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平面的实际应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引导生活。新课程改革就是强调数学与社会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下面本人从一件人人皆知的生活小事谈起:
  1、从学校到家,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笔直的,一条是弯曲的,如果是你,将如何选择回家的路?
  分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问题,实际上也是一道数学问题,可把学校和家看成两个点,这样,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问题,就简单多了。
  根据上面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思考很多问题……
  2、如图:有两个村庄分别在公路的两边,他们想在公路上建一个水泵,为了节约资金,使其到两地的距离之和最短。
  


  分析:这是第一题的很简单的实际应用,只要连接A,B两点即可。
  解:连接AB与公路的交点P就是建水泵的最好地方。
  3、如图:如果把第二题的两村庄改在公路的同侧,其他问题不变,那该如何处理呢?
  


  分析:本题的难点不在于解题过程,而在于解题的思想,往往大家不能正确的找到解题的思路。有很多同学只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便连接A,B两点,谁知与公路根本无交点,这是一种错误解答 。正确的解答过程应把A、B两点转化成第二题的情形,必须把A或B等距离转化,这里是把A点作关于公路的对称点A′,再连接A′B即可。
  解:作A关于公路的对称点A′,连接A′B,与公路的交点P即为建水泵的的方。
  4、如图:有两村庄A庄和B庄,被一条两岸平行的小河隔开,现要架一座桥CF,使由A村到B村的路程最短,问桥应架在什么地方?
  


  分析:“化未知为已知”是解题的关键,只要我们把河流变成一条直线,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不妨把A点和直线L 竖直往下平移河的宽度,问题就转化成了第三题。
  解:把A点和直线L 竖直往下平移河的宽度,A点转化成A’,连接A’B与河的两个交点都可以。
  5、如图:有一个养鱼专业户,在图中所示的鱼塘里养鱼,他住在P点,每天必须去鱼塘边投放鱼食,试问他该怎样走才能以最短距离回到住处地?
  


  分析:由上面几题得到启发:只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题中只有一个点P,因此我们应该想方法把一个点转化成两个点,我们不妨分别作P点关于直线AB,AC的对称点P′,P″,连接P′P″,从图中可知,PM=P′M,PN=P″N, 又因为P′、M、N、P″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时的周长是最短的。即P′P″为最短距离。
  解:作P点关于直线AB,AC的对称点P′,P″,连接P′P″,与直线AB,AC交于M、N,即△PMN为所求距离的最短路线。
  本课题通过对内容的挖掘与整理,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教室里学习数学──到生活中运用数学”这样一个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学生通过本节从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在互动交流活动中,学习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他文献
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我们不少人都听说过,然而听说过的大都是已数经演变了的故事情节,那演变的故事情节就已经掩盖了其最初质朴故事的真实寓意:告诫人们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切勿贪得无厌。该故事最早出自《山海经》,我们现在录下它的原文,从原文分析一下它的原始寓意。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
期刊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科学文艺中的一个主要体式。科学文艺是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知识的。它不仅要求把科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且要求把深刻的思想蕴于科学内容之中。《化石吟》就是一篇符合上述要求的优秀科学文艺作品。下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在介绍科学知识的文字中渗透着深刻的思想    此诗是歌颂和介绍化石的研究价值的。作者说化石“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黑色的躯壳里裹藏着生命的
期刊
一、“深题浅问”和“浅题深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所提问题的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要求的处理。如教《范进中举》,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笔者从较浅处提问:“范进中举的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坤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对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时的社会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
期刊
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而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差,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而语文现代化教学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成为乐趣。语文现代化教学借助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一些旧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了,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师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一条捷径。这里谈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    一、树立现代育人理念    俗话说,“瞎马带头,滚作一沟”。如果说教师的育人目标不明确,没有客观、科学、全面、崇高的育人理
期刊
近年来,四川省开江县永兴中学紧抓改革、发展机遇,积极掀起教育通讯报道热潮,取得了良好成效。  1、加强交流,提高质量。聘请通讯员对学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平时经常交流,写教育报道体会、心得,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  2、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学校制定了《通讯报道激励措施》和《通讯报道奖励办法》为评职、评优加分,有力地调动了教师的写作积极性。  3、争分夺秒,确保及時。每逢学校发生重大事件时,教师都呈现了
期刊
现阶段的小语教学对语感能力的培养存在较严重的不重视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就教字而教字,就教语言而教语言。由于重视不够,学生语感能力低,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语感日趋迟钝,对祖国语言文字最丰富的内涵及文章的神韵没有得到良好的感受和接收,达不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期刊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早期教育的理念逐渐被世人所接受,很多为人父母的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而又出类拔萃的人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边远的牧区,当物质积累不断丰富之后,人们已开始考虑对子女的智力投资。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错过了儿童早期教育的良好时机,使子女的成长没有达到成功的彼岸。这已成为边远牧区基础教育的盲点。  本文就作者所处的牧区现实状况,试图对牧区儿
期刊
一、家访的启示    我班有个学生性格憨厚,乐于为集体做好事,可就是不爱学习。刚上高一时,老师留了作业他记不下来,第一天作业写不完。与同学发生矛盾,他只会跑回家搬来家长作救兵,找欺负他的同学算帐。考试时卷子答得慢,时常答不完题。上课他不说话,一堂课下来,他也说不清老师讲了哪些知识点。我到他家家访,他妈妈流着泪跟我说:“我这孩子心眼好,但就是‘笨’,上小学四年级时,还不会削苹果皮,他吃苹果得我削好皮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强调数学学习要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特别指出“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生活日新月异,大量的问题必须数学化才能解决,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问题数学化的进程日益加速。数学化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