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眼学”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刊发的几篇理论文章,多有争鸣性质。沈先生在肯定科学的前提下,强调“眼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罗文廉先生不同意夏华炳老师关于“类画石”的命名,则将“艺术”与“类艺术”之争继续引向深入与理性。石界需要科学、理性的理论争鸣,需要有的放矢、严谨深入的探索精神,我们感谢并期待您的继续参与。
  
  马来西亚盆景古石协会正在编辑《马来西亚树石升华珍品集》,我应马来西亚盆景古石协会会长戴文华先生之邀,写一篇“鉴评点滴”文章入画册。
  中国大陆十几年赏石展览的历程,亦是鉴评发展的过程。鉴评是展览的软件,评委是鉴评操盘手;评委组成是主观的软件,鉴评之法是客观的软件。其中评委的组成是举足轻重的因素。
  十几年来,鉴评之法从“不打分”走向“打分”,又从“打分”走向“不打分”,最后“不打分”与“打分”平分秋色。从评委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不论何种鉴评之法都能应付自如,完成东道主给予的评比工作。至于“不打分”和“打分”的优劣是非,“不必非得分出高低上下,讨论到水落石出不可”。因为确是各有特点。中国字画、油画、版画、雕塑、玉器、木器、钱币、瓷器、陶器、青铜器、砚台、印章等艺术品的鉴赏都不是靠打分来评高下;画廊、古玩店、拍卖公司等也都不是靠打分来决定艺术品的价值的。不打分即是“眼学”当家。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之后,对出台观赏石鉴评标准下了很大功夫,组成鉴评小组,召开多次座谈会,并在石家庄、兰州、银川、宿州、柳州等多次赏石展中试行了鉴评标准草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国土资源部审批了申报的“观赏石部颁鉴评标准”。中国观赏石协会没有艺术顾问只有科学顾问,比较强调观赏石的科学性,必然是打分式的鉴评标准。也只有打分的鉴评标准才能申报成功,才能向赏石界推广,也才能向石友们解释科学的、打分的鉴评标准可以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样才能避免不少纠纷和意见。
   “眼学”当家,不打分的鉴评,很容易受到舆论的非议。其实,在鉴评的实践活动当中,“眼学”效率高,切实可行。“眼学鉴评”深受资深评委和多数东道主的欢迎。为什么深受东道主欢迎?一是可以自由选择可信度高、水平高、口碑好的评委,二是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时间完成鉴评工作。为什么深受资深评委欢迎?一是“南郭先生”混入评委行列的机会少多了(“南郭先生”即使混进评委团队,日子也不好过);二是鉴评过程即是行家高手、专家挚友交流提高、切磋赏石艺术的又一次盛宴,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从而使赏石文化事业又上一个台阶。在字画、木器、瓷器、玉器等艺术品鉴赏、鉴定的学问上面,确有一批学者可以将“眼学”和科学完美结合。在与我有交往的文人雅士之中,仅举几例:前辈王世襄、启功、朱家溍、史树青,同辈杨新、聂崇正、胡雁溪、周默。我的父亲沈叔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有《国画六法新论》、《谈中国画》等)亦有颇高鉴赏水平。在赏石界能将“眼学”和科学完美结合、并应用于赏石鉴评的有一批专家,此仅举几人为例,如《中国赏石大典》主编贾祥云、北京奇石馆创建人王铁山、天津观赏石协会会长文甡。限于字数,以上只是从一大批专家学者中例举的寥寥数人。
  我在《漫谈赏石展览》(刊载在彭中荣主编的《晚霞》)一文中也提到鉴评问题。在此,引用几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何在赏石评委和赏石理论作者的赏石活动当中体现出来,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再说,谁来决定评委?谁来决定论文作者?谁是法官?用任何一种鉴定标准和办法,在尊重东道主制定的赏石展中,必须要在东道主要求的时间之前把评比结果交给组委会。”
  那么“眼学”和科学是什么关系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以唯物辩证法来解释、理解,将“眼学”与科学在鉴评中合理运用。如果赏石展请来的评委,没有赏石“眼学”的功力即眼力,再科学的鉴评标准对于没有掌握眼学的评委都是无效的。“南郭先生”只能滥竽充数,理论不行,实践更不行。然而,若由具备赏石“眼学”能力的资深评委组成评委会团队,那么,不论什么样的鉴评标准都能“胜似闲庭信步”,游刃有余地完成鉴评工作。因此,鉴评工作之中至关重要的真理是“人的因素第一”。
  以此文作为鉴评点滴心得,呈献给《树石升华珍品集》并与石友共同商榷。
其他文献
远古深冬,漫天雪花,你一身的红妆,是一抹彤彤的彩霞。  尘世苍茫无涯,一生牵挂,百转千回……当我再次看到你。在古老的梦里,落满天雪白,霞光映红衣,你浅浅的萦语,捎几分笑意盈盈;你缓缓地步移,秀一世的袅袅风情。  生命的传说里,因为有你,是如此的神秘和美丽。
期刊
沐浴长风,光波漫洒,云送天涯远。  雁过祁连,树丛金灿灿。  万里西疆通透,亮黄醉酒泉。
期刊
由四川省根雕奇石协会主办的“中国卷纹石精品展”,于2009年1月10日在四川达州市人民公园隆重开幕。共有246件精品卷纹石参展,经评审组评定,有24件精品卷纹石分获金、银大奖,由四川省根雕奇石协会颁发了奖牌和获奖证书。本次石展得到当地政府和各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  在人民公园的“腊梅盆景精品园”展区内,一排七间展室陈列着多方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卷纹石,大的重百余斤,小则形如巴掌,件件均是从众多的卷
期刊
我是个石痴,十多年来将主要精力、财力都投入到了石头方面但我同时又是一位书画爱好者,无论再怎么劳累,每天的练笔或习作都不懈怠书画学习给了我一双艺术的眼睛,凭借这种眼力,我得到了许多好石头;采石、赏石活动拓宽了我的审美视野,在书画创作方面给了我一定的启发长期的奇石与书画共生与碰撞,使我体会到二者都是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奇石与书画相通,奇石更应与书画联袂。    一、用书画常识指导采石    地球上最多
期刊
是一块  无你我  人违石愿错安排  陌然相对无多语  三意费疑猜  如靥如眼谁识  看破大千梦  天花开
期刊
一百年来,赏石基本属于帝王、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专利”。如今,随着社会进步,“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玩石、藏石之风也随之盛行。然而玩石者众多,赏石水平却参差不齐。每见有些石友囿于甄别能力所限不幸被投机者忽悠,笔者痛于心,愤于情 。故想根据自己多年赏石的点滴体会,善意地提出关于如何提升赏石水平的一孔之见,请赏石大家指点,供众石友交流和参考。     一 丰富自身赏石理论    (汉)王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张鑫)预期十天的“第八届中国赏石展览会”于2008年12月6日在安徽合肥拉开序幕。此次展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加之安徽的灵璧石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事有较高的知名度,赏石文化底蕴丰厚,所以此次展会备受石友期待。  待记者匆忙赶到展场之际,还是错过了开幕式,心中不免遗憾,于是整理思绪心想不能错过奇石精品展。精品展厅分为室内和露
期刊
与中国古代四大名石相比,徐州汉石面世较晚,但却以其独特的质地、伟岸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令人眼前一亮,成为现今石界的后起之秀。  十几年前,徐州的吕梁石异军突起,旋即在藏石界刮起了“吕梁”收藏风。而吕梁石仅仅只是汉石的一个品种,更多的汉石则在地下等待着人们的发现和采挖。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徐州先后出土了约五十多个品种的奇石。由此可见,徐州汉石品类之多、数量之大、石质之优,已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山石,
期刊
历史丰碑,泱泱中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赏石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山东淄博,将于2009年4月26日至5月15日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淄博第四届全国奇石博览会”。这是继2008年5月淄博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奇石博览会、广大石商获得丰厚经济利益之后,又一次为广大石商开辟财源、促进奇石贸易健康发展的盛会,也是广大藏石家与爱石者选购奇石的良好机会。热烈欢迎全国石商、石友届时光临盛会。     主
期刊
呐喊的农奴  一 苇    唐卡彩玉,雪域高原的奇葩,  用红和黑诠释生命的终极意义,因红而贵,于黑孕神,历经圣水与骄阳的洗礼,晕染成美丽的“红脸蛋”,如绘如塑,高的鼻梁,厚的嘴唇,简单却不失烂漫,高扬着生命倔强坚毅的承志。那如神鹰般自由“翱翔”的头颅,以颜色传递形态突围的力度,用神态提拔起坚实的体躯,以钝唇宣启一种生存的坚执,想是:“呐喊的农奴”,不仅为生活,更为自由,那发尾结实的一甩,甩开了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