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相生,三台联动”机制下的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依据、以“七要素说”为教学论依据,构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建模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包括课程目标子系统、保障机制子系统、实践创新子系统及质量监控子系统。教学体系付诸实践后,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体系;数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21-04
  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提法,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数学要走向应用,真正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必须依靠一个架设在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就是首先将一个实际问题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将所求得的解答应用于实际,考察是否有效地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可见,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应用的重要桥梁,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
  数学建模课程是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课程。数学建模课程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实践,亲自参加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可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创新型、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培养。
  我国首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是在1982年。自1994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后,数学建模课程便在全国高校中大面积推广开来。到目前为止,数学建模课程已被全国一千多所高校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并已出版了超过100本相关的教材及辅导读物。然而,从总体上来说,数学建模课程并没有形成全国大致统一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的构成及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的局面,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从中国知网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数学建模”和“教学体系”,仅搜索到3篇文献。文献1从教材及参考书、数学实验课程、相关课程、数学软件、开课时间、开课形式、学时、考试形式等八个方面总结了2006年之前的普通高校数学建模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又从师资队伍建设、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的其他活动形式、对于数学建模的评价、数学建模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生的数学建模等六个方面总结了同一时期教学体系的发展现状;文献2阐述了将数学建模培训融入数学教学体系的方式与途径;文献3针对数学实验课程从教材建设、CAI课件研制、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
  教学体系是由若干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对于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李秉德先生提出了“七要素说”,具体是指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及教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根本,以加强保障机制为核心,以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为重点,以健全质量监控手段为保证,贯穿高职三年的数学建模教学体系。笔者拟以系统科学作为方法论依据、以“七要素说”作为教学论依据,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数学建模课程的培养目标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建设和实践,形成了科学、系统、细致、高效的教学体系,成为知识、能力、品质协调统一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活动的总体水平上名列浙江省前茅,并在科研方面接近或达到全国高职院校一流水平。
  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体系的结构
  为了实现数学建模课程的培养目标,学院构建了“六合相生,三台联动”机制下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教学体系包括四个子系统。一是课程目标子系统,是针对高技能人才个体内部的知识、能力、品质的全面培养,这是教学体系的根本。二是保障机制子系统,是高技能人才全面成长的保障机制建设,这是教学体系的核心。三是实践创新子系统,是为高技能人才锻炼成长和施展才华搭建的平台,这是教学体系的重点。四是质量监控子系统,其作用是根据教学效果对前三个子系统进行适时动态调整,这是教学体系的保证。这四个方面形成相互衔接、有序递进、循环优化的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实践功能为主,以创新功能为辅。
  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
  (一)课程目标子系统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参与、体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又要重视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课程目标子系统如图2所示。
  (二)保障机制子系统
  保障机制子系统包括课程融合、教学贴合、资源整合、科教密合、学研结合、师师联合。以上六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概括为“六合相生”保障机制子系统,如图3所示。
  课程融合,集成融合课程体系 (1)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融合。传统的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的内容体系不妨称之为“并联式”,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的融合,我们将“并联式”改为“串联式”,如图5所示。(2)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与数学主干课程融合。教学内容中减少了繁杂的手工计算,把繁杂的计算题目安排到实验课中去训练。实验内容分为4个层次:实验工具介绍;验证性实验;计算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实验内容的教学环节是:推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步骤—编写程序并运行—结果分析与探讨。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单元布置2~3个实验作业。实验作业以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作为评价的依据记入平时成绩。(3)数学建模与专业课程融合。我们确立了“瞄准专业需求,突出岗位能力,分类量身定做”的理念。针对专业课程中的某些难点,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以数学建模方法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形成一些数学模型,从而化解了难点。例如,我们针对数控专业、机电专业、模具专业在零件加工编程中需要计算“基点坐标”的难点问题,开发了“基点坐标模型”,这是数学建模融入专业课程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其他文献
目前石油勘探行业使用的地震仪基本上都是24位遥测数字地震仪,多数的数字地震仪都具备完善、科学的采集站和检波器指标测试功能。有些数字地震仪在进行仪器测试的同时可以把测
市政工程综合管沟不可避免地受到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干扰而产生沉降。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管沟的沉降规律,采用数值仿真软件对深圳市某综合管沟的沉降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沉降值
填充函数法是由Ge R.P.教授在1990年提出,该类算法是求解全局最优化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确定性算法。本文受以前学者工作的启发,提出了一个新的无参数填充函数算法,并对其进行了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的要求,结合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根据课程特点、突出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简述了石油物探控制测量方法,介绍了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处理流程及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利用实际观测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GPS测量定位数据后处理软件基线解算的精度,提出了在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大型工程和板块运动的监测,及在已知控制点稀少且保存状况不佳等情况下,进行石油勘探GPS数据处理的方法。
海河隧道工程钢管桩挡墙采用锁口钢管桩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超深液压抓斗成槽垂直度控制难度大、超深钢管桩施工垂直度和吊装精度要求高的问题。该工程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
摘要:要给中职学生上好一堂课是一门艺术。中职教师组织好中职课堂教学,有效维护课堂秩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联系实践分析了中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采取先进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乐学情绪,发挥行为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明显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秩序;组
首先对乳化沥青的改性方法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水性环氧树脂作为改性剂时的改性方法;然后对4种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获取方式进行试验分析,得出烘箱加热蒸发法最适用于水性环氧
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为例,讨论了如何进行时间资源、师资力量和软硬件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组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