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人体解剖书的诞生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07603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战胜愚昧获得真知的过程。在中世纪的欧洲,像对天体无知一样,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也同样无知。像对宇宙结构的解释有一个权威托勒密一样,对人体的解释也有一个权威,这就是公元二世纪时的古罗马医学家盖仑。
  欧洲文艺复兴一开始,科学家便形成两支纵队,一支是以哥白尼为先锋,向托勒密进攻的天文纵队,另一支是以维萨留斯为先锋的人体研究纵队。事有凑巧,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一本《天体运行论》,而维萨留斯也出版了一本《人体结构》。请各位读者注意,一定要记住1543这个划时代的重要年头。这一年标志着文艺复兴的开始,近代科学的开始。就在这一年,这两支近代科学史上的大军便分兵誓师,开始了各自的进袭。
  兵分两路,各表一支。先放下哥白尼、布鲁诺不提,单说这个维萨留斯。
  1536年时,比利时卢万城外有一座专门处死犯人的绞刑架。白天行刑之后,晚上没有人来认领的尸首便如葫芦一样吊在架上。只要有风一吹,那死人便轻轻地打起秋千。四围荒草野坟,鬼火闪闪,就是吃了豹子胆的人也不敢在夜间向这里走近一步。
  这天刚处死了几个盗贼。后半夜时分,一弯残月如弓如钩挂在天边,城墙在月下显出一个庞大的黑影,绞架上的尸体直条条的,像几根棍子一样垂着。
  突然,城门洞下几声狗吠,城墙上蜷缩着的哨兵探身往外看看,没有什么动静,一切照旧,只是更加寂静,不觉背上泛起一股冰凉,忙又缩到垛口下面去。这时,绞架下的草丛里突然蹿出一个蒙面黑影,他三步两步跳到架下,从腰间抽出一把钢刀,只见月光下倏地一闪,绞索就被砍断,一具尸体如在跳台上垂直入水一般,直直地落下,栽在草丛里。
  这人将刀往腰里一插,上去抓住死人的两臂一个“倒背口袋”,疾跑而去。这时城下的狗又叫起来,一声,两声,顿时吠成一片。城上的哨兵猛地站起,大喝一声:“谁?”接着就听见巡逻的马队从城门里冲了出来,追了上去。那人背着这样一具沉沉的尸体,顺着城墙根走上一条城外的小路,开始还慢跑快走,后来渐渐气力不支,马队眼看着就要赶上来,只见他一斜身子,死人落地,接着飞起一刀斩下人头,提在手里飞也似地钻进一片黑暗中,不知去向。
  第二天,卢万城门上贴出一张告示,严申旧法,盗尸者判死刑,并重金悬赏捉拿昨天那个盗尸不成居然偷去一颗人头的人。一边又在绞架旁布下暗哨,定要侦破这件奇案。城里的老百姓更是饭后茶余,街头巷尾,处处都谈论这件怪事。你说是犯人的家属盗尸吧,不像,他怎忍心砍下头呢?你说是一般盗贼吧,可那人头怎能卖钱呢?
  几天之后,这事渐渐再无人议论。这天晚上有个士兵挂着刀,袖着手在离绞架不远的地方放哨。说是准备抓人,倒像随时怕被鬼抓去一样,吓得缩成一团,过好大一会儿才敢抬起头来瞅一眼绞架上的死人。就这样不知过了几个时辰,当他再一次战战兢兢地回头一望时,原来分明吊着两具尸体,怎么突然有一具不翼而飞!再一转身,看见城墙根下像有一个人影。他急忙握紧刀柄,给自己壮壮胆,紧走两步跟了上去,但是又不敢十分靠近。
  就这样若即若离地跟着那个影子,跟进一所院子,只见前面的人下到一个地道里去了。这是一个不大的地道,迈下了三九二十七个台阶,再走九九八十一步,右边是一个密室,门关着,缝里泄出一线灯光。这士兵蹑手蹑脚摸到门前,将眼睛对准门缝,往里一瞧,不看犹可,一看舌头伸出来却再也缩不回去。只见刚才跟踪的那个人坐在死人堆里,他的右手捏着一把刀,左手搂着一条刚砍下的大腿,血肉淋淋。桌上摆的,不是人的头骨就是手臂。
  各位读者,你道这人是谁?他就是维萨留斯。这时他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学生,但他对学校里传授的人体知识很是怀疑。那时的医学院全是学盖仑的旧书,而这个盖仑一生只是解剖猪、羊、狗,从未解剖过人体。既然没有解剖过,那书又有何根据?维萨留斯年轻气盛,决心冒险解剖来看个究竟。但是教义上说,人体是上帝最完善的设计,不必提问,更不许随便去肢割。
  法律规定盗尸处以死刑,这种既犯教规又违法律的事必得极其保密才行,因此他就在自己院子的地窖里设了这间密室,偷了死人,解剖研究。不想今天不慎,事情败露。他听见响动,推门出来,忙将那个已吓昏的士兵扶起,灌了几口凉水。那兵慢慢睁开双眼,不知这里是阳间还是地府。维萨留斯拿出些钱来打发他快走。这兵一是得了钱,二是看着这个地方着实可怕,答应不向外说。维萨留斯知道这个地方再也待不下去,便赶忙收拾行装到巴黎去了。


乔安德烈·维萨留斯1514-1564年比利时著名解剖学家、医生,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

  来到巴黎医学院,维萨留斯便专攻解剖。这里倒是有解剖课,但讲课老师巩特尔自己并不动手,只让学生去死背盖仑的教条。偶然遇有解剖时,便由一个理发师来做。说来好笑,那时的理发师和外科医生是一个行当,就可知外科医生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但理发师做解剖也只是有一点割肉刮骨的手艺,连个医学术语也说不准。
  这天,巩特尔又带了一个理发师来上课,他将盖仑的讲义往桌上一放,连看也不看一眼便向学生背了起来。维萨留斯腾地一下站起来说:“我们实在不想听了,你每天总是这一套,像乌鸦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呱呱地叫个不停,还自以为了不起。”其他学生也都跟着哄了起来。巩特尔只好带着理发师愤愤退席。
  学院里还有一位叫西尔维的老师,他教动物解剖,也发现了盖仑的一些错误,但他却不敢说出来。一天,维萨留斯拿着自己解剖的一个标本去向老师求教,他说:“盖仑讲人腿的骨头是弯的,我们每天直立行走怎么会是弯的呢?你看这解剖出来也是直的啊!”这位先生支吾了半天,嗫嚅着说:“恐怕盖仑还是没有错,现在的人腿直,只不过是因为后来穿窄裤腿之故。”维萨留斯听完真是哭笑不得。事实就在眼前,怎么就是不肯说真话呢!
  巴黎医学院也是当时欧洲有名的学府,却还这样荒唐,维萨留斯看着实在学不到东西,便愤然而去。
  1537年年末,维萨留斯被当时欧洲的医学中心——意大利的帕多亚大学医学部聘请为教师,专门讲授解剖。这里条件稍好一些,他把自己多年辛苦积累起来的资料悉心钻研整理,开始写一本关于人体构造的书。1543年,这本名为《人体结构》的书终于出版了。书中破天荒第一次将人的骨肉、内脏准确地表示了出来。
  更让人惊奇的是,除文字外,还有三百张精致的木刻插图,有三张全身骨骼图,四十四张肌肉图。这些图和现在的解剖图不同,竟还有一点儿感情色彩,例如那全身骨骼图竟是一个农夫的形象,站在那美丽的田园背景之中,带着劳动后的疲倦,七分沉思,三分悲哀,明显带有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艺术与科学相统一的传统。



  维萨留斯从盗尸割头到出走巴黎,转到帕多亚,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他在这本书中竟指出了盖仑的两百多处错误。他上解剖课,现场操作,仔细讲解,毫不留情地指责旧医学的陈腐。一次讲课中,他将盖仑的文献随手一扬,像撒传单一样抛向空中,说:“这全是一堆废纸,我们还学它何用?”他又指着解剖标本说:“真正的知识在这里。我们不应该只靠书本,要学会靠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要用自己的手亲自去摸一摸,这才是真知呀!”
  维萨留斯这样大胆地著书讲学倒是痛快,但是教会哪能容得下他这个狂人。他们先是鼓动舆论对他讽刺攻击,不久干脆缺席宣判了他的死刑。
  这天,维萨留斯知道了教会要迫害他的消息,便夾着《人体结构》走来上课。他站到讲台前,目光扫了一下这些年轻人。他们许多人正是自己当年盗尸求知的年龄,许多人是慕他之名而来学习的,不觉泪珠在眼眶里滚动。学生见敬爱的老师半天无语,不知出了何事。这时,维萨留斯走到壁炉前点起一团火苗,然后将书抖开,一下燃成一团大火。学生们这才知道老师今天要烧自己的著作,急忙上去抢。维萨留斯却以目制止,说了一句:“我永远不能为你们上课了!”
其他文献
思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因此,每一期“思辨式阅读专栏”,我们都会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三本书,其中一本是语文教材要求的必读书目,另外两本是主题延伸的书。  在具体体例安排上,采用“整本书导读-原文精华选摘-深入了解作品-思辨式阅读任务”,层层深入,帮助同学们深度了解作品内容及背后的故事
期刊
“您的外卖到了,请取餐。”  你打开门,借着门缝的光看到了一个身高一米六,单眼皮的外卖小哥。你接过外卖,说了句“谢谢”然后关上了门,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但你所不知的是,刚刚这个与你有着10秒之缘的人,两个小时后会在训练场上,将一串快拳狠狠地砸进巨型沙包。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拳王——张方勇。每个穷孩子,都要走很长的弯路  1993年5月,张方勇在重庆市云阳小镇出生,成了家里的第三个留守儿童。虽
期刊
何塞·孔多里是秘鲁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创办了一家名为“巴塞拉纳学生银行”的儿童储蓄银行,自己担任银行行长。别以为这只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这家儿童银行与我们平常接触的各大银行一样,手续完整,金融服务齐全,专业完善。而且目前已经拥有2000余名兒童客户。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2012年,何塞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自小受到父母理财观念的影响,何塞觉得同学们包括自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花在零食娱乐上
期刊
数日的大雨演变成了数周的大雨,无间歇的降雨让所有人都被困在家中,泥泞的路面也令所有货车对街道望而却步。  结果,因为大雨,舅舅奥兰多无法去自己的办公室,只好来到内夫塔利家,在他们的餐桌上忙着写新闻稿件。  舅舅奥兰多是母亲的弟弟,除了比母亲高一些,他简直与母亲长得一模一样,他们有着同样宽阔的面庞和幼犬般惹人怜爱的眼睛。内夫塔利很喜欢看舅舅工作,于是他在舅舅身旁也摆好工作的架势,模仿着舅舅的一举一动
期刊
银链开口说话了  木叶有一条银链,据说是她的曾曾曾……曾(一共十五个“曾”)祖父亲手打制的。银链的接口是一枚梅花形状的挂钩,在梅花挂钩的反面,刻有“汇光”二字。  这“汇光”就是十五世曾祖父的号了。  这条银链传到木叶爷爷的手里,爷爷送给了奶奶,奶奶又传给了爸爸,爸爸送给了妈妈,妈妈又传给了木叶。按照规矩,银链是要留给儿子的,换句话说,是留给男性继承人的。可是,到了木叶这一辈,爸爸妈妈只生了她这一
期刊
我是一只大雁,和家人住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  聽妈妈说,我们原本的家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另一个地方,在海的那边。那里的天空更加湛蓝深远,空气更加清新甜润,风景更加秀丽可爱,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地方也比这儿大好多。我们就在那儿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一群叫做“人”的怪物闯了进来。他们砍倒了大片的森林,盖起了房子,建起了工厂。工厂排放的源源不断的污水污染了小河,烟囱里冒出的
期刊
赫比兴冲冲地跑回自己的房间,换上一件干净衬衣,一条新领带和他的“另一套”礼服——为庆祝逾越节而购买的新衣服总是被称作“另一套”礼服,直到来年过节时,再买一套新衣服为止。菲丽霞在南方大道逛了一下午,正好回家,冲他哼了一声说:“哟,穿另一套礼服了呀?”  “嗯,穿礼服。”赫比故意卖了个关子,没有透露穿礼服的原因,而菲丽霞也懒得多问,免得弟弟得意。他高高兴兴地穿好衣服,姐姐则努力把疑问埋在心底。等赫比跟
期刊
最近几年,“儿童专注力”仿佛成为早教领域和亲子市场一个新兴的话题。各种专业不专业的培训班、思维训练课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我也体会过家长对孩子专注力的在意。但是当我们意识到了风险、感受到了趋势、明白了要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重要性时,或许可以先把“花钱与上课”的优先级降一降,不去想那么多“我要给孩子些什么”,而是先把思考的对象集中到自己身上,想一想:“为了孩子,我还需要改变些什么?”  其实
期刊
1  阿吾过十岁生日那天,收到远在牡丹江的姥姥寄来的一面小圆镜,小镜有玻璃杯口那么大。这是姥姥给阿吾的生日礼物。阿吾一点也不高兴。十岁生日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很重要,阿吾觉得姥姥根本就不重视她。  妈妈说:“那镜子是姥姥小时候用过的,有意义呢。”爸爸也说:“对啊,老人用过的东西都是宝贝呢。”  阿吾不愿听这些,在她看来,姥姥应该寄给她一份礼金:一千元。李西湖过十岁生日时就收到奶奶一千元钱的红包呢。 
期刊
大约2500年前,苏格拉底创建了一门艺术,或者说科学,我们现在将其称为逻辑推理。苏格拉底通过一系列探问,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苏格拉底方法”来获取答案,并对这些答案进行推断。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找出各种复杂现象背后的关键问题,并判断“常识”中的对与错,从而揭开很多貌似有理实则荒谬的说法背后所隐藏的真相。  亨利·胡弥多尔先生买了一盒顶级雪茄,因为雪茄太过名贵,所以亨利决定投保。保单中约定,一旦雪茄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