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陨落的背后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cs8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冰花》蕴涵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从教育不平等、个性教育缺失以及教师的偏见三个方面分析了绘画天才陨落的原因,并就我国当前媒体热炒的天才教育进行评述。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 个性教育 偏见
  
  《鲁冰花》是改编自钟肇政的社会写实小说,反映的是上世纪60年代台湾北部山区纯朴平静的水城乡的社会状况以及此背景下学校教育的现实。出生在贫穷茶农家庭的主人公古阿明是一个生性活泼、顽皮且富有绘画天分的小学生,在观念新颖、敢做敢为的选调教师郭云天的启发指导下,显露出不凡的绘画天赋,本应参与绘画大赛展现才华的他,却没有得到校内其它老师的认同,原因是同班林志鸿同学的父亲是当地的乡长,为了讨好巴结乡长,不惜违背教师的职业良知,否决了古阿明,由林志鸿参赛。在现实的无奈下,郭云天老师负气离去,古阿明的乐观也败给了贫穷与失意,因肝病夭折,最后他的作品《茶虫》获得世界儿童美术大赛金奖的喜讯给故事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与遗憾。在这部影片中,教育的不平等、个性教育的缺失以及教师的偏见是造成天才陨落的主要因素。
  教育平等是个古老的话题,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平等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平等基础上并受其制约的概念,其最终目标是使一切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概括而言,教育平等一方面包含使每个人以其潜能获得最佳发展,另一方面则要求这种差别性的安排必须使社会尚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的利益得到保证。从这一角度出发,影片主人公古阿明受到了不平等的教育,与林志鸿相比,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古阿明都处于弱势。虽然他在教育的起点上享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方面却受到不公正地对待,绘画的潜能也受到压抑,造成这种不平等的根源源于他的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不高。因此,从本质来讲,与其说古阿明是教育制度不平等的产物,不如说是社会制度不平等的反映。
  从教育与个性发展来看,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育与个性发展联系在一起。如我国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思想,法国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都是非常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的体现。但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西方漫长的中世纪时期,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和被神学亵渎的工具,人的个性遭到扼杀和扭曲。真正自觉地将个性发展纳入到教育范畴,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还是近代社会以后的事,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渐渐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需要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反观影片中的学校,学校的教育非常古板,教师对绘画评价的标准就是越逼真越好,而不欣赏想象力丰富的作品。郭云天老师的到来,带来了新的观念与风格,让传统的中山国小多少受到了冲击,也改变了古阿明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在挑选参加美术比赛的人选上,代表传统守旧的势力占了上风。古阿明从自己最信任的郭云天老师垂头丧气、满怀歉意的眼神中知道自己又再一次地没当选美术比赛代表,虽然自己嘴里说着没关系、不在意,也强忍住脸上的异样,但心中的不满绝望实在无法平息,到最后只好以丢蜡笔来发泄,丢掉郭云天老师送他的蜡笔,毁掉自己所深爱的画图,丢掉对这个不平等社会最后一丝的信任。古阿明的希望落空,一个富有绘画天分的生命被无情扼杀。
  如果说,教育不平等、个性教育缺失是天才陨落的窠臼,那么,学校的一些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置教师职业道德于不顾,泯灭职业良知,则是造成天才陨落的直接凶手。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对待学生的感情中,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形成种种偏爱。有些教师偏爱优等生,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格外青睐,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对这些学生都关爱有加,甚至袒护包庇他们的错误;有些教师则偏爱特长生,对自己所任科目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的学生或同自己有共同喜好的学生关系密切,关怀备至,如有的教师爱运动、就偏爱体育尖子生;有的教师爱唱歌,就偏爱活泼有歌舞天赋的学生;有的教师爱写作,就偏爱作文程度好的学生,如此等等。还有的教师偏爱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这些教师自我修养欠缺,或者有什么私欲杂念,想借助教师这个“神圣”职业达到自己的目的,就物色有权势的家长进行感情投资,如主动为他们的孩子补课,表示出额外的关怀,在谈话与教学中表现出特别的亲密溺爱,频繁的家访,尽量表现出对这些学生的重视和优遇,从而博得这些家长的好感,伺机提出自己的某些要求。这种偏爱,在学生中影响极坏,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和威信。这种偏爱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由于林志鸿同学的父亲是当地的乡长,在他请客设宴的那一幕,还有拜票竞选活动中,都可看出其财力和权势,而学校师长们,在一套西装面前,丢掉了自己的尊严,摆出一副奉承巴结的嘴脸,极力的讨好林志鸿同学,殊不知。这一不良行为的背后断送了一个天才画家。
  影片虽然是一个绘画天才陨落的悲剧故事,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是天才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近些年,在一些文化商人和媒体的联手操作下,“七岁作家”、“小画家”等神话不断涌现出来,培养“天才儿童”的“革命性”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也不断地见诸于各种媒体,这种做法也正好迎合了部分望子成龙心切的中国父母的心理,反过来又成为一种标准,继续加深父母们原有的教育观念。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所谓的“天才儿童”,成千上万的中国儿童在父母加班加点的“炮制”下,向提前“成才”的目标负重前行。之所以产生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许多家长认为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他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比影片主人公古阿明的贫寒家境,今天的小学生的生活条件可谓优越的多。但是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条件等环境因素并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法国教育家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写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坏了。充分说明了自然教育思想。但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全然不顾,而是指教育应该适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为乐趣而学习,而不要为了功利的目的而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研究重心正由“智力开发”向“人格培养”转变,并把人格的成长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由于受错误的“天才教育”思想的误导,许多父母对孩子实施了过分教育,结果反而对孩子造成了人格上的扭曲,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天才教育进行较早的美国,主张的是创造一种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的才能自然流露,完全不同于中国那种压负重式的开发智力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靠学习成绩选拔天才儿童的方式,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平等善待每个孩子,让更多的天才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摘要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通过丰富的影像语言传达了“注视”这一主题,反映了他人的注视对个人的异化作用和注视作为国家机器的一种权力建制方式的存在。不同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对于男女主角妄念的嘲讽,影片对“注视”主题的强调在情感上拉近了观众与男女主角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历史高度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 戒 注视 异化    李安导演的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影片《色·戒》是一个普通的美人计锄奸的故事,
[摘要] 电视剧《老伴》以温和平静的叙事风格、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简练平淡的色彩构图,引起了市场巨大的轰动。该剧准确地契合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视听语言形式向人们描述一种真诚而炽热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亲情伦理 传统美德 平实叙事 含蓄 内敛 民族生活    由孙皓执导的家庭伦理电视剧《老伴》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轰动,温和平静的叙事风格,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简练平
制作后效果  本次课程我们结合实例,介绍一下Photoshop 2021的新增功能,即使用Photoshop自带天空素材或者外部导入自拍的天空素材,将作品的天空背景完美更换融合。制作步骤:  1.  先来分析素材,素材为红、黄、蓝三原色,单纯的蓝色天空使主体更加突出,但画面层次过于单调,对于场景的表现缺少衬托,所以我想使用更加契合的天空素材与它搭配,丰富它的层次与氛围。从技术层面看,本例看似简单,
[摘要] 阿Q有着极其贫穷的经济地位、极其卑贱的社会地位,作为人,在当时社会境况下,阿Q没有获得过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的权利,但阿Q极不甘心,平生所作的努力都是在“争”,争尊严、争地位l争权力,却往往争而不得,争而必败。阿Q要生存,只好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不正视现实,用精神胜利法获得暂时的解脱。阿Q的病态心理,正是人为生存不得不趋于现实的真实心理、真实人性。阿Q极其不幸,阿Q的“争”令人深思。  [关
摘要 尤袤不喜江西诗派追险逐奇、讲究尖新峭刻的风尚,自己在创作中就力图纠江西之弊,虽然尤袤与江西诗派也有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最终还是跳出了江西派的藩篱。理学思想中的端正平直对他创作有影响,使他的创作风格趋于平正典则;他内心深处的隐选之思、山林之念,使他精神上常处于闲适恬淡的状态,这使他的创作显得从容不迫,古淡而又有味。最终使他的诗歌形成了平淡圆熟的主体风格。  关键词 尤袤 艺术特色 平淡
[摘要]在电影史上,模仿,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电影的诞生之日起,模仿就形影相随,相伴至今。通过《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和《我叫刘跃进》三部黑色幽默电影不难看出,模仿对于当今中国电影来说,虽然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中国电影要想有个新的飞跃,光靠模仿、再模仿是绝对不行的,可以模仿,但更要注重个性和超越。  [关键词]模仿 黑色幽默 叙事模式  [DOI]10.3969/j.issn.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解释生活的新的艺术形式,电影的贡献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的精神诉求可以通过机械的传动表达出来。导演们在创作主题上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其中若干相关影片,都表现了关于人类的生存困境,并揭示了人类生存困境的无处可逃的悲剧性。  关键词 逃离 存在 电影    人类有两种方式生活:安生和逃离,所以我们也只有两种电影可看,或者是每秒二十四格的安居乐业,或者是每秒二
摘要 文学史家的集体轻视,获奖情况的差强人意,尤其是所获大奖的蹊跷,都说明“小说大省”的帽子不适合于陕西这颗“脑袋”。小说界,乃至文学界应对这种名立而实未从的现象有所警觉,陕西小说界更应努力做到名实相副。  关键词 “小说大省”陕西小说文学史获奖    陕西一向以“小说大省”自居。但循名而责实,“小说大省”的帽子并不适合于陕西这颗“脑袋”。“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贵名
[摘要]当前,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滞后,利用英文电影进行教学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是利用英文电影作为视听资料,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构思与实践。  [关键词]英文电影 教学 推测法 西方文化    众所周知,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于去年二月第二次召开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这无疑为大学英语改革指明了方向
[摘要]民间歌谣作为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份瑰宝,是人民生活、精神面貌、斗争历史真实的艺术记录。抗日大英雄张自忠,最后一滴血洒在襄河。嗣后,鄂北人民以一种最纯朴、最真挚的语言一民间歌谣颂扬张自忠将军,泽被后人。  [关键词]民间歌谣 张自忠 抗日 颂歌    张自忠,字荩忱,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中驰名中外的爱国将领、革命烈士。1940年5月,身为国民革命军抗战序列中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