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S高校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现状的分析,结合对建立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就学费这一问题而言就比其它专业面临的困难大。从目前的状况而言,普通专业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学风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学生,他们在入党、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优秀学生群体,在班风和学风建设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艺术类的经济困难学生和其它专业的学生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在新的形势下是十分迫切的。
一、建立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重要性
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断的受到各方的关注,特别是艺术类的贫困生。这部分“弱势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仍然遵循传统的经济助学理念,不随着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去调整其救助方式的话,那么不但高校的助学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成效,就连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首先,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不仅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身边生活环境的种种压力。他们的社会角色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还要承受社会资本短缺造成的社会价值观体系的转变。大部分艺术类的贫困生选择专业的初衷都是因为爱好,秉着选择了就要坚持的原则一直走到大学。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原因大部分都是自学,因此所学知识不够全面,专业化程度不强。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突然发生变故,中断经济来源,这种状况下学生的心理打击较大,对学生身心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从而形造成了艺术类贫困生个性发展的恶性循环。
其次,在传统的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工作中,主要是以经济上资助为主。就S高校的情况而言,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就有很多。例如,为贫困生设立的国家助学金,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立的学习励志奖学金,为师范类特困生设立的“星巴克”助学金,“诺基亚”助学金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年可以的得到国家、学校、及社会支助的奖、助学金可达到近1万元。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而言这足以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完成学业,顺利走向社会。但是,这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而言。这些奖、助学金仅仅能保证他们在校期间有书读,至于生活上的费用都得自己去解决。而上述统计的1万元也只有极少的学生能得到。大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得自己解决,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此同时,在奖助学的发放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有的学生拿到奖助学金之后反而认为这是社会和学校应该给予他们的。此外,学校还为家庭困难程度较高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但从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上,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都明显偏低,直接影响到贷款学生的还贷问题。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贷款机构的顾虑,从而形成助学体系运行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建立新的成长体系,来着重解决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各种现实困难,特别是成长性、发展性困难。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性需求,建立新型的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显得更加的必要和迫切。
二、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可行性
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是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这个体系应该建立在国家、社会对贫困生助学工作的大力投入基础之上。
首先,国家、社会对奖助学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为贫困大学生安心学习、全面提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S大学为例,在校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体系资助的人数将达到20%以上。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家助学贷款的覆盖面也迅速提高。这就为广大的贫困生大学期间专心于读书学习,培养自身的能力素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就目前各大高校的状况,学生工作部门均设有勤工助学中心。多年的勤工助学助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有丰富工作经验,主管贫困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和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都是熟悉和了解贫困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知情人。这就为学生成长体积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
1.关注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变化,加强心理辅导
艺术类的学生与其它学生相比,其家庭状况十分复杂,艺术类学生家庭的父母离婚率较其它学生家庭离婚率要高。这样的状况就大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育。作为艺术类学生的辅导员及时了解贫困生的想法、意愿和需求,学校和学院定期召开贫困学生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老师建立艺术类贫困生的家庭信息库,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的根源,通过家庭的情况的变化和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掌握其思想变化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及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压释惑。就S高校的情况而言,学校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自信心培养,帮助其加强心理调试,克服自卑心理。特别是针对艺术类的学生。例如,针对艺术类的贫困生的专业优势,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经常针对其专业的特点为其寻找相关的社会实践机会,总结特贫困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把“健康的心理与成才”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信心教育,帮助贫困生缓解心理压力,远离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
2.把勤工助学与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
艺术类的贫困学生由于家庭和自身状况的影响,其自信心大打折扣,而且由于专业的特点,其社会的实践机会很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是依靠学校的奖助学金资助来缓解困难,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S高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与贫困生的交谈,了解到其问题的症结,通过学校的力量为艺术类的学生联系了演出单位和专业的培训人员,为艺术类特贫困生的勤工助学工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发现,在经历过社会实践以后,参加过各种勤工俭学工作的学生,较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呈现出明显差别:如,他们具有更多的工作能力,耐挫折,更主动,更容易换位思考等等。特别是担任过服务性岗位的学生,由于他拥有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并在工作中锻炼了耐心和服务意识,所以在毕业时就业状况好于一般经济困难学生,甚至好于很多非经济困难学生。
3.激励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回馈社会
在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自主创业、自食其力、自我完善的同时,激励他们以真情回馈社会,关爱他人。例如,S高校为特贫困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开展了很多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该校的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就组织了一场为灾区人民募捐的慈善义演,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心,也唤起了他们对社会的奉献之心;再如,该校也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专门为学习美术和音乐的特贫困学生联系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指导较专业的画画和唱歌技巧。通过这些社会实践,进一步激发了艺术类学生自我锤炼、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热情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应使他们能够真正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有效进入社会,并回馈社会;使勤工助学工作能做到实处,避免发生“形式主义”的现象;保证高校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全方面需求。因此,完善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体系不单纯的要解决学生经济方面的困难,而且要将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问题作为重要部分来思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轩.高校成长型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薛冰,梁健敏.广东贫困大学生受助面将从5%提高到20%[N].信息时报,2007(8).
[3]王震,赵颂平.试论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5(5).
作者简介:
任月(1983—),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陈科(1982—),辽宁瓦房店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关键词】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就学费这一问题而言就比其它专业面临的困难大。从目前的状况而言,普通专业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学风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学生,他们在入党、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优秀学生群体,在班风和学风建设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艺术类的经济困难学生和其它专业的学生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在新的形势下是十分迫切的。
一、建立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重要性
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断的受到各方的关注,特别是艺术类的贫困生。这部分“弱势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仍然遵循传统的经济助学理念,不随着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去调整其救助方式的话,那么不但高校的助学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成效,就连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首先,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不仅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身边生活环境的种种压力。他们的社会角色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还要承受社会资本短缺造成的社会价值观体系的转变。大部分艺术类的贫困生选择专业的初衷都是因为爱好,秉着选择了就要坚持的原则一直走到大学。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原因大部分都是自学,因此所学知识不够全面,专业化程度不强。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突然发生变故,中断经济来源,这种状况下学生的心理打击较大,对学生身心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从而形造成了艺术类贫困生个性发展的恶性循环。
其次,在传统的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工作中,主要是以经济上资助为主。就S高校的情况而言,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就有很多。例如,为贫困生设立的国家助学金,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立的学习励志奖学金,为师范类特困生设立的“星巴克”助学金,“诺基亚”助学金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年可以的得到国家、学校、及社会支助的奖、助学金可达到近1万元。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而言这足以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完成学业,顺利走向社会。但是,这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而言。这些奖、助学金仅仅能保证他们在校期间有书读,至于生活上的费用都得自己去解决。而上述统计的1万元也只有极少的学生能得到。大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得自己解决,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此同时,在奖助学的发放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有的学生拿到奖助学金之后反而认为这是社会和学校应该给予他们的。此外,学校还为家庭困难程度较高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但从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上,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都明显偏低,直接影响到贷款学生的还贷问题。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贷款机构的顾虑,从而形成助学体系运行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建立新的成长体系,来着重解决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各种现实困难,特别是成长性、发展性困难。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性需求,建立新型的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显得更加的必要和迫切。
二、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可行性
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是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这个体系应该建立在国家、社会对贫困生助学工作的大力投入基础之上。
首先,国家、社会对奖助学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为贫困大学生安心学习、全面提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S大学为例,在校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体系资助的人数将达到20%以上。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家助学贷款的覆盖面也迅速提高。这就为广大的贫困生大学期间专心于读书学习,培养自身的能力素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就目前各大高校的状况,学生工作部门均设有勤工助学中心。多年的勤工助学助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有丰富工作经验,主管贫困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和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都是熟悉和了解贫困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知情人。这就为学生成长体积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
1.关注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变化,加强心理辅导
艺术类的学生与其它学生相比,其家庭状况十分复杂,艺术类学生家庭的父母离婚率较其它学生家庭离婚率要高。这样的状况就大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育。作为艺术类学生的辅导员及时了解贫困生的想法、意愿和需求,学校和学院定期召开贫困学生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老师建立艺术类贫困生的家庭信息库,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的根源,通过家庭的情况的变化和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掌握其思想变化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及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压释惑。就S高校的情况而言,学校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自信心培养,帮助其加强心理调试,克服自卑心理。特别是针对艺术类的学生。例如,针对艺术类的贫困生的专业优势,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经常针对其专业的特点为其寻找相关的社会实践机会,总结特贫困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把“健康的心理与成才”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信心教育,帮助贫困生缓解心理压力,远离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
2.把勤工助学与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
艺术类的贫困学生由于家庭和自身状况的影响,其自信心大打折扣,而且由于专业的特点,其社会的实践机会很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是依靠学校的奖助学金资助来缓解困难,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S高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与贫困生的交谈,了解到其问题的症结,通过学校的力量为艺术类的学生联系了演出单位和专业的培训人员,为艺术类特贫困生的勤工助学工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发现,在经历过社会实践以后,参加过各种勤工俭学工作的学生,较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呈现出明显差别:如,他们具有更多的工作能力,耐挫折,更主动,更容易换位思考等等。特别是担任过服务性岗位的学生,由于他拥有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并在工作中锻炼了耐心和服务意识,所以在毕业时就业状况好于一般经济困难学生,甚至好于很多非经济困难学生。
3.激励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心,回馈社会
在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自主创业、自食其力、自我完善的同时,激励他们以真情回馈社会,关爱他人。例如,S高校为特贫困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开展了很多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该校的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就组织了一场为灾区人民募捐的慈善义演,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心,也唤起了他们对社会的奉献之心;再如,该校也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专门为学习美术和音乐的特贫困学生联系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指导较专业的画画和唱歌技巧。通过这些社会实践,进一步激发了艺术类学生自我锤炼、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热情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应使他们能够真正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有效进入社会,并回馈社会;使勤工助学工作能做到实处,避免发生“形式主义”的现象;保证高校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全方面需求。因此,完善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体系不单纯的要解决学生经济方面的困难,而且要将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问题作为重要部分来思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轩.高校成长型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薛冰,梁健敏.广东贫困大学生受助面将从5%提高到20%[N].信息时报,2007(8).
[3]王震,赵颂平.试论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5(5).
作者简介:
任月(1983—),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陈科(1982—),辽宁瓦房店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