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前仆后继的登月路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16时17分43秒,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参与阿波罗探月工程的30万名科技人员,200所大学和80个科研机构8年的努力终得回报。
  多年后,在一次纪念阿波罗探月工程成功的庆典上,美国宇航局官员查尔斯·博登讲到:“今天宇航事业的成功,让我们很容易忘记先辈们曾面对怎样的风险。”
  博登的讲话意有所指,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背后,不能忘记3名过早牺牲的宇航先烈:佛吉尔·葛瑞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
  他们是执行美国登月任务的一号班组成员,在1967年1月27日的一次地面模拟任务中指令舱内电线短路,随后引发的大火将他们活活烧死。
  遗如原貌
  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人们熟悉这个地名,因为这里记载了美国宇航史的一次又一次尖峰时刻;而卡纳维拉尔角的34号发射场被人记住,则是因为一场吞噬生命的灾难。
  发射架顶部的钢架已被拆去,只剩巨大的混凝土基座。基座底部的水泥墙面上嵌着一块铜铭:1831 Hours。那是遇难的3位宇航员去世的时间:下午6时31分。另一侧的墙面用黑体字母写着:“遗如原貌”。
  1967年的那场灾难之后,卡纳维拉尔角刻意不去打扰34号发射场,任由植物在发射基座周围蔓延丛生。
  流线型的火焰导向板用来阻止火箭升空时喷射的火焰袭向邻近地区。离基座不远处,34号发射场的导向板依然矗立,似乎还在准备着火箭的正式发射,只是导向板顶部的铁皮已经覆上了厚厚的黄锈。如果不是那次事故,宇航员本应在1967年2月21日正式升空。
  47年过去了,这里唯一增加的设施是进场入口处的蓝色亭子。它看起来有些像怀特家乡德克萨斯州乡间的那些电话亭。亭上写满了3位遇难者的生平琐事,每年冬天,遇难者的亲属会来这里凭吊亲人。
  冬季的傍晚,阳光透过基座底部的孔洞,倾洒在大西洋的水面。阿波罗1号如果发射成功,本该在东南方向的大西洋洋面回归。那里如今只有鸥鸟,在邻近的发射架拖长的阴影下往来穿梭。
  不远的肯尼迪航天参观者中心最吸引游客。在那里,3位宇航员的姓名被刻在一面太空纪念镜上。那是一面黑色花岗岩磨成的巨大石镜,光线从后方射向镜子上的名字,镜面本身湮没在炫幻的反光中,只剩下宇航员的姓名,仿佛悬浮在反射的天空里。
  镜面上写到:“纪念那些作出最后牺牲的人,他们让其他人摘得天上的星星。”
  事故发生后,阿拉巴马州的三所学校专门改名为遇难宇航员的名字:葛瑞森高中、怀特中学和罗杰·查菲小学。罗杰·查菲小学校长骄傲地展示着镌刻在校门上的航天员名字:“但愿我的学生能被他们鼓励。”
  几个年轻人专门建立了阿波罗1号纪念基金,筹集善款用于34号发射场的维护。基金会的网站上写下他们的信条:“他们鼓励未来人,传递太空探险的火炬;宇航员们勇敢的灵魂,帮助这个国家开拓星空。”
  原美国宇航局专家吉恩·克兰兹在那场灾难后曾发表讲话:“从今以后,NASA将永远记住两个词,不屈与胜任。不屈于失败,尽管我们将永远为这次灾难自责;铭记胜任,因为我们再也不将任何成功视为理所当然的恩赐。”
  葛瑞森、怀特和查菲用生命换取的这两个词,不应只被NASA记住。
  “征服太空,值得用生命冒险”
  错过了前一年底的发射窗口,阿波罗1号改定于1967年2月21日发射。
  而1月27日,原本只是进行一次常规的模拟发射测试训练。
  训练前的1月22日,葛瑞森曾经回家和妻子短聚。院子里的柠檬树结满了柠檬,个头大得像小型的柚子。
  “我要把它们挂在太空舱里。”葛瑞森摘下两个柠檬,吻别了妻子贝蒂。葛瑞森曾在朝鲜参加过100多次空战任务,之前还曾乘“水星”号进入太空,是美国历史的第二名宇航员。他还是“双子星”号航天器的指令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进入太空的人。
  葛瑞森的妻子知道,下一次见到丈夫,需要等到27日的测试结束。
  可谁曾想到,27日的灾难会永远带走葛瑞森和两名同事的生命,也让他们的妻子儿女满怀的期望与等待化为最深切的痛楚。
  事发前的种种不顺利似乎对未来有所暗示。怀特和查菲早在当地时间下午1时就进入了太空舱,但葛瑞森的宇航服却出现了问题。模拟发射不得不延迟到了下午2时42分。然后由于通讯故障,操作中心联系舱内困难,正式的“发射”再次被延迟。
  下午6时20分,通讯故障终于被修复,模拟发射准备就绪,10分钟倒计时正式开始。
  下午6时30分54秒,控制台看到表盘上的电流读数突增,这说明指令舱内的某处电路出现了短路。
  10秒钟后,控制台突然听到对讲系统里有声音喊到:“驾驶舱内出现火情!”那是葛瑞森的声音。事后的调查发现,在此后的几秒钟,火势迅速从葛瑞森的座椅向全仓蔓延,点着了仪表盘和储备物资。
  下午6时31分16秒,距离葛瑞森发现火情仅仅过去12秒,飞船内的气压急剧增大,密闭的舱壳被压力撕开,浓烟和火焰开始向舱外喷涌。控制中心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来自查菲:“我们自己也烧起来了!”此后,只有火焰爆燃的嘶嘶声从对讲系统里传出。
  5分钟后,舱门终于被赶来的地勤人员打开,浓烟底下的惨象却让人们无法释怀。几乎所有的物品都被烧毁,输送生命气体的软管被烧熔成一团,散发着刺鼻的毒烟。制造飞船壳体的合金裸露出来,难以想象舱内曾经达到怎样高的温度。
  由于宇航服也被熔化,宇航员们已经和阿波罗1号粘连在一起。葛瑞森和怀特的宇航服融在一起,无法将他们分开。事后的医检发现,葛瑞森、怀特和查菲全身皮肤至少23%被三度烧伤。
  从三位宇航员离世的姿势来看,他们显然曾试图努力开门逃生。在浓烟令他身亡之前,怀特已经卸下开启舱门所需的20个门栓中的12个,他全身有40%的皮肤被三度烧伤。   三位宇航员最终以军礼下葬。葛瑞森和查菲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怀特则回到了西点军校。宇航员们的登月梦想则以另一种方式实现,“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登月成功后,将“阿波罗1号”徽章的复制品埋放在了静海的月尘中。
  去世那一年,葛瑞森41岁,怀特37岁,查菲32岁。
  在执行一次任务前,葛瑞森曾经告诉美联社记者:“如果我们死去,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接受事实。航天从来都是冒险,我们只希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阻碍任务的顺利进行。征服太空,值得用生命冒险。”
  改变未来
  后来的探月者们是幸运的。
  由于灾难发生在地面上,善后小组得以像调查火灾现场一样,检查烧焦的航天器的每一寸角落。由此得出的几项重大技术改进,保证了之后阿波罗计划每一位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事故的起火原因被迅速查明。飞船控制单元的冷却管线老化,泄露出液体乙二醇。同时,电路板上镀银铜电线的绝缘层老化脱落。液体乙二醇遇上通电的金属银,迅速电解放热,并被引燃。
  这本应是一次能够轻易扑灭的意外起火,但舱内的纯氧环境却让乙二醇激烈爆燃,迅速引燃了周围的尼龙、橡胶,甚至铝材制造的航天零件,将一切导向不可挽回。
  纯氧环境本是出于成本考虑。航天器只携带一种气体,负重更低;航天器内部的气压也不用太高,舱体被设计得更加轻便。事故之后,航天器不得不开始采用与大气成分类似的34%氧气、66%氮气的混合气体,航天器的外壳也被重新设计,以应对因此增强的气压。舱内所有的材料都被重新设计采购,舱内的尼龙搭扣数量大为减少,而电线的绝缘层则彻底放弃了橡胶,转而采用一种在纯氧环境下都无法燃烧的新材料。
  调查还发现,舱门设计阻碍了宇航员及时逃生。阿波罗1号舱门向内开启原本的意图是利用压力进一步将舱体密封,可在事故现场,火情引发的高温高压让舱门根本无法从内部拉开,何况在开门前,还要手工拧下20个舱门栓。
  “送人上太空,必须有一个向外开的门,让宇航员有机会自己打开。”宇航专家约翰逊说,“阿波罗1号出事后,向外开启的设计规范持续到了今天。”今天的航天器甚至配备了舱门“爆炸系统”,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宇航员能在10秒内“炸”开舱门。
  阿波罗还改进了1407处线路问题,宇航员的宇航服面料也由尼龙改为更不易燃的玻璃纤维,这些改变为阿波罗日后的安全飞行奠定了基础。
  两年后,阿波罗13号在飞向月球时突然出现故障,不得不关闭电源以节约电量。4天后,电源重新启动,电路却没有因为积水而短路。最终,飞船有惊无险,顺利返回地球。这就是这次大规模电路改进的福祉。
  “为了纪念我们的同事,我想说,宇航局的所有同僚们,你们要永远记得,安全是宇航局永恒的第一法则。” 查尔斯·博登在一次纪念阿波罗工程的电视讲话中说道,“只有记住这一点,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僚的牺牲才不至于是徒劳的。”
  太空探索从来都是伴随着风险的,何况是载人航天。在阿波罗1号的事故之前,已有3名宇航员死于教练机的事故。但整个阿波罗计划并未因为事故而受到太大影响:就在阿波罗1号事故发生21个月后,阿波罗7号成功载人升空。
  今天我们仰观圆月,那里已有三座用阿波罗1号宇航员名字命名的环形山。阿波罗1号的事故,不是太空梦想的绝唱;留名月面的宇航先烈,照亮了后来人的登月路。
其他文献
首先,音乐节的门票采用互联网发售,然后线下取票的方式,这样减少了票务成本,同时增加了购票的用户体验。草莓音乐节一天的票价是 180 元,学生票是 150 元,而三天的通票,也只是 400 元,而这场音乐节中,有几十个知名或著名的乐队和歌手献技。这些音乐人中单个歌手的演唱会可能就要几百上千的门票,而草莓音乐节,一天能听到十多个音乐人的演出,却如此便宜,难道主办方脑子进水了么?  当然不是,这种做法也
就在五年前,稳坐在印度议会主席台上的国大党议员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看似牢靠的位置即将被人取代;就在五年前,几乎还没有多少印度人意识到自己会将选票投给人民党;也还是在五年前,辛格一直以为瓦杰帕伊之后,国大党将难逢对手。然而,一切都在五年之后发生了变化,印度人没有想到的,都被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就是印度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总理候选人纳伦德拉·莫迪。  莫迪的“屌丝逆袭”  纳伦德拉·莫迪,这位印度西部古吉
7月31日,33岁的美国医生肯特·布兰特利认定自己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已无力回天,从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打电话向妻子做最后的道别。8月21日,被接回美国治疗并痊愈出院的布兰特利在新闻发布会上数度哽咽,坦言活着真好。10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接见了布兰特利和接受他捐献血浆后康复的美国染埃第一人、女护士范妮娜。  帮助布兰特利赶走死神的,也许是一种名叫ZMapp的试验性药物。虽然接受ZMapp治疗的布
网购时你会注意什么?很多人已经习惯于查看店家的销售记录、信用等级、商品评价等,以确定这个店面是否靠谱,商品是否值得买。但正是这种制度催生了一种新职业:好评师。店家支付酬劳给职业好评师,进行虚假交易,然后获得虚假评论。这种在中国网购中几乎见怪不怪的现象最近引起了全球最大零售商亚马逊的愤怒。亚马逊控告了在其网站上提供虚假产品评价的1000多人。该公司声称,其品牌声誉正受到“虚假、误导性和不真实”产品评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活动已圆满结束,俄罗斯国家杜马于4月24日批准通过的大赦决定也已开始实施。第一批囚犯在胜利日到来之前已被释放,包括退伍军人、有未成年子女的母亲和单亲父亲、参与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处置的人员等,达到2236人。这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反对派活动家伊利亚·雅辛(Ilya Yashin),此人不久前被指控犯有轻度的蓄意伤害罪,最近被雅罗斯拉夫尔法院撤销指控。4月28日
今天玩政治是拼爹拼财还得拼形象。每到选举前夕,西方政客们就心照不宣地放出了同一个大招——减肥。  今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国国家广播电台(BBC)的一档节目中作出了减肥的承诺,还将自己的这次瘦身行动称为“一次伟大的爱国斗争”。三个月后,他告诉《泰晤士报》,通过不吃花生和饼干、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他在这段时间里减了6公斤。  同样在几个月前,英国的三位政客——两位下议院议员和卫生部部长不顾自己
“如果不是我,你们都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正如总统候选人、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不久前的电视辩论中所讲到的那样,由他所谓“墨西哥人都是强奸犯”的争议性言论而引发的非法移民大讨论已然成为2016年美国选举战争中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2015年8月21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中向支持者挥手  在特朗普的超高人气带动下,这项议题的聚焦点从“是否应
镀金本来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是件好事。  比如说,自清末以来,就有大批中国学生前往海外留学,不少人在学成后归国参与国家建设,做出了诸多贡献,从詹天佑到钱学森等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所有这些人以自己实实在在的伟大业绩证明了,他们在海外留学期间,镀到了真真正正的金,不仅仅获得了学位等外在的金,还收获了知识、经验等内在的金。  不得不说的是,自清末至今,之所以去国外镀金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很重要的原
“鉴于RMVB格式的老去,MP4格式的普及,以及设备和软件的支持,在春季播出的新美剧,我们将不再提供RMVB格式,一律使用MP4格式取代之。RMVB技术10年没有进行改进,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各种需求,感谢大家的支持。MP4在相同容量下会比RMVB更优秀,且播放器和手持设备都支持。”  2013年1月21日,著名字幕组、视频压制组人人影视发表公告,称今后将不再提供RMVB格式美剧。  尽管,RMVB尚
哈佛大学最著名的地标—— 约翰·哈佛铜像  从旧金山市威廉姆斯学院毕业的华裔男生王孜立,去年SAT(相当于美国高考)考了2230分,曾任高中辩论队队长,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三名,参加学校合唱队为奥巴马就职典礼演唱,在加州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平时做很多义工,包括帮助穷人和移民孩子补习……这样一个怎么看都非常出色的男生,两年前报考除康奈尔之外的所有常春藤大学,但除了宾大之外,其余的常春藤名校全部拒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