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如今的时期,我们国家开展地理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培养越来越多的地理学家,而是要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落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 人文素养 培养策略
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时枯燥、乏味,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学生在每天的每一节地理课中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这种被尊重,被关爱的平等、宽容,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促使其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宽容待人,关爱人生,关注社会的人。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例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小型的比赛(如辩论、知识竞赛、拼图游戏等)活动都能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同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就意味着对同学的充分尊重,并且取长补短,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地理知识
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们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们很难能够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知识所产生的共鸣。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师在授课之中穿插进入生动有趣的实例,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把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促进学生们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比如,学生们在学习《世界的气候》这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不同地区的居民的生活方式作比较,来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各个地区气候所存在的差异,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趣事,以此来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让学生们养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
三、强化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初中地理中不乏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表,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活泼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材料,把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现象展示出来。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幻灯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一个椭圆形的橙子引入,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借助幻灯片和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宏观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引入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等一系列较为抽象的数据;最后介绍一些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相关知识,号召学生爱护地球、爱护人类。通过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科学、由知识到情感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乐趣,还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规划未来的能力。
四、地理教学与艺术、美学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经过长期构建的地理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充满美学意意义的课程。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
如: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點就在于图象丰富,这又为地理课堂的美育提供了特有的良好素材。在地理图象中,既有景观图、地形图,又有示意图、统计图等等,这些图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片、挂图,也可以是课本的插图、地图册,还可以是教师的板图。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图象本身已具备了美的特性,色彩的美,利用好地理图象,不但可以在地理课堂中进行美育,而且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生气盎然。
五、开阔视野,走进人文世界
老师和学生们在课堂之上,不能够被课程进度所局限,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被限制,会使得老师和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紧张追赶的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放慢教学的步伐,努力发现老师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或事,然后带给学生去体验。比如,在学习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大自然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各种各样的环境,以此来让学生们可以更加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以此为出发点,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和见解,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完完全全的提升。
六、结语
总之,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师首先树立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识,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 人文素养 培养策略
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时枯燥、乏味,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学生在每天的每一节地理课中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这种被尊重,被关爱的平等、宽容,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促使其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宽容待人,关爱人生,关注社会的人。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例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小型的比赛(如辩论、知识竞赛、拼图游戏等)活动都能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同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就意味着对同学的充分尊重,并且取长补短,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地理知识
老师在给学生们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们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们很难能够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知识所产生的共鸣。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师在授课之中穿插进入生动有趣的实例,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把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促进学生们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比如,学生们在学习《世界的气候》这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不同地区的居民的生活方式作比较,来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各个地区气候所存在的差异,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趣事,以此来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让学生们养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
三、强化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初中地理中不乏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表,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活泼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材料,把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现象展示出来。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幻灯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一个椭圆形的橙子引入,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借助幻灯片和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宏观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引入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等一系列较为抽象的数据;最后介绍一些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相关知识,号召学生爱护地球、爱护人类。通过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科学、由知识到情感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乐趣,还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规划未来的能力。
四、地理教学与艺术、美学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经过长期构建的地理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充满美学意意义的课程。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
如: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點就在于图象丰富,这又为地理课堂的美育提供了特有的良好素材。在地理图象中,既有景观图、地形图,又有示意图、统计图等等,这些图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片、挂图,也可以是课本的插图、地图册,还可以是教师的板图。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图象本身已具备了美的特性,色彩的美,利用好地理图象,不但可以在地理课堂中进行美育,而且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生气盎然。
五、开阔视野,走进人文世界
老师和学生们在课堂之上,不能够被课程进度所局限,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被限制,会使得老师和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紧张追赶的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放慢教学的步伐,努力发现老师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或事,然后带给学生去体验。比如,在学习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大自然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各种各样的环境,以此来让学生们可以更加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以此为出发点,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和见解,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完完全全的提升。
六、结语
总之,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师首先树立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识,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艳.人文精神渗透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98-100
[2]邓兴.地理学科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40+42
[3]曾志彬.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