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贯彻教育供给侧改革,培养更贴合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本文通过对UI设计岗位招聘数据的分析、行业企业工作过程的调研,结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软件专业获批成为首批Web前端开发专业1 x证书试点院校的改革实践需求,提出了基于UI设计领域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新思路。
  关键词:UI;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092-02
  1就业分析
  互联网 时代,传统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升级,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针对个人用户终端、服务行业自助终端、车载系统、智能家居等产品的智能程序设计,还有工农业生产的各类自动化应用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未来的就业行业选择可以说是非常广。51job上,目前全国各类UI职位招聘信息有44850项。其中对受聘者学历要求如图1所示,可见这类岗位更看重技能,高职类学生在这一领域并不会遇到太多的学历门槛。
  从互联网的兴起开始,到现在互联网 以及伴随着4G、5G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应用,互联网产品以及移动互联产品设计岗位成为新兴的IT行业高薪职位。图2显示了互联网产品设计类岗位薪资水平的分布,普遍薪水起点比较高,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更多数据显示,有1-3年工作经验的薪资水平在6K上下。
  2UI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UI设计相关岗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所跨的学科领域也比较广。早期的UI设计师很多由平面设计转行而来,人们也会误将UI设计简单地理解为用户界面设计或者平面设计。虽然UI设计岗位素养中关于视觉平面设计的成分不少,但是这类人才擅长前台艺术表现,对后台交互设计开发以及产品管控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其在行业的发展。而目前在国内,UI设计也算是新兴学科,高职院校设置专门的UI设计专业还在逐步普及中,很多学校是在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中开设部分与UI设计相关的课程,但是课程都是离散的,相互之间的系统性和关联度不够,同时课程教授的多数是设计或者开发工具的使用,缺乏与实践的结合。
  原有艺术设计类专业,往往在艺术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开一些交互设计的课程,但是一款产品在做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设计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基础,否则很可能高质量的设计最终超越了软件的实现能力或者实现成本,势必增加迭代成本,延误开发周期。而原有信息类专业,只是增加交互设计工具使用的课程,和简单的Photoshop课程,学生就业后短期内也只是一个电脑操作员,还达不到设计师的要求。
  3从UI设计领域岗位技能到教学课程的转换
  互联网产品开发过程全部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其中原型设计、交互DEMO制作、视觉界面设计环节都属于UI设计领域岗位工作。相关职位涉及: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其实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项目团队,配备的岗位人员有齐全和精简的区别。
  表1显示了UI设计领域的主要岗位以及其應具备的技能,并将相关技能的训练映射到不同的课程。
  4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本课题以UI设计领域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产品设计开发的各个工作流程岗位技能素养需求对应到课程教学,修正传统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软件专业的学生,原本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有比较扎实的软件开发和数据库设计技能的训练,但毕竟是非艺考生,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数字媒体设计相关课程的学习,这就需要在有限的专业课时前提下,针对UI设计领域的岗位技能需求,置换部分软件开发类课程或增设部分前端设计开发课程:图形图像设计(Photoshop应用)、原型设计与制作(Axure应用)、用户体验设计规范、版式设计、用户心理学,与原有HTML5 CSS JavaS-cript和数据库原理应用,具体课程体系设计如表2所示。
  虽然在UI设计任何一个流程中,不同的行业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往往并不唯一,但是我们通过选择一种主流技术进行项目制案例学习,也能够实现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原型设计工具就很多,桌面版的有Axure、Mockplus、Justinmind以及Proto.io,在线版的有HotGloo、Cacoo、Gligv、iPlotz、Creately、Pro-toShare、Lumzy等等。我们选用原型设计中最常见的工具Ax-ure,其功能强大,预览的功能也不弱,而且,其导出HTML可控项最多。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种工具的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需要再接触其他工具,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5结束语
  后端开发的岗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相对门槛较高,就业推荐缺乏普适性,所以在软件专业课程体系修正研究时弱化了后端开发,以设计和前端开发为主,强调素养与技能并重,同时关注多门课程对应工作过程的前后延续性。经过在校课程学习和学期项目训练,使得学生在实习和初就业时可从产品助理、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岗位切人,因为有一定的开发知识,在这些岗位上的优势相比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更有助于向产品经理岗位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在线课程不受时空限制,使得课堂教学得以时空延伸,是目前最高效的学习途径之一,推动了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建设在线课程的过程中,遵循在线课程的建設原则,就授课对象、课程内容、授课终端、课程监督考核机制等做了详尽的介绍,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NCRE;在线课程;微课;项目驱动;主题专项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6-0212-
摘要:一直以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新生入校时所具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这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育观念。而正因为此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其目标实现非常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引入了分层次教学模式,效果非常有效。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
该文以《解斜三角形》为课题,探讨如何以业速云平台为基础,搭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平台,以任务为导向,帮助学生进行高效数学专题知识复习。
摘要:函数极限是极限的一个重要内容,求函数极限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通过例题来阐述了几种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求极限的方法不可能全部列举出来,希望通过这几种求解方法的介绍展现极限思想的本质。  关键词:函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洛必达法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247-02  极限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义上的极限是指无限接近
摘要:“互联网 教育”的出现使学生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还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随时随地积累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以《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例,从在线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变革课程考核方法4个方面阐述了基于“互联网 ”的创新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模式;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摘要:智能手机改变了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引领着新技术潮流,准大学生市场成为手机厂家的必争之地。笔者通过Chrome浏览器开发者工具采集某电商网站上高考后三个月互联网中手机销售数据,利用Hadoop技术生态组件对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分析存储、可视化呈现,分析准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倾向,通过品牌、颜色、屏幕尺寸三个方面分析其购买行为,预测目标群体网购趋势,引导手机厂家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从而更好促进手机市场更好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现代网络科技在教育中应用的普及,国家对信息化、专业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然而,从整体结构来看,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育实践尤其是高职教育实践中发展的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支持和经验积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前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该文即着眼于高职
摘要: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的一个研究方向,它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中数据项相关性的分析,挖掘各数据项之间的内在联系。高校各个专业课程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课程的学习彼此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可能会影响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运用关联规则技术对学生专业课程成绩进行分析,揭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专业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提供指导意见,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的合理设置提供有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网络的普及,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在衣食住行越来越依靠网络技术的辅助。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对网络技术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解决网络技术应用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网络技术;操作系统;黑客;病毒;全光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
摘要:智能低压电器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促进电气专业建设发展、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義。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课程组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智能低压电器的实验教学中,并对智能低压电器实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文章最后详细阐明了如何将MATLAB软件应用到电机控制实验中。实践教学证明,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智能低压电器实验教学中,不但可以解决实验室场地和硬件条件上的限制,还能提升实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