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新意奥 楚韵今情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j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的杨雄指出,“书为心画,画为心印”,意谓书法绘画都是作者心灵隐秘的披露和精神世界的创造。这一关于艺术本质的道理,早已脍炙人口,导致了人物画着意于“传神”“写心”,花鸟画致力于“抒情”“写意”,山水画也精意于构筑“心境”与营造“心象”。但是,自从强调艺术本体和看重艺术语言的认识发生影响以来,一种以为中国画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变传统形态为现代形态的似是而非的主张渐进笼罩了画坛。于是,不少志在现代化而锐意创新的画家,对语言媒介的积极探索与试验大大超过了对精神内蕴的追求与开拓。人物、花鸟画如此,山水画也无例外,风起景从,不免造成了创作的文胜于质和华多于实。画坛的有识之士倡导作品的精神性,赞扬深沉雄大而超越宋人意蕴的纪念碑式的山水,肯定淡宁寥廓而超越元人神韵的心随笔转的山水,无不是为了纠正一味在语言形式上出新而语罢不知所云何物的偏向。年轻画家石纲的山水画获得好评,在于他像一些优秀的老中年画家一样,十分自觉地把有助于中国山水画现代化的语言探索与开拓山水画的精神内涵的新天地有机地合而为一,以别具一格的风格意蕴为山水画的发展开了新生面。
  出生在湖南长沙的石纲,是一名自学成才的画家,他没有经过美术院校的教育,却靠着敏悟的心灵、执着的努力、联结古今的思考,在1980年代后期的而立之年脱颖而出。其后,石纲不断拓展学养,在艺术语言与精神境象的互动中一再刷新自己的艺术面貌,在近年推出雄诡、幽秘、古朴的引人瞩目的风格之前,已经历了两个阶段。1980年代后期的第一阶段,石纲已能使用训练有素的娴熟笔墨生动而贴切地描写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同时寄寓个人的切身感受,这时他使用的笔墨语言仍然是传统的,水墨流动的,还可看到脱胎于石涛、黄公望乃至范宽的痕迹,但已变幻自如。这时所描绘的景观,大多是可以身临其境的实景,但无论是《暮霭生深树》《寒树生晚烟》《寒露》,还是《山雨》,都强化了大自然或显或微的变化给予人们的感受,因此尽管艺术个性尚不十分突出,却已生动引人,充满南国画家的灵气。
  至1980、1990年代之交的第二阶段,也许由于石纲强烈的感悟到时代对雄大精神的呼唤,他对传统的兴味亦似乎从明清山水笔墨的流动多姿转向了北宋山水精神的壮伟博大,其创作也步入了强化视觉效果以表现雄伟意蕴的境地。他一方面大胆地吸收了西画中平面构成的意匠,追求大形大势的表现力,打破了传统式的布局,另一方面则以较为干燥毛涩的点染皴擦合而为一的网状肌理,造成苍茫深厚的视觉效果,重组了传统的笔墨语言,甚至以较大面积的色墨对比,造成全然不同前人的语言方式。从而在《萌动的峻岭》《山中谷》等作品中造成强大的气势、单纯的境象和整体的视觉冲击力。这种迹近北方雄厚山水的作品,尽管拉近了远景务求雄强伟峻而减弱了前一阶段的灵动,尽管别具一格的网状皴擦也在凭添苍茫感的同时表露出过于牵惹视觉的不足,但却令人信服地标示着石纲山水在化西为中的努力下,彻底摆脱了传统的语言范式,把复兴宋画宏伟博大的精神与追求视觉的现代观念统一起来。
  稍后,敏悟多思的石纲可能受到楚帛画或汉晋壁画的启发,也可能在绘境、文心、诗情、美学和哲理的联系上渗透了楚地先民创造艺术天地的真谛,他的山水画也开始从宋画式的雄山巨壑的创造转向了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造境。画中的境界更加博大、幽渺、奇诡、冷艳,古今相接而天地相通;艺术的语言也更加古朴、单纯、精妙、灵动,饶于个性而富于意味;画面的肌理也因发挥了织物与笔墨作合的偶然天成而去掉了刻意求之的人巧。这种风貌一新的山水在1990年代初的扇面小品已见端倪,到1990年代中期则日臻完善。这一阶段创作的《天地通流》《楚气》《春来》《流云》《霜林》和《四山云气》表明,石纲背靠悠久的楚文化而面向现代的山水画已经走向了成熟。
  走向成熟的石纲山水画,不再以娴熟的传统笔墨语言模拟真景抒写实感,也不再以平面构成和画面肌理的中体西用强化巨岩深壑的精神伟力,而是以现代人跨越历史时空的艺术思维,不为物役的创造精神,把无尽的自然山川和楚汉晋宋的传统溶为一炉,铸出了一个广大、雄峻、恢宏、奇诡的充满灵气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中,有江山的雄伟辽阔,有丹碧掩映黑白交辉的云蒸霞蔚,有变幻不定的奇光异彩,有战颤着灵魂的似乎水底世界中藻类的小树,有马王堆帛画的诡艳,有女史箴图山峦的古厚,有千里江山图丹青的靓丽,有宋人山水之雄,亦不乏元人山水之畅,甚至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结构与时空的叠压。在这种不乏具象又若有抽象、未远离自然景物形态却趋于别有意味的半符号化的语言境象中,透露出画家的创造性想象已在与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合一中,寄托了敏感心灵在世纪风云和物欲高涨中的抑郁、低回、静化与寻找精神家园的绮梦,表达了自由精神对已知世界的艺术驾驭和对未知神秘的敏锐探求。惟其如此,精微与宏大、壮阔与辽远、悸动与宁静,才在石纲的山水画中统一思想起来,才初步实现了沉郁而绮丽,苍茫而清新,冷峻而热烈和恢宏而灵变。
  不能说走向成熟中的石纲山水画毫无瑕疵,比如在中西艺术语言的化和上有时即未免生硬,这是需要他继续完善的。然而,石纲在传统异常丰厚几乎窒息创造的山水画领域,在精勤不懈的求索中,终于形成了自具一格的渊源于传统又刷新了视觉观念的艺术语言,并且这种不难与观者沟通的个性化语言,拓展了适合世纪之交的精神需要的山水画意蕴。这种意蕴不同于盲目追求表现主义的浅薄躁动,也不同于皈依禅画的寂灭无为,更非某些新旧文人画一己闲情的自发抒写,还有别于众口交赞的纪念碑式的北方山水的茂密雄强,而是一种根源于几乎被画家们忘却的楚文化的极尽雄奇、幽诡、求索、畅神的“天问”意识与浪漫主义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看,石纲的山水画的确是新时期纪念碑式的山水画之后又一值得重视也不无启迪的创造。他的创造放眼外国而植根传统,但那传统已非元以后的文人画传统,也未限于众所关注的北宋传统,而是更有深厚文化精神内蕴的上古传统。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阐释又与发扬久已失落的楚文化特有的关心人类灵魂归宿的充满自由想象的神奇、诡丽的创造意识成功地结合起来,从一个方面表现了工业文明发展至今所引起的人类对生存环境和精神驰骋空间的关注与探寻,因此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就石纲而言,发展这种并不一定需要占据主流的别开生面的艺术,也还需要持续不断地从大自然、社会与人们的精神的变化中去吸收源头活水,这是自不待言的。
其他文献
湖湘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倍受社会关注,作为新时代湖湘书法艺术典型代表人物张敏,在书法创作适应新时代需求上作独到的探索。  传承湖湘书艺审美精髓。千百年来,湖湘书艺思想受理学的熏陶,一步一步与主流的中原文化融合。在认同的同时,屈骚传统、蛮夷血性的遗传又催生出湖湘书艺格外崇尚领导标新的审美特质。湖湘人瞧不起遇到困难绕道走的懦夫,敬仰披荆斩棘视死如归的英雄,崇拜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
期刊
无疑,“底层叙事”已成为新世纪当代文学地标性建筑,在转型期社会,一切下层民众的显在问题和潜在矛盾都成其观照的对象。这种回归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写作潮流,不啻体现了作家们深切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对一些众所周知的合法性历史进程——比如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反思,为我们对快速变化的世界进行多向度考察和再认识提供了事实可能和文本依据。笔者认为:这种努力和尝试是必要甚至迫切的,因为许多往往看似正当
期刊
张 敏 1968年生,湖南临湘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韩日书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八届青联委员,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德艺双馨”书法家。在工作之余,研习书法,其书法作品及书法理论文章频见全国多种报刊杂志,多次在全国有影响的书法比赛中获奖。出版的书法专著有《少儿书法教程》《孙过庭书谱技法》,书法技巧实用丛书《颜楷多宝塔技法》《魏碑始平公造像记技法》《米芾行书技法》《
期刊
在隐秘的渠道或者个体意义上,早在1976年毛泽东去世,黄永玉为毛泽东纪念堂中坐像后面的全景式中国山水画(后以此制成壁毯)已经具有独特的艺术的现代形式探索意义,这幅具有“卡通风格的全景式中国山水画”,“作品安详、浩大、宁静,没有宣传性的暗示,也没有对领袖的颂赞”①。卡通风格的作品消解了原本文革中惯常使用的写实性传统绘画风格,将中国山水画全景图案做了一定程度的归纳、夸张与变形,不仅与文革时期美术“红光
期刊
每个人都有梦想。  有些人的梦想要么高得可望而不可及,要么俗得可笑而不可为。而我手中这本书的主人公——开慧烈士和她的梦想,却是如此的崇高、坚定和绚烂。  打开余艳的长篇纪实文学《杨开慧》,我就被主人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的那绚烂的梦想所深深吸引了。  自由之梦,伴随着开慧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小时候,她就痛恨社会的不公,立志追求自由和平等,“嫉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她13岁认识毛泽东,又随父杨
期刊
一、关于《归来》  张宝:王老师,您好!在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短篇小说排行榜上,您连续两年荣登榜首,前年是《真是心乱如麻》(2011),去年是《归来》(2012)。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我首先表示衷心的祝贺,其次向您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谢:您在文学园地上的辛勤耕耘,让最后呈现的文本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在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阅读盛宴的同时,也给时下平芜的当代文学创作带了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和收获。千言万
期刊
2013年11月14日—24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莫里哀经典喜剧《屈打成医》,这是2013年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的邀请剧目。在年末岁尾热闹异常的北京戏剧演出市场中,该剧的导演王孟侠、刘申并非人气大腕,演员也都是以中戏毕业的年青人为班底,演出的又是一部外来改编的喜剧,票房收入是否能够保证,可以说存在较大的风险。但令人意外的是,该剧在首演当日座无虚席,还在舞台前区加了一排椅子,此后10天的演出也
期刊
作为“80后”代表作家的马小淘,自出道开始便显示出与其他女作家迥异的文学特质:她的作品从不顾影自怜、愁云满目,而是以一种自信而果敢的文字风格,树立起她与众不同的特色。马小淘1999年出版随笔集《蓝色发带》,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和短篇小说集《火星女孩的地球经历》。如今,马小淘的文学生涯已走过十余年的时光。在这十余年中,马小淘同大多数“80后”一样,经历了从懵懂少年到社会人
期刊
读完《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我想得最多的是“担当”二字。凭着“担当”,13万湖南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远赴云南边陲,创造了在禁区种植橡胶的奇迹;凭着“担当”,作家薛媛媛将这段尘封的悲壮历史生动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担当成就梦想。当今中国,已经吹响了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进的号角,《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告诉我们,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的传承,“担当”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期刊
周安华,1957年12月生,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影视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教育部戏剧影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媒艺术网主编、《影视文化》杂志主编、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