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的金融去杠杆使得民营企业遭受较大冲击,导致民营企业生存艰难的局面突显,也侧面反映了我国离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密切关注到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提出竞争中性,我们认为实际上反映出政府针对这一问题正在积极研究。
一、金融去杠杆的背景
2014年至2016年,我国处于流动性宽松周期,从而使得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领域杠杆套利,极易引发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表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避免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金融去杠杆化是为了改善经济结构,降低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投资和信贷扩张转变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二、民营企业杆杠率情况
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而企业部门高杠杆是中国杠杆率高的重要原因。截至2017年末,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3.6%,占宏观杠杆率的65.7%。通过对各种企业的对比来看,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会更高一些。微观层面可以用资产负债率指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来衡量企业杠杆率情况。下图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整理出的近三年民营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远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为合理。然而,国家在“去杠杆”执行层面政策的制定中,并未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差异化考虑,缺乏政策协调,采取的政策力度比较大,特别是规范表外业务和非标产品,造成民企短期融资难,引发了经济下行压力和新的金融风险。
三、金融去杠杆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一)金融去杠杆对民营经济的正面影响
1.抑制资金空转,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作用下大力发展同业业务,扩大负债规模,抬高杠杆率,使得资金逐渐脱离实体经济,在金融领域空转。金融去杠杆促使银行缩减负债规模,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抑制资金空转,并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使国民经济摆脱对投资、信用扩张和对货币供应的依赖,进而转向以供给侧改革为主要方向,依靠金融创新促进新经济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升级,为整个实体经济创造更优越的生存环境,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淘汰清理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对于过度依赖融资的一些落后产能,僵尸企业、低生产附加值、高污染企业由于银行不再扩张或收缩信贷规模,企业没有更新生升级活力,自然而然将会遭到淘汰。这个过程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抑制依靠高杠杆进行扩张的行为,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近年来,由于国家信贷政策宽松,部分企业依靠高杠杆进行加速扩张,在大规模投资并购过程中,企业规模虽然得到了壮大与提升,但利用高杠杆扩张,给企业及国家金融系统带来较大风险。通过金融去杠杆抑制了这种疯狂生长的行为,降低了金融系统的高风险的发生。
(二)金融去杠杆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影响
1.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压缩民营经济融资规模
受金融去杠杆的影响,资金流动性收紧,使得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逐渐提高,从而抬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随着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其融资需求将出现骤减,进而压缩融资规模。去杠杆使得金融资金成本的上升、债券融资下降,再加上金融监管政策的推行抑制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多方位的压缩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
2.一刀切的去杠杆政策,使得民营企业违约率上升
金融去杠杆过程中,银行除了不提供杠杆以外,还存在把原来的杠杆抽回的情况,部分企业遭遇银行抽贷甚至断贷,生产经营难以维系。据统计,2018年民营违约主体共37家,涉及债券103支、金额1072亿,违约金额占全市场违约的9成以上,违约率约3.8%,远高于国企违约率约0.77%。民营企业违约率高,既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融资环境变化的影响,内部原因源于公司治理不规范、内控薄弱和过度投资等引起的自身流动资金管理不善问题,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的违约,是市场出清的正常过程。但由于去杠杠政策带来的融资环境趋紧和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是引发企业违约的主要外部因素。
3.部分民企被国企收购,国进民退引担忧
2018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债务违约更趋频繁,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股权的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2018年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国资入主,还有多家公司引入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国资驰援民企引发对国企民企发展的担忧。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化并扩大化,对整个经济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降低金融去杠杆对民营企业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
引入“竞争中性原则”,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够公平竞争。国有企业因为其依托国家的所有权可以获得一系列竞争优势,包括国家补贴、税收、融资和监管方面的显性或者隐性的优势,这就会导致与非国有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在本轮去杠杆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市场和融资渠道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去杠杆对其冲击并很大,而民营企业受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渠道收窄等影响,现金流紧张、财务状况恶化,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建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首先纠正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公正和歧视,不要让其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遭受更大冲击。其次有些政策虽然很难在实施过程中兼顾竞争中性,已经对民营企业造成的伤害,需要事后用其他积极政策进行补偿。
具体政策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应坚定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增加各种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管部门应通过信用增级、外部担保、吸引行业基金投资等方式,更加积极对地方政府进行合作,综合利用内外部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智能化审批流程、差异化贷后管理等新型服務机制,满足民营企业特色化融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信用水平,疏通融资渠道。
着手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同等待遇。减税问题作为供给侧政策要点必须坚持、加大力度,实实在在落实。应该将各种财政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针对那些高科技民营企业,可以适当降低这些企业的税费负担,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
民营企业也要减少盲目多元化的冲动,聚焦主业,做强做优。本轮出现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虽然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但其中部分企业却是因为经营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所导致的。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应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上,主要通过内生性增长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通过负债和并购等方式盲目扩张的冲动。
五、结语
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支持民企融资力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彰显了我国政府稳定市场发展的决心,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投入了更大的力量。(作者单位: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金融去杠杆的背景
2014年至2016年,我国处于流动性宽松周期,从而使得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领域杠杆套利,极易引发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表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避免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金融去杠杆化是为了改善经济结构,降低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投资和信贷扩张转变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二、民营企业杆杠率情况
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而企业部门高杠杆是中国杠杆率高的重要原因。截至2017年末,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3.6%,占宏观杠杆率的65.7%。通过对各种企业的对比来看,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会更高一些。微观层面可以用资产负债率指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来衡量企业杠杆率情况。下图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整理出的近三年民营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远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为合理。然而,国家在“去杠杆”执行层面政策的制定中,并未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差异化考虑,缺乏政策协调,采取的政策力度比较大,特别是规范表外业务和非标产品,造成民企短期融资难,引发了经济下行压力和新的金融风险。
三、金融去杠杆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一)金融去杠杆对民营经济的正面影响
1.抑制资金空转,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作用下大力发展同业业务,扩大负债规模,抬高杠杆率,使得资金逐渐脱离实体经济,在金融领域空转。金融去杠杆促使银行缩减负债规模,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抑制资金空转,并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使国民经济摆脱对投资、信用扩张和对货币供应的依赖,进而转向以供给侧改革为主要方向,依靠金融创新促进新经济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升级,为整个实体经济创造更优越的生存环境,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淘汰清理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对于过度依赖融资的一些落后产能,僵尸企业、低生产附加值、高污染企业由于银行不再扩张或收缩信贷规模,企业没有更新生升级活力,自然而然将会遭到淘汰。这个过程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抑制依靠高杠杆进行扩张的行为,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近年来,由于国家信贷政策宽松,部分企业依靠高杠杆进行加速扩张,在大规模投资并购过程中,企业规模虽然得到了壮大与提升,但利用高杠杆扩张,给企业及国家金融系统带来较大风险。通过金融去杠杆抑制了这种疯狂生长的行为,降低了金融系统的高风险的发生。
(二)金融去杠杆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影响
1.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压缩民营经济融资规模
受金融去杠杆的影响,资金流动性收紧,使得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逐渐提高,从而抬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随着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其融资需求将出现骤减,进而压缩融资规模。去杠杆使得金融资金成本的上升、债券融资下降,再加上金融监管政策的推行抑制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多方位的压缩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
2.一刀切的去杠杆政策,使得民营企业违约率上升
金融去杠杆过程中,银行除了不提供杠杆以外,还存在把原来的杠杆抽回的情况,部分企业遭遇银行抽贷甚至断贷,生产经营难以维系。据统计,2018年民营违约主体共37家,涉及债券103支、金额1072亿,违约金额占全市场违约的9成以上,违约率约3.8%,远高于国企违约率约0.77%。民营企业违约率高,既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融资环境变化的影响,内部原因源于公司治理不规范、内控薄弱和过度投资等引起的自身流动资金管理不善问题,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的违约,是市场出清的正常过程。但由于去杠杠政策带来的融资环境趋紧和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是引发企业违约的主要外部因素。
3.部分民企被国企收购,国进民退引担忧
2018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债务违约更趋频繁,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股权的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2018年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国资入主,还有多家公司引入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国资驰援民企引发对国企民企发展的担忧。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化并扩大化,对整个经济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降低金融去杠杆对民营企业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
引入“竞争中性原则”,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够公平竞争。国有企业因为其依托国家的所有权可以获得一系列竞争优势,包括国家补贴、税收、融资和监管方面的显性或者隐性的优势,这就会导致与非国有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在本轮去杠杆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市场和融资渠道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去杠杆对其冲击并很大,而民营企业受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渠道收窄等影响,现金流紧张、财务状况恶化,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建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首先纠正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公正和歧视,不要让其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遭受更大冲击。其次有些政策虽然很难在实施过程中兼顾竞争中性,已经对民营企业造成的伤害,需要事后用其他积极政策进行补偿。
具体政策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应坚定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增加各种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管部门应通过信用增级、外部担保、吸引行业基金投资等方式,更加积极对地方政府进行合作,综合利用内外部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智能化审批流程、差异化贷后管理等新型服務机制,满足民营企业特色化融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信用水平,疏通融资渠道。
着手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同等待遇。减税问题作为供给侧政策要点必须坚持、加大力度,实实在在落实。应该将各种财政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针对那些高科技民营企业,可以适当降低这些企业的税费负担,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
民营企业也要减少盲目多元化的冲动,聚焦主业,做强做优。本轮出现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虽然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但其中部分企业却是因为经营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所导致的。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应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上,主要通过内生性增长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通过负债和并购等方式盲目扩张的冲动。
五、结语
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支持民企融资力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彰显了我国政府稳定市场发展的决心,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投入了更大的力量。(作者单位: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