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人的一种自觉。文化的形成在人的自身里有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两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两型社会”建设中所蕴含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等理念成为广大企业人员的普遍自觉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行为方式。
【关键词】两型“企业文化”;文化建设;文化自觉
自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以来,各级企业纷纷掀起了“兩型”企业建设特别是创建“两型”企业文化的高潮。目前来看,各级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自愿、不自觉地开展创建活动等被动表现。造成这些认识和做法存在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成规律的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要积极推进“两型”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文化,其次要把握住文化的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如何建设好“两型”企业文化。
一、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关于文化的定义,目前不下200多种,可以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细加梳理,其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是把文化当做某种存在物来加以描述。这种描述如果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却有失片面,即只强调了文化形成的结果,而忽略了文化形成的过程。如果这样理解文化,在文化实践上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就文化而谈文化,就文化建设而谈文化建设,而忽视文化中人这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文化不是天生的。相反,文化是现实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是有其发展过程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产物,是人活动的结果。一种文化的形成是由人来推动的最终也是由人来体现的。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五分钟了解一个企业”,不需要看它的规章制度,不需要看它的报表,不需要看章法,你只需要感受你看到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能感受企业背后有一股什么样的“精气神”在支撑着这个企业发展,这就是文化。从这点上说,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离开了人,文化没有意义,文化建设也无从谈起。(2)文化是人们普遍自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认为文化是人的一种自觉。文化的形成在人的自身里有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所谓自觉,是指觉悟到正确而积极、主动、如此的行动。这就突出了人在文化中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从而避免了对文化作一种静态的描述。二是这句话点出了文化形成的关键。一种文化的形成,不是少数几个人的自觉,而有赖于绝大多数人的自觉。如果一种文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文件上,写在墙壁上,而还没有被绝大多数人所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话,那这种文化就不能成其为文化,或者说这种文化还远未完成。
二、文化的形成规律
文化不是固有的,而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往往是由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新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并由此启发和带动社会上大多数人,使新的文化观念成为一种普遍自觉,文化最终得以形成。从个体的微观角度来看,这个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人们认识、认知、认同的觉悟过程。(1)认识。即人们认识到有“这样的”的一种文化。但是,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人们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人们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感受到了是“这样的”文化,而不是“那样的”文化。这个过程,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的。但不管怎样,人们开始有了识别力,知道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存在。这是文化的“入眼”过程。(2)认知。认知是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即人们了解到为什么必须有这样的一种文化,是对这样的一种文化义理的把握,是知道这样文化的之所以然。这里面有个遵从和领悟的过程。开始人们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不管认识深不深入,心里愿意不愿意,在行动上都会表现出遵从所推行的文化观念。但这并不是都能领悟到文化的精髓,不是真正的认知。领悟不仅意味着对信息的大量记忆、了解,而且意味着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理解、把握。人们从接触的大量信息中真正悟出了文化的真谛,即知道“如此、这样”一种文化是正确的,是该这样的,是理应得到传承的。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是对这样的一系列观念和规则的通透,是文化的“入脑”过程。(3)认同。认同“这样的”一种文化,即人们已经对这样的文化有了自觉,这样的一种文化已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人们不但认识到文化的意义和重要作用,领悟到文化的精髓,而且对文化有了情感体验,对它形成积极的态度,愿意按照文化的指引行动。人在这时已不由自主,而是由文化作主。这就是文化的“入心”过程。当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变成自觉,文化的导入就真正地完成了。
三、让“两型”企业文化成为文化自觉
“两型”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两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一次全新的文化实践。文化是软实力,软在润物无声、降物无形。因此,结合上述文化的定义和文化的形成规律,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两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两型社会”建设中所蕴含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等理念成为广大企业人员的普遍自觉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行为方式。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在提高广大企业人员对“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让“两型”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文化自觉。“两型”企业文化的氛围一旦得以形成,就可以成为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引领良好的时代之风,最终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让“两型”企业文化成为文化自觉,首先要树立长期文化建设的观念。“两型”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需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其次要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如报纸刊物、新闻传播媒体、内部网络、标语口号、板报橱窗、宣传画、制度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广泛宣传发动,以提高广大企业人员的关注度。宣传的内容要结合“两型”企业的建设实际,重点突出资源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操作方法和具体规划。(2)组织活动引导。通过组织讲座培训、研讨征文、演讲竞赛、开展节能环保体验等活动形式,塑造浓厚的“两型”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引导广大企业人员的参与热情,利用文化渗透,提高人们的认同度。(3)领导表率示范。企业领导者是“两型”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领导者既要做好“两型”企业文化的宣传倡导者,还要做“两型”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先行者,以起到表率示范的重要作用。(4)完善制度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包括节能、节水、节电、采购、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探索能耗统计制度和合同能源管理制度。二是要明确责任目标,建立科学的企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和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企业干部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和绩效反馈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两型”企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以及联动机制等等。(5)优化管理体制。建设“两型”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和形成与文化建设相应的组织体系。要优化企业行政组织结构,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职能交叉,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集中统一的企业事务行业管理体制;加快整合管理资源,推进企业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6)挖掘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化精髓。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节用裕民,道家的物无贵贱、少私寡欲等思想,都蕴涵丰富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想。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构建“两型”企业文化,打传统文化牌更容易引起广大企业人员的共鸣和共识。(7)反复强化灌输。“两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反复强化灌输才能逐步被广大企业人员所接受认同。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
参 考 文 献
[1]曹世潮.文化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尚东.以“两型文化”建设强势立之于世[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8-10-08/143714545002s.shtml,2008/10/08
【关键词】两型“企业文化”;文化建设;文化自觉
自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以来,各级企业纷纷掀起了“兩型”企业建设特别是创建“两型”企业文化的高潮。目前来看,各级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自愿、不自觉地开展创建活动等被动表现。造成这些认识和做法存在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成规律的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要积极推进“两型”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文化,其次要把握住文化的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如何建设好“两型”企业文化。
一、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关于文化的定义,目前不下200多种,可以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细加梳理,其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是把文化当做某种存在物来加以描述。这种描述如果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却有失片面,即只强调了文化形成的结果,而忽略了文化形成的过程。如果这样理解文化,在文化实践上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就文化而谈文化,就文化建设而谈文化建设,而忽视文化中人这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文化不是天生的。相反,文化是现实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是有其发展过程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产物,是人活动的结果。一种文化的形成是由人来推动的最终也是由人来体现的。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五分钟了解一个企业”,不需要看它的规章制度,不需要看它的报表,不需要看章法,你只需要感受你看到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能感受企业背后有一股什么样的“精气神”在支撑着这个企业发展,这就是文化。从这点上说,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离开了人,文化没有意义,文化建设也无从谈起。(2)文化是人们普遍自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认为文化是人的一种自觉。文化的形成在人的自身里有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所谓自觉,是指觉悟到正确而积极、主动、如此的行动。这就突出了人在文化中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从而避免了对文化作一种静态的描述。二是这句话点出了文化形成的关键。一种文化的形成,不是少数几个人的自觉,而有赖于绝大多数人的自觉。如果一种文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文件上,写在墙壁上,而还没有被绝大多数人所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话,那这种文化就不能成其为文化,或者说这种文化还远未完成。
二、文化的形成规律
文化不是固有的,而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往往是由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新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并由此启发和带动社会上大多数人,使新的文化观念成为一种普遍自觉,文化最终得以形成。从个体的微观角度来看,这个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人们认识、认知、认同的觉悟过程。(1)认识。即人们认识到有“这样的”的一种文化。但是,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人们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人们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感受到了是“这样的”文化,而不是“那样的”文化。这个过程,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的。但不管怎样,人们开始有了识别力,知道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存在。这是文化的“入眼”过程。(2)认知。认知是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即人们了解到为什么必须有这样的一种文化,是对这样的一种文化义理的把握,是知道这样文化的之所以然。这里面有个遵从和领悟的过程。开始人们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不管认识深不深入,心里愿意不愿意,在行动上都会表现出遵从所推行的文化观念。但这并不是都能领悟到文化的精髓,不是真正的认知。领悟不仅意味着对信息的大量记忆、了解,而且意味着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理解、把握。人们从接触的大量信息中真正悟出了文化的真谛,即知道“如此、这样”一种文化是正确的,是该这样的,是理应得到传承的。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是对这样的一系列观念和规则的通透,是文化的“入脑”过程。(3)认同。认同“这样的”一种文化,即人们已经对这样的文化有了自觉,这样的一种文化已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人们不但认识到文化的意义和重要作用,领悟到文化的精髓,而且对文化有了情感体验,对它形成积极的态度,愿意按照文化的指引行动。人在这时已不由自主,而是由文化作主。这就是文化的“入心”过程。当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变成自觉,文化的导入就真正地完成了。
三、让“两型”企业文化成为文化自觉
“两型”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两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一次全新的文化实践。文化是软实力,软在润物无声、降物无形。因此,结合上述文化的定义和文化的形成规律,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两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两型社会”建设中所蕴含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等理念成为广大企业人员的普遍自觉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行为方式。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在提高广大企业人员对“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让“两型”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文化自觉。“两型”企业文化的氛围一旦得以形成,就可以成为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引领良好的时代之风,最终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让“两型”企业文化成为文化自觉,首先要树立长期文化建设的观念。“两型”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需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其次要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如报纸刊物、新闻传播媒体、内部网络、标语口号、板报橱窗、宣传画、制度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广泛宣传发动,以提高广大企业人员的关注度。宣传的内容要结合“两型”企业的建设实际,重点突出资源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操作方法和具体规划。(2)组织活动引导。通过组织讲座培训、研讨征文、演讲竞赛、开展节能环保体验等活动形式,塑造浓厚的“两型”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引导广大企业人员的参与热情,利用文化渗透,提高人们的认同度。(3)领导表率示范。企业领导者是“两型”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领导者既要做好“两型”企业文化的宣传倡导者,还要做“两型”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先行者,以起到表率示范的重要作用。(4)完善制度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包括节能、节水、节电、采购、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探索能耗统计制度和合同能源管理制度。二是要明确责任目标,建立科学的企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和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企业干部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和绩效反馈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两型”企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以及联动机制等等。(5)优化管理体制。建设“两型”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和形成与文化建设相应的组织体系。要优化企业行政组织结构,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职能交叉,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集中统一的企业事务行业管理体制;加快整合管理资源,推进企业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6)挖掘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化精髓。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节用裕民,道家的物无贵贱、少私寡欲等思想,都蕴涵丰富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想。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构建“两型”企业文化,打传统文化牌更容易引起广大企业人员的共鸣和共识。(7)反复强化灌输。“两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反复强化灌输才能逐步被广大企业人员所接受认同。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
参 考 文 献
[1]曹世潮.文化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尚东.以“两型文化”建设强势立之于世[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8-10-08/143714545002s.shtml,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