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地图,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形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对近几年部分高考试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图呈现形式变化的特点以及对今后地理教学的启示,引导学生重视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考地图;呈现形式;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
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地理图表类型有光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区域图、剖面图等,不仅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而且呈现形式在近几年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颖、视觉独特”的呈现形式,对学生读图、判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明显提高。(例题中的试题序号为高考试卷题号)
一、地图的“数字化”
GIS等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处理方式是将地形等各种地理信息数字化。在高考中,把试题创设的问题情景与地理信息数字化巧妙地结合,使得地图的呈现形式“新颖、视觉独特”,这对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思维的变通能力要求高。
例1:(2010年重庆文科综合)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5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5、表1,回答ll题。
1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
二、地图的“板图化”
地理黑板略图(板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简明的手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这种图只突出主题,不计细节,有形有意、简洁明了。在高考中,有的试题地图以“黑板图”的形式出现,它省略部分内容,弱化了原来地图的识别信息,强化了新设置的问题情景,使得试卷地图上所表示的地区乍看似曾相识,但一时又难以确定。考生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很容易犯错误。
例3:(2007年四川文科综合)
图3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8~11题。
8.图3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9.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10.关于图3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11.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3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此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地理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定位及各地形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此图以典型的“教学板图” 形式呈现,图中没有省区轮廓、山脉、河流等常见信息,因此判断“是什么地方”这一首要任务对很多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类型的试题要求考生对重要区域的大致经纬网有较高的熟悉程度,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掌握多种空间定位的方法并注意积累。
【参考答案】例3:D、B、C 、B
三、地图的“异形化”
由于投影制作方式的不同,地图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地图局部地方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失真,感觉“异形”。在高考试题中,以不太常见的投影方式制作出来的地图,具有迷惑性,考生会因习惯差异导致思维障碍,他需要通过改变观测者的方位,以一种新的视角为切入点来解决问题。
例4:(2009年四川文科综合)
36.(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4分)
(4)、(5)和材料二略。
【参考答案】例4:(1)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庐山对流 多发生自夏秋季午后 (3)流水 岩浆岩或金属矿产 (4)、(5)略。
四、地图的“抽象化”
高考地理试题十分重视基础主干原理、规律的考查,但又不是照搬教材,而是结合实际问题,对这些原理、规律等加以重组和迁移。有的试题在原理、规律“重组和迁移”后以“视觉独特”的地图呈现,给考生的感觉是“空洞、抽象”但又在情理之中。
例5:(2006年北京文科综合)
图2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2,完成2-4题。
2.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B.25° C.20° D.15°
3.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B.②C.③ D.④
4.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影响
本题组以“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为新的情景,考查学生对热带气旋、洋流等有关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同时考查区域空间定位的能力及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地理事物的分布一般呈点状或面状,而此图“打破常规”,给考生“线状”的感觉。图中没有海陆轮廓,但部分地区的分布又完整的出现海陆轮廓,有点“空洞、抽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中各信息点的含义,如经纬度的坐标、台风分布的经纬度、易形成台风海区示意线等。
【参考答案】例5:D、D、 A
上述几种地图呈现形式的变化,在考试中给考生制造了一定的“麻烦”。这些图形虽然看上去没有见过,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寻根导源”, 认真分析,并非无从读起,这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详解读图方法,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其次要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第三,要多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提炼,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第四,在经典型题讲解中要注重创新、变式,要活化地图,且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认识地理事物,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华,赵生龙.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地理试题的命题策略[J].地理教育,2010,(9).
[2]齐顺青.高考地理变式图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
[3]潘化兵.高三地理原创试题命题的主要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5).
[4]张德举,陈大庆.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地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高考地图;呈现形式;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
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地理图表类型有光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区域图、剖面图等,不仅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而且呈现形式在近几年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颖、视觉独特”的呈现形式,对学生读图、判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明显提高。(例题中的试题序号为高考试卷题号)
一、地图的“数字化”
GIS等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处理方式是将地形等各种地理信息数字化。在高考中,把试题创设的问题情景与地理信息数字化巧妙地结合,使得地图的呈现形式“新颖、视觉独特”,这对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思维的变通能力要求高。
例1:(2010年重庆文科综合)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5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5、表1,回答ll题。
1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黄河下游
二、地图的“板图化”
地理黑板略图(板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简明的手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这种图只突出主题,不计细节,有形有意、简洁明了。在高考中,有的试题地图以“黑板图”的形式出现,它省略部分内容,弱化了原来地图的识别信息,强化了新设置的问题情景,使得试卷地图上所表示的地区乍看似曾相识,但一时又难以确定。考生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很容易犯错误。
例3:(2007年四川文科综合)
图3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8~11题。
8.图3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9.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10.关于图3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11.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3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此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地理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定位及各地形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此图以典型的“教学板图” 形式呈现,图中没有省区轮廓、山脉、河流等常见信息,因此判断“是什么地方”这一首要任务对很多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类型的试题要求考生对重要区域的大致经纬网有较高的熟悉程度,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掌握多种空间定位的方法并注意积累。
【参考答案】例3:D、B、C 、B
三、地图的“异形化”
由于投影制作方式的不同,地图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地图局部地方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失真,感觉“异形”。在高考试题中,以不太常见的投影方式制作出来的地图,具有迷惑性,考生会因习惯差异导致思维障碍,他需要通过改变观测者的方位,以一种新的视角为切入点来解决问题。
例4:(2009年四川文科综合)
36.(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4分)
(4)、(5)和材料二略。
【参考答案】例4:(1)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庐山对流 多发生自夏秋季午后 (3)流水 岩浆岩或金属矿产 (4)、(5)略。
四、地图的“抽象化”
高考地理试题十分重视基础主干原理、规律的考查,但又不是照搬教材,而是结合实际问题,对这些原理、规律等加以重组和迁移。有的试题在原理、规律“重组和迁移”后以“视觉独特”的地图呈现,给考生的感觉是“空洞、抽象”但又在情理之中。
例5:(2006年北京文科综合)
图2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2,完成2-4题。
2.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B.25° C.20° D.15°
3.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B.②C.③ D.④
4.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影响
本题组以“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为新的情景,考查学生对热带气旋、洋流等有关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同时考查区域空间定位的能力及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地理事物的分布一般呈点状或面状,而此图“打破常规”,给考生“线状”的感觉。图中没有海陆轮廓,但部分地区的分布又完整的出现海陆轮廓,有点“空洞、抽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中各信息点的含义,如经纬度的坐标、台风分布的经纬度、易形成台风海区示意线等。
【参考答案】例5:D、D、 A
上述几种地图呈现形式的变化,在考试中给考生制造了一定的“麻烦”。这些图形虽然看上去没有见过,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寻根导源”, 认真分析,并非无从读起,这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详解读图方法,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其次要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第三,要多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提炼,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第四,在经典型题讲解中要注重创新、变式,要活化地图,且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认识地理事物,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华,赵生龙.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地理试题的命题策略[J].地理教育,2010,(9).
[2]齐顺青.高考地理变式图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
[3]潘化兵.高三地理原创试题命题的主要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5).
[4]张德举,陈大庆.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地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