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29—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现代教学虽然强调师生互动,强调以学生为重心,强调教学生成,但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 向,不能无目标的生成。因为“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师生活动的。下面我就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习得的素质。加涅学习分类理论认为,能直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就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说的习得的素质。
加涅的学习论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而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言语信息,程序性知识即技能,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是构成习得能力的重要方面,并且在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程序性知识,又不能忽视陈述性知识,要根据知识习得的过程设计教学步骤。
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阶段特征,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设计如下步骤:
第一,引起与维持注意。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以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为先决条件,当学习者处于注意状态时,他的注意才会指向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适时告知学生教学目标以指引他们的注意指向。
第二,提示学生回忆和巩固原有知识。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核心是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因而在教学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具有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
第三,呈现经过精心组织的新知识。呈现新知识是让学生获得所要学习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信息,教师最好能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第四,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呈现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第五,指导学生巩固新知识。要使所学知识长久保持,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巩固记忆的方法和策略。
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且中小学教学以智慧技能为中心。因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一般应设计如下步骤:
第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学习新知识。利用原有知识,指导学生寻找规律或策略。
第三,巩固新知识。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指导学生运用规律和策略。变式练习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讲,刚开始练习时,练习的例子要尽可能与例题保持一致,随着练习的熟练,就可以让例子有所变化,增加练习的难度和新颖性。
第四,综合练习。运用正、反例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规则或策略。
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设计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指学习的最高形式,即学生改组已有的知识、概念和规则,获得新规则或新思维的过程。在选择与研究教学策略前,教师应作任务分析,根据任务分析,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第一,问题表征设计。问题的表征即问题的陈述方式。
第二,认知策略设计。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序。
第三,解题过程设计。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监控,即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子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组织问题解决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放弃对课堂的控制,问题解决须以规则的先期获得和回忆为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应以“教学设计”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恰当运用“教学生成”,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29—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现代教学虽然强调师生互动,强调以学生为重心,强调教学生成,但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 向,不能无目标的生成。因为“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师生活动的。下面我就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习得的素质。加涅学习分类理论认为,能直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就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说的习得的素质。
加涅的学习论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而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言语信息,程序性知识即技能,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是构成习得能力的重要方面,并且在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程序性知识,又不能忽视陈述性知识,要根据知识习得的过程设计教学步骤。
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阶段特征,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设计如下步骤:
第一,引起与维持注意。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以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为先决条件,当学习者处于注意状态时,他的注意才会指向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适时告知学生教学目标以指引他们的注意指向。
第二,提示学生回忆和巩固原有知识。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核心是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因而在教学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具有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
第三,呈现经过精心组织的新知识。呈现新知识是让学生获得所要学习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信息,教师最好能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第四,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呈现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第五,指导学生巩固新知识。要使所学知识长久保持,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巩固记忆的方法和策略。
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且中小学教学以智慧技能为中心。因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一般应设计如下步骤:
第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学习新知识。利用原有知识,指导学生寻找规律或策略。
第三,巩固新知识。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指导学生运用规律和策略。变式练习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讲,刚开始练习时,练习的例子要尽可能与例题保持一致,随着练习的熟练,就可以让例子有所变化,增加练习的难度和新颖性。
第四,综合练习。运用正、反例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规则或策略。
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设计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指学习的最高形式,即学生改组已有的知识、概念和规则,获得新规则或新思维的过程。在选择与研究教学策略前,教师应作任务分析,根据任务分析,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第一,问题表征设计。问题的表征即问题的陈述方式。
第二,认知策略设计。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序。
第三,解题过程设计。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监控,即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子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组织问题解决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放弃对课堂的控制,问题解决须以规则的先期获得和回忆为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应以“教学设计”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恰当运用“教学生成”,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