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胆囊癌,从吃好早餐做起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L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现实却是,为了赶时间,不少人直接把“早餐”省略了。就如35岁的常女士,早上时间相对紧张,早餐对她来说成了“奢侈品”,以至于经常不吃早餐。近一年来,常女士时有右上腹间断性隐痛,去医院检查发现是有胆囊结石、胆囊炎。常女士十分疑惑,自己平时虽然工作比较忙,但一有时间就会锻炼,日常饮食也比较清淡,怎么会有胆囊结石呢?医生告诉她,这可能与她不吃早饭有关。

不吃早餐会导致胆汁淤积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和浓缩胆汁: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后,一部分经肝管和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一部分由肝管和胆囊管流入胆囊贮存,待消化需要时(进食或食物在消化道内)再由胆囊排出流入十二指肠。经常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胆囊里浓缩的胆汁排不出去,淤积在胆囊中,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危险因素,若没有及时治疗和控制,当胆囊结石嵌顿或阻塞胆囊管时,就会造成胆囊内的胆汁排出受阻,形成胆囊积液,引起胆囊感染而发生胆囊炎。
  胆囊结石、胆囊炎与胆囊癌关系密切。临床观察发现,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并存,最常见的是胆囊结石(占80%以上),且随着结石体积的不断增大,胆囊处于炎症状态的病程更为长久,癌变的风险也相应增高。

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


  胆囊癌是原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较少见,以60~70岁女性高发,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胆囊癌的危险因素较多,如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腺瘤、胆道系统感染(如幽门螺杆菌和沙门菌)、胰胆管合流异常、肥胖等。
  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建议大家留意以下症状——
  1.右上腹疼痛: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等。这是胆囊功能不全,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多因癌组织侵犯胆管或者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往往提示病程已经进入进展期或晚期。多数伴有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重。晚期患者常伴有消瘦,甚至出现恶病质(表现为体重减轻和骨骼肌减少,进而导致渐进性的功能障碍)。
  4.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多因继发胆道感染所致。
  5.右上腹肿块:病程进入进展期或晚期,患者可摸到右上腹或上腹部肿块。

高危人群须定期体检


  胆囊癌还有一个特点是进展快,高度恶性且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癌最有效的手段,但多数患者就医时往往因肿瘤分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而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也未在晚期胆囊癌的治疗中体现出显著优势,故其总体预后极不乐观。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因此,胆囊癌的防治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定期进行B超等检查是早期发现胆囊癌的关键。特别是以下高危人群:
  一是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患者癌变率急剧增加;
  二是女性患者,因为男女患病率约为1∶3;
  三是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患者;
  四是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
  五是胆囊大结石,单个直径大于3cm结石者比小于1c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高10倍;
  六是胆囊息肉患者,胆囊息肉大于1cm,尤其是1.5cm以上,癌变几率会大幅度增加;
  七是胆总管扩张症患者。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应手术切除


  既然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那发现胆囊结石,是该一刀切去以除“后患”,还是给个机会继续观察呢?《胆囊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6)》中明确指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论单发结石或多发结石,均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1.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cm;
  2.多发结石,具有结石脱落入胆总管下段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
  3.合并瓷化胆囊,指囊壁钙化质硬、囊腔狭小的胆囊,其本质是严重的胆囊慢性炎症导致的胆囊萎缩及功能丧失;
  4.胆囊壁显著增厚需行病理检查排除胆囊癌,但基于肿瘤外科原则及穿刺活检局限性,不建议术前胆囊穿刺活检,需手术切除并行术中快速病理检验排除胆囊癌变;
  5.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一种特殊的胆囊慢性炎症疾病)患者,虽无症状,也建议立即手术病理检查排除胆囊癌变;
  6.单发结石,直径小于3cm,虽无胆囊壁增厚但如有胆囊结石家族史、患者年龄超过50岁、合并多年糖尿病史,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调整生活习惯,积极防治胆囊结石


  由于胆囊癌是高度恶性疾病,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防治胆囊癌,重点在于“防”。
  1.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肥胖是胆囊结石、胆囊癌共同的危险因素,日常应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控制体重。平时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胆固醇的代谢,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
  2.三餐定时
  规律的饮食可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防止结石的形成。因此,无论是减肥还是赶时间,三餐一定要吃,尤其是早餐。
  3.素食者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胆汁中,当这一比例破坏,容易形成胆囊结石。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的胆盐浓度下降,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4.每年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等疾病,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防范于未然。
其他文献
远程教育要全面开放,就要在招生环节上,建立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实施自主报名、自主注册、自主验证、自主交费系统;在教学环节上,构建网上资源数据库、进行学员自主选课、自主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与离心沉淀分析方法,针对影响蓝莓果汁乳稳定性的络合剂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络合剂条件。同时为激光粒度分析在乳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至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诸多因素造成了电大生源日渐萎缩,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有着巨大的需求。电大
本文结合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特点,以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培养为视角,在阐述了电大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电大教师专业培养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日前签署医保局“1号令”,经过修订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明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出新的医保范围内用药列表,而滋补作用的药品即保健类药品,含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避孕药品,预防性疫苗等8类药物不再纳入医保范围。建立起动态调整机制  这次调整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明确《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运营的需要,企业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影响力,绩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员工激励作为绩效管理的一部分,能够使企业了解员工的需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电大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充分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采用授课方式,培养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计算机老师共同探索的重点。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是中国与东盟接轨的最快捷方便的通道。北部湾经济区在经济新形势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有赖于湾区内各城市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