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看作是小学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具有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积极情感的体验等方面,事实上,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一、创和谐氛围,开放学生心声
  
  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要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对学习成功者的赞许,对学习困难者的帮助,对学习暂时失败着的友善,都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实践也表明,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思维窒息,学习主动性消失,学生只有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情绪会受到感染、激励,才会有敏锐的感受、灵动的思维,主动性油然而生,良好的教学氛围孕育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水平、状态以及尊重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心情开朗,学习安全感得到提升,为他们身心开放,主动投入奠定基础。
  
  二、抓住兴趣点,激发求知欲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技能,教师都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尽可能地让数学课堂的导人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判断6,8,15能不能被3整除,当举出较大数时,学生感觉有困难,此时,我就故意调换角色,让学生说数,我来判断,学生连续说数,我都能很快作出判断,说的数越来越大都难不倒我,学生就陷入迷惑:这么大的数为什么老师能一下子说出来呢?能被3整除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由于学生体验了问题的生成过程,因此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递投入探究。
  
  三、自我建构,经历知识形成
  
  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它是由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固化新知的有意义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才能把新知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形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
  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感性体验,并围绕探索的核心一步一步地深入,逐步建构正确的数学知识,以教学“分数的意义”为例,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选材料探索;在学生汇报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分数产生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运用自选的学习材料,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互相影响和启发,在此后的交流过程中,有的小组带来了苹果,有的画出了图形,有的拿出了正方体方块,等等,他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研究的分数,研究结果多种多样,研究方式异彩纷呈,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而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使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得以充分协调,再如,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因有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可让学生课前分别准备一些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课内提供足够的时空,让他们探究:有的用拼合法得出一个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有的采用割拼法,通过剪、拼,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既掌握公式,又知道公式的来源,探究过程虽然充满曲折和艰辛,但也感受成功的快乐,因为学生进行了操作、观察、思考,得到的结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加的。
  
  四、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学习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育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重点处,如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素材,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就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开发票竞赛的实践活动,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为什么要开发票?”有的说是为了索赔,有的说是为了记账,有的说是买家管理的需要,有的说是方便顾客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开发票竞赛,看谁算得准、填得快,学生在这种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体验到生活无处不数学,数学学习与个人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
  总之,好的教师不在于教,而是能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只要我们敢于、勤于、善于给学生提供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实现将离我们不远,我们一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其他文献
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于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失稳的构造物。如果挡土墙施工质量不好,将导致挡土墙开裂或倒塌事故,使其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
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水稻的耕种技术由以前火耕水耨到早期的直播耕种,再到如今的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的栽培耕作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
伴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快速发展,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单相电力牵引负荷变化十分复杂,非线性因素也不断增强,要求人们在电气自动化的大前提下充分应用无功补偿技术。现主
通过剖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论述了实施网络安全防范的必要性,并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一、引言    目前,對水资源质量的评价多采用综合指数法,该法简便易于理解,但缺乏严密性,由于在用确定指数数值范围大小表示“污染程度”的概念上人为因素极大,而指数界限值过于明显和准确又与客观环境不相符合,因而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严重失真,水体环境质量从“清洁”到“污染”的动态过程中,差异往往要通过一个中介过渡的阶段,而处于中介过渡阶段的差异,便具有“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因此,对水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时
针对过度帮助现象,从它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消除“过度帮助”进行探析,以期对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效率有所启示。    一、“过度帮助”在数学教学中的表现    1 概念教学中的“过度帮助”  数学由于其连贯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往往要让学生回顾前一节内容,许多老师的做法是直接抽查学生背概念,或教师和学生一起背出概念、定理,殊不知,这种帮助其实是过度的、不可取的,为什么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那作为教师,如何选择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呢?结合本人教学,谈一点认识。    一、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    鉴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认识,教师就应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开放教学思想,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实践中,对于
摘要 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是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讲求过程,注重方法,探索创新,它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行教与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探索;方法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