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的继教改革与创新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高级研修班(总第23期)围绕行业关注的重点、难点及痛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主办方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共同打造一个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生态圈。
  近日,2021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高级研修班(总第23期)于杭州圆满结束。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期研修班,本次研修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的形势与政策导向、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创新路径、产教融合的破局之道等行业关注的重点、难点及痛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活动得到业内的广泛支持,来自全国百余所院校、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参会,场面异常热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对改革创新的刚性需求与迫切愿望。
  转换理念:寻找改革新路径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强调,应以全局性视野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这为整个教育规划定下了基调。”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认为,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继续教育仍是薄弱环节,如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既要深度调整既有利益格局,又要推动新的模式与路径建设。
  前不久,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落下帷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也给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启发。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桂云认为,这是对职业教育在历史新坐标上的战略谋划。这一战略谋划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影响继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管理思路,以及为教育提供服务的教育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通过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通,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路径,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大学学科优势、在线教育优势,以纵向办学思维,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李桂云说。不少嘉宾对此表示认同。
  严继昌也提出,要建立大职业教育理念,融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劳动人口素质能力提升是继续教育的主体。因此,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着天然基础,更是必然发展趋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兴认为,继续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行业产业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素养和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满足和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和能力。
  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继融通加快继教转型?嘉宾们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严继昌提供了五条路径。一是建立大职业教育理念,融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二是组建各行各业职业教育集团行业MOOC;三是成立一批高校現代产业学院;四是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五是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与高职院校合作试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逐步做到职继融通。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刁庆军则认为,企业与高校的关系要从甲乙方的商业合同关系转变为战略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双方综合优势,助力企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企业要在人才战略需求上拓宽视野,高校要在教学项目设计上拓宽视野。企业应视高校为智力库、人才库、资源库;高校则应深度了解企业人才战略需求,挖掘自身服务能力。”因此,刁庆军提出“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即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与企业大学在组织学习理论指导下,围绕企业人才战略需求,利用高校在科研、师资、人才、国内外资源等条件,以及企业在设施、环境、管理、资金等条件,双方建立多维度、深层次、长期的学习共同体关系,形成校企深度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
  明晰思路:用好发展新变量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高校继续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如何转型?这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普遍困境。
  “如何转型?上级没有明确要求,实践上也没有经验可借鉴。”浙江开放大学副校长卢文辉透露了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苦恼。为了破解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浙江开放大学立足政府所要、社会所需、百姓所盼,在实践探索、改革转型中逐渐明晰办学思路。学校确定了“建成高水平开放大学,致力于成为浙江省终身教育的核心支柱和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中心”的办学目标。
  围绕该目标,浙江开放大学充分发挥浙江省数字化转型体系化优势,以“大数据分析+网格化管理”,建立“一库一图一码一指数”的精密智控机制,以期构建高质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实现“入学无障碍、人人有书读、处处是教室、时时可学习”的终身教育愿景。
  “数字化改革,就是要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重塑,是一个高效重构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的过程。”卢文辉说。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做法亦是非常亮眼。他们充分发挥“学科”“地缘”双优势,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应教育培训需求的体制,通过市场区域化、项目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精准化、队伍专业化等手段,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其中,服务精准化典型做法令与会代表印象深刻。
  该院院长楼锡锦介绍,他们通过“多走一公里”,提升质量实效。这一做法贯穿包括训前、训中、训后在内的整个培训过程:训前培训方案设计“多走一公里”,即传统的菜单式课程难以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通过精准化掌握培训需求,实现培训方案定制化;训中教学服务“多走一公里”,即通过精细化运营,把传统的“按部就班执行教学流程”转为“打造有效学习引擎与环境”;训后质量管理“多走一公里”,即通过加强考评管理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传统的“项目粗放式管理”转变为“全过程动态质量建设”,为干部学习培训提供质量保障。   随着在线教育的常态化,“互联网+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亟待企业加持。作为在行业深耕二十余载的“老兵”,超星集团为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四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为全面推进高校非学历教育信息化建设,助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学校从中受益。
  研修班上,超星集团“3.0版本”培训平台引起了参培人员的广泛兴趣。“3.0版本”培训平台主要有三大设计理念:一是全面的管理功能,支持培训全流程管理,能够满足管理员、班主任、教师、学员等不同角色的需要;二是灵活的功能设置和权限控制,实现多种类型培训项目管理;三是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直播系统,支持线上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线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
  实践落地:注重策略及方法
  “继续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无论是学历继续教育,还是非学历培训,都必须根据成人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手段、学习资源供给、教育教学过程,课程体系、支持服务都要体现继续教育的办学特色和育人规律。”严继昌指出,继续教育前几年突出“问题导向”,但缺乏通盘考虑,最终导致应该发展的网络教育不断下滑,名校纷纷退出学历继续教育,函授逆势发展。
  “这种情况对高质量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严继昌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取消函授、夜大、网教不同的政策,三教融合、宽进严出、促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主导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试点结束,让所有高校都有权开展在线教育。“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努力营造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泛在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微小学习资源,应该是高校首先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开发上的做法值得借鉴。王兴介绍,他们从三个方面规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开发目标。一要具备满足以下要求的功能:专业建设的依据,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学条件建设的依据,招生的依据,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培养方案迭代更新的依据。二是形成网络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纲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三是有效支撑“四个融通”,即网络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融通,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网络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通,网络教育与社区教育融通。
  在专业培养方案开发过程中,王兴的体会是:一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开发质量,同时赢得团队合作与投入;二要明确专业教师团队是开发的主体;三要选好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优良的教学素养,有浓厚的教育情怀;四要沟通充分、深入;五是过程管理要精细化,任务清晰、要求明确;六是指导耐心、及时;七是组织好阶段性总结;八是要和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2020网络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的设计理念和实践路径充满策略。该院数字化资源与环境开发中心主任、院长助理杜龙辉介绍了他们在设计理念上的转型共识。基于转型理念,他们通过学习设计、管理机制、技术支撑、宣传推广四方面十六条策略开展具体实践。
  一是学习设计——融合。通过六个策略实现:混合远教异步学习与同步学习实现异地公平;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促进全面发展;整合理论考核与能力测评,提高工作勝任力;践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兼容多终端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二是管理机制——扁平。包括三个策略:信息化落地扁平化管理,实现“管理自转”;成长积分与进阶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多元支持活动支持学生参与度。
  三是技术支撑——智能。体现在四个策略上:智能导学、助学、促学、督学,“去专家化”理念赋能课程智慧,人脸识别提升在线考试效能,透过“大数据”看学情。
  四是宣传推广——内涵。主要有校友课堂汇集师大人推动终身学习、朋友圈转发分享提升品牌效应、学分互认知识服务平台引流精准客户三大策略。
  “转型发展是好事,但也不是易事。要认识非学历教育培训尤其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即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规模发展型。同时也要具备教育培训的基本条件——区位条件、高校品牌、体制机制、办学资源、后勤保障等。因地因校发展教育培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区域辨识度的品牌。”楼锡锦深有感触地说。
  据悉,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高级研修班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与《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联袂策划组织,自2016年起,已成功举办23期,超过4000名行业从业人员从中受益,已成为为行业培训高质量从业人员的品牌性活动。
  作为主要策划和组织者之一,李桂云表示,主办方希望通过一系列专业策划、精心组织的研修活动,为行业搭建一个共创、共享、共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为推动行业有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共同打造一个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生态圈。
  责任编辑:夏英
其他文献
作为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教育培训实施主体,江苏交控大学(党校)倾力打造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职工全階赋能的主渠道,构建产学研一体融合的孵化器,为江苏交控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成立仅仅一年多,经过一系列努力,江苏交控大学(党校)已经助力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了干部队伍“专业化”、人才发展“生态化”、人才培养“职业化”、人才赋能“链条化”。正如学校常务副校长庄成所讲,学
期刊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个体需求,笔者提出构建以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等为核心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
期刊
基于十余年的干部高端培训经验,慧仕教育在线坚守组织学习管理平台的定位,秉承“平台共建、教学共管、价值共享”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课程和平台两大模块服务,以促学体系保障学习效果,为客户赋能,助力行业进步。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培训机构普遍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无论由线下转型线上,抑或采取OMO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转型都是必要的选择。慧仕教育厚积薄发,打造在线教育组织学习管理平台,倡导并践
期刊
成都市青羊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跨区域合作为途径,采取沉浸式学习方式,打造社区教育“云上学习”模式,为学习者创设更便捷的学习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云上学习”模式的提出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
期刊
想象力是儿童的天性。充满想象力的文学可以把孩子带进一个真实又奇幻的世界,可以让童年的时光变得更加美好。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也就是说,想象力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最重要的源泉,是人类创造力最重要的源泉。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未曾有过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想象力,我们今天
期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广上洋的5G+4K+AR 演播室、广播级精品录播、全场景智慧教室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衔接,打造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当下,在线教育、数字教育、智慧教育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北京中广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教育领域多年,近几年发展尤为迅猛,其自主研发的产品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奖”,AiClass慧课系统被列入《人工智能+教
期刊
未来硬知识的重要性将逐渐下降,软知识的重要性将逐渐上升。硬知识重要性的下降将是局部性的断崖式崩塌的过程;硬知识中最容易失去重要性的是那些操作性、程序性的知识,而原理性知识还需要有一些人去掌握。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当智能机器人教师替代人类教师,完成大部分知识传授任务之日,就是软知识与硬知识的重要性发生根本逆转之时。  在关于新知识观的论文中,我提出了这样一种判断:未来硬知识的重要性将逐渐下降,软知
期刊
推进基于职务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并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唯论文”论、“唯职称”论。  1月27日,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设置新的岗位类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  这是继2017年把副教授职称评审权下放给高校后,把职称评审权全面下放给高校。这是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有利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