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在人才的竞争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企业人力资源中,优秀的企业经营者是企业最稀缺的资源。企业要在这个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获得生存空间,就应该主要利用薪酬激励的杠杆吸引、留住企业经营者、其他优秀管理人员以及员工,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一个科学的、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已成为企业之间人才竞争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企业经营者;薪酬模式;制度改革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理论的研究
1.经营者薪酬激励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改革的初期阶段,即放权让利和承包制阶段,经营者的薪酬激励问题就已存在,但没有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放权让利和承包制本身就有激励作用,而放权多少与承包合同本身也具有约束作用。因而激励与约束问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随着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向制度创新转变,企业从工厂制转为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通过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如何激励公司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从而使所有者即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约束其行为不侵害股东的利益,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而且,厂长负责制的实施,使得厂长的法人代表的地位得以确立,经营管理权力得以落实,如何激励其有效行使其权力和防止其滥用权力,也成为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因此,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和进行公司化改造之后,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2.经营者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经过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最初扩大企业經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使其收益与企业利润增长、减亏等挂钩,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随着公司制改造,及各项配套改革的推进,年薪制、股票期权、股份期权已开始试点。郭元晞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的深入,使经营者激励方式逐步多样化,主要包括:职务消费激励、收入报酬激励、精神激励,其中,利益激励是核心,经营者的收入可由工资、奖金和股份收入组成,后两项是风险收入,取决于企业经营的好坏:精神激励主要包括考核晋升制度、荣誉激励机制。在利益激励方式中,剩余分享则是利益激励的基本形式。
二、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难点
1.出资人到位与内部人控制
由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政府各部门分散行使,因此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职责不清,二是权力与责任不对称。归根到底,是没有人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承担责任。由于责任与权力脱节,就很难保证权力的形式真正服从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反,在现实中,许多重大决策的失误、大量的重复建设、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直至资不抵债等等,实际上都找不到责任者。也没有人真正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却可以支配大量的国有资产,这才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大漏洞。
2.经营者行政任命制与报酬市场化
经营者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其价格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没有经营者人才市场的竞争,价格的确定就没有客观的依据和标准。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经营者绝大部分还是行政任命制,包括大部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这种行政任命的方式,第一是组织人事部门传统的选人标准难以与市场经济中真正的企业家标准相一致;第二是由少数人(组织部门)去选多数人,很难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和广泛性。因此在企业家的市场选拔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激励的对象只是企业的领导人,并不一定是企业家;经营者不是由市场竞争产生,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作为激励水平的参照。就是说,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对象和激励水平都是非市场化的。而对经营者激励的本质应是经营者的能力和贡献与其市场价格相一致,从而使经营者的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这一点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做到。
3.经营者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矛盾
经营者的约束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所有者约束。所有者要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使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经营业绩密切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经营者与所有者也是一种博奕的关系,经营者报酬的决定则是双方博奕的结果;二是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在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这种竞争,经理人就会处于人才供给的垄断地位,其价格就会形成垄断价格。正是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可以将经营者的市场价位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三是控制权市场的竞争。这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如果公司经理层经营不善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这样就很容易为收购方提供机会,从而导致公司被收购方接管。对于经理人来说,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失去一切,但对于股东来说,控制权并不是最重要的,利益最大化永远是第一位,因此控制权市场对经理人始终是一个现实的威胁。由于有了多重的约束,激励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
4.经营者激励与社会公平问题
在正当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实际中往往越是经营管理较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越是透明,而越是规范透明经营者的收入就越低;反之,越是经营管理较差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反而容易为个人谋取更大的利益。经理经营者激励机制,首先必须解决好这种收入与贡献错位的扭曲现象,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贡献不大照样拿高薪的现象,否则可能进一步加剧分配不公;其次还要对经营者的职务消费加以必要的规范。如果说在激励不到位的情况下,经营者的职务消费还比较能够为职工接受的话,那么一旦经营者的收入与市场接轨后,职务消费就必须加以规范,大部分职务消费就必须纳入经营者收入,决不能允许一边是高收入,另一边仍然利用职务便利高消费,同时享有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好处。也就是说,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既要疏,也要堵,做到疏与堵相结合,尽可能使收入差距与每个人的能力贡献的差别相一致,否则可能会因为分配不公使建立激励机制的努力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有效途径
1.目标激励
企业管理者对自己掌管的企业,应该有长期发展的远景设计,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及达成目的的实施计划,并进行必要的宣传交底,这样才能激发下属为完成这个远景目标而积极努力,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宣传方面,往往讲企业的问题多,讲企业的困难多,讲市场危机,讲下岗、讲裁员多,使企业员工处于深重的危机感中,前途感淡漠,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从另外角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消除惰性,但过分地强调和宣传危机,会带来副面效应,处理不好会使激励变成“激化”。
2.奖惩激励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彰,使其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惩罚则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批评,使其消除这种行为。在这里惩罚得当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应该处理好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奖励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惩罚要合理,要作到惩罚与帮助相结合,在实施处罚过程中要一看性质,二看损失,三看影响,四看态度,以教育本人和他人为出发点,坚持教育从严处罚从宽的原则,真正使受惩罚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实践证明,惩罚得当同样能起到激励作用,会有很大的感召力。
3.竞争激励
竞争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竞争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作用。目前,国企正在加紧改制,企业制度的改革是运行一切竞争机制的基础。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管理和劳动管理中,变相馬为赛马,为员工创造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机会,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本着公开、平等、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企业人员结构,使员工各有所得,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4.薪酬激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是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人才,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价值,这种价值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薪酬来实现。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该制定多种类型适应各种人才需要的工资制度,充分发挥薪酬的物质激励作用。例如,高级经理人员实行年薪制,以鼓励他们具有长期战略眼光;一般管理人员实行晋级制,通过对能力、知识、经验、绩效的评估,分别确定不同的职能等级,在考核的基础上按级取酬;销售人员实行佣金制,即佣金等于销售量与佣金率的乘积;生产人员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根据劳动过程中的苦、脏、累、险等要素确定工资标准,一岗一薪,易岗易薪;临时工实行计时记件工资制;企业骨干和科技人员实行特区工资制,即在企业设置一个工资特区,让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即企业稀缺人才进入特区,享受高于一般员工工资水平的薪酬待遇。这样,能够使各种层次的人员都能得到与自己付出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实现,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
5.考核激励?
彻底改变现在“岗位职责”大话、套话虚而不实的状况,象拟定设备说明书一样,全面、详细、具体地说明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能、权限、职责标准及规范,以及担任这一岗位的资格标准并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制定《岗位工作说明书》。《岗位工作说明书》制定后,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办法及组织体系、活动方法。评估标准要量化,要与薪酬挂钩。绩效评估采取多种形式360度(自己、同事、下级、上级)打分的方法,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每一岗位,每一员工的工作状况,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为实现这种价值去努力进取,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使员工在心理上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趋势,使各类人才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6.实施岗位轮换制
一些具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引入了工作再设计的理念,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弹性工作制等管理变革。企业有意识地安排职工轮换做不同的工作,可以给员工带来工作的新鲜感,新奇感,可以让员工取得多种技能,同时也挖掘了各职位最合适的人才。员工掌握了多种技能,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避免员工因在同一岗位所处时间太长,产生厌倦感。同时也避免了员工长期从事同一岗位,存在的独占性,使该员工一旦调离不至于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7.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竞争力的精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不照搬,必须把别人的文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强迫,必须设法转化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必须有自身特点,行业的特点和本企业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避免以往只注意外包装而忽视其本质的倾向,使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的根本所在。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企业中,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发展,即使生存也会面临危机。在管理上也是如此,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了这些才能使企业文化具有生命力,企业员工有向心力。
参考文献:
[1]李哲娴.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时代报告.2012年(8)
[2]张力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3)
[3]姜少虎.浅谈国有企业员工的流动[J].中国远洋航务.2010年(7)
[4]孟萌.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商业文化.2010年(8)
[5]王磊.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机制问题[J].商业经济.2010年(8)
[6]来国方.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济师.2010年(8)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企业经营者;薪酬模式;制度改革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理论的研究
1.经营者薪酬激励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改革的初期阶段,即放权让利和承包制阶段,经营者的薪酬激励问题就已存在,但没有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放权让利和承包制本身就有激励作用,而放权多少与承包合同本身也具有约束作用。因而激励与约束问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随着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向制度创新转变,企业从工厂制转为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通过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如何激励公司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从而使所有者即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及约束其行为不侵害股东的利益,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而且,厂长负责制的实施,使得厂长的法人代表的地位得以确立,经营管理权力得以落实,如何激励其有效行使其权力和防止其滥用权力,也成为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因此,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和进行公司化改造之后,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2.经营者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经过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最初扩大企业經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使其收益与企业利润增长、减亏等挂钩,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随着公司制改造,及各项配套改革的推进,年薪制、股票期权、股份期权已开始试点。郭元晞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的深入,使经营者激励方式逐步多样化,主要包括:职务消费激励、收入报酬激励、精神激励,其中,利益激励是核心,经营者的收入可由工资、奖金和股份收入组成,后两项是风险收入,取决于企业经营的好坏:精神激励主要包括考核晋升制度、荣誉激励机制。在利益激励方式中,剩余分享则是利益激励的基本形式。
二、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难点
1.出资人到位与内部人控制
由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政府各部门分散行使,因此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职责不清,二是权力与责任不对称。归根到底,是没有人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承担责任。由于责任与权力脱节,就很难保证权力的形式真正服从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反,在现实中,许多重大决策的失误、大量的重复建设、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直至资不抵债等等,实际上都找不到责任者。也没有人真正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却可以支配大量的国有资产,这才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大漏洞。
2.经营者行政任命制与报酬市场化
经营者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其价格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没有经营者人才市场的竞争,价格的确定就没有客观的依据和标准。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经营者绝大部分还是行政任命制,包括大部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这种行政任命的方式,第一是组织人事部门传统的选人标准难以与市场经济中真正的企业家标准相一致;第二是由少数人(组织部门)去选多数人,很难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和广泛性。因此在企业家的市场选拔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激励的对象只是企业的领导人,并不一定是企业家;经营者不是由市场竞争产生,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作为激励水平的参照。就是说,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对象和激励水平都是非市场化的。而对经营者激励的本质应是经营者的能力和贡献与其市场价格相一致,从而使经营者的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这一点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做到。
3.经营者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矛盾
经营者的约束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所有者约束。所有者要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使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经营业绩密切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经营者与所有者也是一种博奕的关系,经营者报酬的决定则是双方博奕的结果;二是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在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这种竞争,经理人就会处于人才供给的垄断地位,其价格就会形成垄断价格。正是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可以将经营者的市场价位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三是控制权市场的竞争。这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如果公司经理层经营不善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这样就很容易为收购方提供机会,从而导致公司被收购方接管。对于经理人来说,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失去一切,但对于股东来说,控制权并不是最重要的,利益最大化永远是第一位,因此控制权市场对经理人始终是一个现实的威胁。由于有了多重的约束,激励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
4.经营者激励与社会公平问题
在正当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实际中往往越是经营管理较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越是透明,而越是规范透明经营者的收入就越低;反之,越是经营管理较差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反而容易为个人谋取更大的利益。经理经营者激励机制,首先必须解决好这种收入与贡献错位的扭曲现象,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贡献不大照样拿高薪的现象,否则可能进一步加剧分配不公;其次还要对经营者的职务消费加以必要的规范。如果说在激励不到位的情况下,经营者的职务消费还比较能够为职工接受的话,那么一旦经营者的收入与市场接轨后,职务消费就必须加以规范,大部分职务消费就必须纳入经营者收入,决不能允许一边是高收入,另一边仍然利用职务便利高消费,同时享有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好处。也就是说,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既要疏,也要堵,做到疏与堵相结合,尽可能使收入差距与每个人的能力贡献的差别相一致,否则可能会因为分配不公使建立激励机制的努力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有效途径
1.目标激励
企业管理者对自己掌管的企业,应该有长期发展的远景设计,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及达成目的的实施计划,并进行必要的宣传交底,这样才能激发下属为完成这个远景目标而积极努力,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宣传方面,往往讲企业的问题多,讲企业的困难多,讲市场危机,讲下岗、讲裁员多,使企业员工处于深重的危机感中,前途感淡漠,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从另外角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消除惰性,但过分地强调和宣传危机,会带来副面效应,处理不好会使激励变成“激化”。
2.奖惩激励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彰,使其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惩罚则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批评,使其消除这种行为。在这里惩罚得当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应该处理好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奖励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惩罚要合理,要作到惩罚与帮助相结合,在实施处罚过程中要一看性质,二看损失,三看影响,四看态度,以教育本人和他人为出发点,坚持教育从严处罚从宽的原则,真正使受惩罚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实践证明,惩罚得当同样能起到激励作用,会有很大的感召力。
3.竞争激励
竞争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竞争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作用。目前,国企正在加紧改制,企业制度的改革是运行一切竞争机制的基础。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管理和劳动管理中,变相馬为赛马,为员工创造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机会,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本着公开、平等、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企业人员结构,使员工各有所得,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4.薪酬激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是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人才,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价值,这种价值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薪酬来实现。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该制定多种类型适应各种人才需要的工资制度,充分发挥薪酬的物质激励作用。例如,高级经理人员实行年薪制,以鼓励他们具有长期战略眼光;一般管理人员实行晋级制,通过对能力、知识、经验、绩效的评估,分别确定不同的职能等级,在考核的基础上按级取酬;销售人员实行佣金制,即佣金等于销售量与佣金率的乘积;生产人员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根据劳动过程中的苦、脏、累、险等要素确定工资标准,一岗一薪,易岗易薪;临时工实行计时记件工资制;企业骨干和科技人员实行特区工资制,即在企业设置一个工资特区,让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即企业稀缺人才进入特区,享受高于一般员工工资水平的薪酬待遇。这样,能够使各种层次的人员都能得到与自己付出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实现,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
5.考核激励?
彻底改变现在“岗位职责”大话、套话虚而不实的状况,象拟定设备说明书一样,全面、详细、具体地说明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能、权限、职责标准及规范,以及担任这一岗位的资格标准并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制定《岗位工作说明书》。《岗位工作说明书》制定后,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办法及组织体系、活动方法。评估标准要量化,要与薪酬挂钩。绩效评估采取多种形式360度(自己、同事、下级、上级)打分的方法,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每一岗位,每一员工的工作状况,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为实现这种价值去努力进取,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使员工在心理上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趋势,使各类人才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6.实施岗位轮换制
一些具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引入了工作再设计的理念,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弹性工作制等管理变革。企业有意识地安排职工轮换做不同的工作,可以给员工带来工作的新鲜感,新奇感,可以让员工取得多种技能,同时也挖掘了各职位最合适的人才。员工掌握了多种技能,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避免员工因在同一岗位所处时间太长,产生厌倦感。同时也避免了员工长期从事同一岗位,存在的独占性,使该员工一旦调离不至于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7.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竞争力的精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不照搬,必须把别人的文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强迫,必须设法转化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必须有自身特点,行业的特点和本企业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避免以往只注意外包装而忽视其本质的倾向,使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的根本所在。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企业中,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发展,即使生存也会面临危机。在管理上也是如此,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了这些才能使企业文化具有生命力,企业员工有向心力。
参考文献:
[1]李哲娴.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时代报告.2012年(8)
[2]张力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3)
[3]姜少虎.浅谈国有企业员工的流动[J].中国远洋航务.2010年(7)
[4]孟萌.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商业文化.2010年(8)
[5]王磊.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机制问题[J].商业经济.2010年(8)
[6]来国方.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济师.2010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