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和生涯辅导的发展过程,产生了特质因素理论、发展性理论、类型学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等众多理论。人们对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但是,我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研究工作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最为严重的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学院,甚至连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都是空白,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弱,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兴起时间较短,大多还在探索初创时期,理论和实践的滞后给学生的职业选择带来了许多盲目性。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升学和就业方向,使学生朝着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发展,生涯发展和职业指导教育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必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一、美国职业指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经过工业革命人口急剧膨胀,都市地区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大量农业人口和外国移民进入美国城市。为了给寻求职业的大量外国移民和年轻人提供教育方案以促进社会就业,1901年在波士顿成立了民众服务中心,由工程师帕森斯担任领导。他创建了对生涯发展理论有着巨大影响的特质——因素理论[1]。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对生涯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帕森斯的直接指导式理论开始整合了人本主义思想,产生了更关注个体发展和生活经验的生涯辅导方法。
二战以后,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社会和工作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职业生涯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关注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工作外生活的选择和发展。萨帕提出生涯概念,认为生涯包括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包括从青年期到退休后各种有报酬和无报酬职位的综合,包括各种角色如工作者、休闲者、公民和父母等,由此职业辅导演变为生涯辅导。[2]值得一提的是霍兰德创建了类型学理论。类型学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个体所选择的职业生涯,需符合这种个人导向,只有那种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职业角色才对个体有吸引力。如果个人导向已经形成,那么在对应的职业环境中就会得到满足,如果个人导向摇摆未定或者拥有互相冲突的职业目标,就很难寻找到适合的职业环境。因此个人导向是否明确,是个人选择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
另外的一种发展性理论用动态的观点看待一个人进行生涯选择的历程。其基本假设为:生涯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生涯发展乃至生涯辅导方案应依据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设计。萨帕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成长(出生到十四五岁)、探索(15到24岁)、建立(25到44岁)、维持(45到64岁)和衰退(65岁以上)。发展理论不仅关注职业类型的选择,还关注人一生的发展,包括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的统合。
还有一种是社会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影响就业决策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天赋和特别能力,第二是环境条件与事件,第三是学习经验,第四是任务取向技能。
最后一种理论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GIP),这种理论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金字塔”型认识要素结构,第二部分是信息加工,第三部分是执行加工,其职能是启动、协调、监控信息。
二、美国职业指导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走过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多是被动服从的,而且社会给每个人提供的岗位也是极其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职业生涯意识相对淡薄。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步伐的加快,职业的流动性越来越体现出来,岗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个体对于职业的自主选择权增大,每一个个体需要驾御职业生涯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主体和客体的具体情形,明确自己的生涯的目标,才能使自己在职业选择中处于最佳点。而职业指导教育就是帮助每一社会成员,包括学生科学地驾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过程。美国的职业指导理论能够给予我们如下的启示。
1.我们必须向西方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指导教育。我们应该尽快制定具有中国特点的“职业发展纲要”(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纲要应该是一份开展职业指导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在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时要注重个体气质、天资、经验和客观环境的联系,要综合考察、综合定位。应用计算机辅助升学和就业指导系统。该系统使用兴趣、个性倾向、职业偏好调查,人与职业匹配系统,教育和职业规划系统,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系统,提供升学和就业信息查询。
2.职业指导教育应该成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特别是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潜力、需要和志向,培养自控和自助能力;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抓住一切机会,采取行动;了解各种职业及资格要求、工作待遇和条件;学会作决定;学习有关求职技巧,如撰写简历、填写申请表和参加面试。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进各学科中,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及正确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分开教授生计教育的内容。职业指导课常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讲授。职业指导教育以关注个体发展为基础,而且贯穿人的一生,它针对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情况进行,所以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较强的人本色彩。通过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能够优化人的生存质量,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们择业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在成长和探索时期就培养起职业意识。
3.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并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职业指导计划要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个人档案,要求学生填写个人兴趣、理想、以后的升学或就业打算等有关材料,填写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评价和前途规划的过程。学校要组织学生参观机场、警察局、企业、银行、饭店、大学、广播电台、医院等单位,实地了解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增加感性认识,使课堂生活同现场经历直接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4.开展网上指导。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网上职业指导系统,提供各种职业、升学和就业信息,还通过国际互连网开设职业和个人规划课程。此外,网上还提供兴趣、个性倾向和职业选择目录及求职技巧、如何撰写简历和面试等方面的指导。网上指导被称作“自我服务”职业指导。除政府部门在网上提供职业指导信息外,教育机构、企业、专业机构、工会也将升学或就业方面的信息推到网上。将职业指导员的电子邮件地址放在网上,方便学生联系,有的还在网上举办职业指导公开论坛,有的正在试验通过国际互联网交互式电视会议系统提供职业咨询。这方面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比如欧洲实施了网上跨国职业指导项目,提供4个国家的升学、工作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的信息,项目不久将扩大到欧洲14国。到下个世纪,网上职业指导和咨询将逐渐普及。
一个人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环境。有的人才能平平,但是,适应工作岗位,反而做出了大的贡献,有的人才能卓越,但是,放错了位置,个人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对于个人是一种失败,对于社会是一种损失。为了使得人才资源能够合理利用,避免阴差阳错,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必须发展职业指导教育。但是我们发现,职业指导教育应该是学校和社会携手完成的工作,我们呼吁学校重视职业指导教育,同时政府也应该将职业指导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它更大的支持。
(责任编辑付一静)
一、美国职业指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经过工业革命人口急剧膨胀,都市地区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大量农业人口和外国移民进入美国城市。为了给寻求职业的大量外国移民和年轻人提供教育方案以促进社会就业,1901年在波士顿成立了民众服务中心,由工程师帕森斯担任领导。他创建了对生涯发展理论有着巨大影响的特质——因素理论[1]。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对生涯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帕森斯的直接指导式理论开始整合了人本主义思想,产生了更关注个体发展和生活经验的生涯辅导方法。
二战以后,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社会和工作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职业生涯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关注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工作外生活的选择和发展。萨帕提出生涯概念,认为生涯包括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包括从青年期到退休后各种有报酬和无报酬职位的综合,包括各种角色如工作者、休闲者、公民和父母等,由此职业辅导演变为生涯辅导。[2]值得一提的是霍兰德创建了类型学理论。类型学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个体所选择的职业生涯,需符合这种个人导向,只有那种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职业角色才对个体有吸引力。如果个人导向已经形成,那么在对应的职业环境中就会得到满足,如果个人导向摇摆未定或者拥有互相冲突的职业目标,就很难寻找到适合的职业环境。因此个人导向是否明确,是个人选择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
另外的一种发展性理论用动态的观点看待一个人进行生涯选择的历程。其基本假设为:生涯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生涯发展乃至生涯辅导方案应依据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设计。萨帕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成长(出生到十四五岁)、探索(15到24岁)、建立(25到44岁)、维持(45到64岁)和衰退(65岁以上)。发展理论不仅关注职业类型的选择,还关注人一生的发展,包括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的统合。
还有一种是社会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影响就业决策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天赋和特别能力,第二是环境条件与事件,第三是学习经验,第四是任务取向技能。
最后一种理论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GIP),这种理论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金字塔”型认识要素结构,第二部分是信息加工,第三部分是执行加工,其职能是启动、协调、监控信息。
二、美国职业指导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走过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多是被动服从的,而且社会给每个人提供的岗位也是极其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职业生涯意识相对淡薄。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步伐的加快,职业的流动性越来越体现出来,岗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个体对于职业的自主选择权增大,每一个个体需要驾御职业生涯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主体和客体的具体情形,明确自己的生涯的目标,才能使自己在职业选择中处于最佳点。而职业指导教育就是帮助每一社会成员,包括学生科学地驾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过程。美国的职业指导理论能够给予我们如下的启示。
1.我们必须向西方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指导教育。我们应该尽快制定具有中国特点的“职业发展纲要”(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纲要应该是一份开展职业指导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在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时要注重个体气质、天资、经验和客观环境的联系,要综合考察、综合定位。应用计算机辅助升学和就业指导系统。该系统使用兴趣、个性倾向、职业偏好调查,人与职业匹配系统,教育和职业规划系统,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系统,提供升学和就业信息查询。
2.职业指导教育应该成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特别是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潜力、需要和志向,培养自控和自助能力;制定个人未来发展计划,抓住一切机会,采取行动;了解各种职业及资格要求、工作待遇和条件;学会作决定;学习有关求职技巧,如撰写简历、填写申请表和参加面试。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进各学科中,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及正确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分开教授生计教育的内容。职业指导课常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讲授。职业指导教育以关注个体发展为基础,而且贯穿人的一生,它针对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情况进行,所以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较强的人本色彩。通过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能够优化人的生存质量,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们择业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在成长和探索时期就培养起职业意识。
3.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并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职业指导计划要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个人档案,要求学生填写个人兴趣、理想、以后的升学或就业打算等有关材料,填写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评价和前途规划的过程。学校要组织学生参观机场、警察局、企业、银行、饭店、大学、广播电台、医院等单位,实地了解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增加感性认识,使课堂生活同现场经历直接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4.开展网上指导。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网上职业指导系统,提供各种职业、升学和就业信息,还通过国际互连网开设职业和个人规划课程。此外,网上还提供兴趣、个性倾向和职业选择目录及求职技巧、如何撰写简历和面试等方面的指导。网上指导被称作“自我服务”职业指导。除政府部门在网上提供职业指导信息外,教育机构、企业、专业机构、工会也将升学或就业方面的信息推到网上。将职业指导员的电子邮件地址放在网上,方便学生联系,有的还在网上举办职业指导公开论坛,有的正在试验通过国际互联网交互式电视会议系统提供职业咨询。这方面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比如欧洲实施了网上跨国职业指导项目,提供4个国家的升学、工作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的信息,项目不久将扩大到欧洲14国。到下个世纪,网上职业指导和咨询将逐渐普及。
一个人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环境。有的人才能平平,但是,适应工作岗位,反而做出了大的贡献,有的人才能卓越,但是,放错了位置,个人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对于个人是一种失败,对于社会是一种损失。为了使得人才资源能够合理利用,避免阴差阳错,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必须发展职业指导教育。但是我们发现,职业指导教育应该是学校和社会携手完成的工作,我们呼吁学校重视职业指导教育,同时政府也应该将职业指导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它更大的支持。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