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驰誉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虽不幸堕入青楼,但其对情感的执著、对平等爱情的追求为今人赞叹;其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为后辈敬仰;其对国家、民族兴亡的忧思之感,为民族复兴尽倾己力的行为为后人钦佩。她曲折却不平凡的短暂一生,闪烁着不可磨灭的人格魅力。
  柳如是(1618—1664),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吴江盛泽人),明清易代之际卓荦不凡的风尘奇女子,驰誉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早年以杨为姓,先后用过杨爱、杨云、杨云娟等名,又名影怜;后改姓柳,初名隐,字蘼芜,因读辛弃疾“我看青山皆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遂取“如是”作为自己的字。读佛典《心经》中有“如是我闻”之语而号“我闻居士”,与钱谦益结合后,称河东君。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失明膑足”之际耗尽10年心血,从1954年到1964年用文言体写就的最后一部著作《柳如是别传》即为她所立,以表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后,柳如是作为一名民间女子,在沉寂300多年后,再次为世人所瞩目。
  但柳如是能被后人所敬仰并不仅仅在于陈寅恪先生为其所立之传,而更在于她过人的才气,自尊、自立的情感追求,以及坚贞的民族气节。本文撷取其中片断,以飨读者。
  自尊、自立的情感追求
  柳如是幼时家遭巨变,被卖入青楼,浙江名妓徐拂爱其聪颖,指导她操习诗文书画。14岁时被返乡的大学士周道登索为侍妾,教以文艺,后为群妾所妒被逐出相府。
  卑微的出身并未让她妄自菲薄,相反,越是逆境越是显示出她超凡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面对感情,柳如是既执著又不失冷静,有自己的爱情观。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写道:“幅中道服自权奇,史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诗中写的就是柳如是自选意中郎君的佳话。她交游高才名辈,钟情才华横溢之才俊,其中就有宋徵舆、陈子龙。
  柳如是先是与宋徵舆定情。宋徵舆迷恋柳如是,为母施氏所怒,令跪而责之。宋徵舆说:“渠不费儿财。”施氏说:“财亦何妨。渠不要汝财,正要汝命耳。”宋徵舆遂渐疏远。后松江知府方岳贡逐柳如是出境,柳如是请宋徵舆商决,宋徵舆徐应之“姑避其锋”,使她大怒曰:“他人为此言,无足怪。君不应尔。我与君自此绝矣。”持刀斫七琴弦,从此绝。柳如是对宋徵舆的懦弱嗤之以鼻,果断地挥剑斩情丝,显示出她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自尊自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在宋徵舆之后,柳如是与陈子龙有过一段深挚动人的感情。陈子龙,华亭才子,几社名流,陈柳二人志同道合,两情相悦,逐步发展为情侣关系,并于崇祯八年(1635年)春,与陈子龙同居于徐氏南楼。与陈子龙同居之后,柳如是得知其家庭关系复杂以及其无经济开支能力,遂明白与他必无长此共居之理。最后,在陈子龙妻张孺人的干预以及经济状况的制约下无奈分手。有情人难成眷属,在孤独飘零中,她渴望“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几年后,柳如是“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前往常熟“半野堂”拜见著名学者、东林党的领袖钱谦益。钱谦益观其“神情洒脱,有林下风”,大喜过望,文燕浃月,更唱迭和,并为其筑“我闻室”精舍。他们都十分珍惜这段姻缘,但世人却多非议,钱谦益在迎娶柳如是时,竟出现了“三泖荐绅,喧焉腾议,至有轻薄之子,掷砖彩鹢,投砾香车者”。但钱谦益毫不在意,“吮毫濡墨,笑对镜台,赋催妆诗自若”。后二人在乱世中沉浮漂泊、相知相守。钱谦益与柳如是年纪悬殊,但二人最终结成连理佳偶,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钱谦益不顾舆论,以匹嫡之礼迎待柳如是,满足了她对尊严的追求。钱谦益没有效法倪元璐为柳如是请封,但能不顾缙绅哗然,以正礼待她。甚至“颇受朋好讽刺”,也殊不以为意,视与柳如是的相识相爱为此生第一快事。
  由此可以看出,柳如是在选择伴侣的过程中,从宋徵舆到陈子龙再到钱谦益,是自尊自立的。她以自己独立的爱情观为指导,在生活的坎坷际遇中,决绝了犹豫不决的宋徵舆;又因不肯放弃对尊严的追求,因嫡庶问题与陈子龙分手;直至遇到钱谦益以匹嫡迎待,最后与钱谦益结为良缘。正是在这些坎坷的情感追求中,展示出柳如是自由独立的品格追求和自尊独立的爱情观。
  文学、艺术成就
  上世纪20年代末,梁乙真撰《清代妇女文学史》曾设专节介绍柳如是,论其“工诗能书,丰姿奕奕,格调高绝,曾漫游吴越间,词翰倾一时”。现存得见的诗词集有:《戊寅草》 、《湖上草》 、《尺牍》 以及与钱谦益等人的唱和之作《东山酬唱集》等,共得存诗159首、词33首、赋3首、尺牍31通传世。清代女作家林雪在《柳如是尺牍小引》中赞誉说:“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明朝时,词的发展已经渐为没落,有明词中衰之说。但陈子龙的词在明末词坛却大放异彩,近代国学大师龙榆生称:“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柳如是作品集《戊寅草》即为陈子龙所刻,陈子龙在序言中称柳如是的诗“凌清而瞷远,宏达而徵恣”,“有寒澹高凉之趣,大都备沉雄之致,进乎华骋之作者焉”。可见柳如是在诗词上已有一定的造诣。
  柳如是的诗文可用“描摹如画”来表示摹绘风景、姿态、形象的真实、生动。她擅长各种诗体,诗语言凝炼、含蓄、生动,注重表达自然景象给人的总体印象和感受,力求勾勒完美的画面,表现优美的意境。柳如是的诗词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境界,主要表现在独立自主的人格美、博大的爱国情怀、现代意味的爱情观。其诗文作品题材新颖纷杂,除女性作家常作的怀人寄远、咏花题物之外,多为鉴古讽今、关心国家、刻苦自励、壮志凌云之作,可以归纳为两大主题:对个人感情的描述和对家国之感的抒发。柳氏后期诗词更是言真情切、风韵自然,决不矫揉造作、刻意雕琢,一洗传统女性创作的绮罗香泽之态,遣词庄雅,丽而不艳,格调高绝,成为明清之际女性文学的一朵奇葩。
  柳如是不仅工于诗词,在书法与绘画上也成绩斐然。“柳如是书法大有晋人气韵,胎息二王、钟繇,又得初唐虞世南、褚遂良之髓。其用笔楷法中夹有隶意。落墨大胆,笔力厚重,不尚取巧。但又气度开张,冷傲之中含秀劲倔强之气。”“柳如是的书法中又有浓厚的书卷气,散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绘画方面,她的代表作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月堤烟柳图》、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的《山水图》。其中,《月堤烟柳图》是柳如是的写生作品,此图在清新淡雅的设色中,成功地展现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貌,渗透着抒情诗般的审美意趣。这也是现存的最早一幅有详细记载的女画家的山水写生作品,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袁枚曾写过一首《题柳如是画像》诗云:“百年此际盍归乎,万论从今都定矣。可惜尚书寿正长,丹青让于柳枝娘。”“尚书”指东林党魁钱谦益,“柳枝娘”就是其夫人柳如是。   “天下兴亡匹‘妇’
  有责”的民族气节
  生于明末清初的柳如是,虽为风尘女子,但她不仅才情殊众,而且富有豪侠之气与气节。
  “其所以如是者,殆萌芽于吴江故相之家。盖河东君夙慧通文,周文岸身旁有关当时政治之闻见,自能窥知涯涘。继经几社名士政论之薰习,其平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之观念,因成熟于此时也。”早年的政治熏陶加之后来与几社名士的往来,这一切都有助于柳如是建立起强烈的民族感。
  早在松江与陈子龙相恋时,她就已留意国事,心怀天下,写下“我徒壮气满天下,广陵白发心恻恻。视此草堂何为者,雄才大略惟愁疾。”(《剑行术》)这首诗作于崇祯七年(1634年),这一年是崇祯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折,北方的农民军之乱给明王朝造成极大的威胁,大江南北一带的平静也逐渐被打破。时政纷乱、兵戈遍地,又岂是几个文人、女子所能改变得了的。柳如是关心国家大事,遂将忧愤之情寄于诗中。后在她游杭州岳王庙时,即被当年岳飞英勇抗金的精神所折服,写下了这样的诗篇:“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髦头。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东山酬唱集·岳武穆祠》)借凭吊怀古书写对时政兵乱的忧思。从她的诗中可以读出过人的智慧和才华,并能感受到她真挚的忧国爱民情怀。
  当国难当头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她满腔的家国热忱尽现无遗,如《于忠肃祠》“少保绝世人,功名寄辽廓。方其用兵时,战守何精确。意气吞龙荒,事业高云阁。伤哉感殊遇,因此犯锋锷。至今二百年,精灵在丘壑。我来西湖滨,檐溜更萧索。洒泪空夕阳,英风竟安托。自公替凌后,几人称荦卓。所以徒步客,恸哭霸王略。”此诗高度赞誉了民族英雄于谦功高盖世、举世无双的历史功绩,称赞他精湛无敌的用兵之术和气吞龙荒的魄力及人格。英雄离世已二百年,纪念英雄的祠庙却萧索荒芜,诗人徘徊在英雄的祠庙边感慨万端,为英雄后继无人而洒泪恸哭。与钱谦益结为夫妇后,在明朝灭亡、清军兵临城下时,她曾劝钱谦益投河以保民族气节,但钱谦益以河水太冷为由拒绝,柳如是自己欲投河被钱谦益拉住。在行动上表现出一小女子的民族气节。顾苓《河东君小传》中曾谈及早年的柳如是,说她“结束俏丽,性机警,饶胆略”。如果柳如是仅仅因俏丽出众,机警胆略过人而闻名,那她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奇女子。柳如是虽流落红尘,经受人生的种种打击,犹能心系天下,胸怀国事,即此已足令许多须眉男子自愧弗如了。
  柳如是虽为风尘女子,却更是一代才女,文学、艺术成就斐然。面对爱情,她没有盲目随从,就算历经挫折也坚守着自己自尊、自主的爱情观。虽出身卑微,一生坎坷曲折,但在国破家亡之际却有着大多数人所没有的强烈民族气节,不屈服于新的朝廷而协助钱谦益进行复明大业。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病逝,钱氏家难以继作,钱氏族人向柳如是索金。为保护钱家,柳如是在六月二十八日自缢而死,葬于虞山拂水岩下。
其他文献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大沽口(今塘沽)人,民国初期直系军阀的首领,长期驻守保定,又称“保定王”。靠贿选当了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卒后时值全国抗日,国民政府因念其坚拒日本侵略者的利诱,有民族气节,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出生寒门 无端受辱决意从戎  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二十一日,曹锟出生于天津大沽口的排船工曹本生家。曹本生以打工维持这个十口之家的生活。尽管经济拮据,但曹本生宁愿
人类文明的早期,东、西半球两端的人们受制于地理的阻隔,交流非常有限,彼此之间的认识也就多了几分幻想。然而有意思的是,当东、西两端的人们都在试图开拓东、西之间的海上通道时,他们在时间上的进程上竟然惊人的相似,是某种巧合,还是彼此之间在认识上的自觉?  翻开世界地图,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大陆是亚欧大陆,它横亘东西,绵延数万里。从地质学角度考虑,这是一块完整的大陆,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
福,在甲骨文中为用两手捧酒状,会意祈求幸福,后来福的意义被无限延伸。禄和寿都是福的延伸。《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谓之福”。  在民俗文化中,人们把福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来追求。比如称生活美满、万事如意者为“福人”;古时也有将酒称为“福水”的;女子行礼,称道个“万福”; 谓天国神仙之地为“福地”;送旅人上路常用“一路福星”“牟昌星高照”。  福之最高境界为子福,即种的延续。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祖宗观
1920年6月29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联盟(简称国联)。  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每年9月举行一次常年大会。常年大会设立6个专门委员会,分别审议国联的6种问题:第一委员会负责审议政治问题,第二委员会负责审议经济问题,第三委员会负责审议法律问题,第四委员会负责预算及行政问题,第五委员会负责社会及人道问题,第六委员会负责委任统治地问题。每年开常年大会时,每个会员国
被视为辛亥革命先声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革命起义。这次起义战斗激烈,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交锋中牺牲的七十二位民主革命志士,合葬于广州城外黄花岗,故这次行动,又称“黄花岗起义”。不少志士留下了壮烈的诗篇,其内容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沧桑有变心难易”的言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亡国灭族之祸迫在眉睫,年轻志士挺身而出,怀着
我在灯下打开《历代文选》,恰巧翻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立刻被那简洁清新的词句所吸引。“鱼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即日以还。”深为作者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我又想到古人家庭困难买不起书,尚能借书学习,而我们今天学习条件比他们要好得多,既无冻馁之患,又无奔走之劳,更应该刻苦学习。  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们学习不好,往往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如果儿子离家出走了,父亲采取强硬、暴力的手段命令或逼迫儿子回家,儿子很可能叛逆、赌气、越走越远甚至误入歧途。但是,你变换一种方式对待这个问题,结果又将如何呢……    正读初二的儿子由于月考成绩不理想,在吃午饭的时候,我说了他几句,当时,儿子一言不发进了自己的房间。我以为儿子只是像往常一样,生生闷气便没事了。可谁知,看多了武侠小说的儿子竟然留下一纸“我要离家出走闯江湖!”便不见人影了。  看到儿子
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由于我对文学的爱好,早在中学时期,就读过他的一些书,上大学后上诗词课,每当老师提到王力这个名字,我都为广西出了这么一位文化名人、语言学大师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近些年我潜心从事桂学研究,对广西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解读,对王力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地
人是在被迫中成长的。也行你对此话并不感到新鲜,可我第一次听到时却不觉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