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方式是影响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摆脱传统的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等目的,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重点探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含义、种类与策略,并认为:体育课“自主学习”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师精心设计的、以运动技术学练为本体的体育学习活动。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体育课;教学质量;运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10-03
查阅体育教学有关“自主学习”的前期研究成果发现,体育课的“自主学习”既存在一些理论研究缺失,如自主学习的概念、本质、特征,方法、策略等研究不足,没有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自主学习目标“模糊化”、自主学习内容“盲目化”、自主学习形式“自由化”;“自主学习”成了“自己学习”“放任自流”等。[1]因此,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操练层面上,有关体育课的“自主学习”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深化的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方式依然将处于表面化与形式化,这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有害无益的。本文着重探讨从学生自主学习视角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策略。
一、体育课“自主学习”的含义
1.什么是“自主”?
与“自主”相近的概念有自主、自由、自在、自觉、自愿、自立等,而与“自主”相反的概念是自流、自由主义等。因此,容易与“自主”相混淆的几个概念有:(1)自主——自己做出决定。(2)自由——①法律上规定的随意活动的权利;②哲学把运用客观规律于实践中称为自由;③无拘无束。(3)自在——没有约束。(4)自愿——出于个人的愿望。(5)自觉——自我感觉;自我觉悟。(6)自立——凭借自己,不依赖别人。(7)主体——①事物的重要部分;②与客体相对,指对客观事物有认识与实践能力的人。(8)主导——①居主要地位并引导事物向一定的方向发展;②主要作用。(9)自流——①自动地流淌;②比喻在缺乏管理约束的情况下随意发展。(10)自由主义——①19世纪和20世纪初一种政治思想,它反对任何宗教、政治、社会的束缚;②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无组织、无纪律,个人主义。[2]
结合上述几个概念的含义,笔者认为具有“自主”的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自由的人、自在的人:有随意活动的权利而无拘无束;②独立自立的人:不依赖他人;③自为、自决:自己作决定。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我们又可推断人“自主”活动的几个条件:①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受他人的暗示,不需要他人的诱导;②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不是被迫的行为;③有最后作决定的权利,即决策权。
2.什么是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自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主要针对的群体是青少年儿童学生,因为青少年儿童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的活动与任务就是“学习”。随着终生教育的广泛影响,“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已为广大人群所接受,但就业之后的学习活动与青少年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青少年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以学校课程的形式完成,而就业后的各类学习活动主要以培训或自学的形式实现。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的需要,“课程”概念的外延也逐渐得到了扩大,由原来只内含课内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活动,因而,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既包含课内的自主学习,又包括课外活动的自主学习。其中课外活动学生“自主”成分更大,因为课外受教师的管控较少;而课内的自主学习则需要教师的预设、指导、反馈、评价等环节,即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的自主学习。因此,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主”,不同于成人化的课外“自学”,它是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方式。
3.什么是学科教学的“自主学习”?
学科教学主要是指课内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一对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正确处理这对矛盾是搞好学科教学的根本。随着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新型学习方式以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彻底决裂,进一步说明了学科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新课程理念倡导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实现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证明了学生的学习更需要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但学科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决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于课外活动的自主学习,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失去方向与意义。
4.什么是体育课程的“自主学习”?
如上所述,体育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课内的“自主学习”与课外的“自主学习”。体育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既有共性,更有差异性,其差异性形成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体育课程既有大脑的思维活动,又有身体的操练性活动,且两者密不可分。其中身体操练性活动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也是体育课程所特有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体育学习的本质:仅靠思维活动不能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体育学习除了前期的大脑思维活动,更需要学生的身体练习,才能学会与掌握以“本体感觉”为本质的运动技能,并运用于实践,促进身体的发展、心灵的升华。
就体育课程自主学习的外延而言,课外体育活动中大量存在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中既有组织的体育课外活动,也有学生自由的体育活动。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延续,对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虽逐渐被列为学校体育的整体规划之中,但与课内的体育教学不同,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自由度更高。隨着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的深化,我们相信,课外体育活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的自主学习也将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体育课;教学质量;运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10-03
查阅体育教学有关“自主学习”的前期研究成果发现,体育课的“自主学习”既存在一些理论研究缺失,如自主学习的概念、本质、特征,方法、策略等研究不足,没有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自主学习目标“模糊化”、自主学习内容“盲目化”、自主学习形式“自由化”;“自主学习”成了“自己学习”“放任自流”等。[1]因此,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操练层面上,有关体育课的“自主学习”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深化的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方式依然将处于表面化与形式化,这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有害无益的。本文着重探讨从学生自主学习视角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策略。
一、体育课“自主学习”的含义
1.什么是“自主”?
与“自主”相近的概念有自主、自由、自在、自觉、自愿、自立等,而与“自主”相反的概念是自流、自由主义等。因此,容易与“自主”相混淆的几个概念有:(1)自主——自己做出决定。(2)自由——①法律上规定的随意活动的权利;②哲学把运用客观规律于实践中称为自由;③无拘无束。(3)自在——没有约束。(4)自愿——出于个人的愿望。(5)自觉——自我感觉;自我觉悟。(6)自立——凭借自己,不依赖别人。(7)主体——①事物的重要部分;②与客体相对,指对客观事物有认识与实践能力的人。(8)主导——①居主要地位并引导事物向一定的方向发展;②主要作用。(9)自流——①自动地流淌;②比喻在缺乏管理约束的情况下随意发展。(10)自由主义——①19世纪和20世纪初一种政治思想,它反对任何宗教、政治、社会的束缚;②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无组织、无纪律,个人主义。[2]
结合上述几个概念的含义,笔者认为具有“自主”的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自由的人、自在的人:有随意活动的权利而无拘无束;②独立自立的人:不依赖他人;③自为、自决:自己作决定。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我们又可推断人“自主”活动的几个条件:①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受他人的暗示,不需要他人的诱导;②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不是被迫的行为;③有最后作决定的权利,即决策权。
2.什么是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自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主要针对的群体是青少年儿童学生,因为青少年儿童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的活动与任务就是“学习”。随着终生教育的广泛影响,“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已为广大人群所接受,但就业之后的学习活动与青少年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青少年儿童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以学校课程的形式完成,而就业后的各类学习活动主要以培训或自学的形式实现。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的需要,“课程”概念的外延也逐渐得到了扩大,由原来只内含课内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活动,因而,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既包含课内的自主学习,又包括课外活动的自主学习。其中课外活动学生“自主”成分更大,因为课外受教师的管控较少;而课内的自主学习则需要教师的预设、指导、反馈、评价等环节,即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的自主学习。因此,学校课程的“自主学习”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主”,不同于成人化的课外“自学”,它是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方式。
3.什么是学科教学的“自主学习”?
学科教学主要是指课内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一对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正确处理这对矛盾是搞好学科教学的根本。随着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新型学习方式以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彻底决裂,进一步说明了学科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新课程理念倡导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实现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证明了学生的学习更需要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但学科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决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于课外活动的自主学习,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失去方向与意义。
4.什么是体育课程的“自主学习”?
如上所述,体育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课内的“自主学习”与课外的“自主学习”。体育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既有共性,更有差异性,其差异性形成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体育课程既有大脑的思维活动,又有身体的操练性活动,且两者密不可分。其中身体操练性活动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也是体育课程所特有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体育学习的本质:仅靠思维活动不能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体育学习除了前期的大脑思维活动,更需要学生的身体练习,才能学会与掌握以“本体感觉”为本质的运动技能,并运用于实践,促进身体的发展、心灵的升华。
就体育课程自主学习的外延而言,课外体育活动中大量存在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中既有组织的体育课外活动,也有学生自由的体育活动。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延续,对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虽逐渐被列为学校体育的整体规划之中,但与课内的体育教学不同,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自由度更高。隨着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的深化,我们相信,课外体育活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的自主学习也将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