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角度解读但丁《神曲》中的女性隐喻所指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用大量笔墨塑造了贝雅特丽齐这一女性形象。作为欧洲中世纪的文学巨作,《神曲》(La Divina Commedia)记录了但丁自我成长、反思、救赎的过程。《神曲》中,但丁采用了文学作品中的常用科学“符号学”,运用了大量隐喻性表述,通过从地狱、炼狱最终抵达天堂的过程,进行了自我与“她者”贝雅特丽齐(Beatrice Portinari)的对话,实现了自我救赎。文章以但丁的爱人贝雅特丽齐为例,试图从符号学角度,解读但丁《神曲》中的女性隐喻所指,分析贝雅特丽齐所承担的多个符号作用及其象征的含义。
  关键词:符号学;《神曲》;贝雅特丽齐;女性;隐喻
  作为文学史上第一个意识到诗和隐喻间存在的亲密关系并通过诗歌意蕴的创作还原这一过程的人,但丁曾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和《论俗语》中谈到自己的诗学主张,认为诗有四义:字面义、隐喻义、道德义和神秘义。《神曲》中,但丁通过大量隐喻和象征,详细描写了自己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神曲》中为但丁指引路径,带领他穿越地狱和炼狱的导师)的对话,这也是但丁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反省的过程。但丁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刻画了在路途中遇到的诱惑和阻碍: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以及三只拦住去路的猛兽,分别是母狼(象征贪欲)、狮子(象征野心)、豹(象征逸乐)。《神曲》中随处可见此类隐喻,而单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作为但丁作品中永恒的女主角,是《神曲》中的女性隐喻。
  本文通过对贝雅特丽齐隐喻的分析和阐述,从符号学角度解读但丁《神曲》中的女性隐喻所指,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隐喻用法及中世纪的文化。
  一、《神曲》中数字的女性隐喻
  《神曲》整部诗共有三部,分别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每部由三十三歌构成,在地狱篇之前增加了一篇序诗,全诗共计一百首歌。在基督教里,数字“三”象征着神学上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三位一体”。数字“一百”是“完全之数”“十”的平方,喻为“完美”。如果以过程和结果对整部诗篇的结构进行比喻,数字“三”就是过程,33个“三”加上一篇序诗最终构成了圆满的“一百”。而在《神曲》中,有三个贯穿全诗的关键人物,即但丁、维吉尔与贝雅特丽齐,在人生中途陷入失意、困顿和迷茫的但丁,遇到了愿意为他引路的导师维吉尔,并在他的指引下,经历地狱和炼狱的重重考验,最终见到了他爱慕的恋人、灵魂导师,温暖和美好的化身——贝雅特丽齐,她是圆满、完美的象征,即数字“一百”在《神曲》这部作品里的终极体现。
  二、贝雅特丽齐:哲学符号的女性隐喻
  但丁误入黑暗的森林,被凶猛的野兽挡住去路后,维吉尔出现,声称自己受到了来自贝雅特丽齐的命令,要帮助但丁,将他带向天堂。但丁接受帮助的很大原因,在于维吉尔是自己一生爱慕的女人派来的,他也认为,只有贝雅特丽齐才能救赎自己。但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深切地爱着她,但同时,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贝雅特丽齐,更愿意把她视为人生的向导、心灵的寄托,他希望得到她的救赎,愿意放弃对她的爱,得到纯洁、没有欲念的灵魂。从爱慕的女性到救赎者,是贝雅特丽齐让但丁直面欲望,自我反思,追求真理。但丁也曾在歌集《新生》(La Nuova Vita)中记载了自己对贝雅特丽齐的全部情感,他承认自己的每一首诗都是为她而作,所有的思考皆因她而起。这时的贝雅特丽齐,不再只是一个被爱着的女性形象,更是一种哲学符号,它象征着对理性、单纯、智慧、美好的追求。因此,贝雅特丽齐让但丁开始把哲学作为一位高贵的女性来思考,而贝雅特丽齐就是一个哲学符号,她是高贵的,有价值的。
  在《神曲》地獄篇的第121行至第129行诗中,维吉尔对但丁说道:“假使你愿意上升,有一个比我更高贵的灵魂来引导你,那时我就和你分别了。因为我没有信仰他,所以我不能走进上帝所住的城。上帝统治宇宙,权力无所不达,但是他在天上有一定的座位;能够接近他的是多么快乐呀!”这里提到的“更高贵的灵魂”“信仰”,指的是贝雅特丽齐。因此,但丁使贝雅特丽齐成为新的哲学符号。
  三、神性寓于人性:贝雅特丽齐神学符号的女性隐喻
  但丁九岁初遇贝雅特丽齐,他爱恋她、尊重她、崇拜她,认为即使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都不足以来形容她的美丽和高尚。他一生都在创作、探寻,希望能以被世人接纳的方式,将贝雅特丽齐作为女性的完美形象置于绝对崇高的位置。但丁的这一愿望在《神曲》中实现了。
  维吉尔带领但丁,历经九层地狱和九层炼狱的重重考验,最终抵达天堂,见到贝雅特丽齐。贝雅特丽齐责备但丁迷失在黑暗的森林中,所以她派去维吉尔来帮助但丁看清罪恶,自我反省,让他喝下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犯下的错误,获得新生。她带领但丁游历天堂的九重天,找到幸福灵魂的最终归宿。这里的贝雅特丽齐,是上帝的象征,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她是但丁能进入天堂的决定者,是让但丁完成自我救赎的导师,更是但丁重获新生的“母亲”,俄国象征主义者们把她视为“永恒女性”的典范。贝雅特丽齐的身上集合了多种角色,无所不能,她象征的是真、善、美的完美世界。在这里,但丁将神性赋予人性,贝雅特丽齐就是上帝,她代表了一种永恒的精神,所以是一个神学符号。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贝雅特丽齐神学符号的含义,我们需要对意指理论进行了解。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曾在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意指理论。语言符号具有物质性(能指)和表义性(所指),巴尔特将意指界定为能指和所指结合的行为过程。他指出在意指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层次或多重符号系统。第一系统中的符号(即能指和所指的整体)在第二系统中变成了纯粹的能指。一层系统中,“贝雅特丽齐”一词指但丁所爱恋的女性,这时它只是一个简单的人称符号。而在但丁笔下,她不再只是一个女人,而是人生的导师,是美好、理性、智慧的哲学,是上帝的绝对精神,这便是新的所指。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事物的所指,在特定环境或语境中,它的意义是可以进行转移的。即同一符号在不同环境下,它的能指没有改变,但是所指可变,而造成所指变化的,则是赋予其意义的主体——人。   在《神曲》中,我们把贝雅特丽齐看作是一个符号,且但丁的爱人这一身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贝雅特丽齐(符号)与但丁爱慕的女性(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想象、虚拟的,但由于贝雅特丽齐这一符号在但丁作品中的多次出现,人们已经自然地产生两者有了特殊关系的认知。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可以用三角图来说明《神曲》中“贝雅特丽齐”一词的语义三角,即贝雅特丽齐、但丁的爱人、上帝(永恒的精神)这三者间的关系(图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贝雅特丽齐在原本人称符号的基础之上,又成为了神学符号。
  四、贝雅特丽齐的反复出现所起的隐喻作用
  贝雅特丽齐是但丁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女性人物,但丁诗歌中的爱意都是为她而述,可以说“贝雅特丽齐”这一形象本身就是贯穿但丁作品的重要符号。王铭玉教授曾谈到,以小说为例,隐喻的作用基本上在三个层次上有所体现,其中的第三个层次就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些意向所起的隐喻作用。尽管在现实中,但丁从未与贝雅特丽齐有过亲密接触,他们未曾有过任何交流,贝雅特丽齐甚至不知道但丁本人的存在,但是但丁一生痴情于佳人,在作品中反复提到贝雅特丽齐,在《神曲》中将其视为进入天堂的引导者、灵魂的救赎者,升华了人物,提高了她的层次。符号却是具有约定性的,它总是传递着一种共有信息,放在但丁所处的黑暗中世纪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贝雅特丽齐这一符号在作品中的反复出现,更进一步说明、强调了贝雅特丽齐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表达了对中世纪教会腐败,充满贪欲之人的痛恨和憎恶,象征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纯洁和智慧的渴求,以及对幸福和理性的追求。
  五、结语
  《神曲》中,但丁运用了大量隐喻和象征,详细记叙了自己历经重重困难,进行自我反思后遇到挚爱贝雅特丽齐的过程。在《论俗语》中,但丁告诉我们,不需要从外部寻找事实,若想了解隐喻真正的所指和意义,必须从作品中的言语事实出发。阅读《神曲》,我们认识到贝雅特丽齐是全诗最重要的符号,她既是但丁追寻一生的爱人,也是理性、纯洁、美好、智慧的高贵哲学,更是能引导但丁游历天堂、救贖灵魂的永恒的精神。但丁对隐喻的巧妙运用,没有把贝雅特丽齐和她所象征的完全契合或绝对断裂,而是以具体、可见事物为基准,保留了其作为女性的最根本的特征:纯洁、善良、完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贝雅特丽齐是“永恒的女性”最好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姜岳斌,邱紫华.“伦理的诗学”与但丁诗学思想的特殊性[J].咸宁学院学报,2006(4).
  [2]孙建芳.《神曲》数字象征的宗教指向[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8).
  [3]但丁.神曲[M].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郑体武,张煦.俄国象征派与但丁[J].中国比较文学,2015(2).
  [5]马虹,杨舒.从语言符号学解读诗歌中的词语[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6]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张祎.《阿凡达》的符号学解读[J].博士论坛,2013(4).
  [8]王铭玉.隐喻和换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
  [9]梁书恒.从符号学角度看唐诗之美:以王维诗歌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8).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是喧嚣都市的知识乐园,也附带城市的文化内涵,《流浪地球》是郭帆执导,吴京、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等人领衔主演的电影,文章以这部2019年国产科幻片为例,从海口高校路演出发进行受众分析、传播方式等方面的解读,进一步探讨了电影《流浪地球》火爆背后的传播学原理。  关键词:传播学;电影宣发;高校路演;受众分析;传播方式  《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未来地球面临危险,
期刊
摘 要:南纬八度的金色日落,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滩,巴厘岛作为国际旅游城市被人们广为认知。同样,它的艺术造诣也闻名遐迩。文章对巴厘岛传统舞蹈进行剖析,从舞蹈表现形式、编排内容和舞蹈的分类、宗教、音乐、服装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考察地点和所见所闻提出舞蹈行业传承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和思考。  关键词:舞蹈表演;巴厘岛印度教;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是亚洲热带欠发达地区,当地传统文化保留度非常高,同时当
期刊
摘 要: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的吴侬语系曲艺讽刺形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始于清光绪年间。小热昏本意是指一个人发烧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后发展为一种马路说唱艺术。2006年杭州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传统艺术;小热昏;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小热昏的发展历史  (一)小热昏一词来历及含义  杭州城是一座历史文化传承连续、传统民间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工业流水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连工艺产品的选择人们也逐渐倾向于工业产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带有着价格低廉、方便购买的特性,人们为了追求方便和快捷从而降低了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当中遗留下很多蕴含传统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受冲击,而手工艺传统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环
期刊
摘 要: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基层群众文化的共同建设,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够创新和部分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与时俱进、加强管理、引进人才、增加资本投入、贴近群众生活、拓宽工作空间六个方面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创新、改革的方法。 
期刊
摘 要:实践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体系的建构是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石。文章以OBE成果导向为理论依据,就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如何转化成果形式、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学生学习成果与行业、市场的“无缝对接”,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系统研究。“作业变作品,作品成产品”,是逆向建构的艺术设计实践体系,旨在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推进教育转型向深入发展,为社会经济、民生、城市发展服务,形成艺术设计人才
期刊
摘 要:美国当代作家威廉·斯泰隆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讲述了奥斯维辛幸存者波兰籍女子苏菲的悲剧命运。她熬过了奥斯维辛的炼狱,却在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中选择死亡。和她命运交缠的两位男主角内森和斯丁格都深爱苏菲,但他们却无法带苏菲走向新生。苏菲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以及绝对的邪恶带给人类的极端创痛和对人信仰的摧毁,从而反思人类的精神出路。  关键词:《苏菲的选择》;救赎;负罪感  《苏菲
期刊
摘 要:文学承载着很多功能,从文学治疗的功能来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文学治疗是个普世性话题,它与医学、心理学相关联,旨在抚平心灵的创伤,促进心理健康。在《城南旧事》中,主人公英子的成长就是在打破—治疗—重构的过程中完成的,她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创伤最终也被治愈。文章从破碎—孩童世界和重构—精神原乡两方面进行论述,回味旧时光,使《城南旧事》这部成长小说所承载的文学治疗意义的价值
期刊
摘 要:同样是以俄狄浦斯家族的悲剧为主题,欧里庇得斯却在《腓尼基妇女》中自觉偏离传统神话与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对伊俄卡斯忒的死亡进行再塑,还对歌队的人员构成进行颠覆,在代表了世俗性伦理的伊俄卡斯忒和代表了超越性伦理的歌队的对立中,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创作特点和思考方式。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腓尼基妇女;世俗性伦理;超越性伦理  《腓尼基妇女》是欧里庇得斯在戏剧比赛中为数不多的
期刊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作品来探究弗里达生平故事中关键性问题的不确定性,如她与丈夫里维拉的爱情生活,解读缠绕二人多年的难解的问题和众说纷纭的故事,以分析超现实主义女性艺术家弗里达在艺术与生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性,解读其富于戏剧性的千疮百孔的画面。  关键词:女性艺术家;弗里达;里维拉;超现实主义画派  弗里达·卡罗1929年嫁给了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里维拉,从此进入了大众视野,当时她22岁,里维拉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