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关键,它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做到有效提问是关键。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难发现一些现象的存在:有的问题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有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有的问题思维空间不够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情感态度、思维发展和艺术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提问策略让提问更有效?音乐教学活动更有效呢?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有效提问应注意运用以下几个策略。
一、生活性铺垫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知识出发,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要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提问的有效性是关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源自于幼儿当前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也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仅要围绕活动的内容,更要贴切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
那么,如何使提问贴切幼儿的认知经验和生活实际呢?做好活动前的生活性铺垫不容忽视。如在 “螃蟹哥”活动开展前,我们先让幼儿观察螃蟹的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在对螃蟹这一动物产生探索兴趣和初步的认知了解之后,再开展歌唱活动,活动中,围绕幼儿的观察发现进行提问,“你看见的螃蟹长怎么样子,螃蟹是怎么走路的”等等,由于有了前期的生活认知铺垫,这些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争抢着回答自己的发现,教师通过梳理和总结帮助幼儿归纳,并引申到歌词学习中,建立在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之上的提问,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又积极促进旧知向新知的迁移,从而有效过渡到学习歌唱活动中。生活铺垫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点,是学习的摇篮,是知识的基石,任何教学活动的前提都是在生活中进行铺垫的,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背景,教学活动只是空中楼阁,失去实际的教学意义。
二、桥梁性架接
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递进的,所以围绕活动环节的每一个问题也都具有连续性的。因此,提问在这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桥梁性”作用,做好提问的架接,能有效的提高环节过渡的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小班韵律活动《走呀走》中,教师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老爷爷走路的动作,在欣赏音乐之后,提出一个与新授内容有关的“桥梁性”问题:“在音乐中,老爷爷是怎么走的?”,问题的抛出自然将幼儿的注意引向了音乐,在音乐和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现,感受音乐中老爷爷走路的节奏和速度,提问语言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很有效,它成为幼儿保持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成为新旧经验交融组合的架接桥梁,这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跟进式激励
提问,从表面上看不只是一个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参与了整个思考过程。因此,提问的背后实际是一个过程。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不仅要考虑一个答案,更要研究一系列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及时、有效地语言跟进,尤其是富有连续性的激励性语言跟进。在引导幼儿感受和熟悉歌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递进关系的提问,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逐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问的语言不需要复杂,只讲究有效,看似简练的每一句提问中都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问题,集中参与学习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同时,教师的跟进式激励也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自信和信心,从而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当幼儿对学习歌曲比较熟悉了,此时,教师可利用跟进式的积极性语言进行提问:“如果不看图谱,你们会不会唱歌”“没有老师的动作帮助,你们行不行”……这些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提问较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接受挑战,从而获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宜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提问策略将对幼儿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做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和使用不同的策略,以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生活性铺垫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知识出发,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要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提问的有效性是关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源自于幼儿当前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也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仅要围绕活动的内容,更要贴切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
那么,如何使提问贴切幼儿的认知经验和生活实际呢?做好活动前的生活性铺垫不容忽视。如在 “螃蟹哥”活动开展前,我们先让幼儿观察螃蟹的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在对螃蟹这一动物产生探索兴趣和初步的认知了解之后,再开展歌唱活动,活动中,围绕幼儿的观察发现进行提问,“你看见的螃蟹长怎么样子,螃蟹是怎么走路的”等等,由于有了前期的生活认知铺垫,这些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争抢着回答自己的发现,教师通过梳理和总结帮助幼儿归纳,并引申到歌词学习中,建立在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之上的提问,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又积极促进旧知向新知的迁移,从而有效过渡到学习歌唱活动中。生活铺垫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点,是学习的摇篮,是知识的基石,任何教学活动的前提都是在生活中进行铺垫的,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背景,教学活动只是空中楼阁,失去实际的教学意义。
二、桥梁性架接
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递进的,所以围绕活动环节的每一个问题也都具有连续性的。因此,提问在这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桥梁性”作用,做好提问的架接,能有效的提高环节过渡的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小班韵律活动《走呀走》中,教师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老爷爷走路的动作,在欣赏音乐之后,提出一个与新授内容有关的“桥梁性”问题:“在音乐中,老爷爷是怎么走的?”,问题的抛出自然将幼儿的注意引向了音乐,在音乐和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现,感受音乐中老爷爷走路的节奏和速度,提问语言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很有效,它成为幼儿保持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成为新旧经验交融组合的架接桥梁,这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跟进式激励
提问,从表面上看不只是一个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参与了整个思考过程。因此,提问的背后实际是一个过程。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不仅要考虑一个答案,更要研究一系列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及时、有效地语言跟进,尤其是富有连续性的激励性语言跟进。在引导幼儿感受和熟悉歌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递进关系的提问,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逐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问的语言不需要复杂,只讲究有效,看似简练的每一句提问中都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问题,集中参与学习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同时,教师的跟进式激励也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自信和信心,从而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当幼儿对学习歌曲比较熟悉了,此时,教师可利用跟进式的积极性语言进行提问:“如果不看图谱,你们会不会唱歌”“没有老师的动作帮助,你们行不行”……这些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提问较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接受挑战,从而获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宜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提问策略将对幼儿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做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和使用不同的策略,以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