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的p.Pro780_Tyr781insGSP插入突变对诱导Lapatinib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对照组pHelper.CopGFP、野生组pHelper.GV358-ERBB2、突变组pHelper.GV492-ERBB2质粒转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并包装慢病毒,检测滴度为108,在融合率为70%~80%的
【机 构】
: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杭州 31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的p.Pro780_Tyr781insGSP插入突变对诱导Lapatinib耐药的机制研究。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对照组pHelper.CopGFP、野生组pHelper.GV358-ERBB2、突变组pHelper.GV492-ERBB2质粒转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并包装慢病毒,检测滴度为108,在融合率为70%~80%的MCF-7细胞中进行转染,并在1 mg/L的嘌呤霉素中进行药筛构建稳转株,通过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实验分3组:ERBB2-NC、ERBB2-WT和ERBB2-MT组。通过细胞增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拉帕替尼作用48 h后MCF-7细胞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检测在拉帕替尼作用下,ERBB2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测定拉帕替尼对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反应的影响。两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样本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成功构建载体并且测序正确,野生型ERBB2(ERBB2-WT)及突变型ERBB2(ERBB2-MT)稳转株构建成功。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ERBB2-MT组的细胞对拉帕替尼的IC50值为(90.41±7.47) μmol/L,明显高于ERBB2-WT组IC50(43.94±9.84) μmol/L,ERBB2-MT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对拉帕替尼产生显著抗性(F=55.530,P<0.01),通过增加/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的生长,引起了ERBB2-MT组[(326.00±36.16)个]细胞克隆较ERBB2-WT组[(201.00±10.03)个]增多(t=7.478,P<0.05),并通过抑制晚期细胞的凋亡(WT:22.29±1.53,MT:10.89±2.42,t=6.905,P<0.01)和增强细胞增殖能力(WT:18.95±0.73,MT:33.05±2.69,t=8.774,P<0.01)对拉帕替尼产生耐药性。
结论结果表明ERBB2-MT的插入突变为促癌性突变,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磷酸化而对拉帕替尼的治疗产生抗性。
其他文献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肺泡和肺血管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该文针对BPD的发病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BPD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防治提供新思路。其中,肺发育不成熟、急性肺损伤、损伤后的异常修复是引起BPD的关键环节,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氧中毒、气压伤、感染、营养支持缺失、动脉导管未闭、输血、胃食管反流、肺
人平衡核苷转运体1(human 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1,hENT1)是介导核苷、核碱基和核苷类化疗药转运的多元整合膜蛋白,在人体内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hENT1通过易化扩散维持细胞内核苷稳态及核苷类化疗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影响DNA和RNA合成、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节及肿瘤的化疗效果。该文就hENT1结构与功能、在肿瘤组织分布、与核苷类化疗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儿童发病率相对较低。目前认为MS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致病,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该病具有时间多发性及空间多发性的特点,第一次发病后病理状态持续存在,治疗也需持续进行,甚至终身。为更早地发现及诊断MS,2017年再次修订了McDonald MS诊断标准。近几年已相继研发出多种治疗药物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气道慢性疾病,部分过敏性哮喘患儿经规范治疗后仍然控制不佳,奥马珠单抗作为首个儿童可使用的哮喘靶向药物,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为了规范奥马珠单抗治疗的临床实践,该"指南"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适用范围、疗程、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估及随访等方面的相关问题给予建议,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目的通过早期头颅超声检查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damage,PWMD),并研究其对运动和智力发育迟缓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80例早产儿,于出生后3d内进行头颅超声检查,对于诊断PIVH及PWMD的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关节软骨细胞(ACs)共培养中的表达和对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第二代新西兰白兔BMSCs和ACs,细胞总量4×104,以3∶1的比例进行接触共培养21 d为实验组,应用Transwell培养板进行非接触共培养为对照组,向两组添加Cx43阻断剂18ɑ-甘草次酸(GA)50 μmol/L进行干预共培养21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时空表达。方法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sham、TBI 6 h、TBI 12 h、TBI 24 h、TBI 48 h、TBI 72 h、TBI 7 d。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法制备小鼠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伤灶附近脑组织中NDRG2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小鼠伤后NDRG2的细胞和亚细胞定位。采用Stude
目的探讨异染色质蛋白3(CBX3)、p53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CBX3、p5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分析两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的CBX3蛋白、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Ⅰ)、单纯MSCs(Ⅱ)、空载体-MSCs(Ⅲ),HO-1-MSCs(Ⅳ),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移植成功后Ⅱ、Ⅲ、Ⅳ组从受鼠肺动脉细针注入单纯MSCs、空载体-MSCs、HO-1-MSCs。4 h后测量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实验分两组:正常组(为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患者受累椎间盘髓核组织,n=20)、退变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髓核组织,n=56);通过Thompson分级法将髓核分为五级;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理切片;通过t检验比较VEGF和p53在正常组和退变组的阳性染色率;采用Spearman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