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梨的买卖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莱阳市是我国著名的梨乡,许多农民都有一手种梨的绝活,孙升的大哥孙明就是当地有名的种梨能手。2003年,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局邀请哥哥孙明到北京大兴的梨园考察,这一趟哥哥发现了商机。回到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弟弟孙升。孙升和哥哥决定将大兴的梨园承包下来。
  
  砍梨树
  
  由于大哥年事已高,管理梨园的重担落在孙升肩上。
  2003年,他们进园的第一件事,是砍掉园子里的所有梨树,这让园子里的工人觉得很是奇怪。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帮外地人砍树,是为了搞品种改良,在老树桩上嫁接新品种的枝条。100多亩的梨园,5000多棵梨树,每棵树接上30个枝条,光是这项工程,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到了夏天,嫁接上的新枝已经成活,如果来年每棵树结100斤梨,梨园就有50万斤的收成。
  
  遭风灾
  
  可是孙升没有料到,突如其来的一场风,刮碎了哥弟俩的美梦。2003年夏天北京刮起了大风。新品种的树枝才刚刚嫁接上两个月,与老树桩还没完全长在一起,哪里经得住这么大的风。等到孙升急忙赶回梨园时,风是停了,可地上已落满了被大风刮下来的嫁接苗,场面很是悲惨。
  夏天不是嫁接的季节,落下来的树苗也接不回去了。梨树是头年嫁接,第二年结果,孙生把来年的希望都寄托在树上剩下的不到一半的树枝上。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连这点希望也彻底破灭了。
  2004年梨园总共结了16万斤的梨。但由于刚来北京不久,人生地不熟,梨子想要大批出售根本找不到销路。孙升情急之下便找到当地的一个果农,看看他有没有销路,是否可以收购自己的梨。
  得到果农同意后,孙升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赶紧带着几个工人把梨送到果农家。可等待他们的,却是对方毫不留情的压价,不但价格压得比市场上低下一半,而且在选梨的时候只要其中的1/3。
  虽然价钱压得低,孙升没有其他选择,也只好妥协。而剩下没卖出去的几万斤梨,全都烂在了地里。那年梨园只收入了不到十万块钱,刨去当年成本,连工人的工资都没有挣回。
  
  建冷库
  
  这种惨状让孙升的希望一点点破灭了,有没有弥补的办法?
  失败让孙升从对北京市场的狂热中冷静下来,他开始想办法。建设冷库的想法就这样出现在孙升的脑海里。
  第二年,孙升投资建设冷库,摘下来的梨放在里面冷藏,由于梨的品种好,附近有不少小果商隔三岔五上门收购,梨子一直卖到当年冬天全都能卖完。靠着每年几十万斤的产量,每斤卖到1块多钱的市场价,梨园倒也将就维持下来。可孙升心里还是不服,自己的梨比别人的品种都好,怎么就火不起来呢。2006年,一个韩国人让孙升认识到了品种与品质的区别,也让他感到离北京市场越来越近了。
  2006年,大兴区政府从韩国请来果树栽培专家给农民讲课,孙升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
  韩国专家在课堂上,讲的都是孙升从来没有听过、大哥也没教过的种梨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孙升觉得既新鲜,又难以置信。专家说不打农药,还能驱虫,不施化肥,梨能长得更好。这是真的吗?孙升决定试一试。
  他的地里也不施化肥了,改施有机肥,又将泡过辣椒的酒当成营养液往叶面上喷,还让工人种上草等长高了再打掉,说是能变成绿肥。园子里的工人对孙升的这些举动,都感到十分不解。
  
  “梨王”赛
  
  新鲜归新鲜,经过试验之后,还真是见到了效果,当年秋天结出来的梨,果然比往年要大,味道也更甜,梨果的丰收让孙升乐开了花,也让他对北京市场有了信心。可是用什么办法进入北京市场呢?他想到了“梨王”比赛。
  孙升认为,参加比赛如果争得了梨王,出名了,他的梨也就好卖了。
  就是这样一个想法,竟让他的一个梨卖出了6.6万元的天价。
  大兴区林业局举办的“梨王”擂台赛,每年都云集了全国各地的果农来参赛,它有着自己的评比规则:看个头儿,谁大谁得奖。碰巧的是孙升在一年前就培育过几十棵大梨品种的果树,这回可正好派上用场。
  2007年9月8号,新的一轮“梨王”擂台赛又开幕了,孙升早早就挑选好了参赛的大梨,小心翼翼送到现场。
  普通的梨大个儿的也就1斤不到,孙升的一个梨就重3斤1两。这一回,门外汉不仅种出了好梨,还拿到了“梨王”奖,而就是这颗获奖的梨,在比赛结束后的拍卖会中拍出了6.6万的天价。
  而最让孙升乐得合不拢嘴的,还是梨的销路打开了。得奖后,来梨园看梨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时一天能来两三百人,孙升就干脆搞起了观光采摘生意。
  采摘的人冲着大梨来,孙升就借着机会,用大梨做起了广告。他将当年收获的600个大梨全部免费送给顾客,希望这样能一传十,十传百,吸引更多的人。
  这一招果然奏效,仅仅2007年,来梨园采摘的游客就达到了两三万人之多,销售了9万斤梨,共收入35万元,几乎占梨园当年总收入的一半。
  现在又到了下果的季节,是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孙升预计今年能收获60万斤梨,总共收入超过一百万元。(编辑/张科)
其他文献
从1999年英国小子胡润突发奇想,为中国编制富豪榜到现在,正好已经过了10个年头。这期间,中国富豪榜的上榜人数和财富门槛,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腾飞而不断跃升,让人惊叹,也让人振奋。富豪榜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世人推出了一群值得尊敬的白手起家的创富榜样,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了解中国财富涨落变化的视角和依据。因此,一年一度的富豪榜不能不引人们的关注与期待。  10年来,中国富豪榜已经逐渐演变成了“
期刊
相信对于所有追求时尚的人来说,可可·香奈尔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个时装的品牌、一个香水的品牌,也是一个伟大女性的名字。从一个贫穷的孤女到一个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从20世纪初期一直到她的逝世,她都在不停地创造奇迹,不仅仅是她开创的事业,还有她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她终生未婚,感情世界却多姿多彩。她的一生充满了一个又一个诱人的谜团,等待着后人去探询和发现。    从贫女到服装设计师    1
期刊
决不单独用餐     凯斯·弗拉基生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村,父亲是钢铁工人,母亲是清洁工。他依靠个人努力,特别是在与人打交道方面的超人才能,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并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弗拉基进入著名的底特律咨询公司,很快做到了合伙人的位置,并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成了业界白手起家的典型。不到40岁,弗拉基已经建立起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其中既有华盛顿的权力核心,又有好莱坞的大牌明
期刊
一个真正为高中生设计的社交网站,因其质朴的风格受到诸多投资公司的青睐。  美国新泽西州少女凯瑟琳·库克现年18岁。三年前,她与哥哥一起创建高中生社交网站myYearbook.com。如今,这家网站成为全美高中生宠儿,获评为全美第三大社交网站。凯瑟琳也被誉为少女百万富翁,成为继“脸谱”(Facebook)创始人、哈佛辍学生马克朱克伯格之后,又一个网络神话缔造者。  然而,这个网络社交世界的创造者却说
期刊
对于很多人来说,纽约华尔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也是全球经济的心脏。过去,华尔街曾是点石成金、一夜暴富的代名词,华尔街曾成就了巴菲特、索罗斯、格雷厄姆等亿万富豪。但是随着华尔街引发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华尔街的贪婪与欺诈赤裸裸地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华尔街也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罪恶之源。    华尔街的一端是那头标志性的巨大铜牛,另一端则是17世纪的教堂和墓地。两端之间,步
期刊
“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推销员。”这是外国某个营销牛人说的话。这话说得有点过分,但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对卖东西方法的重视。不管你的理论多么动听,只有把东西卖出去才最牛......    独特  事实证明,在市场竞争中,独特卖点有着难以取代的魅力,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你显得与众不同,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帮助企业从混战中脱颖而出,营销专家将这种方法称做USP,即独特卖点。  河北沧州的乡谣牛奶是一个
期刊
美国。纽约。华尔街。   这是金融危机漩涡的中心。   9月22日至27日,由中金公司牵头,汇集博时、交银施罗德、嘉实、易方达、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以及太保、新华人寿、泰康等数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等18人飞往华尔街。   他们在金融风暴的飓风眼中,与华盛顿、波士顿和纽约三地的美国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对冲基金、共同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大型银行控股公司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等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就当前危
期刊
杜双华首度声名鹊起,并不是成为今年“中国第二富豪”,而是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当时日钢拱手捐出去1个亿,总累计捐款数额超过1.5亿元。从社会公众到大众传媒,一时间人人皆知山东有个日照,日照有个杜双华。    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发布,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双华以350亿元人民币身家位居该榜单第二,成为今年的“财富黑马”。  杜双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民企山东日照钢
期刊
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AIG……一个个不可一世的金融巨头轰然倒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公司的最高层领导创造和采用的业务方向和管理手段,无疑曾经创造了公司的辉煌,但也为这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他们被指为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    金融海啸过后,往日热闹非凡的华尔街上,分明只留下5座独立投行的墓碑。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这些创造了华尔街模式的独立投行,停留在了华尔街血腥
期刊
我叫杨明忠,老家在河南。由于家里贫穷,我来到深圳打工,在一家制衣厂找到了一份辛苦的工作。  自从学会五脏六腑点穴法以后,现在我不打工了,而是坐在出租屋里等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为他人治病。如今,我每天就有几百元收入,还受人尊敬,每当碰见认识我的人都师父长师父短的叫我,我心里感到很满足。以前在厂里上班,工作时间长,很累,工资却很少。我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一直琢磨着找条适合自己的路来走,所以有空就跑去书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