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单单看表面的数字,进入2016年以来,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销量增长幅度,中国品牌汽车的表现都非常亮眼:今年前8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09.9万辆,同比增长16.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从“12连降”到销量持续上扬,甚至开始出现“爆款”,中国品牌汽车的华丽转变正在改变以往外资品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垄断。
凭心而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是在夹缝中“从无到有”出现的,是在与外资品牌的博弈中曲折发展起来的,在竞争中也获得了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对于中国市场消费趋势和变化的精准把握能力,比如对于SUV需求的预判和果断投入,使得中国品牌在SUV这个细分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先发优势。此外,中国品牌近几年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也比较理想,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公务车采购等方面,相关政策都或多或少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随着中国品牌汽车不断进步,国内市场的舆论也开始出现有利的导向。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华丽的销量数字背后,中国品牌汽车未来的发展依旧还有“隐忧”。事实上,今年1~8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135.8万辆,同比下降10.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8.6%,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285.4万辆,同比增长53.5%,占SUV销售总量的56.1%,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售137.3万辆,同比增长24.2%,占MPV销售总量的89.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品牌目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SUV和MPV领域里的,而这个领域,外资品牌此前并未过多关注,所投入的产品也不多,中国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和“性价比”的卖点能够取得突破并不奇怪,但是在热销之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能否经受住时间的检验,顺利完成逆袭?
从某种角度来看,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可能有点类似于当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后兼容机”时代。中国计算机企业都是从拼装到自行设计开发,逐步形成独立自主品牌。在从兼容机向品牌机过渡中,通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有一大批兼容机企业被淘汰,但也有像联想等一批中国企业逐渐脱颖而出,直至今日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虽然未来中国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但是市场的容量还是将趋向饱和,有限的市场将无法容纳太多企业的扩张,市场将更多地向强势企业集中,中国汽车行业将会发生激烈的竞争,此外由于存在大量无处消化的低端产能,价格竞争将会极其惨烈,会有一大批弱小的公司退出市场。只有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品质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达到极高的水平的企业才可能生存下来。因此对于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同时,如果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审视中国汽车的销量数据图,可能会发现汽车销售的波峰之后往往会伴随着低谷的出现,伴随着一次次波峰波谷的来临,优胜略汰将成为铁律。当前阶段真正做好内功才是根本,当严寒到来时,谁能“过冬”?本期我们重点采写了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江淮、长城等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现状,并分享了部分企业家、专家观点。期待中国汽车行业在未来能出现自己的“联想”、“华为”,涌现出数个世界知名品牌。(文/曹晓昂)
凭心而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是在夹缝中“从无到有”出现的,是在与外资品牌的博弈中曲折发展起来的,在竞争中也获得了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对于中国市场消费趋势和变化的精准把握能力,比如对于SUV需求的预判和果断投入,使得中国品牌在SUV这个细分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先发优势。此外,中国品牌近几年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也比较理想,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公务车采购等方面,相关政策都或多或少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随着中国品牌汽车不断进步,国内市场的舆论也开始出现有利的导向。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华丽的销量数字背后,中国品牌汽车未来的发展依旧还有“隐忧”。事实上,今年1~8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135.8万辆,同比下降10.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8.6%,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285.4万辆,同比增长53.5%,占SUV销售总量的56.1%,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售137.3万辆,同比增长24.2%,占MPV销售总量的89.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品牌目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SUV和MPV领域里的,而这个领域,外资品牌此前并未过多关注,所投入的产品也不多,中国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和“性价比”的卖点能够取得突破并不奇怪,但是在热销之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能否经受住时间的检验,顺利完成逆袭?
从某种角度来看,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可能有点类似于当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后兼容机”时代。中国计算机企业都是从拼装到自行设计开发,逐步形成独立自主品牌。在从兼容机向品牌机过渡中,通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有一大批兼容机企业被淘汰,但也有像联想等一批中国企业逐渐脱颖而出,直至今日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虽然未来中国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但是市场的容量还是将趋向饱和,有限的市场将无法容纳太多企业的扩张,市场将更多地向强势企业集中,中国汽车行业将会发生激烈的竞争,此外由于存在大量无处消化的低端产能,价格竞争将会极其惨烈,会有一大批弱小的公司退出市场。只有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品质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达到极高的水平的企业才可能生存下来。因此对于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同时,如果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审视中国汽车的销量数据图,可能会发现汽车销售的波峰之后往往会伴随着低谷的出现,伴随着一次次波峰波谷的来临,优胜略汰将成为铁律。当前阶段真正做好内功才是根本,当严寒到来时,谁能“过冬”?本期我们重点采写了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江淮、长城等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现状,并分享了部分企业家、专家观点。期待中国汽车行业在未来能出现自己的“联想”、“华为”,涌现出数个世界知名品牌。(文/曹晓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