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除了生物学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外,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作业的学术研究作用,还在于医疗、农资、环保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本文对此提出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学习习惯;探析
一、初中学生生物课程应具备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及特点。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学习模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养花种树,就要有好土”,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就是要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力模式,是人们经过长期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例如, 有的学生具有在老师讲新课这前预习新知识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学生逐步养成的,并且无论上什么课都坚持这样做。稳定性。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 的,一旦学习习惯形成了,便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因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有的学生有勤于思考的习惯,无论在哪里,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都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当然,学习习惯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以被改变。通常在学生个体的努力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情境性。从习惯的形成来看,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境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
(二) 学习习惯的行为体现在,以多种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总的来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不走弯路的情况下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发展的绊脚石,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习惯培养
(一) 思考、提问、质疑的习惯。要认真研究、深思熟虑。多思考,就是要认真思考知识、思想、方法和知识的关键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形成一个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为什么,还要虚心问老师、同学等,以此来提高自己。例如:在觀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学生会问许多问题:1、为什么在载玻片上分别滴清水和(0.9%) 生理盐水?2、气泡和细胞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要用碘酒 染色?4、两种细胞结构是否相同?5、图像不在视野中央怎 么办?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给予提问的学生给予 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性。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 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收信息的第一道门。如果门是开着的,信息的输入就会顺畅;如果门是关着的,信息的输入就会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教育学专家们认为,听课要做到以下几点: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密切注意教师,眼睛跟着教师转;注意听教师的提示;仔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回答;记好课堂笔记;适应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比教师先想出问题;防止注意力分散;听课时要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要养成课后勤于反思的习惯。例:在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中:反思,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补缺、纠错,形成知识完整性。对照实验的要求和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用 10只鼠妇而不是 1 只做实验?为什么要取平均值?为什么设置对照值等?学生对实验方法步骤的掌握和实验目的的理解。
三、学生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无计划。 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问题。表现之一是由老师推着走,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作业留多 少,就做多少,不留就不知道干什么。表现之二是学习全凭 一时的兴趣和情绪,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学习无计划的同 学不仅学习积极性差,而且学习活动一遇到某些干拢时,就 往往半途而废。
(二)拖拉和应付。这往往存在于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稍差的学生身上。在“等明天”的借口下,作业常常一拖再拖,到实在拖 不下去之时,就采取应付的办法。
(三)“一边派”。这是批那些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一边听广播一边读书的学生。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起到 调节和放松神经的作用,但长期如此,以致成了一种习惯,势必会使学生经常处于一心二用的分心状态,结果导致作业 容易出错,思考问题理不清头绪。
(四)疲劳战术与死记硬背。生物科学与人类有着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生物学被列为中学阶段必修课之一。生物学如此重要,我们应该认真学好生物学,学习生物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生物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一些观察、实验、探究生命现象的方法,学会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学会寻找问题答案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静.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J].生物学教学,2002(6).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学习习惯;探析
一、初中学生生物课程应具备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及特点。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学习模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养花种树,就要有好土”,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就是要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力模式,是人们经过长期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例如, 有的学生具有在老师讲新课这前预习新知识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学生逐步养成的,并且无论上什么课都坚持这样做。稳定性。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 的,一旦学习习惯形成了,便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因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有的学生有勤于思考的习惯,无论在哪里,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都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当然,学习习惯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以被改变。通常在学生个体的努力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情境性。从习惯的形成来看,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境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
(二) 学习习惯的行为体现在,以多种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总的来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不走弯路的情况下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发展的绊脚石,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习惯培养
(一) 思考、提问、质疑的习惯。要认真研究、深思熟虑。多思考,就是要认真思考知识、思想、方法和知识的关键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形成一个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为什么,还要虚心问老师、同学等,以此来提高自己。例如:在觀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学生会问许多问题:1、为什么在载玻片上分别滴清水和(0.9%) 生理盐水?2、气泡和细胞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要用碘酒 染色?4、两种细胞结构是否相同?5、图像不在视野中央怎 么办?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给予提问的学生给予 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性。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 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收信息的第一道门。如果门是开着的,信息的输入就会顺畅;如果门是关着的,信息的输入就会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教育学专家们认为,听课要做到以下几点: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密切注意教师,眼睛跟着教师转;注意听教师的提示;仔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回答;记好课堂笔记;适应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比教师先想出问题;防止注意力分散;听课时要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要养成课后勤于反思的习惯。例:在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中:反思,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补缺、纠错,形成知识完整性。对照实验的要求和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用 10只鼠妇而不是 1 只做实验?为什么要取平均值?为什么设置对照值等?学生对实验方法步骤的掌握和实验目的的理解。
三、学生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无计划。 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问题。表现之一是由老师推着走,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作业留多 少,就做多少,不留就不知道干什么。表现之二是学习全凭 一时的兴趣和情绪,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学习无计划的同 学不仅学习积极性差,而且学习活动一遇到某些干拢时,就 往往半途而废。
(二)拖拉和应付。这往往存在于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稍差的学生身上。在“等明天”的借口下,作业常常一拖再拖,到实在拖 不下去之时,就采取应付的办法。
(三)“一边派”。这是批那些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一边听广播一边读书的学生。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起到 调节和放松神经的作用,但长期如此,以致成了一种习惯,势必会使学生经常处于一心二用的分心状态,结果导致作业 容易出错,思考问题理不清头绪。
(四)疲劳战术与死记硬背。生物科学与人类有着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生物学被列为中学阶段必修课之一。生物学如此重要,我们应该认真学好生物学,学习生物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生物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一些观察、实验、探究生命现象的方法,学会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学会寻找问题答案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静.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J].生物学教学,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