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增加了电梯用量,拓展了使用范围。电梯不仅能够为日常出行带来便利,而且还引发了较多的安全问题,其中轿厢地坎和井道壁之间缝隙过大问题最为突出,一旦出现该问题,将会使乘客直接坠入井道。显而易见,这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本文主要围绕电梯检验间隙展开剖析,希望可为电梯的常规使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梯;检验间隙过大;安全问题
目前,电梯成为了生产生活的基本工具,为保证电梯能够稳步运行,所有投入运行的电梯一定是通过相关检验达标的电梯。我国面向电梯使用提出的具体规范,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务必要有安全距离,采取安全防护举措。和特种设备安全存在关联影响的设施需满足规范要求。因此,若超出安全距离,引发间隙过大问题,则会阻碍电梯的正常运行,我们应全面调控存在间隙标准的项目。
1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涌现的安全问题探究
1.1 门间隙过大的危险探究
国家针对电梯监督检验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门关闭后需满足下述标准:各个门扇、门扇和立柱、每一个门楣与地坎的空间间隙,以载客电梯为例,应不超过6mm,以载货电梯为例,应不超过8mm,在实际使用过程因磨损的作用,可以达到10mm。面向水平移动门与折叠门主动门扇对应的开启方向,将150N人力施加到最不利点,上述间隙可以适当增加,然而,旁开门应不超过30mm,中分门不超过45mm。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乘客优先和电梯层门接触,因此,电梯层门应和建筑物保持一致,同时,具备美观性。若如果门扇、门缝间隙过大,则会降低美观性,还有可能引发夹手等一系列安全隐患。
1.2 轿厢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危险探究
GB7588-2003和TSG T7001-2009对轿厢与井道壁距离都有明确要求: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域内打开时,那么上述间距不受限制。
现阶段,以曳引驱动电梯为主,因其轿厢一般不存在机械锁紧设备,所以对轿厢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提出了的具体的规定。要求保证在0.15m以内,旨在借此来防范因故障原因使得电梯停留于层站区域外现象的出现,如若出现这一现象,则存在乘客跌落到井道的可能。因此,井道内表面和轿厢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0.15m,井道内表面和轿厢门框架内部最近门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0.15m,井道内表面和地坎滑动门内部最近门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0.15m,轿厢地坎和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35mm。
但是在日常检验过程中,还发现一种目前较为普遍轿厢与井道壁距离超标问题,那就是井道安全门与轿厢地坎距离超标问题,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广大检验员应该在平时检验过程中重点防范。
2 安全问题管控举措
2.1 严格遵守井道设计标准
电梯生产成型作业面向井道尺寸与施工标准提出了具体规范。但在具体的安装环节,一些建筑设计单位未依据相关要求开展针对性设计,致使相关使用单位与维修人员无法获取精准的数据内容,引发间隙过大这一问题。一旦投入使用便无法在第一时间查找设备缺陷。基于该问题,要求相关单位一定要在设计环节落实电梯井道的具体设计尺寸与基本施工标准。
2.2 认真审查参检资格
检验人员的素质关乎着电梯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这要求电梯检验作业一定要指派持有证书的人员负责。在具体的检验工作中,应保证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深人员在场方可进行现场检验。同时,在检验过程中,与电梯检验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现场,借此规避不良问题。
仅仅保证参检资格还不够,应全面增强突发事故应对和解决能力。从具体层面而言,检验人员应依照引发间隙过大的具体原因,面向突发事故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这不仅要求检验人员具备优良的专业技术,而且应具备稳定、沉定的思维意识,有序处理方可规避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针对间隙过大要求检验人员需进行预警处理,借此提升问题处理效率。在基本的检验训练环节,可借助突发事故演练来增强处理能力。
2.3 具体化隐患防范办法
电梯设备管理较为复杂,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需利用隐患防范办法具体化来增加使用安全性。从具体层面而言,应编制满足行业基本情况的管理体系、检验作业要求,借此来防范安全问题。如果发现正在检验的电梯现下存在安全隐患需马上停止作业,针对隐患引发的原因展开剖析,最终明确解决对策。另外,也应定期面向检验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培训,借此增强安全意识。
2.4 提升检验力度
对于门间隙过大的设备一般是因设备使用老化才引发的。因此,如果发现该问题不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处理,而且应引导相关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明确电梯的基本情况,以此来科学部署,针对使用过程涌现的問题应及时改进。另外,待设备达到规定的年限要求后,应监督使用单位进行安全评估或进行设备更换。我相信只要重视日常检验,增加管理力度一定能全面消除各种隐患问题。
3 结语
设备间隙过大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安全问题,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这要求相关人员需全面遵守电梯井道设计标准,明确安全隐患防范办法,清楚问题的根源,全面审查参加人员的从业资格,使其具备突发事故应对能力,借此来提升电梯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刘业军.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3):205.
[3]姚文志.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20):92.
[4]罗亮.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16,(14):286.
(作者单位: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龙岩分院)
关键词:电梯;检验间隙过大;安全问题
目前,电梯成为了生产生活的基本工具,为保证电梯能够稳步运行,所有投入运行的电梯一定是通过相关检验达标的电梯。我国面向电梯使用提出的具体规范,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务必要有安全距离,采取安全防护举措。和特种设备安全存在关联影响的设施需满足规范要求。因此,若超出安全距离,引发间隙过大问题,则会阻碍电梯的正常运行,我们应全面调控存在间隙标准的项目。
1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涌现的安全问题探究
1.1 门间隙过大的危险探究
国家针对电梯监督检验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门关闭后需满足下述标准:各个门扇、门扇和立柱、每一个门楣与地坎的空间间隙,以载客电梯为例,应不超过6mm,以载货电梯为例,应不超过8mm,在实际使用过程因磨损的作用,可以达到10mm。面向水平移动门与折叠门主动门扇对应的开启方向,将150N人力施加到最不利点,上述间隙可以适当增加,然而,旁开门应不超过30mm,中分门不超过45mm。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乘客优先和电梯层门接触,因此,电梯层门应和建筑物保持一致,同时,具备美观性。若如果门扇、门缝间隙过大,则会降低美观性,还有可能引发夹手等一系列安全隐患。
1.2 轿厢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危险探究
GB7588-2003和TSG T7001-2009对轿厢与井道壁距离都有明确要求: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域内打开时,那么上述间距不受限制。
现阶段,以曳引驱动电梯为主,因其轿厢一般不存在机械锁紧设备,所以对轿厢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提出了的具体的规定。要求保证在0.15m以内,旨在借此来防范因故障原因使得电梯停留于层站区域外现象的出现,如若出现这一现象,则存在乘客跌落到井道的可能。因此,井道内表面和轿厢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0.15m,井道内表面和轿厢门框架内部最近门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0.15m,井道内表面和地坎滑动门内部最近门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0.15m,轿厢地坎和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允许超过35mm。
但是在日常检验过程中,还发现一种目前较为普遍轿厢与井道壁距离超标问题,那就是井道安全门与轿厢地坎距离超标问题,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广大检验员应该在平时检验过程中重点防范。
2 安全问题管控举措
2.1 严格遵守井道设计标准
电梯生产成型作业面向井道尺寸与施工标准提出了具体规范。但在具体的安装环节,一些建筑设计单位未依据相关要求开展针对性设计,致使相关使用单位与维修人员无法获取精准的数据内容,引发间隙过大这一问题。一旦投入使用便无法在第一时间查找设备缺陷。基于该问题,要求相关单位一定要在设计环节落实电梯井道的具体设计尺寸与基本施工标准。
2.2 认真审查参检资格
检验人员的素质关乎着电梯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这要求电梯检验作业一定要指派持有证书的人员负责。在具体的检验工作中,应保证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深人员在场方可进行现场检验。同时,在检验过程中,与电梯检验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现场,借此规避不良问题。
仅仅保证参检资格还不够,应全面增强突发事故应对和解决能力。从具体层面而言,检验人员应依照引发间隙过大的具体原因,面向突发事故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这不仅要求检验人员具备优良的专业技术,而且应具备稳定、沉定的思维意识,有序处理方可规避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针对间隙过大要求检验人员需进行预警处理,借此提升问题处理效率。在基本的检验训练环节,可借助突发事故演练来增强处理能力。
2.3 具体化隐患防范办法
电梯设备管理较为复杂,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需利用隐患防范办法具体化来增加使用安全性。从具体层面而言,应编制满足行业基本情况的管理体系、检验作业要求,借此来防范安全问题。如果发现正在检验的电梯现下存在安全隐患需马上停止作业,针对隐患引发的原因展开剖析,最终明确解决对策。另外,也应定期面向检验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培训,借此增强安全意识。
2.4 提升检验力度
对于门间隙过大的设备一般是因设备使用老化才引发的。因此,如果发现该问题不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处理,而且应引导相关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明确电梯的基本情况,以此来科学部署,针对使用过程涌现的問题应及时改进。另外,待设备达到规定的年限要求后,应监督使用单位进行安全评估或进行设备更换。我相信只要重视日常检验,增加管理力度一定能全面消除各种隐患问题。
3 结语
设备间隙过大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安全问题,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这要求相关人员需全面遵守电梯井道设计标准,明确安全隐患防范办法,清楚问题的根源,全面审查参加人员的从业资格,使其具备突发事故应对能力,借此来提升电梯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刘业军.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3):205.
[3]姚文志.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20):92.
[4]罗亮.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16,(14):286.
(作者单位: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龙岩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