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看来,一些过去打折编年邮票的走强,明显受到产品需求的影响,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编年邮票走强的新出路。而回归面值的品种增加无疑是个重大信号,这种步入“产品票”时代的商机值得市场人士关注。
2008年的邮市表现低迷,不少近两年来发行的新邮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状态,让人再度感受到邮市飘来的阵阵凉意。不过近半年来,一些过去打折幅度极大的编年邮票却在快速上扬,如属于重大政治题材的邮票表现就十分不错,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套票价格近1年来就呈扶摇直上走势,其价格从2007年初低于面值的1.8元上涨到目前的5元,纯涨幅居然高达178%。那么,打折编年票能咸鱼翻身吗?
市场上的弱势板块
为什么这些过去打折幅度极深的编年邮票,在近两年中会呈现咸鱼翻身的走势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了解编年邮票发行以来的历史。
编年邮票是中国邮政自1992年开始发行的纪特邮票称谓,已取代此前的JT邮票编号,迄今已走到17个年头。从时间的跨度看,2009年编年邮票就将与JT邮票和“纪”字邮票的发行年份并驾齐驱,如果目前邮票发行的编号形式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到2010年编年邮票将成为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年份跨度最大的一个板块,毕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纪特邮票以来,JT邮票和“纪”字邮票的年份跨度都是18年,但就目前邮票发行的情况看,编年邮票的编号形式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延续,所以编年邮票届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票发行史上的地位将举足轻重。
不过,编年邮票在已经发行的17年时间里,其表现却让人不堪回首,也是中国邮政从1949年以来各个板块中表现最差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绝大多数邮票在市场上低于面值销售,至今这种情况仍然未改变;二是虽然出现一些精品,但更多的邮票画面却是粗制滥造的设计图案,令人诟病不已;三是面值高,成了发行部门的圈钱工具,其中小型张和小全张的大量涌现最说明问题;四是发行量极大,尽管近些年邮票的发行量下降,但新中国邮票发行的两个天量均出现在编年邮票中,分别出现在1993年和1998,供过于求所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由此,编年邮票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以打折形式出表现,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难以改变,以至于不少人将之归位至“垃圾”票行列。
价格上涨不同寻常
不过,随着10年来发行部门的多次销毁之后,加上因打折而在通信领域被大量使用消耗,编年邮票的转机也在近两年中逐步显现。如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打折幅度最大的人物邮票,这些年已出现了快速上扬的走势,一些人物题材邮票因大量的产品消耗而变得紧俏,价格也从深幅打折回升到面值,并超越面值而成了市场的强势品种,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行的2套“民主人士”邮票即是如此。必须看到,这类逐渐高于面值的编年邮票正在不断增多,总体比例从5年前的15%增加至40%左右,且几乎都集中在2003年之前发行的邮票中。而这些邮票恰恰是过去打折幅度大、连续多年被发行部门销毁的重点品种,其价格的上扬就显得不同寻常了。
为什么笔者要如此说呢?这就要回到25年前发行的JT邮票上。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发行JT邮票时,也出现过一些邮票打折的情况(幅度没有现在那样大),如“辽代彩塑”、“拙政园”、“天鹅”、“月季花”、“吴昌硕作品选”和“牡丹亭”邮票等。时过境迁,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邮票已成为了市场热点品种,价格也明显高于面值数倍,且至今的表现依然不俗,从中就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通信消耗、集藏消耗与产品消耗等综合作用下,这些邮票呈现出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转变,价值不断被发掘和提升。
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不少编年邮票已逐步体现出同样特征,当市场需求量骤增之际,其价值就会显现,且需求量越大价格涨幅也越强劲,毕竟经过十多年的消耗,在供求关系发生质变后,集藏与投资价值的出现就水到渠成。可见,邮票价值的升华必须经过时间考验,长线是金的格言仍存,而背后所体现的自然是供求关系的转变。目前看来,一些编年邮票的走强明显受到产品需求的影响,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编年邮票走强的新出路,而回归面值的品种增加无疑是个重大信号,这种步入“产品票”时代的商机值得市场人士关注。
2008年的邮市表现低迷,不少近两年来发行的新邮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状态,让人再度感受到邮市飘来的阵阵凉意。不过近半年来,一些过去打折幅度极大的编年邮票却在快速上扬,如属于重大政治题材的邮票表现就十分不错,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套票价格近1年来就呈扶摇直上走势,其价格从2007年初低于面值的1.8元上涨到目前的5元,纯涨幅居然高达178%。那么,打折编年票能咸鱼翻身吗?
市场上的弱势板块
为什么这些过去打折幅度极深的编年邮票,在近两年中会呈现咸鱼翻身的走势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了解编年邮票发行以来的历史。
编年邮票是中国邮政自1992年开始发行的纪特邮票称谓,已取代此前的JT邮票编号,迄今已走到17个年头。从时间的跨度看,2009年编年邮票就将与JT邮票和“纪”字邮票的发行年份并驾齐驱,如果目前邮票发行的编号形式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到2010年编年邮票将成为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年份跨度最大的一个板块,毕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纪特邮票以来,JT邮票和“纪”字邮票的年份跨度都是18年,但就目前邮票发行的情况看,编年邮票的编号形式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延续,所以编年邮票届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票发行史上的地位将举足轻重。
不过,编年邮票在已经发行的17年时间里,其表现却让人不堪回首,也是中国邮政从1949年以来各个板块中表现最差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绝大多数邮票在市场上低于面值销售,至今这种情况仍然未改变;二是虽然出现一些精品,但更多的邮票画面却是粗制滥造的设计图案,令人诟病不已;三是面值高,成了发行部门的圈钱工具,其中小型张和小全张的大量涌现最说明问题;四是发行量极大,尽管近些年邮票的发行量下降,但新中国邮票发行的两个天量均出现在编年邮票中,分别出现在1993年和1998,供过于求所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由此,编年邮票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以打折形式出表现,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难以改变,以至于不少人将之归位至“垃圾”票行列。
价格上涨不同寻常
不过,随着10年来发行部门的多次销毁之后,加上因打折而在通信领域被大量使用消耗,编年邮票的转机也在近两年中逐步显现。如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打折幅度最大的人物邮票,这些年已出现了快速上扬的走势,一些人物题材邮票因大量的产品消耗而变得紧俏,价格也从深幅打折回升到面值,并超越面值而成了市场的强势品种,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行的2套“民主人士”邮票即是如此。必须看到,这类逐渐高于面值的编年邮票正在不断增多,总体比例从5年前的15%增加至40%左右,且几乎都集中在2003年之前发行的邮票中。而这些邮票恰恰是过去打折幅度大、连续多年被发行部门销毁的重点品种,其价格的上扬就显得不同寻常了。
为什么笔者要如此说呢?这就要回到25年前发行的JT邮票上。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发行JT邮票时,也出现过一些邮票打折的情况(幅度没有现在那样大),如“辽代彩塑”、“拙政园”、“天鹅”、“月季花”、“吴昌硕作品选”和“牡丹亭”邮票等。时过境迁,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邮票已成为了市场热点品种,价格也明显高于面值数倍,且至今的表现依然不俗,从中就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通信消耗、集藏消耗与产品消耗等综合作用下,这些邮票呈现出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转变,价值不断被发掘和提升。
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不少编年邮票已逐步体现出同样特征,当市场需求量骤增之际,其价值就会显现,且需求量越大价格涨幅也越强劲,毕竟经过十多年的消耗,在供求关系发生质变后,集藏与投资价值的出现就水到渠成。可见,邮票价值的升华必须经过时间考验,长线是金的格言仍存,而背后所体现的自然是供求关系的转变。目前看来,一些编年邮票的走强明显受到产品需求的影响,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编年邮票走强的新出路,而回归面值的品种增加无疑是个重大信号,这种步入“产品票”时代的商机值得市场人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