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我们明确了学习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能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这是我们开展统计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索、解决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知统计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感性材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特别是统计类的知识,更应采取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所接受、认同。 譬如我利用班会课,问小朋友最喜欢吃的瓜果蔬菜,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学生家中空调的台数等等,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一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二.经历统计过程,重视探究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整理分析、查找和解释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到的数据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新课程标准赋予统计知识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了整个统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统计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作用,才能从中理解和掌握统计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在已有统计的基础上,假设改变一个初始条件,质问学生,这时应该怎么办?让学生了解统计的严密性,过程不得有误,这样我们的统计结果才有意义。如通过抛硬币、花片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概率的初步知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社会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体现人文精神,注重体验
统计过程的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学习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重视经历,强调体验”,是小学各册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学生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视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首先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确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走到生活中去。如当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统计知识之后,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于是我设计了由学生自己统计旅游景区、旅游时间、租车方式情况的实践活动,使这种感悟得到深化、升华。
四.营造良好空间,学会创新
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每册都专门设置了统计活动,这样就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统计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制成的统计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
总而言之,加强活动研究,拓展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开展统计活动的宗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施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把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从而有所发现,学会创新。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知统计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感性材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特别是统计类的知识,更应采取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所接受、认同。 譬如我利用班会课,问小朋友最喜欢吃的瓜果蔬菜,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学生家中空调的台数等等,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一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二.经历统计过程,重视探究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整理分析、查找和解释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到的数据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新课程标准赋予统计知识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了整个统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统计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作用,才能从中理解和掌握统计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在已有统计的基础上,假设改变一个初始条件,质问学生,这时应该怎么办?让学生了解统计的严密性,过程不得有误,这样我们的统计结果才有意义。如通过抛硬币、花片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概率的初步知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社会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体现人文精神,注重体验
统计过程的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学习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重视经历,强调体验”,是小学各册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学生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视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首先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确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走到生活中去。如当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统计知识之后,要求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于是我设计了由学生自己统计旅游景区、旅游时间、租车方式情况的实践活动,使这种感悟得到深化、升华。
四.营造良好空间,学会创新
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每册都专门设置了统计活动,这样就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统计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制成的统计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
总而言之,加强活动研究,拓展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开展统计活动的宗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施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把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从而有所发现,学会创新。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