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鼻内镜术后疼痛普遍存在,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及影响伤口愈合,甚至有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本文系统回顾鼻内镜术后患者的疼痛原因、疼痛特点及适合鼻内镜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量表。归纳了目前国内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术前堵鼻训练、氧气吸入、冷敷镇痛、音乐镇痛、心理护理、穴位按摩及国外常用的药物镇痛。对护理干预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可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疼痛所引起的并发症的效果进行阐述,为相关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鼻内镜术后患者;护理干预;临床价值分析
鼻内镜手术是鼻科领域的一种微创手术。其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重建鼻腔结构,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该术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尽可能保留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目前鼻内镜手术作为现代鼻科治疗方法的代表已广泛应用在耳鼻咽喉科日常临床工作中 。而鼻内镜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一般集中在术后 24~48h ,是影响患者饮食、呼吸、睡眠、情绪及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充分镇痛是减轻鼻内镜手术患者痛苦、保证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环节,也是鼻内镜术后患者除了手术效果以外最需要解决的临床护理问题。随着JCI 理念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于鼻内镜术后镇痛的方法,现综述如下。
1鼻内镜术后疼痛概述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它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主观的,它常伴随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长期的疼痛,对机体造成难以忍受的折磨,同时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张素梅研究表明,鼻内镜术后由于鼻腔内创面不能愈合,常使用不同种类的纱条填塞以压迫止血。但此方法容易使受压的鼻腔组织缺氧缺血,导致局部反应性水肿、致痛物质分泌增加,以及由于鼻腔分泌物的引流不通畅,致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加重疼痛。另外患者术后情绪焦虑紧张亦可使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1.1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特点 ① 疼痛部位及性质。鼻内镜术后多为持续性鼻部及鼻额部的局部或头部钝痛、胀痛,并可伴有口咽部疼痛。 ② 疼痛持续时间。常见于术后当日及术后 1~2d ,即鼻腔填塞期,待鼻腔填塞物全部抽取后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属急性疼痛 。 ③疼痛程度。郭向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195例鼻内镜后患者第1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其中中重度疼痛达到 64% 。此外,鼻内镜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很多,但几乎所有的评估结果都顯示以中重度为主,且疼痛一般都在纱条填塞物抽取后自动缓解。邹江燕 对108例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显示疼痛高峰集中在术后 4~8h 。
1.2鼻内镜术后疼痛的评估
对于鼻内镜术后疼痛的评估量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直观模拟量表;文字描述性评分量表;颜色模拟评估法;“0~10 ”数字评分量表;长海痛尺;五指法等。但最常用的有以下 3种: ① “0~10 ”数字评分量表( NRS )。此方法是从 0~10 中设立 11 个评分点,分别表示从无痛到最痛。这种量表便于护士测评,同时它容易被患者理解,故可直接交给患者测评。但会受到测评对象的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等因素影响。孙小娟运用该量表评估83例鼻内镜术后患者,发现在采取合理的评估方法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就能预防疼痛或减轻疼痛程 度、缩 短 疼 痛 时 间。 ② 文 字 描 述 性 评 分 量 表( VDS )。此方法是将一直线等分成5个点,每个点表示不同程度疼痛。 0 表示无痛,1 表示微痛, 2 表示中度疼痛,3表示重度疼痛,4表示剧痛。让患者根据当前疼痛的程度进行选择。邹江燕使用该量表对108例鼻内镜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发现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特点主要为持续性胀痛;疼痛部位在双鼻腔填塞患者疼痛影响较重。
2 鼻内镜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2.1干预方法
2.1.1术前堵鼻训练方法为术前3d应用干棉球填塞鼻前庭区来模拟术后鼻腔填塞的状态,每日堵鼻6次,第1天每次20min ,第2天每次40min ,第3天每次60min ,其中每日三餐时各进行 1 次。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提高痛阈;同时增加患者的心理准备,减少因心理恐惧造成的对疼痛的敏感性。任凌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了鼻内镜术前堵鼻训练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孙振等的研究表明,术前堵鼻等呼吸训练可以提高鼻腔填塞患者对术后不适症状的耐受性,从而提高其主观舒适度。
2.1.2 氧气吸入法鼻腔填塞后,由于人体正常的通气模式被改变,多数患者一时间不能适应张口呼吸,可出现脑供氧减少的情况。术后在鼻腔填塞期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可改善因脑部缺氧而致的头痛不适。
2.1.3 冷敷镇痛 冷敷法是运用冷来刺激机体而达到镇痛、止血、散温、降温、减轻渗出防止肿胀、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镇痛方法。术后给予冰袋冷敷可收缩血管,抑制细胞的活性,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度,从而缓解局部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的疼痛 。据文献
分析,国内对减轻鼻部手术后疼痛多利用常规镇痛措施 如 冰 袋 冷 敷 等,且 经 临 床 验 证 具 有 一 定 的 效果。而鼻内镜术后常用的冷敷部位为前额部或鼻部,根据冷敷材料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 常规冷敷法。将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于前额部及鼻部,是目
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冷毛巾需要经常更换,而冰袋具有体积大、重量重、与皮肤的贴合度不好、不易固定,只能前额冷敷,冷敷鼻部需用手扶等缺陷,所以影响患者休息,且舒适度较低。 ② 各类改良型冰袋。针对常规冷敷冰袋的缺陷,临床护理人员设计出各类改良型冰袋:有利用临床常见材料,如灭菌乳胶手套,装入10%~20%乙醇放入冰箱备用。其具有重量轻,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有的使用100mL输液软袋根据患者疼痛情况注入适当液体,放入冰箱4℃冷藏2h备用,具有液体量可随意调整的特点;还有的对冰袋形状、材料、固定方式等进行综合改良,设计出倒“T”形、可以固定在鼻部的反复使用型冰袋,并经过200例患者的对照观察得出“改良型冰袋在改善患者睡眠、佩戴稳定性、舒适性方面均优于传统冰袋,且便于患者下床活动”的效果。
2.2干预效果
2.2.1 减轻疼痛 疼痛困扰着患者、影响患者睡眠、饮食、呼吸、情绪及术后恢复。随着头颈外科的发展和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尽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鼻内镜术后疼痛显得尤为重要。对鼻内镜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对术后出现非切口疼痛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理念加以具体指导,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冰袋冷敷、术后吸氧及药物镇痛;对照组则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该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的时间和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2.2.2 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疼痛所引起的并发症 疼痛不仅给术后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加重精神、心理上的伤害及体力的消耗,增加或者加重围手术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的患者因进食时出现疼痛加重而减少或拒绝进食,使机体水分缺失和营养不良,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有些患者甚至在复查时因害怕疼痛而拒绝清理鼻腔,导致鼻腔内分泌物及血痂引流不畅,阻碍伤口愈合。研究证实:术后术腔粘连闭塞、上颌窦狭窄、出血患者疼痛更为严重,有效的干预可减少术后疼痛及术腔粘连、闭塞以及上颌窦口狭窄的发生率。另临床研究表明,鼻内镜术后剧烈疼痛可导致患者睡眠不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影响患者术后转归,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鼻内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J]. 邹江燕.现代临床医学. 2016(04)
关键词:鼻内镜术后患者;护理干预;临床价值分析
鼻内镜手术是鼻科领域的一种微创手术。其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重建鼻腔结构,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该术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尽可能保留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目前鼻内镜手术作为现代鼻科治疗方法的代表已广泛应用在耳鼻咽喉科日常临床工作中 。而鼻内镜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一般集中在术后 24~48h ,是影响患者饮食、呼吸、睡眠、情绪及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充分镇痛是减轻鼻内镜手术患者痛苦、保证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环节,也是鼻内镜术后患者除了手术效果以外最需要解决的临床护理问题。随着JCI 理念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于鼻内镜术后镇痛的方法,现综述如下。
1鼻内镜术后疼痛概述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它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主观的,它常伴随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长期的疼痛,对机体造成难以忍受的折磨,同时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张素梅研究表明,鼻内镜术后由于鼻腔内创面不能愈合,常使用不同种类的纱条填塞以压迫止血。但此方法容易使受压的鼻腔组织缺氧缺血,导致局部反应性水肿、致痛物质分泌增加,以及由于鼻腔分泌物的引流不通畅,致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加重疼痛。另外患者术后情绪焦虑紧张亦可使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1.1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特点 ① 疼痛部位及性质。鼻内镜术后多为持续性鼻部及鼻额部的局部或头部钝痛、胀痛,并可伴有口咽部疼痛。 ② 疼痛持续时间。常见于术后当日及术后 1~2d ,即鼻腔填塞期,待鼻腔填塞物全部抽取后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属急性疼痛 。 ③疼痛程度。郭向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195例鼻内镜后患者第1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其中中重度疼痛达到 64% 。此外,鼻内镜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很多,但几乎所有的评估结果都顯示以中重度为主,且疼痛一般都在纱条填塞物抽取后自动缓解。邹江燕 对108例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显示疼痛高峰集中在术后 4~8h 。
1.2鼻内镜术后疼痛的评估
对于鼻内镜术后疼痛的评估量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直观模拟量表;文字描述性评分量表;颜色模拟评估法;“0~10 ”数字评分量表;长海痛尺;五指法等。但最常用的有以下 3种: ① “0~10 ”数字评分量表( NRS )。此方法是从 0~10 中设立 11 个评分点,分别表示从无痛到最痛。这种量表便于护士测评,同时它容易被患者理解,故可直接交给患者测评。但会受到测评对象的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等因素影响。孙小娟运用该量表评估83例鼻内镜术后患者,发现在采取合理的评估方法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就能预防疼痛或减轻疼痛程 度、缩 短 疼 痛 时 间。 ② 文 字 描 述 性 评 分 量 表( VDS )。此方法是将一直线等分成5个点,每个点表示不同程度疼痛。 0 表示无痛,1 表示微痛, 2 表示中度疼痛,3表示重度疼痛,4表示剧痛。让患者根据当前疼痛的程度进行选择。邹江燕使用该量表对108例鼻内镜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发现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特点主要为持续性胀痛;疼痛部位在双鼻腔填塞患者疼痛影响较重。
2 鼻内镜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2.1干预方法
2.1.1术前堵鼻训练方法为术前3d应用干棉球填塞鼻前庭区来模拟术后鼻腔填塞的状态,每日堵鼻6次,第1天每次20min ,第2天每次40min ,第3天每次60min ,其中每日三餐时各进行 1 次。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提高痛阈;同时增加患者的心理准备,减少因心理恐惧造成的对疼痛的敏感性。任凌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了鼻内镜术前堵鼻训练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孙振等的研究表明,术前堵鼻等呼吸训练可以提高鼻腔填塞患者对术后不适症状的耐受性,从而提高其主观舒适度。
2.1.2 氧气吸入法鼻腔填塞后,由于人体正常的通气模式被改变,多数患者一时间不能适应张口呼吸,可出现脑供氧减少的情况。术后在鼻腔填塞期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可改善因脑部缺氧而致的头痛不适。
2.1.3 冷敷镇痛 冷敷法是运用冷来刺激机体而达到镇痛、止血、散温、降温、减轻渗出防止肿胀、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镇痛方法。术后给予冰袋冷敷可收缩血管,抑制细胞的活性,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度,从而缓解局部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的疼痛 。据文献
分析,国内对减轻鼻部手术后疼痛多利用常规镇痛措施 如 冰 袋 冷 敷 等,且 经 临 床 验 证 具 有 一 定 的 效果。而鼻内镜术后常用的冷敷部位为前额部或鼻部,根据冷敷材料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 常规冷敷法。将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于前额部及鼻部,是目
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冷毛巾需要经常更换,而冰袋具有体积大、重量重、与皮肤的贴合度不好、不易固定,只能前额冷敷,冷敷鼻部需用手扶等缺陷,所以影响患者休息,且舒适度较低。 ② 各类改良型冰袋。针对常规冷敷冰袋的缺陷,临床护理人员设计出各类改良型冰袋:有利用临床常见材料,如灭菌乳胶手套,装入10%~20%乙醇放入冰箱备用。其具有重量轻,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有的使用100mL输液软袋根据患者疼痛情况注入适当液体,放入冰箱4℃冷藏2h备用,具有液体量可随意调整的特点;还有的对冰袋形状、材料、固定方式等进行综合改良,设计出倒“T”形、可以固定在鼻部的反复使用型冰袋,并经过200例患者的对照观察得出“改良型冰袋在改善患者睡眠、佩戴稳定性、舒适性方面均优于传统冰袋,且便于患者下床活动”的效果。
2.2干预效果
2.2.1 减轻疼痛 疼痛困扰着患者、影响患者睡眠、饮食、呼吸、情绪及术后恢复。随着头颈外科的发展和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尽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鼻内镜术后疼痛显得尤为重要。对鼻内镜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对术后出现非切口疼痛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理念加以具体指导,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冰袋冷敷、术后吸氧及药物镇痛;对照组则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该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的时间和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2.2.2 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疼痛所引起的并发症 疼痛不仅给术后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加重精神、心理上的伤害及体力的消耗,增加或者加重围手术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的患者因进食时出现疼痛加重而减少或拒绝进食,使机体水分缺失和营养不良,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有些患者甚至在复查时因害怕疼痛而拒绝清理鼻腔,导致鼻腔内分泌物及血痂引流不畅,阻碍伤口愈合。研究证实:术后术腔粘连闭塞、上颌窦狭窄、出血患者疼痛更为严重,有效的干预可减少术后疼痛及术腔粘连、闭塞以及上颌窦口狭窄的发生率。另临床研究表明,鼻内镜术后剧烈疼痛可导致患者睡眠不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影响患者术后转归,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鼻内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J]. 邹江燕.现代临床医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