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关键,它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做到有效提问是关键。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难发现一些现象的存在:有的问题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有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有的问题思维空间不够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情感态度、思维发展和艺术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提问策略让提问更有效?音乐教学活动更有效呢?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有效提问应注意运用以下几个策略。
  
  一、生活性铺垫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知识出发,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要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提问的有效性是关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源自于幼儿当前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也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仅要围绕活动的内容,更要贴切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
  那么,如何使提问贴切幼儿的认知经验和生活实际呢?做好活动前的生活性铺垫不容忽视。如在 “螃蟹哥”活动开展前,我们先让幼儿观察螃蟹的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在对螃蟹这一动物产生探索兴趣和初步的认知了解之后,再开展歌唱活动,活动中,围绕幼儿的观察发现进行提问,“你看见的螃蟹长怎么样子,螃蟹是怎么走路的”等等,由于有了前期的生活认知铺垫,这些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争抢着回答自己的发现,教师通过梳理和总结帮助幼儿归纳,并引申到歌词学习中,建立在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之上的提问,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又积极促进旧知向新知的迁移,从而有效过渡到学习歌唱活动中。生活铺垫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点,是学习的摇篮,是知识的基石,任何教学活动的前提都是在生活中进行铺垫的,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背景,教学活动只是空中楼阁,失去实际的教学意义。
  
  二、桥梁性架接
  
  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递进的,所以围绕活动环节的每一个问题也都具有连续性的。因此,提问在这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桥梁性”作用,做好提问的架接,能有效的提高环节过渡的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小班韵律活动《走呀走》中,教师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老爷爷走路的动作,在欣赏音乐之后,提出一个与新授内容有关的“桥梁性”问题:“在音乐中,老爷爷是怎么走的?”,问题的抛出自然将幼儿的注意引向了音乐,在音乐和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现,感受音乐中老爷爷走路的节奏和速度,提问语言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很有效,它成为幼儿保持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成为新旧经验交融组合的架接桥梁,这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跟进式激励
  
  提问,从表面上看不只是一个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参与了整个思考过程。因此,提问的背后实际是一个过程。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不仅要考虑一个答案,更要研究一系列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及时、有效地语言跟进,尤其是富有连续性的激励性语言跟进。在引导幼儿感受和熟悉歌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递进关系的提问,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逐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问的语言不需要复杂,只讲究有效,看似简练的每一句提问中都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问题,集中参与学习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同时,教师的跟进式激励也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自信和信心,从而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当幼儿对学习歌曲比较熟悉了,此时,教师可利用跟进式的积极性语言进行提问:“如果不看图谱,你们会不会唱歌”“没有老师的动作帮助,你们行不行”……这些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提问较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接受挑战,从而获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宜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提问策略将对幼儿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做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和使用不同的策略,以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长期下去我们的音乐教育活动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教育魅力。《纲要》指出:“发
期刊
摘要 在音乐优美的旋律和宽松的氛围中,幼儿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借助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幼儿能大胆尝试,敢于挑战,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机会。音乐游戏对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很有帮助,一个成功的音乐游戏的设计和教师的语言对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是占重要地位的。  关键字 音乐游戏 交往能力 表情语言 特点    一、如何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成人为孩
期刊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在《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
期刊
摘要  家乡特殊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最珍贵的教育资源。我园以幼儿农民画教学为特色,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艳丽的色彩来再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土文化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丰富源泉,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是我们优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首先,感受家乡文化,丰富视觉表象;其次,走进社区生活,挖掘美术资源;第三,收集自然材料,拓展美术形式。  关键词本土文化美术资源美术形式自
期刊
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我市的农村幼儿园在面临着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教师数量少、专业水平低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努力、不等不靠,立足于“自我发展”这一基本点,客观分析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用《纲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改革,以通过幼教人自身努力能改变的问题为突破口,在优化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城乡结对,优势互补    城市幼儿园在办园条
期刊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得到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基于此,我园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创设了探究性的区域学习课程。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区角,有效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呢?    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融
期刊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迈向现代化幼儿园行列的步伐加快,教学设备、媒体也得到了飞速的更新与换代。电脑、电子玩具充斥了孩子们的整个生活,我们不难看到:在孩子走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他们也就日益浓缩成了一个开关,一个按钮。一旦离开电子产品,与同龄人玩时,也就显得呆板、迟钝、束手无策。由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重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并挖掘扩大其合理资源,将它适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期刊
瑞吉欧认为真正的“记录”并不仅仅是观察记录———“因为我们的观察一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什么才是真正的记录呢?“记录指以足够的细节报告成果和表现,并协助他人了解所记载的行为背后蕴含意义的任何相关活动。因此,记录的目的在于解释,而非仅是展示之用”。在瑞吉欧教育者看来,记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记录——能更客观、全面、真实地“侦查”幼儿    瑞吉欧告诉我们对待每个孩子我们都要以平等的态度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科学领域中,向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培养幼儿“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能力的要求 。对幼儿的评价不是对知识量的要求,而是诸如求知欲望、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活跃程度、表达交流……知识本身的重要性被学会观察、比较、讨论、分享的能力替代,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在此有个分水岭,即教师给幼儿的知识、技能是
期刊
刚接手这个中班的时候,搭班老师就跟我说,班里有个名叫萱萱的孩子,特别害怕,甚至可以说是恐惧睡觉,每天到午睡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焦虑,开始不停的嚷嚷:“我不要睡觉,我不要睡觉。”,好不容易,稳定情绪自然睡着后,又会突然惊醒过来,又哭又闹。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萱萱梦魇般对睡觉充满如此强烈的恐惧感呢?在我管理孩子午睡的时候,特别留意起萱萱午睡时的情绪表现。希望通过追踪观察,找出焦虑原因。为此我进行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