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王东(主任医师) 张龙辉
专家简介
王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小肠与胰腺移植学组委员。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
3个不同类型的胆囊结石患者
第一位患者:小刘20多岁,在公司上班。平时忙于工作,饮食不规律,还经常空着肚子去上班,喝水也少。结果年终单位集体体检时,B超发现他胆囊里长了好几块直径将近1厘米的结石。
第二位患者:张大妈50多岁,上腹不舒服多年,饱食后更加明显。她自认为是胃病,吃了很多胃药也没有明显好转。后来在邻居劝说下才到医院检查,发现胆囊里的结石已经快长满了。
第三位患者:李大爷70多岁,平常身体一直很好。前不久聚会时吃了两大块排骨,还喝了几口白酒。谁知晚上突发右上腹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细心的家人发现老人家的眼白都发黄了,便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看病。检查发现胆囊肿大,胆囊里有多块结石,且还有一块结石掉到了胆总管里,并导致胆管发炎。多亏就诊及时,李大爷接受急诊手术后转危为安。
TIPS
胆囊是一个像口袋一样的器官,位于人体右上腹,紧贴在肝脏下方,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人体的胆汁是在肝脏内由肝细胞合成的,成人每天可合成500~1000毫升胆汁。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收缩排出胆汁以辅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以一定比例存在而不形成结石,但当胆汁成分异常、胆囊功能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时,可导致结石的出现。
现代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吗
目前在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胆囊结石主要见于中老年,且女性多于男性,但近年来,年轻人群中出现胆囊结石的比例也在逐渐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高脂肪高糖饮食、体重超重、饮食不规律、不坚持运动等,都容易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对4087例胆囊结石患者和20435例无胆囊结石体检者的研究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肥胖人群发生胆囊结石的风险明显提高,分别是正常人群的1.8、1.9、2.2和1.7倍。由此可见,胆囊结石高发的原因,恰恰是与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常见的慢性病有关,因此,要想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就应该首先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包括定时三餐,合理搭配膳食成分、坚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
?胆囊结石患者合理饮食一览表
?食物种类
允许食用
禁止/减少食用
主食
精细米面
膨化和油炸类主食
奶制品
脱脂或低脂牛奶或酸奶
全脂牛奶或巧克力奶
蛋类
蛋清,每天最多1个
蛋黄,油煎鸡蛋
饮料
清水、淡茶
含酒精饮料、咖啡、浓茶
肉类
去皮禽类、水产及瘦肉
肥肉、动物内脏、鱼籽、蟹黄、腊肉、罐头
甜食
淡蜂蜜水、藕粉
过多的蔗糖、甜食、巧克力
食用油
橄榄油、茶油等植物油
动物油、人造黄油及各类反式脂肪酸食品
烹调方法
清蒸、清炖等
油炸、油煎等 偏方排石能奏效吗
大多数胆囊结石的症状轻微,60%左右的胆囊结石在发现时没有明显症状,临床上称之为“静止性结石”,或者仅表现为饭后上腹胀、消化不良而常被误认为是“胃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另外,还有不少人在发现胆囊结石后,不去正规医院治疗,而愿意去寻找一些所谓的“偏方”试图排石。殊不知,不正确的治疗有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后果,胆囊剧烈收缩可将胆囊内很小的结石排出,但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很可能会阻塞在胆囊颈部、胆囊管或胆总管内,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而威胁生命。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胆囊结石患者,如果胆囊形态和功能正常,我们一般建议定期观察,可每半年或一年复查腹部B超,无需服药或手术治疗;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如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和慢性胆囊炎,可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严格控制饮食,戒烟酒,同时缩短复查周期,可每3~6个月复查腹部B超。
胆囊内结石的慢性刺激可导致胆囊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特别是合并胆囊息肉或胆囊腺肌症的胆囊结石患者,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加强监测,以免贻误病情。
TIPS
根据胆囊结石的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胆固醇结石可为单个或多个,形状常为球型,颜色呈皂白色或黄色,剖面可见放射状结晶,核心可有少量胆色素,胆固醇含量>90%;胆色素结石亦可为单个或多个,形状不定,可为块状或泥沙状,颜色呈红褐色或黑褐色,较大结石的剖面可见年轮样层状结构,胆固醇含量<45%;混合型结石常为多个,形状为多面体形,表面褐绿色,可有花纹,剖面分层,可见结晶,胆固醇含量>60%。
什么情况下应手术
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是比较严重的合并症,如合并胆管结石和胆管炎,此时就应当机立断,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当然,很多患者在决定手术之前还会犹豫,觉得胆囊毕竟是身体的一个器官,或许保留下来会更好;或者是在急性胆绞痛发作时,迫切想做手术。我们建议,当胆囊结石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接受手术治疗:①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出血性和穿孔性胆囊炎;②有典型胆囊结石发作的临床表现,包括右上腹绞痛、发热等,辅助检查确定有胆囊结石,胆囊功能明显受损,保守治疗无效;③胆囊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或瓷化胆囊者(恶变概率较高)。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大,愈合慢,切口感染率高,且愈合后瘢痕大,不美观,容易引起肠粘连,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少、切口小、伤口疼痛轻,术后第一天即可进食和下床活动,术后用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和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等优点。同时分散在腹部的3~4个微小创口愈合后几乎看不出瘢痕。目前,绝大多数(>95%)胆囊切除可通过腹腔镜完成。
Tips
胆囊切除后的注意事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除按照医嘱继续行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外,还需要在生活和饮食上予以注意:手术后至少15天内,绝对避免食用油炸食品、甜食、高胆固醇食物,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饱食、硬食;忌食过冷食物,少食多餐,餐后不宜过量运动;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坚持规律运动。
专家简介
王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小肠与胰腺移植学组委员。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尤其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胆道及胰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及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
3个不同类型的胆囊结石患者
第一位患者:小刘20多岁,在公司上班。平时忙于工作,饮食不规律,还经常空着肚子去上班,喝水也少。结果年终单位集体体检时,B超发现他胆囊里长了好几块直径将近1厘米的结石。
第二位患者:张大妈50多岁,上腹不舒服多年,饱食后更加明显。她自认为是胃病,吃了很多胃药也没有明显好转。后来在邻居劝说下才到医院检查,发现胆囊里的结石已经快长满了。
第三位患者:李大爷70多岁,平常身体一直很好。前不久聚会时吃了两大块排骨,还喝了几口白酒。谁知晚上突发右上腹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细心的家人发现老人家的眼白都发黄了,便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看病。检查发现胆囊肿大,胆囊里有多块结石,且还有一块结石掉到了胆总管里,并导致胆管发炎。多亏就诊及时,李大爷接受急诊手术后转危为安。
TIPS
胆囊是一个像口袋一样的器官,位于人体右上腹,紧贴在肝脏下方,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人体的胆汁是在肝脏内由肝细胞合成的,成人每天可合成500~1000毫升胆汁。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收缩排出胆汁以辅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以一定比例存在而不形成结石,但当胆汁成分异常、胆囊功能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时,可导致结石的出现。
现代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吗
目前在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胆囊结石主要见于中老年,且女性多于男性,但近年来,年轻人群中出现胆囊结石的比例也在逐渐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高脂肪高糖饮食、体重超重、饮食不规律、不坚持运动等,都容易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对4087例胆囊结石患者和20435例无胆囊结石体检者的研究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肥胖人群发生胆囊结石的风险明显提高,分别是正常人群的1.8、1.9、2.2和1.7倍。由此可见,胆囊结石高发的原因,恰恰是与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常见的慢性病有关,因此,要想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就应该首先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包括定时三餐,合理搭配膳食成分、坚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
?胆囊结石患者合理饮食一览表
?食物种类
允许食用
禁止/减少食用
主食
精细米面
膨化和油炸类主食
奶制品
脱脂或低脂牛奶或酸奶
全脂牛奶或巧克力奶
蛋类
蛋清,每天最多1个
蛋黄,油煎鸡蛋
饮料
清水、淡茶
含酒精饮料、咖啡、浓茶
肉类
去皮禽类、水产及瘦肉
肥肉、动物内脏、鱼籽、蟹黄、腊肉、罐头
甜食
淡蜂蜜水、藕粉
过多的蔗糖、甜食、巧克力
食用油
橄榄油、茶油等植物油
动物油、人造黄油及各类反式脂肪酸食品
烹调方法
清蒸、清炖等
油炸、油煎等 偏方排石能奏效吗
大多数胆囊结石的症状轻微,60%左右的胆囊结石在发现时没有明显症状,临床上称之为“静止性结石”,或者仅表现为饭后上腹胀、消化不良而常被误认为是“胃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另外,还有不少人在发现胆囊结石后,不去正规医院治疗,而愿意去寻找一些所谓的“偏方”试图排石。殊不知,不正确的治疗有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后果,胆囊剧烈收缩可将胆囊内很小的结石排出,但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很可能会阻塞在胆囊颈部、胆囊管或胆总管内,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而威胁生命。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胆囊结石患者,如果胆囊形态和功能正常,我们一般建议定期观察,可每半年或一年复查腹部B超,无需服药或手术治疗;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如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和慢性胆囊炎,可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严格控制饮食,戒烟酒,同时缩短复查周期,可每3~6个月复查腹部B超。
胆囊内结石的慢性刺激可导致胆囊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特别是合并胆囊息肉或胆囊腺肌症的胆囊结石患者,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加强监测,以免贻误病情。
TIPS
根据胆囊结石的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胆固醇结石可为单个或多个,形状常为球型,颜色呈皂白色或黄色,剖面可见放射状结晶,核心可有少量胆色素,胆固醇含量>90%;胆色素结石亦可为单个或多个,形状不定,可为块状或泥沙状,颜色呈红褐色或黑褐色,较大结石的剖面可见年轮样层状结构,胆固醇含量<45%;混合型结石常为多个,形状为多面体形,表面褐绿色,可有花纹,剖面分层,可见结晶,胆固醇含量>60%。
什么情况下应手术
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是比较严重的合并症,如合并胆管结石和胆管炎,此时就应当机立断,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当然,很多患者在决定手术之前还会犹豫,觉得胆囊毕竟是身体的一个器官,或许保留下来会更好;或者是在急性胆绞痛发作时,迫切想做手术。我们建议,当胆囊结石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接受手术治疗:①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出血性和穿孔性胆囊炎;②有典型胆囊结石发作的临床表现,包括右上腹绞痛、发热等,辅助检查确定有胆囊结石,胆囊功能明显受损,保守治疗无效;③胆囊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或瓷化胆囊者(恶变概率较高)。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大,愈合慢,切口感染率高,且愈合后瘢痕大,不美观,容易引起肠粘连,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少、切口小、伤口疼痛轻,术后第一天即可进食和下床活动,术后用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和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等优点。同时分散在腹部的3~4个微小创口愈合后几乎看不出瘢痕。目前,绝大多数(>95%)胆囊切除可通过腹腔镜完成。
Tips
胆囊切除后的注意事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除按照医嘱继续行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外,还需要在生活和饮食上予以注意:手术后至少15天内,绝对避免食用油炸食品、甜食、高胆固醇食物,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饱食、硬食;忌食过冷食物,少食多餐,餐后不宜过量运动;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坚持规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