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热爱,才有了电教人今天最美的精彩;因为热爱,才有了电教人对明天的憧憬。
操机抓拍,捕捉瞬间,推拉摇移,组接画面……这就是电教人的工作内容。电教人的工作,既艰辛又快乐,既苦涩又甘甜。脚下的路,是一串丈量不尽的开拓和延伸,我们只能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所亲历的那些岁月的碎片,在一组组造型的视听空间里,燃烧情感的火焰,定位人生的坐标。电教人的世界是活在镜头里的。
电教,是一份诗情画意的工作。不过,体会到这种诗情画意,却需要一段艰辛的努力和付出。记得有一次,我得知一个山村发生洪灾,便拿起摄像机迅速奔赴现场,实地记录暴雨过后的灾情:暴雨冲毁了部分农田,山体持续滑坡,毁坏了部分民房。面对拍摄点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我走泥泞小路,过滑坡山崖,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地记录下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抗灾自救中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场面……苦吃了不少,但心情始终澎湃着。因为,镜头里的那个世界是多情的,它不像现实世界这样平实,但却凝练着人生的精华,聚焦着岁月的留痕。沧海可以化为一瞬间,风情可以藏在一笑里,这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命的升华。它给了绝望的人希望,给了迟钝的人感动。而这个世界,可以由我来创造,可以由我亲手捕捞那大千世界中纷繁的意象,把生命和人性之美呈现给他人。因此我自豪,因此我为那个世界感动的同时也为自己而感动。要感动世界,先要感动自己。作为一个电教人,我多得到了很多感动自己的机会。因此,我热爱镜头里的那个世界,即使那个世界让我吃再多的苦头。
做党员电教的确很辛苦,但再辛苦仍是要坚持。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的党员电教中心,人少事杂,每次找到一个好题材后,首先要深入下去与被采访者交谈,找准切入点、确定本片主题、拟定表现手法,这一切都得由编导者一手去完成,责任和压力很重。而编辑出来的成品是要通过电视传递给广大党员群众那千百双眼睛的,可不慎乎?我所在的綦江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多年来其实一直只有我一个人。有时候,真有顾此失彼之叹。尤其是拍出一部片子后,如果受到好评也就罢了,如果反响不好,回头想想拍摄时付出的那些辛苦,就会感到几许惆怅,几许辛酸。但这又怎么样呢?拍片的败笔不是人生的败笔,一时的挫折只是人生的磨砺。无论如何,我都无法离开手里的摄像机。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与摄像机为伴,习惯了依赖它在这个世界上行走,习惯了夜晚对着它低语,白天背着它上路。也许这是个有些封闭的个人世界,但只有在这个世界里我能够永无止境地创造。它就像我的爱人,我的知己,离开它我的生命将不再完整。
做党员电教,既有压力,也会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在每一次具体的采访拍摄中,你用真诚走进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用镜头记录共产党人美丽的人生,就会理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接近那最接近完美的人性。为了拍摄《流金夕阳》,我曾连续四天住在主人公老唐家,从早到晚一直跟拍。老唐的猪遭遇瘟疫,他到县城书店买回养猪技术方面的书,蹲在猪圈旁一边看书,一边给病猪下药医病。我陪着老唐蹲猪圈。大热的天,猪圈里酷热难忍,蚊蝇在耳边嗡嗡直叫,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忍着蚊叮虫咬和猪粪臭气陪了他四天。这是我前所未有的经历。但是在我几欲作呕的同时我却从镜头里拍到了老唐那宁静而执著的脸,那画面传递出来的坚守的意志是我们的党八十多年历程中最宝贵的精神的缩影。正是因为这份理解,我做出了一部真实感人的片子。也正是因为这份理解,我上了一堂宝贵的人生课。我没有理由不感激、不热爱我的镜头,它在某种意义上从属于我,但在很多时候又超脱于我。那些有时会被我忽视了的宝贵的东西,它会来提醒我去发现。
有人说,电视记者是穿行于大千世界匆匆的游客,而党员电教记者是用扛起的摄像机去捕捉和聚焦真善美。而我说,作为专职从事党员电化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必要去拍摄一部部让人玩味、具有可看性的电视纪实作品。因为,电教人的职业就是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推拉摇移,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清楚我们的镜头在为谁而“推”、而“拉”、而“摇”、而“移”。作为党员电教工作者,我们要在乎镜头的运用技巧,但又不能太在乎。因为我们的镜头中出现的不是秀美山川,不是锦绣风华,而是党性和人性的美好与崇高。我们是一个领导集体与广大基层人群之间的黏合剂与催化剂。所以我们追寻的美丽,永远不看重外表,而是直指人心。这是种宏大的美,壮阔的美,粗放的美,也是本质的美。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当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创造这种美的人中的一员时,我泪流满面。
别怠慢了这台摄像机,也别小看了这间简陋的创作室——它是我们创作的载体,是我们生命的舞台。人生就如同一次旅程,生活的点滴就构成了风景,有美丽,也有残缺。我们没有时间去哀怨,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也只有一次。作为电教人,我只能珍惜生命,让自己镜头中的事业,开出美丽的花朵。
(作者为重庆市綦江县委组织部干部)
操机抓拍,捕捉瞬间,推拉摇移,组接画面……这就是电教人的工作内容。电教人的工作,既艰辛又快乐,既苦涩又甘甜。脚下的路,是一串丈量不尽的开拓和延伸,我们只能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所亲历的那些岁月的碎片,在一组组造型的视听空间里,燃烧情感的火焰,定位人生的坐标。电教人的世界是活在镜头里的。
电教,是一份诗情画意的工作。不过,体会到这种诗情画意,却需要一段艰辛的努力和付出。记得有一次,我得知一个山村发生洪灾,便拿起摄像机迅速奔赴现场,实地记录暴雨过后的灾情:暴雨冲毁了部分农田,山体持续滑坡,毁坏了部分民房。面对拍摄点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我走泥泞小路,过滑坡山崖,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地记录下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抗灾自救中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场面……苦吃了不少,但心情始终澎湃着。因为,镜头里的那个世界是多情的,它不像现实世界这样平实,但却凝练着人生的精华,聚焦着岁月的留痕。沧海可以化为一瞬间,风情可以藏在一笑里,这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命的升华。它给了绝望的人希望,给了迟钝的人感动。而这个世界,可以由我来创造,可以由我亲手捕捞那大千世界中纷繁的意象,把生命和人性之美呈现给他人。因此我自豪,因此我为那个世界感动的同时也为自己而感动。要感动世界,先要感动自己。作为一个电教人,我多得到了很多感动自己的机会。因此,我热爱镜头里的那个世界,即使那个世界让我吃再多的苦头。
做党员电教的确很辛苦,但再辛苦仍是要坚持。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的党员电教中心,人少事杂,每次找到一个好题材后,首先要深入下去与被采访者交谈,找准切入点、确定本片主题、拟定表现手法,这一切都得由编导者一手去完成,责任和压力很重。而编辑出来的成品是要通过电视传递给广大党员群众那千百双眼睛的,可不慎乎?我所在的綦江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多年来其实一直只有我一个人。有时候,真有顾此失彼之叹。尤其是拍出一部片子后,如果受到好评也就罢了,如果反响不好,回头想想拍摄时付出的那些辛苦,就会感到几许惆怅,几许辛酸。但这又怎么样呢?拍片的败笔不是人生的败笔,一时的挫折只是人生的磨砺。无论如何,我都无法离开手里的摄像机。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与摄像机为伴,习惯了依赖它在这个世界上行走,习惯了夜晚对着它低语,白天背着它上路。也许这是个有些封闭的个人世界,但只有在这个世界里我能够永无止境地创造。它就像我的爱人,我的知己,离开它我的生命将不再完整。
做党员电教,既有压力,也会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在每一次具体的采访拍摄中,你用真诚走进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用镜头记录共产党人美丽的人生,就会理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接近那最接近完美的人性。为了拍摄《流金夕阳》,我曾连续四天住在主人公老唐家,从早到晚一直跟拍。老唐的猪遭遇瘟疫,他到县城书店买回养猪技术方面的书,蹲在猪圈旁一边看书,一边给病猪下药医病。我陪着老唐蹲猪圈。大热的天,猪圈里酷热难忍,蚊蝇在耳边嗡嗡直叫,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忍着蚊叮虫咬和猪粪臭气陪了他四天。这是我前所未有的经历。但是在我几欲作呕的同时我却从镜头里拍到了老唐那宁静而执著的脸,那画面传递出来的坚守的意志是我们的党八十多年历程中最宝贵的精神的缩影。正是因为这份理解,我做出了一部真实感人的片子。也正是因为这份理解,我上了一堂宝贵的人生课。我没有理由不感激、不热爱我的镜头,它在某种意义上从属于我,但在很多时候又超脱于我。那些有时会被我忽视了的宝贵的东西,它会来提醒我去发现。
有人说,电视记者是穿行于大千世界匆匆的游客,而党员电教记者是用扛起的摄像机去捕捉和聚焦真善美。而我说,作为专职从事党员电化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必要去拍摄一部部让人玩味、具有可看性的电视纪实作品。因为,电教人的职业就是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推拉摇移,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清楚我们的镜头在为谁而“推”、而“拉”、而“摇”、而“移”。作为党员电教工作者,我们要在乎镜头的运用技巧,但又不能太在乎。因为我们的镜头中出现的不是秀美山川,不是锦绣风华,而是党性和人性的美好与崇高。我们是一个领导集体与广大基层人群之间的黏合剂与催化剂。所以我们追寻的美丽,永远不看重外表,而是直指人心。这是种宏大的美,壮阔的美,粗放的美,也是本质的美。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当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创造这种美的人中的一员时,我泪流满面。
别怠慢了这台摄像机,也别小看了这间简陋的创作室——它是我们创作的载体,是我们生命的舞台。人生就如同一次旅程,生活的点滴就构成了风景,有美丽,也有残缺。我们没有时间去哀怨,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也只有一次。作为电教人,我只能珍惜生命,让自己镜头中的事业,开出美丽的花朵。
(作者为重庆市綦江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