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新课标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好数学,我们希望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可操作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结合小学生活泼和积极性的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操作,把手和大脑灵活的运用起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主动地参加到课堂学习当中来,使数学课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
  一、 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主动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好地提高。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表现出他们原本的水平和能力,他们需要经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学生在实物操作过后能更直接地体验学习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并在学习和探索后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积极的态度,熟练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一种升华过程,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 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提高的方法
  1. 注重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活动的开展,提高动手操作实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再仅仅重视开展简单的动手操作演示活动,仅仅认为让学生模仿老师进行简单的操作就是动手操作,而是应当注重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活动的开展,给予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透过这些动手操作来对数学规律加以探究,对数学知识加以感知,对数学价值加以体会,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实践出真知”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操作些简单的动手活动,认为让学生去模仿自己就是动手操作,应该在开展活动中注重活动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多给学生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多展开一些动手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更加有兴趣,更愿意去探索其中的真理,真正意义上理解“实践是检驗真理的唯一标准”。比如,在讲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算数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实践,比如23-7,就可以让学生拿23根小竹签问学生如何从其中得到7根竹签。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发现如果从独立的三根竹签中减去7根竹签实现不了,因为缺乏4根竹签,为了找到真正的七根竹签,学生会通过动手搜索其他提取方法,并找到不同的方式坚持。对学生要找出不同的解决方式,教师应指导,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过程,并总结自己的结论,鼓励同学们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最好的方法。在让学生们选出做的最好的一个同学进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两位数减数的算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实践作用,还能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知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2. 提供实物,发挥学生的具象思维
  学生以特定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操作,真正的让学生操作。操作应该到位,不能以形式流动,让操作和思维联系,让操作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出现,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通过学生行动,你会发现学生也是创造者。例如,老师让学生们准备方格纸在上课前,想办法知道知道正方形的特征,发现一些学生通过测量长度相同的四周,一些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一些学生用一边与其他三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长度与其他边一样长…有些学生做的不够好,有些学生不够准确,老师应该及时纠正,也应该给这些学生鼓励、表扬。学生通过操作,找到了一个同样长的正方形四边,学生自己“创造”新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课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以致用
  课堂学习巩固知识,一个好方法是教学生课后复习知识,而通过实践来吸收知识,加深我们的记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下课后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游戏的方式,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体验乐趣,像拼图游戏,孩子们拼图形运动过程中提高操作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或者自制的工艺品,如剪出漂亮的多边形,移动规则和怪诞的六边形等等,也可以给学生留一些相关的操作作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创造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4. 利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景,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实践操作内容以动态视觉形式为主,学生的眼睛、耳朵、各种感官同时调动起来。将传统无声的单一数学课堂气氛、抽象概念转变为生动的动画故事,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突出教学材料、课堂教学的重点,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模式下潜移默化地形成。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上课之前为学生设计了一种多媒体课件。老师解释了“1”的概念,课件制作了12个苹果,都要求学生拿出一半的苹果,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使用电脑操作。然后我们要取出剩下苹果的1/2。实际操作后,发现学生在比较1/2的过程中,即使都是1/2但是第一次12的1/2是6而第二次的1/2是3,取出的数量不同,解决了难题。由于学生自己的实践,“1”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在教师的精心设置的动态情境中,实践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三、 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空间,鼓励学生探索合作,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导师和教育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能让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沛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45-146.
  [2]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食管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八位,因食管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肿瘤死亡患者的5.7%。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世界上70%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网络舆情传播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网络是其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动态的主要途径。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观念、态度在成长发展中的一些特质,使得网络舆情对其影响或许会超出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普遍认知与期待,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梳理。  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结合大学生所具备的群体特点,剖析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大学生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从优质教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优质教学课堂结构的标准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等基本特征,并结合笔者多年来对小学数学优质教学的独立思考,提出了实现小学数学优质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教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小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接触的东西多了,知识积累
摘要:“梦想课程”是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对于贫困地区在教育方面的一个资助项目。其教材主要由上海师范大学、阿里巴巴淘宝网等机构的资深专家编订,并吸纳梦想课程开设过程中全国各地一线教师创意的第一手资料。其教材架构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我是谁”,第二板块是“我去哪里”,第三板块是“我如何去”。具体的教材则非常生活化,如“家乡的特产”,“小小加工厂——理财”,“我会管理自己”,等等。学校可将将梦想课程作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来说,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新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谈几点粗劣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来说,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新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谈几点粗劣的体会。  一、 充分发挥小学数学的教育性。 
摘要: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相比较以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有必要就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通过对新问题的研究,来找到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的革新之路。实现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良好发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一、
摘要:以前的教育方法过于传统,教师作为主体教学,显得像是在逼着学生学习,也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创新教学,有效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数学;组织学生;有效地;探究  一、 引言  有效探究式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自觉自愿地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状态。学生有强烈的探索动机和浓厚的探索兴趣,从而达到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