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滴血大教堂 俄国沙皇非正常死亡的见证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_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中,至今保留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那段马路,上面残留着沙皇的血,教堂因而得名。卫国战争期间,列林格勒被德军长期围困,城内发生严重饥荒,滴血大教堂被当作蔬菜仓库,成为“马铃薯上的救主”。1918年7月,在叶卡捷琳堡的一间地下室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2003年,为纪念这场悲剧,当地专门修建了第二座“滴血教堂”。
  在俄罗斯众多的东正教教堂中,有两座独特的“滴血教堂”,这两座教堂建筑风格相似,而且它们的存在都跟沙皇的非正常死亡有关。
  一座是位于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这座教堂因为保存了一段溅洒着遭到刺杀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血而得名。教堂建成不久,就经历了俄罗斯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十月革命、卫国战争……尽管历经战火洗礼,但最终保存了下来。
  无独有偶,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叶卡捷琳堡的一间地下室里,当年为滴血大教堂举行开光仪式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惨遭灭门。2003年,为纪念这位俄罗斯的“末代皇帝”,俄罗斯政府决定在遇害原址上修建教堂,这就是俄罗斯的第二座“滴血教堂”。
  
  为纪念刺杀而建的教堂
  保留的路面上溅着沙皇的血
  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齐名,是推动俄罗斯帝国近代化的先驱,对俄罗斯的社会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不仅在1861年下诏废除农奴制,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改革计划。
  然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运动频频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1874年过后,俄罗斯帝国的恐怖主义势力愈发凶猛,他们多次展开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暗杀行动。亚历山大二世虽然不断镇压革命运动,但革命团体数量不降反升。在这些团体中,积极主张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便是潜伏在地下的人民意志党成员,他们对此经过了精心准备。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马车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之时,遭到民意党人员暗杀:当时,一枚炸弹从天而降,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见状,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检查伤员的伤情,却不料第二枚炸弹袭来,炸断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双腿,虽然他被迅速送往冬宫治疗,却还是在几小时之后因医治无效死亡。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后,次子继位,成为亚历山大三世——俄罗斯帝国第十三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认为父皇的去世充满了悲壮色彩,而父皇为俄罗斯帝国做出了卓越贡献,需要被世人铭记,于是请来著名建筑师巴尔兰德负责建造基督复活教堂——“滴血大教堂”以此表达对父皇的尊敬与纪念。巴尔兰德不负所托,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以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车站的建筑风格为灵感,并结合修道院院长、大司祭伊格纳奇依的构想,设计出了这座宏伟壮观的教堂蓝图,并于 1883 年 9 月 14 日举行了奠基典礼。
  巴尔兰德的设计蓝图,非常契合亚历山大三世对父皇的纪念情怀,不仅在亚历山大二世遇袭的精确地点设计了以黄玉、琉璃和其他各种宝石装饰的祭坛,还保留了当时发生爆炸事件的那段马路。由于马路上面的鹅卵石上还遗留着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时溅洒的血,所以这座教堂也被称为“滴血大教堂”。
  
  但令人遗憾的是,亚历山大三世并没有见到教堂完工的那一天。自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后,俄罗斯帝国时局就开始动荡,亚历山大三世的政途举步维艰,他常常担心自己也会遭受极端革命分子的暗杀。1888年10月的一天,亚历山大三世乘坐的专列因铁路工人失误而出轨,造成23人死亡、19 人受伤,虽然亚历山大三世安然无恙,却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再加上脱险时受了风寒,从此之后,亚历山大三世的精神一蹶不振,终日酗酒,逐渐疏远国政,并于1894年10月20日病逝。此后,他的长子继承了皇位,史称“尼古拉二世”。1907年8月19日,工期历时24年的滴血大教堂终于完工,尼古拉二世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国家政要与皇亲国戚应邀观礼。
  “马铃薯上的救主”
  卫国战争时期的蔬菜仓库
  滴血大教堂是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拥有标志性的洋葱头顶。不仅如此,那五光十色的装饰物布满教堂外墙,在阳光下发出夺目的光芒,与老旧的俄罗斯风格或古典式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滴血大教堂采用了与莫斯科巴克洛夫教堂相同的构造,拥有81米的高度和宽阔的外形,华丽而雄伟。纷繁复杂的镶嵌工艺、色彩艳丽的影像图案、丰富规整的青铜装饰……在俄罗斯建筑史上,滴血大教堂以其瑰丽的风格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滴血大教堂内部拥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拼图,由意大利出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与俄罗斯帝国出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从 1895 年起,由姆·维·瓦斯特索夫、姆·维·聂斯特洛夫、姆·阿·弗卢贝尔、里阿布金斯基、维·阿弗洛洛夫等艺术家进行镶嵌,可谓匠心独运。除了马赛克拼图,教堂内还嵌满了以《圣经·旧约》故事为题材的镶嵌画,精心勾勒的画面和严谨的上色,使得这些画面庄严又生动。
     但是,滴血大教堂的光辉没有维持多久,竣工10年后,由列宁领导的 “十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爆发,革命期间,教堂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洗劫和掠夺,内部破坏十分严重。很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成立,俄罗斯帝国近 200 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20世纪初,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刚刚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开始摸索着向前发展。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组成了苏联。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关闭了滴血大教堂。随后,卫国战争爆发,苏联遭受了德国法西斯的沉重打击,此时的圣彼得堡已更名为列宁格勒,遭到了德国法西斯军队长期围困,其间城内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因此滴血大教堂被当作蔬菜仓库使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滴血大教堂这个蔬菜仓库拯救了千万条生命,加上教堂本身的宗教色彩,当地居民给滴血大教堂取了一个温情的绰号——“马铃薯上的救主”。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滴血大教堂虽幸免于难,却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华丽风彩,被当作附近的一家歌剧院的仓库使用。1970年7月,通过一系列的维护工作,滴血大教堂大体恢复原貌,并摇身一变成为高利润的博物馆,由于无人光顾,同年再次被关闭,这一关闭就是27年。1997年8月,关闭了27年的滴血大教堂重新开放,但由于尚未祝圣(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并不作为全时间的礼拜场所。
  事实上,滴血大教堂从来都不是公众礼拜场所,即使在“十月革命”以前,它也专门用来纪念被刺杀的亚历山大二世而举行东正教的追思礼拜。时过境迁,苏联变成了俄罗斯,列宁格勒变回了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也变成了一座马赛克博物馆,成为了当地的主要旅游景点。
  
  叶卡捷琳堡的滴血教堂
  纪念惨遭灭门的末代沙皇
  在远离圣彼得堡的乌拉尔联邦区的叶卡捷琳堡,还有一座滴血教堂。该教堂建于2003年,以纪念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
  1917年3月8日,在列宁格勒工人和士兵的要求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属逮捕,囚禁于皇村。当时,临时政府本想将尼古拉二世一家送往英国避难,却遭到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拒绝,无奈之下,尼古拉二世一家只得转移到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后来“十月革命”爆发,尼古拉二世一家又被转移到叶卡捷琳堡。1918年7月17日凌晨时分,负责看管的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把尼古拉二世一家驱赶到地下室,用机关枪扫射,一家人全部罹难。随后,他们的尸体被浇上硫酸,淋上汽油焚烧,剩余的骨渣被埋在叶卡捷琳堡地区一个废弃的洞穴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遗体才被重新找到,并被隆重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教堂中。2000年,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尼古拉二世一家为殉教圣徒。奇怪的是,经过DNA检测,残留在废弃洞穴的遗体中,并没有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儿阿纳斯塔西亚的遗骸,因此人们一直怀疑阿纳斯塔西亚也许逃脱了那场悲剧,这一猜想还被拍成了电影《真假公主》,女主角英格丽·褒曼凭借精彩表演成为第29届奥斯卡影后。2007年夏天,研究人员在叶卡捷琳堡附近的乌拉尔山脉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些遗骸,经过一系列DNA检测,最终证明这些遗骸中有阿纳斯塔西亚的DNA,这才终于止住了传言。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遗骸当时为什么没有埋葬在一起,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如今,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悲剧已经画上了句号,为了纪念他们的罹难,叶卡捷琳堡专门修建了滴血教堂,至今每天都有人前来悼念、缅怀。
  无论是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还是叶卡捷琳堡的滴血教堂,在这个骇人的名字背后,都埋藏着一段沉重的历史。而这两座教堂就像是两个目击者,先后见证了俄罗斯近代史上的乱象。
其他文献
在古代,剑是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因此帝王有佩剑的传统。中国河南省博物院中就收藏着一把“王者之剑”——玉柄铁剑。这把剑有2800多年历史,长度仅33厘米,却享有“中华第一剑”的美誉。它的不同之处还得从它的发现说起。  1990年的一天深夜,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上岭村中,突然传来几声枪响。原来,几天前,当地公安局接到报案,称有人在夜里盗挖古墓。警方在此驻守几天后,终于在这天夜里,成功抓捕了盗墓贼。  天亮以
反盗猎之路充满了危险,据王永昌回忆,有一次开车追踪盗猎者时,对方恐吓说:“你们如果再跟着,就打死你们!”  自贡市观鸟协会不仅经常组织户外观鸟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和线上线下讲座,还多次协助公安部门抓捕非法交易者和盗猎者,救助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为减少人为干扰,“荒野新疆”巡护队常常在白鸟湖巡查,劝阻车辆驶向湖边,劝阻人们游泳划船,劝阻人们在湖边烧烤、挖野菜、摘芦苇、掏鸟蛋……  2012年10月,
人迹罕至的山谷  你能理解如此长久的孤单吗?  你会在夜半时候到外面  把一只桶下到井里  这样你就能感觉到下面有什么东西  在绳子的另一端使劲拉。  刺柏城堡的灰胡桃树  我把这棵树称为灰胡桃树(我不认为  它是),这样我就能说起雨中  我四周的那些树是多么不同。  这让我想到语言怎样变化无常。济慈  手稿上经常留下空白,为了跟上  他的激情,空白自有恰当的词语光顾。  我们间接地使用它们。一如
【摘要】当前的英语教学仍以接受性方式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训练与记忆练习,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主题语境、语篇意义与结构、语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等,将读和写这两个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割裂开来,导致语言学习碎片化、表层化。本文在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在单元主题下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整合学习,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
我曾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叫《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节目中的“一个人”选的都是作家。第一个作家与第一座城市是刘心武与北京城。刘心武生于四川,8岁到北京,生活至今。他以一个作家的敏锐感受,谈出许多有价值、有趣味的东西。因在北京住了50多年,又有了极深的情感体验,刘心武称自己为“老北京”。看到这里,我不禁冒出一点疑问 :到底什么叫“老北京”?  现在对四合院、宅门、豆汁儿谈得多,几乎成了北京城的文化代表,仿
【摘要】英语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听说读写缺一不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知识文化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技巧的提升以及语言意识的养成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知识内涵,加强知识应用。语块理论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增加词汇量,注重语块记忆,理解英语单词形音义,帮助学生增强记忆,突破英语学习障碍,提升知识理解能力。本文对语块理论的定义及分类进行阐述,对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说到台湾,你一定会首先想到日月潭、阿里山的姑娘,还有无数让人吃了上瘾的美味小吃。然而,除了这些让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事物外,台湾还有一处充满了魅力的风景胜地——台湾东北角。这里海水碧蓝,海岸上奇异的景观更组成了一个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神奇瑰丽的台湾东北角,由一条全长66公里的海岸组成,它北起新北市瑞芳镇,南至宜兰县头城镇北港口。沿途风景优美,山与海纵横交错,各式海蚀景观令人目不暇接。蜿蜒的海岸犹
在2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扬州漆器身披绚丽的色彩,却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屡屡创造出国宝,还成为日本漆器的鼻祖。不过这门手艺对于制作人有着严苛的要求: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耐得住十数年如一日的寂寞。但如今在商业潮流的冲击下,这项绝技的传承正“青黄不接”,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扬州的漆器起源于战国时期,有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称唐代扬州大明寺的主持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时,携带的物品中就有漆盒、漆盘
传统刺绣的全面没落  2012年5月,北京华辰春拍,当代苏绣作品《百骏图》登台亮相,引发各路藏家追捧。最后,《百骏图》以166.75万元的高价成交,风光之盛,一时无二。  在今天的苏绣收藏界,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藏金不如藏绣”,暗指近几年来苏绣价格节节走高,升值潜力巨大。以此为背景,苏绣产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绣坊不仅在苏州、常州两地遍地开花,就连远一些的安徽、浙江,也卷入了这场“苏绣产业化”的浪
大陆板块的漂移,赋予了马达加斯加岛独特的自然优势——非同寻常的地质历史、与其他大陆遥远的距离、处于热带的位置,使得这个“世界第四大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和人文风光。  而作者的马达加斯加之行,更是“惊讶”与“惊喜”迭出:在非洲原始村落意外陷入围困,在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中迷路,当然,也在丛林中邂逅了马达加斯加独有的物种——多种狐猴,更被那些“丛林鬼魅”般的导游所展现的技能所震撼……  数亿年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