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采用自读、朗读、诵等多种阅读方式,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保证读书的“量”,并授之以“渔”,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自读
孩子其实在上小学前,就会读故事书,不少孩子对书本的兴趣是天生的,所以自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能力。
通过自读,使学生质疑解疑。这是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或是课前、课后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自读是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读书中会产生疑问,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许学生提的问题质量不高,但至少说明他在认真思考,说明他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说明他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通过思考,找出答案,他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因此,通过自读,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
汉语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也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较高年级的学生,还应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学朗读过程中,可以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看能否发现读错的字、句,待读同学读完后给予纠正。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达到了全班同学互动学习的目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具体课文来看,如《黄河魂》等教材中的许多精美文章,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朗读,使其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味感悟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很有益处。
三、诵读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其实就是背诵。
很多同学都怕背书,但是看到别人写文章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整篇文章充满文采又非常羡慕。别人“信手拈来”的背后,其实付出了很多努力。只有在平时背诵大量的名句、名篇,写作时才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同时,大量的语言积累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对其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大有裨益。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得让孩子理解课文的意思,带着思考去记忆,这样,背诵的内容就会转变成孩子脑袋里的知识,会让其终身受用。
四、疑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疑读,就是质疑性阅读,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各种疑问,有疑问,说明学生在阅读中有不解的地方,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发现文中的一些深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做为老师,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这对培养学生深层次阅读,防止浅泛敷衍的阅读习惯是有重要意义。
五、延读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能力,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这就是延读。语文教学,应该提倡树立大语文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阅读没有一定的量,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质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大语文教学观,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的理念,力争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向浩瀚的文学海洋。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汲取营养。
应该说,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儿童时期的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言积累沉淀。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他们会对许多过去阅读的东西产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这种开朗、顿悟之后形成的东西就是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文素质,就是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语文素养。延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受用一生的方法。
六、选读
随着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书籍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纸质版,许多电子书籍越来越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现在的电子书一般都是通过ipad等阅读器来阅读,有文字、图像、声音,构成的形式非常丰富,通过阅读,能够激发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器官,产生快速的记忆能力。这种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新鲜又有趣,相对于枯燥的课本来说,这样的电子书籍更受孩子们的青睐。
然而电子书籍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拥有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有趣的阅读方式的确能够吸引孩子。但是,许多主动的声光色设置,也让孩子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再加上电子书籍的阅读,对于视力以及孩子的手腕等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家长予以正面的引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提倡,纸质的书籍应该是他们的首选。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教会学生多样化的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实验小学)
一、自读
孩子其实在上小学前,就会读故事书,不少孩子对书本的兴趣是天生的,所以自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能力。
通过自读,使学生质疑解疑。这是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或是课前、课后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自读是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读书中会产生疑问,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许学生提的问题质量不高,但至少说明他在认真思考,说明他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说明他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通过思考,找出答案,他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因此,通过自读,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
汉语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也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较高年级的学生,还应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学朗读过程中,可以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看能否发现读错的字、句,待读同学读完后给予纠正。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达到了全班同学互动学习的目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具体课文来看,如《黄河魂》等教材中的许多精美文章,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朗读,使其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味感悟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很有益处。
三、诵读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其实就是背诵。
很多同学都怕背书,但是看到别人写文章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整篇文章充满文采又非常羡慕。别人“信手拈来”的背后,其实付出了很多努力。只有在平时背诵大量的名句、名篇,写作时才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同时,大量的语言积累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对其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大有裨益。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得让孩子理解课文的意思,带着思考去记忆,这样,背诵的内容就会转变成孩子脑袋里的知识,会让其终身受用。
四、疑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疑读,就是质疑性阅读,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各种疑问,有疑问,说明学生在阅读中有不解的地方,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发现文中的一些深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做为老师,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这对培养学生深层次阅读,防止浅泛敷衍的阅读习惯是有重要意义。
五、延读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能力,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这就是延读。语文教学,应该提倡树立大语文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阅读没有一定的量,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质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大语文教学观,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的理念,力争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向浩瀚的文学海洋。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汲取营养。
应该说,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儿童时期的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言积累沉淀。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他们会对许多过去阅读的东西产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这种开朗、顿悟之后形成的东西就是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文素质,就是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语文素养。延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受用一生的方法。
六、选读
随着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书籍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纸质版,许多电子书籍越来越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现在的电子书一般都是通过ipad等阅读器来阅读,有文字、图像、声音,构成的形式非常丰富,通过阅读,能够激发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器官,产生快速的记忆能力。这种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新鲜又有趣,相对于枯燥的课本来说,这样的电子书籍更受孩子们的青睐。
然而电子书籍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拥有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有趣的阅读方式的确能够吸引孩子。但是,许多主动的声光色设置,也让孩子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再加上电子书籍的阅读,对于视力以及孩子的手腕等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家长予以正面的引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提倡,纸质的书籍应该是他们的首选。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教会学生多样化的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