机械能,来实现人、货的运输,而船舶作为核心设备,既是运输的关键和必要部分,其中又蕴含许多危险因素,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3.1 事故致因突变模型和连锁理论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个变量或因素,在特定情况下与其他变量相结合,引发事故。比如,船员对交通安全的不在意,与自然环境的恶劣相结合,就会导致船舶触礁沉没等事故的发生。而在实际航海过程中,由于风险因素较多,因此一个变量就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3.2 事故最终造成伤亡程度的大小
航海中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伤亡程度的大小,不仅与事故本身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船员和乘客的应对风险能力有关,如果能在事故发生后保持良好的秩序,依照合理的办法,尽快阻止事故进一步恶化、疏散人员,就能有效降低伤亡程度。
3.3 船舶因素
除上述两点之外,事故造成伤亡也与船舶状态有关,船舶是否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是否定期检修、是否具备良好性能,都会影响实际事故的危害程度。
4 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
目前我国在水上交通安全方面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然而,不得不承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人员仍存在违规行为。而这种违规行为在本身就有极高危险隐患的水上环境中,就容易被凸显出来,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从部门角度来说,一些企业所拥有的船舶由于不能定期检修或设备较为落后,难以保持良好的航行状态;而从人员角度来看,一些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和安全意识不足,在航海过程中仍有一些违规行为,比如醉酒值班、通过自动舵来避让等等这些都具有极大的风险;除此之外,从船舶角度来看,其在安全设施的配备对乘客船员的安全教育上的缺乏,都会造成航行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增加。
5 预防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策略
要预防水上交通安全事故,首先,就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各种国内航海规定等。其次。交通主管部门则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海事船检部门则要做好船舶检查和船员资格证书发放工作,有效控制航海载体和人员这两个因素,最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6 结语
综上所述,航海过程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船舶原因、人为原因、企业因素等都会造成最终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事故发生的本质则是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为了能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性,在实际航海过程中就要遵守规定、提高安全意识、控制好每一个危险因素,避免造成人员和货物的损失,最终为我国水路运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文,李耐.海洋强国战略下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内涵的扩展[J].社会科学战线,2021(3):204-213.
[2]周卫峰.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水上消防,
2021(1):27-30.
[3]岳晨曦.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地铁施工险兆事件安全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
[4]刘磊.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隐患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0.
[5]汪炜.内河交通安全视角下农用船舶监管的法律思考[J].中国海事,2020(3):26-28.
[6]郝勇,童飞.水上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探讨[J].船海工程,
2006(2):83-86.
[7]郝勇.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